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葬文化源远流长,内涵丰富,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代丧葬》介绍了古代的礼制风俗、丧葬观念和礼俗,了解群众所蕴含的历史的、文化的、民俗的乃至政治经济方面的丰富内涵,感受到那中国古代丧葬所浓缩和凝聚的古代社会历史文化的精髓之光。
《中国古代丧葬》不仅介绍了古代的思想观念、礼制风俗、丧葬观念和礼俗,而且还叙述了古代社会的演进过程。在书中,你可以了解:由于我国古代厚葬之风盛行,古人不仅修建了大量规模不一的墓葬,而且还把大量的财富理进了坟墓。除金银殊宝以外,还有大量的生产工具、生话用具、工艺品,几于无所不包,无所不有。从墓葬中,我们可以找出它所蕴舍的历史的、文化的、民俗的,乃至政治经济方面的丰富内涵。
《中国古代丧葬》:灵魂的宗教和文化意义灵魂不仅是一种宗教现象,也是一种十分复杂而又古老的文化现象。比如基督教、佛教等都有类似于灵魂的思想或观念。基督教就相信死后复活,《约翰福音》第五章说:“行善的复活得生,作恶的复活定罪”。同时,基督教也相信永生。佛教虽然强调生老病死的“苦”,但也相信通过行善、积德和修炼,可以解除这种苦;佛教也相信轮回,相信地狱。这些现象说明,宗教中存在着类似我们今天所说的灵魂信仰。同时,灵魂也是一种复杂而又古老的文化现象。说它复杂,是因为不同民族和地区的人们对于灵魂的解释是不一样的,关于灵魂的由来、去向,它的存在,它与人、神、动物、植物之间的关系究竟如何,没有人可以说清楚。而说它古老,则是因为在几万年甚至几十万年之前,有关灵魂的信仰,便在人类的一些文化形态中得到了表达。这种表达,在丧葬习俗上表现得尤其明显和直观,它表明有关灵魂以及灵魂信仰与丧葬习俗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众所周知,从原始社会开始,人们就相信人是有灵魂的,至今,也有不少人仍然坚持这种观点。在原始人看来,人是由肉体形态和非肉体形态构成的。肉体的部分,人自身是可以看到的,但是非肉体的部分,是无法察觉的。事实上,从某个方面来说,非肉体的部分比肉体的部分更重要。因为只有肉体没有精神,人是无法存活的。古人认为所有的动植物也是有肉体和非肉体形态。英国文化人类学家泰勒将这种所有的动植物及人类普遍存在的灵肉可以分离的信仰,称为“万物有灵论”。事实上,灵魂观念以及灵魂信仰是古人在生产力极其低下以及对世界、对自我认识非常有限的基础上形成的对生命想象的看法,缺乏科学依据。灵魂信仰导致丧葬出现灵肉可以分离,灵魂可以不依赖肉体而存在。因此,没有任何理由认为,灵魂会与肉体一样随着人的死亡而消失。在古人的想象中,灵魂在肉体死亡之后以另一种人类看不见的形式永恒存在,并且对人类保持着影响。中国人关于灵魂护佑或祖先庇护的信仰或观念,就由此生发而来。恩格斯说:“在远古时代,人们还完全不知道自己身体的构造,并且受梦中景象的影响,于是就产生一种观念:他们的思维和感觉不是他们身体的活动,而是一种独特的、寓于这个身体之中而在人死亡时就离开身体的灵魂的活动。从这个时候起,人们不得不思考这种灵魂对外部世界的关系。既然灵魂在人死时离开肉体而继续活着,那么就没有任何理由去设想它本身还会死亡;这样就产生了灵魂不死的观念”。恩格斯这段著名的论述告诉我们,在科学技术和生产力极其低下的古代社会里,人们认为灵魂是不死的。既然灵魂是不死的,人们就必须善待灵魂;要善待灵魂,同样必须善待原来灵魂的寄生肉体。因为,善待了灵魂的肉体,可以让灵魂获得安慰,灵魂得到了安慰就能使活着的人得到平安和护佑。正是在这种灵魂信仰,尤其是灵魂不死信仰的支配下,对于死者开始了有意识的保护并摒弃了更原始的弃尸方式,*原始的丧葬文化或习俗就产生了。考古发现,原始的埋葬与灵魂信仰或灵魂不死的观念有着直接的关系。正是这种信仰,形成了考古发现中有关丧葬文化灵魂信仰的解释。在离现在10万年左右的欧洲旧石器时代中期,已有了人类有意识的埋葬。到旧石器时代晚期,有意识地埋葬死者已是普遍的习俗。在欧洲除了用石头围葬死者外,还有随葬品和合葬墓。凡此种种都说明埋葬是有意识的。因在法国南部加龙河上游图卢兹附近的奥瑞纳克山洞发现而得名的奥瑞纳文化,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他们对尸体进行特殊处理的方式是将之染成彩色,这种方式与距今1.8万多年前的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下室中的埋葬文化有着极其相似的地方。山顶洞人将人居住的上室与埋葬所用的下室区分开来,在这一区域除发现三具完整的人头骨和一些躯干外,在人骨的周围散布着赤铁矿的粉末及一些随葬品。这一现象说明,至少在山顶洞人时期,两个世界的观念已经产生,而随葬品的出现毫无疑问地表明,原始人对来世有着一种强烈的期待,这是灵魂观念或灵魂信仰支配下的一种丧葬习俗。……
中国旧书局 本书特色 《中国旧书局》以清末之1949年间上海书林的旧书局为关注点,历数上海书林曾辉煌一时的五十多家旧书局的兴衰史,为读者展现了在那个激烈动荡的变...
本屋大賞暢銷作家,繼《我想吃掉你的胰臟》突破200萬冊後,引頸期盼之最新力作。一年內累積銷量突破40萬冊日本Oricon書籍小說類別連續5週TOP 1紀伊國屋2...
SIMPLE.BASIC.HANDMADE習於每日更新印章課題,生活也可以透過變化符號而延展。50個橡皮章刻印主題,截取200個印章生活片段,日常生活也要玩刻創...
吉祥民神 本书特色 本书共分三辑:**辑主要讲述福禄寿喜等民神;第二辑广论门神、关帝、八仙等仙佛;第三辑介绍购藏原则和保养方法。吉祥民神 内容简介 《吉祥民神》...
结婚礼仪完全手册 本书特色 完美婚礼**手册,新郎新娘装扮技巧,婚礼仪态的完美体现。如果说恋爱是两个人一起的修行,那么结婚就意味着修成正果。如果说恋爱是一所学校...
现行汉字规范问题 本书特色本书论述了汉字的基本理论,研究了汉字规范化的性质、范围、意义、原则,并具体研究和讨论了新中国成立后所发布的简体字、异体字、新字形、异读...
通用惯用语词典 内容简介 本书是遵循国家颁布的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标准而编写的,是“通用语言文字系列工具书中”语汇类辞书的一种,选收现代汉语中通用的惯用语近三千...
作品目录008充滿家族和旅行回憶的空間 Clemence le Gall du Tertre014 創意的搖籃Dominique Turbe024屋脊下的可愛公...
民间节庆灯谜 本书特色 《民间节庆灯谜》是《中国传统民俗》系列读本的第二本。全书从具有浓郁中国式狂欢的元宵闹花灯讲起,追溯了闹花灯的历史,历数了各式各样的花灯,...
老照片(第16辑) 本书特色 本书所采撷的老照片,多为珍贵而又有历史价值的。其中包括家庭生活照,战争揭露内幕照,人物照等,每一张照片反映一个问题,揭露一个事件引...
中国古代篆刻 本书特色 篆刻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书法和雕刻相结合的艺术。它起源于实用,开始只是作为商业上交流货物时的凭证,后来扩大为当权者表征权力的证物,而*终发展...
语义学导论 内容简介 近半个世纪以来,国外语言学的研究发展迅速,一方面,在语言学核心学科(音位学、句法学、语义学等)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理论和模式;另一方面,语言...
性别与文化-女性词作美感物质之演进 本书特色 词向来被视为女性化的文学体式,女性词尤其受到读者的青睐,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特殊的意义。本书是叶嘉莹研究评论历代女性...
你的写作教练-(第二版) 本书特色 你是否一直想写一本书、一个故事或是剧本,却不知道从何处动笔?是否担忧自己想不出某个情节、生动的人物,或者根本找不到时间写作?...
浮世与春梦 本书特色 《浮世与春梦》图文并茂,雅俗共赏。用比较的方法研究中国性文化与日本性文化,这是开山之作。 性与文化,像是瓶与酒的关系。对日本人来说,是发性...
我们都是诸神的孩子 内容简介 时至今日,在阿拉伯和埃塞俄比亚地区,有关所罗门国王和萨巴女王的传奇故事依然广为流传。这些在地球的洪荒年代里发生的故事难道都是真的吗...
彩色悦读馆古希腊神话故事(超值全彩珍藏版) 本书特色 《古希腊神话故事》收录了近300个古希腊神话故事,包括神的出世、神的家庭、神的创造、神的战争、人类世界的起...
与世界伟人谈心(上下) 本书特色 房龙这个别出心裁的人文大师举办的神奇晚宴,给读者带来了一份特别的文化大餐。他邀请的都是人类文明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这些早已作古...
现象级访谈类节目《凉子访谈录》首部力量与希冀之书20位逆流勇者的故事·所有蹚过的黑都变成此时的光所有吃过的苦都酿成此刻的甜·本书是一部真实故事集,取材于访谈类节...
说字理解汉字 本书特色 《说字理 解汉字》:按规则识字 学得快 记得牢 用得准说字理解汉字 节选 《说字理 解汉字》根据传统“六书”造字理论,将所收汉字逐字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