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世界上很早建立传递信息的组织的国家之一,邮驿历史长达三千多年。王俊编著的这本《中国古代邮驿》以翔实的史料,丰富的内容,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向世人展示了我国古代邮驿的悠久历史和演变过程,探讨了古代邮驿的性质、特点及发展规律,总结了古人运用通信规律办邮的基本经验,分析了邮驿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民族、外交等方面的联系及作用,并对不同历史时期邮驿的组织管理、网络设施、通信方式、传递效率、邮驿法律、馆驿供应及驿传弊端等一系列问题,作了有益探索,图文并茂。
王俊编著的这本《中国古代邮驿》是中国传统民俗文化艺术系列丛书之一。全书共分七章,首先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了先秦至明清时期邮驿的发展历程,然后介绍古代邮传方式、古代民间通信和驿吏驿卒的生活。全书知识性、文化性、可读性都很强。读罢此书,喜欢中国古代邮驿的读者大致能掌握这一领域的知识了。
《中国传统民俗文化 中国古代邮驿》:非军国重事不许给驿 朱元璋鉴于元朝驿站混乱的教训,一开始就用严法对某些特权者进行了限制。他明确规定:“非军国重事不许给驿。”(《昭代王章》)这句话的意思是:不是国家与军事大事,一律不许滥用驿马或动用驿站的邮递设施。1393年,朱元璋颁布了《应合给驿条例》,规定加上附加条件共12条,对符合用驿马驿船条件的人员进行了限定,其他人一律不得“擅自乘驿传船马”,违者重罚。即使有如此严格的规定,却依然有人置若罔闻,不屑一顾。这些人一般都自以为有坚实的靠山,不把政府的法规放在眼里。有的人无理鞭打驿夫,也有人不持驿牌强行驰驿,多索车马。有一个曾经是开国功臣封为吉安侯爵的陆仲亨,从陕西返京,就不顾王法,擅乘驿传。朱元璋为此十分愤怒,斥责陆仲亨说:中原历经战患,人民刚刚过上安定生活,驿户好不容易买上马,生活还十分艰苦。都像你这样任意胡来,百姓即使卖儿卖女,也不能满足奢望的啊!陆仲亨后来因谋叛罪被杀。朱元璋还以违反驿规罪重罚了两个女婿。一个是驸马郭镇。他从辽东出差回来,违章私带了三杠榛子,沿途擅用驿夫运送。朱元璋得知事情的真相之后,立命郭镇如数补上私用驿夫的报酬银两,并同时敕命在山海关沿线各关驿站,张贴榜文,规定以后再不许有利用官驿私带货物的现象发生,不然一律治罪。另一个是驸马都尉欧阳伦。他多次违禁利用驿递走私茶叶,其家奴尤其残暴,强迫驿站车辆为其运货,还对执法人员随意侮辱大骂。朱元璋知道了这件事后把欧阳伦赐死,他的家奴一并处以死刑。这几件事对整治驿站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从此,明朝邮驿秩序井井有条。“驿递清乐,而里甲不扰”(顾祖禹《天下郡国利病书》卷六十一)。邮驿发展了,国家财政年年有余。张居正的驿制改革 张居正是明朝中后期十分杰出的改革家。他对赋税、吏治等方面的改革,对我国封建社会的后期历史有着相当深远的影响。在驿制方面,他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明朝自正德、嘉靖以后,政治日益腐败,邮驿制度也产生出许多弊端。*高统治层利用邮驿,大肆挥霍。正德年间,发生了多起太监到各地驿站勒索驿银、捆打驿官的事件。司礼太监刘允借奉命去西藏迎接活佛之机,在沿途水驿大肆挥霍。在成都驿,日支驿粮百石,蔬菜银100两;在这里置备入藏物料,竟用银高达13万两。正德皇帝下江南游耍,在此期间的花费更是十分惊人。他命令沿途驿站准备美女,以备皇帝来时随时寻欢作乐。这一次仅水路驿站所用人夫即达数十万,严重地骚扰了人民的生活,妨碍了正常农业生产。驿站承受不了这样沉重的负担,许多驿官都长期流亡在外,驿务多废。在这种情况下,明朝一些官吏主张对邮驿进行改革。先后主张改革驿务者有著名清官海瑞、吏部尚书吴鹏和张居正,其中以张居正的驿传改革成效*大。张居正的改革,是我国邮驿史上的一件大事。张居正是明朝万历年间的宰相,他的邮驿改革从限制官员的驰驿特权人手,提出了六条对官员的限制。比如,规定非公务任何官员不得侵扰邮驿;过往驿站的官员只许按国家规定的级别供应食宿,不许越格提出奢侈的要求;除邮驿供应外,任何官员不许擅派普通民户服役;还规定政府官员凡非公务而是到离任或请事假等旅途费用,一律不得由驿站负担,不得动用驿递的交通工具,等等。这些改革,一方面使邮驿的经费开支大大降低;另一方面,人民的负担也得以很大程度地减轻。据统计,经过整顿后,全国共省减邮驿经费1/3左右。在改革的过程之中,张居正对自己和自己的家里人都严格要求,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情做起。他的儿子回原籍参加科举考试,不用官府邮驿,而是出钱自己雇车。张居正的父亲过生日,他也不动用驿车驿马,而是让仆人背着行李,自己骑毛驴回乡祝寿。张居正对那些违反条例的官员,毫不留情。有一个甘肃巡抚的儿子擅自驰驿,被他革去官职。这一处分使得朝野上下一片哗然,许多官员不敢再为非作歹了。张居正的改革取得了十分良好的效果,“小民欢呼歌诵”。但是,明朝政府已经腐朽得不可救药,仅仅依靠张居正的力量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在他死后,生前的一些改革措施就全被废除了,明代邮驿又一次陷入混乱状态中。……
爱情范本-纯真明朗《西厢记》 本书特色 王实甫的《西厢记》是我国古典戏剧的现实主义杰作,它对青年男女追求幸福的热情歌颂,使它成为数百年来封建礼教束缚下的青年男女...
读库-1705 本书特色 本期《读库》一共包含了六篇文章。《未来的人会是怎样》、《“美漂”一家》、《布达拉宫的流动画卷》、《〈十二怒汉〉...
闲情偶寄 内容简介 《闲情偶寄》是清代著名文学家李渔一生艺术和生活经验的总结,论及戏曲理论、妆饰打扮、园林建筑、器物古玩、饮食烹调、竹木花卉、养生医疗等诸多方面...
钟书国学精粹 千字文 本书特色 中华五千年的文化浩瀚博大,它是中国人文精神的精髓,是我们民族的 智慧家园。让我们沿着《周易》、《诗经》、《论语》、《老子...
语义场:生存的本体论诠释-人类行为动力研究 本书特色 20世纪以来,哲学研究在世界范围内出现了向“语言学转向”的思潮,但这种转向却停留在对语言的工具性反思层面。...
茶的味道-优雅-09 本书特色《优雅09:茶的味道》 悠悠千载,茶不仅是国人的生活必需品,也是人们美化生活重要途径。品茶时,目视茶色,口尝茶味,鼻嗅茶香,耳听茶...
笔记 本书特色 也许你读过胜衣君的《书房花木》,顺着作者的行文,行至作者的书房,再沿着花边小径,走到作者的庭院。一般的书话,我们都是从书本到书本,细心的读者也走...
集字韵释 本书特色 ★ 16开平装,漓江出版社出版★ 《集字韵释》是李植枏先生带领其家人集体完成的一部汉字启蒙读本,凝聚着李氏几代人的心血,堪称汉字文化的瑰宝,...
中日文化比较研究论集(第三辑) 本书特色 王秋菊编写的《中日文化比较研究论集(第3辑)(日文版)》是“中日文化比较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围绕中日两国语言、...
扎雅 罗丹西饶活佛,1936年出生,六岁时被认定为活佛转世灵童,学习佛学五部大论,后在印度从事广泛的佛学研究,高产。
《陈伯宪家族信托讲义》内容简介:本书是一本讲解家族信托的普及读物。全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是基础理论知识,主要介绍了家族信托
应用心理语言学:外语学习心理研究 本书特色 一个人从头开始,经过几年,甚至十几年的努力,逐步学会运用一门外语。这个从无到有的变化过程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是哪些因素...
生肖趣谈 内容简介 本书包括:生肖来源之谜、生肖人生花絮、生肖命理、生肖占卜、生肖崇信习尚、生肖与民俗环境、生肖文艺等内容。生肖趣谈 目录 前言生肖来源之谜何谓...
中华语典1 内容简介 今人常谓要继承传统,何为传统?世代相传的精神、制度、风俗、艺术是也。好东西都要传神传世。师者传道,佛者传灯。“传”为名词时,本义为丝之头绪...
语言之界 内容简介 《语言之界/跨文化随笔系列》是作者精心为广大读者朋友们编写而成的此书。界为井字,井底之蛙,只懂一种叫声,如同苏格拉底形容的“洞穴之光”,毕生...
芷兰斋书跋三集 本书特色 韦力编著的《芷兰斋书跋三集》主要收录作者所收藏的重要明清精椠名抄,在向读者展示善本秘籍的同时,在版本著录与鉴定上,承继书志学的优良传统...
图解三命通会:第一部:八字神煞:白话详解图解本 本书特色 《四库全书》子部精要,古代命理学的集大成之作,400多个示意图表,200多幅精美手绘插图。深入浅出,通...
文化研究-第15辑-(2012年.夏) 本书特色 《文化研究(第15辑2013年夏)》编著者陶东风、周宪。 本辑组织了“记忆与文化”和“空间政治与城市身份”两个...
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铜鼓文化 本书特色 在漫长的人类历史长河中,不同的国家、民族创造了绚丽多姿、各具特色的文化,形成了各自的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使我们生活的世...
笔名食家饭,美食专栏作家,文字刊于《上海壹周》、《香港商报》等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