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上海浦塘泾浜》从东南三泖吴淞江、“沪”是什么、苏州河的故事、苏州河上的闸和闸桥、上海河流名称的特点、上海地名中的“圩”、黄浦江人海口为啥叫吴淞口、黄浦江的渡口和地名、“外滩”名称的故事等方面,揭示了水乡上海特有历史文化风情。
适读人群 :大众《老上海浦塘泾浜》将之定位为从与“水”相关地名切入,揭示水乡上海特有历史文化风情的掌故类图书,并以旁征博引,史料丰富,叙事每能贯通古今为特点,对扩大上海史爱好者阅知范围是有益的。全书从东南三泖吴淞江、“沪”是什么、苏州河的故事、苏州河上的闸和闸桥、上海河流名称的特点、上海地名中的“圩”、黄浦江入海口为啥叫吴淞口、黄浦江的渡口和地名、“外滩”名称的故事等方面,讲述了老上海江南水乡的掌故风物。
《老上海浦塘泾浜》:苏州河上的闸和闸桥 历史上的吴淞江是太湖流域*大的河流,它横贯今上海市区,把上海分为浜南和浜北,吴淞江很宽,建桥的费用很大,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吴淞江只是县城北郊的河流,要过江的人数并不多,依靠分散在沿江的渡船足以解决,所以,吴淞江上建桥是很晚以后的事了。原来的吴淞江是直通大海的,在明永乐的“江浦合流”治水工程中,吴淞江变成了黄浦的支流,吴淞江水并入黄浦后注入长江口,受潮汐的影响,吴淞江的下游潮涨潮落的现象依然十分明显,古人注意到,当平潮时,吴淞江水流放慢,江水中夹带的泥沙容易沉淀下来,而涨潮时,江水还会将泥沙倒冲入上游,使吴淞江淤结的速度加快,于是就想出了一个防止泥沙沉淀的办法,就是在吴淞江下游近黄浦的地方建闸,当涨潮时关闭闸北,可以阻挡潮水,而落潮时开启闸门,可以利用水的力量将泥沙冲出闸门外。不过,旧志中并没有记录建闸的年代和过程,倒是《同治上海县志·卷十·私祀》在记“通济龙王庙”时提到了这个闸,原文曰: 通济龙王庙,今称大王庙,在吴松老闸口(至元《嘉禾志》云:“在府东北沪渎”)。相传钱氏有国已庙食此土(王彝有《神弦》曲)。宋景祐五年,叶清臣浚盘龙汇,祷神有应,重新之,刻祭文于石。明隆庆间,海忠介瑞筑闸时重建,奉金龙四大王。在元至元年间(1264—1294年)设松江府以前,上海县尚未设立,上海之地属华亭县,县治即今松江,而华亭县又属嘉禾郡,郡治即今嘉兴市,所以《嘉禾志》中有今上海地区的一些记录。据传,早在钱锣建立吴越国时,在沪渎已经有了“沪渎龙王庙”,宋朝叶清臣浚吴淞江时,还专门作《祭沪渎龙王文》,并将祭文刻在石碑上。明隆庆年间(1567—1572年),时任应天巡抚的海瑞流浚吴淞江,此时的吴淞江下游就是今天的苏州河、海瑞就在今苏州河上建闸,还专门重建了一座“通济龙王庙”,不过,庙里供的不是原来的“龙王”,而是“金龙四大王”,也许,这位“金龙四大王”的神号中也有一个“龙”,也许,关于这位“金龙四大王”的传说与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有关,本文在下面还会交代清楚。古代流传下来的祭神文很多,但其中涉及上海的祭神文很少,了解一下古代祭神文的体例格式今后一定受用,《云间志》、《同治上海县志》均收录了叶清臣《祭沪渎龙王文》全文,抄录如下: 维景祜五年,岁次戊寅十一月癸巳朔五日,两浙诸州水陆计度转运副使、兼提点市舶司、本路劝农使及勾管茶盐矾税、朝散大夫、太常承直史馆、骑都尉、赐紫金鱼袋叶清臣,谨遣供奉官商量湾巡检刘迪,以清酌庶羞之奠,致祭于沪渎大王之神:清臣叨被朝恩,出持使斧,观采风俗,询究利病。上分天子之寄,下救斯民之瘼。职思其守,靡敢怠遑。眷惟全吴,旧多积水,加以夏秋霖潦,田畴污没,浩浩罔济,人无聊生。闻诸乡老之言,患在盘龙之汇。但陵谷迁变,枉直倍差,水道回遏,潮波壅滞。自乾兴以来,屡经疏决,未得其要,不免为珍。苏、秀之人皆云:神故有庙在江溪,钱氏有土,祀典惟夤。霜星贸移,栋宇崩坏,官失检校,民无尊奉。自时厥后,岁亦多水。且谓神不血食,降灾下民。清臣躬行按视,徇人所欲,乘乎农隙,酾此江流。神果有灵,主斯蓄泄,敢告无风雪,无瘥疠,举雷而土渍,决渠而水降,改昔沮泽,化为壤田。即当严督郡县,修复祠貌,春秋致飨,蓣藻如故。若疲吾役夫,不能弭患,则我躬不阅,遑恤于神。惟神聪明,昭鉴无忽。尚飨!祭文中提到的“商量湾”就是今天的“江湾”,它原是位于沪渎的一个河湾。至于“金龙四大王”是哪一路神仙,说法颇多,比较一致的说法,他是谢太后的族兄谢绪,是南宋会稽(今绍兴市)人。谢绪兄弟四人,他排行老四,并长期隐居在钱塘金龙山,人称“金龙四大王”。南宋末年,谢绪出山抗金,南宋亡后,他也投水自尽效忠,临死前作《囚诗》一首,云: 立志平生尚未酬,莫言心事付东流。沦胥天下凭谁救,一死千年恨不休。……
薛理勇,祖籍福建省福清市,1947年出生于上海。长期任职于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从事上海历史、中华文化史、风俗史研究。上海市规划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上海食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上海地名学会常务理事、上海道教协会常务理事等,并担任SMG纪实频道嘉宾主持。主编《上海文化源流辞典》、《上海掌故辞典》等。
《血战长津湖(最寒冷的冬天Ⅲ)》内容简介:本书主要描写了抗美援朝战争中乃至整个军事史上的经典战例——长津湖之战。有史学家称
国学知识大全-精校版 本书特色 本书是吕思勉先生为指导青年学子阅读国学的开示门径之作,写就于先生的学术盛年期,在民国时期一经出版,即受到当时的国学爱好者和整理者...
汉语方言地理学:入门与实践 本书特色 《汉语方言地理学:入门与实践》可作为中文系本科生、研究生汉语方言学课和方言研究课的补充读物,也可用作汉语方言地理学的参考教...
中国古代船舶 内容简介 中国舟船历史悠久,文化发达,各地形成了很多独具地方特色的船俗。舟船不仅仅是一种物质载体,也是一种重要的精神载体,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承载...
此王朔非彼王朔
作品目录第七六折 圣愚不肖,鱼烂而亡第七七折 宜在上位,提借锋芒第七八折 为谁减枝,刹那空华第七九折 风停柳岸,映日朱阳第八
中国古代兵器-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科技系列 本书特色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战争的需要,兵器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到了青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以青铜和钢铁为主的冷兵器...
湖笔制作技艺 本书特色 《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湖笔制作技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之一,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湖笔制作技艺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湖笔的渊源...
成都方言词汇 本书特色 成都方言是一个巨大的“金矿”,语言复杂多变,词汇丰富多彩,表现了蜀地人民奇特的想象力,反映了蜀文化的博大精深……本书为“巴蜀民俗文化系列...
1913-1951-喇嘛王国的覆灭 本书特色 本书资料翔实,引证丰富。不仅使用大量的原西藏地方政府的官员回忆录及原始档案,而且使用英印政府、英国及美国政府的大量...
《控场》内容简介:家庭、事业、孩子、兴趣、自我,现代女性需要的不是做减法,而是引入更多赋能强大自己,把“独木舟”打造成“航
颜氏家训集解 本书特色 《颜氏家训集解》七卷,王利器撰。王氏博洽好古,撰有《新语校注》、《盐铁论校注》、《风俗通义校注》、《文子疏义》等,并由中华书局推出。该书...
林徽因寻真(林徽因生平创作丛考) 内容简介 近几年来,林徽因的名字重新被人们熟知了起来,时下出版的林氏传记已有六七部之多,甚至相关人物故事被改编为电视剧热播。但...
写作技法大全-超值金版 本书特色 文书写作既是一种知识,又是一种技能,是一个人能力的体现,直接关系到个人的工作和前途。一书在手,写作不愁。老板秘书、新闻记者、在...
比较语音学概要 本书特色 本书是中国较早的专门以比较方法探讨欧洲语言发音的著作,为国人解决外语学习中的发音问题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该书在引进国外普通语音学理论和方...
读库0706 本书特色 《读库》是一本综合性人文社科读物,取“大型阅读仓库”之意,一般每两月推出一期。丛书侧重对当今社会影响很大的文化事件、人物做深入报道,回忆...
皇权旁的山西:集权政治与地域文化 本书特色 历史上山西常在京师左右的政治地理特点,使其长期呈现外向型的区域发展格局,迟至清中期以后,通过省级政区的长期确立和晋商...
百年斯文-文化世家访谈录 本书特色 百多年来,中国经历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变局”,在剧烈的社会、文化、阶层的变动之中,却有一些传承百年的文化世家依然绽放出耀眼...
第10届本格推理大奖获奖作品,民俗派推理大师三津田信三首部加冕之作!★日本民俗派推理大师三津田信三,真正走进大众视野的首部获奖之作!★第10届本格推理大奖获奖作...
谁还在写错字! 内容简介 本书精选了经常出现于日常生活中的诗词名句,呈现其来龙去脉,对寓意深刻、极富生命力的古典诗词进行了完整解说。谁还在写错字! 目录 新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