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前刊后》是陈平原先生对自己历年编书时序言、跋后的汇编,从中可见其学术演进的脉络,其实具有相当强的学术编年意味。陈平原是三联书店的优质作者,属于可做“作品系列”级别的学者。这些年我们一直与陈老师商议此事。2013年底《自序自跋》(收录著述的序跋)、2014年中《大学小言》,都是制作精良的小精装作品,不列丛书名,依照装帧设计自成体系,将陈平原文化写作的部分整体纳入到三联的出版序列中。其中《大学小言》刚刚重印3000册,《自序自跋》也得到书友的追捧。
《刊前刊后(精)》是陈平原对自己历年编书时前言、后记的汇编。内分三辑,**、二辑,记录作者在自家著述之外的辛勤劳作,保存他主编(或合作主编)的集刊发刊词或丛书总序,第三辑则是收录未入集的编书前言后记。从文章容量上看,“刊前刊后”虽“小”但绝非“小道”,从中可见学术演进的脉络,记录时代中的学术风气,具有相当强烈的编年意味。
《刊前刊后》:
附录一:学术史研究及其他——答秦山问问:民间学术刊物的涌现,是90年代中国的一大文化景观。您与王守常、汪晖共同主编的《学人》,是出现较早、影响较大的一种,能否谈谈当初的设想以及具体操作的经过?答:90年代中国的学术文化格局,将与80年代有较大的差异,我想,这一点很多人早就预感到了。这种学术转型,既有外部环境的诱使,也是学术发展内在思路所决定的。需要某种契机,或者说找到突破口,使得我们这些“文革”以后培养的“年青一代”,有可能比较充分地表达自己的学术见解;当然,也不无借此影响90年代中国学术走向的野心。从1991年春天正式运作,到现在,《学人》总共出版了七辑,每辑刊登人文研究方面的专业论文若干篇,约五十万字。本来可以办得更好些,只是我们三位都有自己的研究课题,编务方面不可能投入太多的精力,不如人意处多多。
问:您刚才提到“专业论文”,又说起“人文研究”,在我理解,这二者是颇有区别的。《学人》的这一定位,是否与其厚实、持重的学术风格有关?答:“专业论文”很好解释,那是针对此前的“以经术文饰其政论”或者“曲学阿世”而提的。强调学术独立,注重学理探求,将“论文”与“杂感”区别开来,这都是特定环境下的“话语”。后世或许需要注解,今人则大都能够意会。“人文研究”这题目很大,似乎与我们所标榜的专业化趋向背道而驰。其实,说不上自相矛盾。单单将“人文研究”解释为集刊的范围尚不够,我们正是希望借此穿越文学、史学、哲学、宗教、艺术等学科边界,从事综合研究。当然,这只是意向,“虽不能至,心向往之”。人文研究本就源远流长,不敢轻言“突破”;再加上作者大都受过严格的学院训练,为文立说相对谨慎些,这或许就是你所说的《学人》风格趋于厚实与持重的原因。
问:我注意到,贵刊**辑上那组《学术史研究笔谈》被不少谈论90年代中国学术走向的文章所引证;而且,现代学术史研究似乎是你们的旗帜:每辑上都有此类文章发表。您能否谈谈,贵刊选择学术史研究作为重心,有何用意?答:说“旗帜”言重了,说“研究重心”还可以。这是很容易引起误解的话题,三言两语说不清。学术史研究,总是有所表彰、有所批评,当事人不用说,还会有许多自愿对号入座的。于是,引发不少意气之争,比如:“谁给你指手画脚的权力?”学术规则的确立与超越,是个值得认真反省的大问题。从知识增长与文化积累的角度思考,90年代的中国学界,必须调整发展战略。有几种可供选择的途径:一是直接引进新的思想观念或研究范式;一是别无依傍,独创新说;再就是选择与先辈对话,通过学术史研究逐步确立自己的立场与方法。*后一种,其实是怀疑是否存在现成的答案,希望通过触摸传统、反省传统来思考当今的生存处境与发展策略。学术史研究不是“点金术”,也没有提供“答案”,这只是一个重新寻找立足点的“过程”。始终立场坚定、没有惶惑与不安的朋友,大概很难理解我们为什么选择学术史作为自我训练与自我反省的手段。至于批评学术史研究可能使得世人冷漠思想家,并进而导致整个民族精神的退化,这似乎有点小题大做。任何时代,学问家都不可能与思想家争风头;著述之专深,使得其只能在小范围内被接受。“道问学”与“尊德性”之争,由来久矣,有必要再“制作”一回吗?学问家与思想家一样,都有真假、大小之分;我不大相信那些“没有思想”的学问家或“没有学问”的思想家。除了“学而不思”与“思而不学”,希望还有第三种选择。这里还必须考虑到个人的志趣与能力。当然,争吵归争吵,不妨各自努力发展自己的思路,这样,方才有利于中国的学术文化建设。用章太炎的话来说,这叫“自坚门户”。只顾他人瓦上霜,不扫自家门前雪,不是明智的选择。
问:我读过您在《读书》上发表的谈论章太炎学术品格的文章,题目很有意思,是叫《自立门户与径行独往》吧?章氏希望高扬先秦诸子自立门户百家争鸣的学术精神,您以为在现代中国行得通吗?《学人》的作者队伍相对集中,是否也有“门户之见”?或者说,是在追求建立学派?不好意思,问题似乎有点唐突。
答:没事。学派云云,实在不敢奢谈。想来你也知道,20世纪中国,宗派多而学派少,因而一提“门户”,大家都噤若寒蝉。谁都希望人家说你思想开放、不拘一格、兼收并蓄,不管为人为文,还是办杂志,全都如此。章太炎认定,“中国之学,其失不在支离,而在汗漫”(《诸子学略说》),这话不无道理。
我对没有“偏见”的学者不太佩服,总怀疑其缺乏“定见”。意识到自己只是“一家之言”,而且不断反省并调整自己的见解,这比标榜自己“没有偏见”可靠些。至于说到集刊,有两种办法:一是注重代表性,一是突出个性。我说过了,我们三位都不是职业编辑,不可能腾出许多时间来组稿、审稿、改稿;而且,学者办刊,本就容易体现个人风貌,好处、坏处都在这里。在某种意义上说,“避短”便是“扬长”。
相对突出自家面目,在代表性方面不能不有所舍弃。
如果一定要说“门户”,我想不是具体的学术观点,而是指治学的大思路。我们也在不断自我修正,包括扩大作者面与读者面,但“公正平允”以至“面目模糊”,绝不是我们努力的目标。
……
陈平原,男,汉族,1954年生于广东潮州。1978年入中山大学中文系,1984年于中山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1987年于北京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是北京大学首批的两位文学博士之一。现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占领华尔街 本书特色 看到美国月亮另一面地球村中,隐居美国乡间女艺术家,跟住中国的好友倾谈疑问:我举什么占领 学而优则工 梦移民潮 更慢更少地球人……《占领华尔...
《神曲:全3册(插图本)》内容简介:但丁的《神曲》是世界文学史中最伟大的作品之一。博尔赫斯称这本书是“人类文学史上最好的一本
容斋随笔-图文版 本书特色 《容斋随笔》由宋代学者洪迈穷40余年之功编纂而成。其内容博大精深,广涉历代治乱兴衰、纵横韬略、处世为人、文坛趣事、历史珍闻等,自问世...
杜甫诗注[上下] 内容简介 杜甫,字子美,生于公元712年,卒于公元770年,河南巩县人。青年时期,曾先后漫游江南和齐赵地区,目睹了山河的壮丽。从天宝5年(74...
《文史足徵录》内容简介:本书是文史学者胡文辉在“六合丛书”名下编定的第四本文集。可看作《洛城论学二集》后续,但较之少了评论
济慈诗选 内容简介 这部《济慈诗选》译本根据的英文原文选自加罗德(H.W.Garrod) 编的《济慈诗歌全集》(The Poetical Works of Jo...
李敖生死书-我们没有明天-李敖作品集 内容简介 李敖先生是我国台湾文坛*受争议的风云人物,说他是顽童,是战士,是善霸,是文化基度山,是社会罗宾汉。他在台居住五十...
我享受这个地方:史蒂文森游记选 本书特色 人生的意义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它历经过多少富有灵性的旅程。学会在旅行中澄净心灵,忘却世事的忧烦。一个享受生命的人,永远在...
《50:伟大的演讲》内容简介:本书精选了50篇对人类发展史有特殊意义的演讲,内容涉及不同时期、不同领域、不同行业的智者哲人的演
群蜂飞舞 本书特色 《群蜂飞舞》系汇集了众多当代一流名家自选的代表作品,专为文学爱好者量身打造,引领读者进入当代文学的中心地带。群蜂飞舞 内容简介 《群蜂飞舞》...
老舍的人文地图 本书特色 本书是文化名人舒乙先生关于老舍先生的回忆文集,图文并茂,将旧京影像与文学描绘有机结合,使读者在空间里追寻老舍的文学内涵,在心中编织出老...
孤独是一种力量 本书特色 现代独具代表性的33位散文名家精选之作简媜描述日常、孤独的生活述说,骆以军的文学启蒙,林妈肴、王盛弘的城乡眺望与海角游踪……虽以一年作...
一卦家书 内容简介 为展示新时代农民工风采,丰富来京务工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歌颂新北京、新奥运、新农村,北京市总工会、北京市建设委员会联合举办首届来京务工农民...
宽松的纽带 内容简介 本书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的随笔集,是《康复的家庭》的姊妹篇。作者一改晦涩难懂的风格,以温暖的笔触,叙述了一家人与残疾孩子...
一滴水有多深 本书特色 刘醒龙,湖北省团风县人。1956年生于古城黄州。湖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芳草》杂志社总编。有作品在英语、法语、日语和韩语地区翻译出版。曾...
海外文摘:岁月流不走爱情(温情.浪漫) 本书特色 《岁月流不走爱情》我们身后是一望无垠的田野和蓝天白云,远处一列拉着汽笛长鸣的火车,拖着浓浓的白烟,渐隐在遥远的...
《期权实战:一本书说透期权》内容简介:本书以期权操作的进阶者为主,同时兼顾期权入门者学习。全书主要内容有期权交易的基础入门
莱山之夜-典藏版 本书特色 本书包括《莱山之夜》(上、下篇)及《莱山之夜?续》(上、下篇)四个篇章构成。作者在幽深的莱山夜色的注视下,一次次打开笔记,将山雾笼罩...
拾叶集 本书特色 《拾叶集》中所介绍的,是艺术类图书的旧签藏本,广涉碑刻、壁画、戏曲、民歌、电影、摄影、建筑、设计及多种民间工艺,而皆有前人签赠或收藏印迹。作者...
《冰心散文》内容简介:精选冰心散文若干篇,另有二十余幅精美插图,图文并茂地展示这位世纪老人不同人生阶段的所思所感和生活踪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