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训是清末山东堂邑县人,他的特殊事迹是“行乞办学”。1950年10月以武训生平事迹为内容的电影《武训传》上映引起“好评如潮”,同时也有对影片的批评意见。毛泽东敏锐地注意到这场争论对于新中国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意义,决定借对《武训传》的讨论批判,进行新国家意识形态教育。毛泽东强调:“重要的不是武训和《武训传》”,“主要是提高思想认识”,“对事不对人”。但这场批判运动还是发生了一些“简单”“片面”“压服”的现象。《〈武训传〉》批判事件研究:从历史语境的角度把对《武训传》批判事件的研究重点,放到对特定的“历史语境”和它的“实际构成”上,重点关注该事件发生特殊时代——“立而不确”的“新民主主义秩序”,以及当时政治领导人特定的思想认识和深刻的政治思考,通过“移情”到“彼时彼地”,用“同情的理解”去展示其“合情合理”的一面,以期对这个重大事件进行新的合乎逻辑的解读。
武训是清末山东堂邑县人,他的特殊事迹是“行乞办学”。新中国成立前的电影剧本《武训传》对他所做的事赋予了浓厚的感情色彩,称他为“千古义丐”,反映了当时中国思想文化的时代特征。
新中国成立初期重新拍摄电影《武训传》时,编导们对旧剧本进行了“把武训革命行动明朗化”的修改,但在这个“天翻地覆慨而慷”的时代,这些修改反而使得影片在“关涉到中国革命基本问题”方面,与当时正在大力确立和巩固的国家意识形态呈现出诸多相违之处。1950年10月影片公映后“好评如潮”,社会旋即掀起了“武训热”,引发了毛泽东的特别关注。在毛泽东看来,这些对武训和《武训传》评价的主流,是用似是而非的“马列主义名词”表达出改良主义的思想认识,由此决定借讨论和批评《武训传》,在新中国进行新国家意识形态教育。*初是要求在一定范围内讨论和批判武训的“不足为训”,然而,许多人对此认识上“跟不上”。1951 年5月初,毛泽东决定亲自指挥这场“意识形态领域的大斗争”。与此同时,毛泽东再三强调:“重要的不是武训和《武训传》”“主要是提高思想认识”“对事不对人”。但是,这场批判运动在贯彻执行毛泽东真正意图过程中却发生了一些“简单”“片面”“压服”等现象。
批判电影《武训传》事件是新中国为确立新的国家意识形态而进行的 场大规模思想文化批判运动,在当代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刻影响。同时,该事件的发生、发展及结果似乎又是偶然和随机的,并非简单的“冤假错案”。发轫之作又具有“奇特性”,本身就说明批判《武训传》事件具有非同寻常的原因与背景。一旦我们“破译”出这一“奇特表象”下完整的逻辑程序,我们可以得到极为生动、丰厚的思想认识和历史教益。
《〈武训传〉》批判事件研究:从历史语境的角度把批判电影《武训传》事件的研究重点,放到对事件特定的“历史语境”和它的“实际构成”上来,即重点关注该事件发生特殊时代——“立而不确”的“新民主主义秩序”,以及当时政治领导人的特定的思想认识和深刻的政治思考,通过“移情”到“彼时彼地”,用“同情的理解”去展示其“合情合理”的一面,以期对这个重大、“奇特”事件进行新的、具有逻辑自洽性的解读,是一部集思想性和历史性于一身的好书。
靠乞讨攒钱办义学的武训被誉为“千古一人”。
电影《武训传》中的观点却与新中国意识形态不合。
批判电影《武训传》体现出中国社会及其意识形态的变迁。
批判《武训传》时,毛泽东一再强调:“重要的不是武训和《武训传》”,“主要是提高思想认识”,“对事不对人”。
但这场批判运动还是发生了一些“简单”“片面”“压服”的现象。
破译这一奇特表象下的逻辑关联可以获得丰厚的历史教益。
杨俊,江苏阜宁人,生于安徽宁国。历史学博士、公共管理学博士后、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高级访问学者。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浙江财经大学杰出中青年教师资助计划人选。现为中共上海市委党校(上海行政学院)教授、学科带头人。主要从事中共党史、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当代中国政治研究。先后在《中国社会科学》《政治学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二十一世纪》等刊物上发表论文数十篇。其中多篇文章被《新华文摘》《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等全文转载,多篇论文被评为省部级优秀成果,出版学术专著数部,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以及省市级社科基金等项目多项。
《二战秘史:"巴巴罗萨"计划(绝密)》主要内容包括:代号“玛丽塔”、剑走偏锋、退却还是固守、“常胜元帅”罗科索夫斯基、南方集团
赖纳•卡尔施,德国历史学家、博士。1957年出生。1977~1982年在柏林洪堡大学经济学院学习,主修德意志区域经济史。1986年获博士学
美国社区矫正的理论与实务 内容简介 社区矫治是当今世界各国刑罚执行理论和实践中发展*快的领域,也是以非监禁逐步取代监禁刑占主导地位的国际行刑趋势的主要标志之一。...
叙述、身份与欧洲化的逻辑:克罗地亚与塞尔维亚的欧洲化进程比较研究 本书特色 先前关于欧洲化的研究分别是以物质或观念为理论基础,以此阐述欧洲化的不同逻辑。但这两种...
“敌人”既是人们建构的一种观念,也是一种真实的存在。国家需要敌人来界定自己的身份。近代以来,“敌人”是基于国家利益和理性
江泽民与中国科学院 本书特色 为了响应和落实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深入学习《江泽民文选》的号召,系统梳理江泽民同志对中国科学院工作的关心和指导,结合中国...
国家权力与民间秩序:多元视野下的明清两湖乡村社会史研究 本书特色 《国家权力与民间秩序--多元视野下的明清两湖乡村社会史研究/武汉大学学术丛书》编著者杨国安。传...
戴维·毕瑟姆,英国社会学家,英国利兹大学荣休教授。毕瑟姆教授对韦伯、米歇尔斯、马克思主义以及法西斯主义颇有研究,而且他在促进民主和维护人权领域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AcollectionofwritingsbyGeneralfeldmarschallAlfredGrafvonSchlieffen,oneofImperial...
戊戌谈往录 本书特色 ★ 《戊戌谈往录》是一本文集,包含12篇文章,除了*后一篇《逃难》是涉及作者家族经历的,其他均是探讨近代历史的文章★ 书中收录的文章都是作...
大国航母-第一部 本书特色 大国利器,兴衰标志!没有航母,何以成大国?中国著名航母专家、国防大学上校房兵直击航母百年发展之路航母百年,有力证明:凡是世界性强国,...
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 内容简介 在人类历史上,伴随着生产力增长方式转变,军队战斗力生成模式曾发生过多次转变,而每一次*后都是以新型作战方式替代落后作战方式而告终。...
领导干部人生哲理枕边书 本书特色 石国亮主编的《领导干部人生哲理枕边书》既是一本领导干部人生哲理的枕边书,也是一本打开思想天地的智慧书。书中没有过多的说理,而是...
中国特色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本书特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编写组编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是马...
钓鱼岛-中国固有的领土-日文 内容简介 9月20日,在国家海洋局组织下,由国家海洋信息中心编写的《钓鱼岛——中国的固有领土》宣传册正式出版发行。《钓鱼岛:中国的...
飘与纵 本书特色 中国近代海战场上书写的,几乎是一整部近代中华民族抗敌御辱的悲壮史诗。丛书贯穿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1年辛亥革命的整个近代史全过程,涵盖整个...
中西政治文化论丛-(第六辑) 本书特色 本论丛以批判性地继承中西政治文化传统中的合理因素,促进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现代化转化和东西方文化的融合,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
外交官看世界丛书 山河湖海话波兰 本书特色 本书作者在近40年的外交生涯中,先后四次常驻波兰。曾经目睹上个世纪50年代、70年代和80年代在波兰发生的震惊世界的...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60年 本书特色 本书是在《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50年》(1948—1997年)的基础上增补修订的。从1997年至今又是十年。这十年是跨世纪...
揭秘:二十世纪世界著名间谍 本书特色 《揭秘:二十世纪世界著名间谍SPY》:如何去形容间谍这个职业呢?惊险、刺激、紧张、神秘……或许都有。有这样一句描写间谍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