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丧葬

中国古代丧葬

作者:赵芳

出版社:中国商业出版社

出版年:2015-08-01

评分:4.8分

ISBN:9787504484963

所属分类:民俗文化

书刊介绍

中国古代丧葬 内容简介

丧葬文化源远流长,内涵丰富,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代丧葬》介绍了古代的礼制风俗、丧葬观念和礼俗,了解群众所蕴含的历史的、文化的、民俗的乃至政治经济方面的丰富内涵,感受到那中国古代丧葬所浓缩和凝聚的古代社会历史文化的精髓之光。

中国古代丧葬 本书特色

《中国古代丧葬》不仅介绍了古代的思想观念、礼制风俗、丧葬观念和礼俗,而且还叙述了古代社会的演进过程。在书中,你可以了解:由于我国古代厚葬之风盛行,古人不仅修建了大量规模不一的墓葬,而且还把大量的财富理进了坟墓。除金银殊宝以外,还有大量的生产工具、生话用具、工艺品,几于无所不包,无所不有。从墓葬中,我们可以找出它所蕴舍的历史的、文化的、民俗的,乃至政治经济方面的丰富内涵。

中国古代丧葬 目录

**章 丧葬习俗的起源
**节 丧葬由来
灵魂的产生
灵魂的宗教和文化意义
灵魂信仰导致丧葬出现
丧葬的内涵与演进脉络
厚葬:古代的主流丧葬观
薄葬:闪烁着理性之光的丧葬观
古人关于死的种种称谓
第二节 古代丧具的演变
古代葬具演变的等级化
各式各样的丧具
土棺
革棺
石棺
瓮棺
木棺
船棺
第二章 丧葬习俗
**节 临终丧仪的基本仪式
临终
备寿衣、寿材
临终守孝
易箦(上床板)
属纩与初哭
招魂(复)
备倒头饭,点随身灯,烧倒头纸,焚返魂香
改服
治棺
第二节 等级森严的丧葬礼规
死者棺椁的使用规定
死者用鼎的规定
死者的墓地规模
其他丧葬礼规
第三节 丧葬礼仪程序
初终
小殓
大殓
出殡
下葬
五服制度详解
第四节 丧葬中的种种禁忌
禁忌的分类
治丧期间的禁忌
守丧期间的禁忌
第三章 古代安葬方武与葬法
**节 常见的安葬方式
墓葬
火葬
水葬
天葬
悬棺葬
第二节 奇特的葬法
树葬
腹葬
野葬
塔葬
衣冠葬
割体葬
第四章 古代祭把习俗
**节 追悼亡灵的祭祀
祭祀的起源
传统祭祀
传统祭祀的祭品
祭品的处理方式
第二节 形形色色的祭祀风俗
纸马——云车风马
清明与上坟
中元节 与盂兰盆会
羹饭为鬼食
第五章 古代墓葬与基地
**节 墓葬的起源和发展
坟墓的起源、演变
古代墓葬沧桑变迁
第二节 形态各异的墓式
至高无上的帝陵
民间各种墓式
第三节 墓葬制度和习俗
历史上的相墓术
墓地选择的风水观念
民间墓地选择的主要原则
民间的墓地选择方式
墓志与墓志铭
墓碑起源于丰碑
镇墓兽及其历史流变
事死如生的墓葬明器
形形色色的墓葬明器
历代墓葬棺椁制度流变
历代盗墓纵横谈
参考书目

中国古代丧葬 节选

《中国古代丧葬》:灵魂的宗教和文化意义灵魂不仅是一种宗教现象,也是一种十分复杂而又古老的文化现象。比如基督教、佛教等都有类似于灵魂的思想或观念。基督教就相信死后复活,《约翰福音》第五章说:“行善的复活得生,作恶的复活定罪”。同时,基督教也相信永生。佛教虽然强调生老病死的“苦”,但也相信通过行善、积德和修炼,可以解除这种苦;佛教也相信轮回,相信地狱。这些现象说明,宗教中存在着类似我们今天所说的灵魂信仰。同时,灵魂也是一种复杂而又古老的文化现象。说它复杂,是因为不同民族和地区的人们对于灵魂的解释是不一样的,关于灵魂的由来、去向,它的存在,它与人、神、动物、植物之间的关系究竟如何,没有人可以说清楚。而说它古老,则是因为在几万年甚至几十万年之前,有关灵魂的信仰,便在人类的一些文化形态中得到了表达。这种表达,在丧葬习俗上表现得尤其明显和直观,它表明有关灵魂以及灵魂信仰与丧葬习俗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众所周知,从原始社会开始,人们就相信人是有灵魂的,至今,也有不少人仍然坚持这种观点。在原始人看来,人是由肉体形态和非肉体形态构成的。肉体的部分,人自身是可以看到的,但是非肉体的部分,是无法察觉的。事实上,从某个方面来说,非肉体的部分比肉体的部分更重要。因为只有肉体没有精神,人是无法存活的。古人认为所有的动植物也是有肉体和非肉体形态。英国文化人类学家泰勒将这种所有的动植物及人类普遍存在的灵肉可以分离的信仰,称为“万物有灵论”。事实上,灵魂观念以及灵魂信仰是古人在生产力极其低下以及对世界、对自我认识非常有限的基础上形成的对生命想象的看法,缺乏科学依据。灵魂信仰导致丧葬出现灵肉可以分离,灵魂可以不依赖肉体而存在。因此,没有任何理由认为,灵魂会与肉体一样随着人的死亡而消失。在古人的想象中,灵魂在肉体死亡之后以另一种人类看不见的形式永恒存在,并且对人类保持着影响。中国人关于灵魂护佑或祖先庇护的信仰或观念,就由此生发而来。恩格斯说:“在远古时代,人们还完全不知道自己身体的构造,并且受梦中景象的影响,于是就产生一种观念:他们的思维和感觉不是他们身体的活动,而是一种独特的、寓于这个身体之中而在人死亡时就离开身体的灵魂的活动。从这个时候起,人们不得不思考这种灵魂对外部世界的关系。既然灵魂在人死时离开肉体而继续活着,那么就没有任何理由去设想它本身还会死亡;这样就产生了灵魂不死的观念”。恩格斯这段著名的论述告诉我们,在科学技术和生产力极其低下的古代社会里,人们认为灵魂是不死的。既然灵魂是不死的,人们就必须善待灵魂;要善待灵魂,同样必须善待原来灵魂的寄生肉体。因为,善待了灵魂的肉体,可以让灵魂获得安慰,灵魂得到了安慰就能使活着的人得到平安和护佑。正是在这种灵魂信仰,尤其是灵魂不死信仰的支配下,对于死者开始了有意识的保护并摒弃了更原始的弃尸方式,*原始的丧葬文化或习俗就产生了。考古发现,原始的埋葬与灵魂信仰或灵魂不死的观念有着直接的关系。正是这种信仰,形成了考古发现中有关丧葬文化灵魂信仰的解释。在离现在10万年左右的欧洲旧石器时代中期,已有了人类有意识的埋葬。到旧石器时代晚期,有意识地埋葬死者已是普遍的习俗。在欧洲除了用石头围葬死者外,还有随葬品和合葬墓。凡此种种都说明埋葬是有意识的。因在法国南部加龙河上游图卢兹附近的奥瑞纳克山洞发现而得名的奥瑞纳文化,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他们对尸体进行特殊处理的方式是将之染成彩色,这种方式与距今1.8万多年前的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下室中的埋葬文化有着极其相似的地方。山顶洞人将人居住的上室与埋葬所用的下室区分开来,在这一区域除发现三具完整的人头骨和一些躯干外,在人骨的周围散布着赤铁矿的粉末及一些随葬品。这一现象说明,至少在山顶洞人时期,两个世界的观念已经产生,而随葬品的出现毫无疑问地表明,原始人对来世有着一种强烈的期待,这是灵魂观念或灵魂信仰支配下的一种丧葬习俗。……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