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孔子略传一、孔子的故乡一二、幼年贫困中的成长二三、创办私学有教无类三四、孔子的好学与从政之道三五、孔子的周游列国,同人于野之理想五六、孔子晚年返鲁著书六《论语》概说与由来一、《论语》的命名一一二、《论语》之编辑者一二三、《论语》之版本一三四、《论语》之价值一四五、《论语》一书为易道之精微 一五六、《易经》与《论语》的要旨 二三学而篇本篇篇旨三四**章三六第二章四六第三章五〇第四章五三第五章五七第六章六二第七章六七第八章**第九章七九第十章八二第十一章八八第十二章九二第十三章九六第十四章一〇一第十五章一〇六第十六章一一三为政篇本篇篇旨一一八**章一二一第二章一二六第三章一三一第四章一三五第五章一四一第六章一四六第七章一五〇第八章一五五第九章一六一第十章一七一第十一章一七四第十二章一七七第十三章一八〇第十四章一八五第十五章一八八第十六章一九二第十七章一九五第十八章二〇四第十九章二一一第二十章二二二第二十一章二二八第二十二章二三三第二十三章二三八第二十四章二五〇跋二五五
《易读论语》以《论语》原文为主线,设置章旨、注释、意译、广义、易理等板块,其中易理是《易读论语》的亮点及重点所在,作者力图将《周易》与《论语》巧妙结合,以《论》引《易》,以《易》证《论》,《论》《易》融通,这在学术思想史上属于首创。书中包含大量图片,皆为作者带领中华周易学会的学生、会员,走过三皇五帝中原文化朝圣之旅及孔子周游列国之圣迹过程中所积累的珍贵照片。作者希望各界学子能从《易读论语》中了解到中国文化之精髓并充实其精神及性灵生活,进而达到社会及世界祥和发展的境域。
推荐序一
当今中国,自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2014年9月同志在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儒学联合会大会上讲话中,称赞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儒家思想对中华文明的重要影响后,文化思想战线日益兴起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国学热”,这是十分可贵的学术风气。吴秋文先生的《易读论语》,所涵摄的《易经》与《论语》二书,都凝结着孔子的心血。《易经》中的《易传》乃孔子及其弟子所撰,它使《易经》由占卜之书发展为哲学名著;《论语》是孔门弟子收集整理的孔子嘉言语录。《易经》为五经之首、大道之源,《论语》乃四书之冠、智慧之渊。二书都是传统文化的宝典,历代明君贤相、志士、仁人无不朝夕研读,从中吸取修身、齐家、治国、理财的宝贵教诲,以增长才智。
《易经》《论语》内容各有特点。关于《论语》,古人称许“半部《论语》治天下”,重在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原理,即“内圣外王”之道;《易经》则着重探讨宇宙万物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即“天人合一”之理。《易读论语》力图将二者巧妙结合,以《论语》为经,《易经》为纬,经纬万端而融为一体,以《论》引《易》,以《易》证《论》,《论》《易》融通,“扬仁义、合天人”,妙意横生,在中国思想史上,此种巨著,实属首创,弥足珍贵。
吴秋文先生的《易读论语》,有原文、有注释、有意译,还有广义,更有易理,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全面深刻地阐发二书的精深内涵与核心价值,正为当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广大读者,送来了重要的精神食粮。广大读者熟读之、深思之,定能获得新的思考、启迪。
秋文先生研易30多年,是我多年好友。他25年前在台湾创建了中华周易学会,创会20周年时,我曾写诗祝贺,现抄录于下:
贺台湾中华周易学会
易经心传二十秋,道育群贤遍海陬。
网罗英才创伟业,路通大同乐悠悠。
美轮美奂建广厦,惟精惟一图远谋。
敬德修业义理新,弘扬国粹建殊猷。
该会的研易学者大力推行“易经生活化”“生活易经化”,讲学论道,掀起热潮,其入门弟子数以万计。秋文先生多次出席大陆的易学研讨会,发表精辟演讲,与会者受益良多。他撰写的研究《周易》的著作已有20部。秋文先生的新著能在大陆以简体字出版,实属难能可贵,故乐以为之序。
唐明邦2015年7月19日
推荐序二
中华周易学会创办人兼理事长吴秋文先生,研究《易经》、从事易学教育二十七年,提倡“易经生活化”“生活易经化”,亦论及易理、佛学及儒学等的关联性,著作丰富,桃李满天下。迄今十四年来,多次率团亲履昔日孔子周游列国之路,并寻求伏羲、文王、周公、孔子教化轨迹,希藉此体悟古圣先哲之学思言行。
司马迁《史记·六国年表第三》有云:“世异变成功大”,亦即:人君制法,当随时代之异而变易其政,则其成功大。《易经》即为有关变易的古人智慧结晶,而在变易之中,仍存有不变的道理,例如对世间万物的爱,对人类的关怀,均是值得代代流传的价值观,此种观念,我们可从《论语》中获得启发。
近年吴先生有感于《论语》的重要性,爰发愿结合易学与儒学,编纂《易经与论语》(简体版易名为《易读论语》)系列专集,用浅显白话文,从易理阐释论语内涵,分卷发行,其卷一为《论语》学而、为政二篇,附录并纳入卦辞及该二篇之中英文对照,期全球各界学子从中了解中国文化之精髓,并充实其精神及性灵生活,进而达到社会及世界祥和发展的境域。
兹值是书付梓之际,吴先生嘱序于余。吾观其文:以易理与《论语》结合,尚不多觏,而其影响深远者,尤应重考据,以臻完善;渠就不同时代之思想予以探索,并有创见,诚属难得。感其发愿,爰为之序。
许水德谨识 2007年12月
(此为本书2008年台版原序)
《易读论语》力图将《论语》与《易经》巧妙结合,以《论语》为经,《易经》为纬,经纬万端而融为一体,以《论》引《易》,以《易》证《论》,《论》《易》融通,“扬仁义、合天人”,妙意横生,在中国思想史上,此种巨著,实属首创,弥足珍贵。——唐明邦(易学家、哲学家,武汉大学教授)吴秋文先生睿智豁达,学富五车,儒佛圆融,他将全部身心投入易学研究,弘扬国学三十多年,足迹遍及海峡两岸各省。吴先生的学问注重通经致用、安顿百姓人伦;本书是他用易学智慧解读的《论语》,注重用孔子的道德人生观修身立本,是实修实行的心路历程,在此郑重推荐给广大读者。——孙晶(中国社会科学院东方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际易学联合会副会长兼法人代表) 中华周易学会创办人兼理事长吴秋文先生,提倡“易经生活化”“生活易经化”,亦论及易理、佛学及儒学之间的关联性,著作丰富,桃李满天下。迄今二十余年来,多次率团亲履昔日孔子周游列国之路,并寻求伏羲、文王、周公、孔子教化轨迹,希藉此体悟古圣先哲之学思言行。——许水德(台湾亚太文经学术基金会董事长)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起点-典藏版 本书特色 本书汇集了作者25年来在哲学、经济学、历史学等诸多领域的重要研究成果,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新解读的积极尝试,指明了2...
中庸-家庭书架升级版 本书特色 《中庸》是我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被朱熹列为 “四书”之一,集中体现了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 理思想、道德观念和教育原则...
101个人生悖论 内容简介 《101个人生悖论》是真事和虚构的故事的混合,也是哲学理论和哲学沉思的混合。所以,这不是一本书后带着答案的逻辑谜题集——因为伦理学不...
鉴人智源 本书特色 这是一本曾畅销美国的中国典籍,1937年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施赖奥克把《鉴人智源》译成英文,取名《人类能力的研究》,立即风靡西方世界,特别是受到...
在他跟這些苦行道場比丘的對話裡,我們聞到一股深沉的寧靜和信念,洋溢在古代傳統的教法裡。每一位師父強調佛陀教法的某個特別層
墨学源流 本书特色《墨学源流》,作者方授楚,写于1936年,中华书局初版于1937年。为撰写《墨学源流》,方授楚使用参考书达63种之多。此书对墨子学说考证精到,...
译道与文化 本书特色 关于本书 本书专为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而著。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始建于1973年,积35年的努力,创立了“中译翻...
叔本华论意识与品德 本书特色 精华*世,字字珠玑,常识与经典融合,堪称传世思想魂宝。思想大师的深刻哲理、醒世箴言,是对人类文化的奉献与恩典。心灵奥秘的求索,灵魂...
中国景教 本书特色 本书是朱谦之晚年写作的*后一部著作,他借鉴了前人研究的所有重要成果,在许多重要的关键问题上,他进行了鉴定、评论,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因此,为...
中华礼仪校园读本 本书特色 金文编著的《中华礼仪校园读本》是中小学生学习礼仪的基本用书。本书的编写紧紧围绕弘扬优秀的中华传统礼仪这一主线展开,内容编排以...
《科学禅定》以科学实践禅定为基础,通过今日高速发展的生命科学和物理科学新理论为工具,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对以下几点做出论述
西洋哲学史 本书特色 《西洋哲学史》是李长之先生在抗日战争期间编著、向中国人介绍西方哲学史的著作,体例参考了法国人韦伯的《哲学史》,对西方哲学史与中国哲学史上的...
沉思录 本书特色 本书集合了人类思想史上*伟大*智慧的五部经典巨著:《沉思录》、《沉思录2》、《沉思录3》、《智慧书》、《道德情操论》,囊括了人类历史具有永恒价...
《论语》是用来养心的:1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六章,主要内容包括:学者的人间情怀·学而;构建一个理想国·为政;道德赛场外的裁判·八佾;和仁德比邻而居·里仁等。《论...
林清玄说禅之三.好雪片片 本书特色 美丽的辞藻问题短暂的,只有真正的思想才可以恒久。一切佛法的写作都是在帮人找钥匙。——林清玄 林清玄说禅之三.好雪片片 内容简...
建国以来周恩来文稿:第四册:一九五一年一月-一九五一年六月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了《关于朱德新年演讲稿的复信和批语》《向毛泽东报告毛岸英牺牲事的信》《关于成立航空...
追寻智慧-中国哲学研究集粹 内容简介 哲学本以智慧为其题中之义:自它诞生之时起,其思其辨便伴随着对智慧之境的绵绵追求。然而,近代以来,相应于“技”渐显而“道”渐...
朱子全书-(全27册)-修订本 本书特色 本书以“全”为宗旨,收入各种形式的全部朱熹撰述。本书整理以“讲究版本”为特点,力求尽搜现存版本,考其源流,较之优劣,用...
海德格尔思想与中国天道——终极视域的开启与交融(修订第3版)(当代中国人文大系) 内容简介 张祥龙编著的《海德格尔思想与中国天道(终极视域的开启与交融修...
《哲学大纲》是罗素在总结了自己之前哲学研究成果的总结性、通论性的哲学著作,集中讨论了“人的外在问题”,即人对外部世界的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