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三七年七七事变之后,日本侵略者又聚集大量兵力,向上海发动进攻。中国军队广大官兵以劣势装备和血肉之躯,毙伤日军四万多人,坚守上海达三个月之久,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者速战速胜、吞并中国的迷梦。《八一三淞沪抗战 原国民党将领抗日战争亲历记》主要是当年亲身参战的原国民党将领的亲历、亲见和亲闻,对战役的起因、经过和战斗情况,各就所知,作了翔实的记述,是研究抗日战争史的重要史料,也是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
陈惠丰编著的《八一三淞沪抗战(原国民党将领抗日战争亲历记)》讲述了:一九三七年七七事变之后,日本侵略者又聚集大量兵力,向上海发动进攻。中国军队广大官兵同仇敌忾,斗志昂扬,以劣势装备和血肉之躯,冒着敌人的现代化装备和陆海空联合作战的强烈炮火,前仆后继,奋力拼搏,毙伤日军四万多人,迫睫其从国内及华北、青岛、台湾抽调兵力,四次增援,我军终于坚守上海达三个月之久,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者速战速胜、吞并中国的迷梦这次战役之激烈。真是一寸山河一寸血,广大官兵表现的爱国主义精神,均属前所未有,足以永标史册。
《八一三淞沪抗战 原国民党将领抗日战争亲历记》:
回忆八一三淞沪会战白崇禧一淞沪会战民国二十六年八月四日①,我奉委员长电召飞抵南京,委我任副参谋总长职。当时情形日日紧急,日本在河北、绥远、平津一带挑衅不已。我*高当局知日为贯彻其大陆政策,必不会停止侵华之行动,乃于南京召集全国将领开会,表示决心抗战。各将领归去后,秣马厉兵,动员调遣,待命抗敌。八月九日,敌武装官兵侵入上海虹桥机场警戒线内滋生事端,与我方保安队发生冲突,借此集中多数兵舰,并以陆战队登陆,要求我撤退驻沪保安队,我严词拒绝。八月十三日,敌遂集中驻沪陆军及海军陆战队约万余人②,向我保安队进攻,淞沪战事即告发生。我为应付事变,令张治中部三个师向上海增援,初期我以优越之兵力一度进展至汇山码头。八月二十二日晚,敌军第三师团、第十一师团及第八师团之第四旅团、**师团之**旅团,于川沙③、狮子林、宝山④等地同时登陆,向宝山、罗店、浏河之线南犯,我方续以陈诚部增援,二十四日起开始反攻。上海地狭而近海,敌人陆海空联合作战,极易发挥威力,我军反攻因未能奏效。后以敌人之增援部队陆续增加,以主力进攻罗店。十九日①罗店陷,我军退守闸北、江湾、庙行、双草墩一线。第三战区副司令长官顾祝同将军(司令长官原为冯玉祥,冯调任第六战区司令长官后,由蒋介石兼任)指挥张发奎、朱绍良、薛岳、罗卓英、刘湘(本人未至前线)⑦、廖磊(淞沪战事发生后月余始到达上海)等之集团军,与敌对峙于北站、刘行、浏河之线。当时我军力若每一集团军以三军计算,共十八个军,若每军以三师计,共五十四个师。敌人之兵力至九月底共聚集二十万人,并与强大之海空军力量配合,故以优越之势,突破我庙行、江湾之防线,我军乃向蕴藻浜南岸、陈行、广福、施相公庙、浏河一线转移。
我军转至新防地继续与敌相持,战事激烈。我军因缺乏现代化武器,全赖血肉之躯与之相抗,所以伤亡甚重。后因敌人火力猛烈,我军被迫向苏州河南岸、江桥镇、小南翔撤退。因制空权操之敌手,敌机日夜侵扰,遂与左翼兵团续退至青浦、白鹤港③。当时因联络困难,下达命令较迟,各部准备不周,撤退秩序甚为混乱,是以青浦、白鹤港之线不守,乃向吴福线④之既设阵地撤退。当时以受敌机日夜跟踪之威胁,各部队撤退秩序更为紊乱,以至吴福线又告不守,而续退向锡澄线⑤。十一月九日⑥敌迫近锡澄,中央见部队伤亡重大,于敌人强大空军之威胁下又无法作战,乃下令撤退淞沪战场,部队主力向浙皖赣边境撤退,一部沿京沪大道向南京撤退,参加守城。上海抗战至此告一结束,历时二月又二十六日。上海抗战原计划本是节节抵抗,故有既设阵地和吴福线、锡澄线,后因敌人掌握制空权,行军不易,不能按照原定计划实施,复以命令下达仓促,部队准备不周,故原计划尚未实现便开始撤退。
二淞沪战役之检讨(一)对日军之检讨1.敌人利用淞沪沿海之形势,发挥陆海空三军联合作战之威力,以装备之优良,训练之纯熟,发挥各兵种在战场上之战力,予我军创伤甚重。
2.日军官兵在战场上均能发挥奋斗牺牲,前仆后继,有武士道与大和魂之精神,彼虽为我之敌人,亦应取其所长而效法之。
3.敌人之纪律太差,对民众奸淫、掳掠无所不为。我军虽装备不如敌人,因日军之行为所激起同仇敌忾之心理,却为抗日战事中激发精神之利器。
(二)对国军之检讨1.国军官兵深具民族意识与国家观念,于淞沪战场虽制空、制海权操之于敌手,而我方之装备训练亦远不如敌人,然我军悉能以血肉之躯与日军相抗,其视死如归之精神可歌可泣。
2.我军以劣势之陆军装备,抵抗敌军海陆空联合作战之优势,所凭借的全是爱国精神。自八月十三日至十一月九日将及三个月,我军伤亡虽重,但敌人损失也不少。打破日军阀三个月征服中国之迷梦。
3.我军因无空军掩护,炮兵又少,攻坚非常困难。抗战期间,我军攻陷敌人坚固阵地之战役,固不乏其例,如昆仑关与密支那两场战役,但终属少数,考其原因乃在于武装不如敌人。
4.日军炮火猛烈,又有空军掩护,我军进攻效果很小。
5.我军训练远不如敌人,使用同一武器之命中率亦远逊于敌人,步兵对轻重武器因训练不精,不能使用自如。未发挥较大之威力。
……
新时代热词-100个词学懂弄懂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本书特色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重点图书:新时代热词(100个词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宗教的基本观点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基本观点研究丛书 本书特色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宗教的基本观点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基本观点研...
冷战国际史研究 本书特色 越南战争与冷战转型:关于多米诺理论的若干思考,中美解冻过程中的罗马尼亚渠道及其关闭原因,美国兰德公司的苏联研究(1946-1965),...
列宁选集-4 本书特色 《列宁选集》第三版同第二版相比有较大调整,力求以更加合理的结构和精审的编目,完整准确地反映列宁思想的精华及其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贡献。为了...
明代科举图鉴 内容简介 本书以与明代科举制度相关的诸多问题为研究对象,对明代科举制的完善,三级学校制、三级考试制的臻于完备,八股文及八股取士的创制发展及演变等问...
中国历史上的腐败与反腐败(套装全2册) 本书特色 ★ 16开平装,套装全两册,鹭江出版社出版★ 一部对中国古代历史上的腐败与反腐败问题进行全面研究的论著,属于中...
从合作到冲突国际关系的退化机制分析 内容简介 国际关系是跨越国界的人类关系的总和,是行为体之间进行有意识互动的结果。它既然是在行为体的互动过程中形成的,就...
《时空:《史记》的本纪、表与书》内容简介:司马迁是一个怎样的人,《史记》是一部怎样的书?为什么我们自称炎黄子孙,华夏九州又
1946-1950-保卫延安-国共生死决战全记录 本书特色 献给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 改朝换代参与者的*后报告; 国共交锋亲历者的往事回忆; ...
国平论天下之伟大情怀 本书特色 本书立足中国现实,以问题为导向,对理论领域和实际工作中为关注的十五个马克思主义重大理论问题作了回答: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如何坚定马...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文化基因 本书特色 赵壮道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文化基因》除导论外,共七章,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文化基因、集体主义文化基因的...
作者:彼得·桑德斯,萨塞克斯大学社会学荣誉教授,自由职业顾问,独立作家。曾任悉尼独立研究中心社会研究所主任,墨尔本的澳大利亚家庭研究所任调研经理。除《城市政治》...
中国抗日战争大参考 本书特色 ●20世纪战争大百科全书,讲述人类历史上近百场重大战役●普及军事国防知识,总结战争规律,回顾历史,呼吁和平●海量珍贵历史照片首次呈...
远离贪腐-2000年以来落马官员忏悔录的警示 本书特色 《远离贪腐(2000年以来落马官员忏悔录的警示)》编著者徐苏林。2008年5月13日,习近平在中央党校进...
中国用人史 本书特色 ★ 16开平装,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 全书分为【用人思想】与【用人方策】两卷,共657页,总达63.6万字★ 开创性地构建了“中国用人史研...
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04:单独作战 本书特色 在本书中,作者讲述了二战初期作为首相兼**财政大臣、国防大臣和下院领袖,在德国对英国发动致命攻击之际,在缺乏外来援...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真正的全球大会战,人类的历史进程因此而改变。到大战结束的时候,德意志帝国、俄罗斯帝国、奥匈帝国、奥斯
日志中国:回望改革开放30年(第三卷) 本书特色 编辑推荐《新京报》独家推出跨年度366期系列报道精粹。《回望改革开放30年(1978-2008)(第3卷):日...
民主政治视域下的公民政治素质及其培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主体诉求 内容简介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发展水平*终取决于我国公民自身的文明状况,公民的素质在其中处于基础...
逝去的范式:反思国家理论 内容简介 真正逝去的事物是不会死而复生的,只有被错误所掩盖的事物才有重见天日的可能。从弗洛伊德的《图腾与禁忌》,到斯蒂芬金的《宠物坟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