《培根作品集》精选了英国著名思想家, 哲学家, 政治家弗拉西斯·培根的主要随笔、哲学与小说代表作, 全面向读者展示了17世纪的伟大哲学思想与科学思辨方式, 对于读者端正人生态度, 以更加审慎的方式思考人生有极大帮助。
《典藏:培根作品集》是一本教你认识自我、发现自己真正价值的书。在你妄自菲薄、彷徨无助、茫然无措的时候,你首先应该想到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自立才是*重要的自救之道。世界近代三大哲理散文之一,对人生*有益的经验总结,语言简洁,文笔优美,说理透彻,警句迭出,几百年来深受各国读者喜爱。培根学识渊博且通晓人情世故,对谈及的问题均由发人深省的独到见解。
论父母与子嗣父母会将他们的各种烦恼以及恐惧都隐藏起来,不向子女透露分毫。他们的快乐必然会表露出来,而他们的烦恼与恐惧则不会说出口。子女可以让父母的劳苦变得微不足道,但也会让他们的不幸变得深重。子女增加了父母的生活负担,但却减轻了他们暗中对死亡的忧惧。动物也可以传宗接代,借此绵延不绝;但仅有人类才能把荣誉、功德与伟业代代流传下来。我们确实看到,一些伟大的功业经常由那些没能留下子嗣的人所开创,这些没有子嗣的人尽管没能复制出一个肉体,却全力以赴地复制出一种伟大的精神。因此这种没有子嗣的人往往更为关心后世。创业者对子女期望总是极大的,因为子女对创业者来说,不但是族类的继承者,又是其所开创事业的一部分。父母对子女时常会有不合理的溺爱,母亲在这方面表现尤甚。所罗门曾告诫人们:“智慧之子让父亲欢乐,愚昧之子让母亲蒙羞。”在家庭当中,*大的孩子容易得到尊重,*小的孩子容易被纵容,而排行居中的子女时常会被轻视或是忘却,但是他们却往往是*有出息的成员。子女在小时候不应当让他们太过吝啬。否则会让他们变得卑贱,甚至习惯投机取巧,导致堕落,即使长大后拥有财富时,也不会正当利用。聪明的父母随笔集培根作品集对子女在管理方面是非常严格的,而在用钱方面不妨略为宽松,这样做效果往往会更好。成年人老师(不管是父母、师傅,还是仆役)会鼓励孩子们之间开展竞争,这种做法会逐渐积隙成仇,使孩子们在成年之后依旧失和,从而破坏了家庭的整体和睦。意大利人将子女与侄甥一视同仁,始终亲密无间。这种做法是可取的。因为这种风俗很符合自然的血统关系。我们看见有时侄子非常像伯父或叔父或某位近亲,却不是很像父亲,这是血缘关系使然。父母应当尽早考虑孩子们日后的职业方向并加以引导与培养,因为孩子年龄越小,其可塑性就越大。不过也要当心,孩子们儿时所喜欢的,未必就是他们所愿意终生从事的。毫无疑问,假如孩子的才能的确出众,自然应该加以扶植与发展。但对一般人来说,下面这句格言是非常有帮助的:“熟能生巧,则万事自易。”我们还要注意到,子女当中没能得到遗产继承权的,往往会依靠自身奋斗获得更好的发展。而坐享其成者,却鲜有可以成就大事业者。论结婚与独身妻儿绕膝的人已经向命运之神提交了抵押品,因为妻与子是做大事的阻碍,无论是大善举或是大恶行。无疑地,*好,*有功于公众的事业是源自于无妻或无子的人的;这些人在情感与金钱两方面,都可说是娶了公众,并赐予奁资了。然而按照常理,似乎有子嗣的人应当更加关心将来,他们知道自己一定要把自己*为贵重的保证交予将来。有些人尽管过的是独身生活,他们的思想却只限于自身,把将来看作是无关紧要的。并且有些人将妻与子认为不过是几项开销而已。尤有甚者,有些愚而富的悭吝人竟然以无子嗣而自豪,以为这样则他们在别人眼中就显得更加富有了。或许他们听过这样的话:一人说,“某人是一个大富翁”,而另一人很不同意地表示,“是的,可是他有着很沉重的儿女之累”,似乎儿女就是那人的负债。然而独身生活*基本的优势则是自由,尤其在某种自恋而且任性的人们眼中尤为如此,这些人对于各种约束都非常敏感,所以差不多连腰带、袜带都感觉是存在锁链似的。独身的人是*好的朋友、*好的主人、*好的仆役,但绝非*好的臣民;因为他们非常容易逃跑,差不多所有的逃跑者都是未婚的。独身生活适合僧侣之流,因为慈善之举其限度是有限的,当慈悲之心专注于家人时,就难以再给予其他人,因此独身者的慈悲之心能够给予随笔集培根作品集和影响更多的人。独身对法官与知事没有什么关系,因为假如他们是易欺而贪婪的,则一个仆人的恶行要比一位夫人恶劣五倍。对于军人,将帅激励士卒时,多让他们忆及其妻子儿女;我认为土耳其人不尊重婚姻?使普通士兵更为卑微。妻子和儿女对于人类来说确实是一种训练;而独身的人,虽然他们一般都很慷慨好施,因为他们的钱财不容易被消耗掉,然而在另一方面他们却比较残酷与狠心(做审判官正适合),因为他们缺少运用自己仁慈之心的地方。庄重的人,时常接受风俗引导,因而心志不移,所以一般能成为情爱甚笃的丈夫;如古人评价尤利西斯:“他宁要他的老妻而舍弃长生。”贞洁的妇人往往显得桀骜不逊,因为她们是自恃贞节的。假如一个妇人相信她的丈夫是聪慧的,这就是*好的让她保持贞操及温柔的维系关键;然而假如这妇人发现丈夫的妒忌心非常重,她就永远不会以为他是聪慧的了。妻子是青年人的情人,中年人的伴侣,老年人的看护。所以一个人只要他愿意,任何时候都拥有娶妻的理由。然而有一个人,别人问他,人应当在何时结婚?他答道:“年轻人还不应当,年老的人都不应当。”这位也被人们称为智者之一。坏丈夫一般都有很好的妻子,其原因或许是因为这种丈夫的优点和对别人的好在偶尔出现时,显得更加可贵,也许是因为做妻子的因自己的耐心而自豪。但是有一点是永远没错的,就是选择这种坏丈夫必须是妻子不顾亲友的反对,而自己决定要嫁给他的,因此她们就必须要为自己的失策做出补救。……
培根(1561~1626),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文学家,“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鼻祖”。他不仅在文学、哲学方面成就显赫,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领域里同样建树颇丰,被誉为“法律之舌”“科学之光”。他不但在文学、哲学上多有建树,在自然科学领域里,也取得了重大成就。培根的一生是追求知识的一生,也是追求权力的一生。作为一个兼哲学家、文学家、法官和政治家于一身的培根,其思想复杂,面目多变。
天国猜想 内容简介 本书从分析个体生命和聚落村庄入手,展现中国古代“农耕一伦理社区”的生存真相,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社会组织结构和知识体系,解说至今仍在影响中国...
《诗的艺术(增补本)》尽管缺误失真,它还剩下足够的内容,使我们意识到作者的很伟大的思想,并对其他著作的散佚感到真正的遗憾。
中外名家散文-精华本 本书特色 中外名家散文集。精选中外散文名家,诸如蒙田、梭罗、鲁迅、沈从文、毕淑敏、周国平、林清玄、张晓风等人的优秀篇目,集结成书,展示了中...
千年一叹 本书特色 畅销经典,十年精修,全新上市!余秋雨这位全球华文读书界都不感到陌生的作家,独自追寻踏查人类文明足迹,解读世界文化史,万里历程、文明追溯、历史...
莫问他乡与故乡 本书特色本书主要讲述了季羡林在北京和德国生活的经历,以及对师友的追忆。季羡林在高中结束以后便离开了山东,后来在德国待了十年,在北京更是生活了大半...
缘缘堂集外佚文-丰子恺文精品集-(下) 本书特色 《缘缘堂集外佚文》上、下收集了丰子恺并未整理成集子的散篇,大多数并未收集到《丰子恺文集》中,而是遗落在外的佚文...
雅石鉴赏 内容简介 雅石是尤物是雅物,是大自然经过上万上亿年的熔炼、铸造、淘洗、打磨而成的杰作。人类社会从来没有像今天的社会这样,有这么多的休闲赏玩文化娱乐活动...
《吐蕃丝绸之路》内容简介:吐蕃是6—9世纪(与唐朝时代相当)在青藏高原上建立的政权,文明达到相当高的成就。因此,学界通常以吐
拜伦雪莱济慈抒情诗精选集 本书特色 在诗歌愈见迷离的今天,我们为什么要高规格推出一本诗集?英国浪漫主义运动是世界文学史上重要的篇章,而拜伦、雪莱、济慈更是其中翘...
春天乘着马车来了 本书特色 《春天乘着马车来了》是徐迅的*新散文作品集。徐迅那些灵秀而淳厚的散文,题材一成不变地仍是取材于乡土。对于季节,对于农事,对...
挚友、益友和畏友巴金 本书特色 朋友和友情在巴金的生命中占有相当重的分量。而在朋友们眼中,巴金是一位挚友、益友和畏友,是一位zui可爱可佩的人。本书通过萧乾的视...
一个甲子的风雨人情 本书特色 从近10万篇版面文章中“海选”出200多篇精妙美文,文汇报副刊“笔会”在创刊60周年之际,精心编辑了两本文粹——“珍藏版”《一个甲...
闪开,让我歌唱八十年代(插图珍藏版) 本书特色 关于校园的记忆碎片、关于足球的记忆碎片、关于写信的记忆碎片、关于买碟的记忆碎片、关于打架的记忆碎片、关于毛片的记...
吻火:朋友眼中的徐志摩 本书特色 胡适、梁实秋、凌叔华、沈从文著的这本《吻火(朋友眼中的徐志摩纪念徐志摩诞辰120周年)》介绍了,徐志摩在他的朋友面前是怎样的一...
张宗子诗选 本书特色 1.精选著名诗人张宗子《艺术和植物是美好的》《约定》《痕迹》等多首诗歌2.珞珈山——诗意盎然的现代诗山为你探寻一座名山与当代诗歌之间的关联...
被搞丢的人生:废料箱里的148本日记:148 diaries found in a skip 本书特色 能写出这种笔迹的人就是个十足的疯子。——职业笔相学家协会...
罪与罚-世界十大文学名著 本书特色 《罪与罚》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一部*深刻*富于现实意义的作品。他以犀利的笔触无情地剖析那个时代俄国的社会现实,深入地触及社会底...
中华经典诗话本事词/中华经典诗话 本书特色1.可读性强。本事词多收艳情之作,喜道文人风流、词场情事。在本书里,你可以看到比词的婉转缠绵更传奇的故事,如李清照和赵...
明报·出入山河 本书特色 40年前的1966年,金庸在香港创办了《明报月刊》杂志。如今这本杂志已在海内外知识分子心目审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它始终保持着独立自由的...
《她幸福》内容简介:作者近十年的心理咨询工作中发现,女性来访者的症结无非是恋爱、婚姻与亲子教育,背后透析的却是“爱”与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