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内容包括: 像辛笛这样的诗人、在自己的钟楼上、爱书人都爱黄裳、听元化先生说话的日子、一生的美好回忆、王元化先生与出版工作、想起了唐振常先生的一些往事等。
《文字的背影》是王为松从事出版及对读书感悟的随笔集,其中有从事编辑时与许多文化名人接触的感触,也有从事出版工作时的读书感悟,或曰书评。作者用简单、平淡的语言述说自己读书的感悟,总能引起读者的共鸣,而作者在介绍一些优秀的书籍时,也诱惑着读者想一睹为快。
爱书人都爱黄裳
我见过黄裳先生两面。一次是20年前吧,我所在的《语文学习》杂志要做一期为钱钟书先生贺寿的专辑,领导让我去采访黄裳先生和刚刚拍了《围城》的黄蜀芹导演。走进大楼,宽大的旋转楼梯给我留下深深的印象,当时我还跟一起去的同事开玩笑说,这楼梯三人沙发都可以横着抬上去,这才是大作家的家啊。等进了门,才知道尴尬,我们提了一串幼稚的问题,黄裳先生多以一两个字作答。当时顿觉自己浅薄,是不是自己不着边际的问题让老先生觉得我太没水准啊。
还有一次,是辽宁的王充闾、俞晓群诸先生来,陆灏招宴,请了黄先生、钱伯城、鲲西、葛剑雄、陈子善等先生。吃到七点多,大家谈性正浓,一直默不作声低头吃饭的黄裳先生突然站起来,说,我吃好了,你们继续谈吧。大家有些诧异,他说回家看电视。当时正热播一部电视连续剧,黄先生每天必看。
1996年的时候,上海书店出版社出了一套六卷本《黄裳文集》,仗着自己经常去上海书店串门,我向责任编辑龚建星提出想要一套的非分要求。建星兄说,要书可以,但因为书价比较贵,不能白送,拿书评来换。我连夜就写出一篇,投给《青年报》,等了两个星期,揣着报纸骑着车去福州路领书。没想到,八年之后,我会调至上海书店出版社工作,我没忘记又给自己领了一套《黄裳文集》,虽然是次新书,总体品相还是七八成新。一套放家里,一套在单位。我其实不算资深黄迷,但就我的阅读趣味而言,总是有几位作家的书,我是见一本买一本的,哪怕内容重复,毕竟版本不同,黄裳先生的书我是不会嫌多的。
我没有想过,能替黄先生出书,他的书稿抢的人多,我挤不进去,尤其是有了**次不成功的采访,心里留下了没法与他对话的阴影。后来才慢慢知道,他对谁都这样。黄永玉先生说他像个打坐的老僧。有年夏天,特别热,黄裳先生的笔仗也升温,我那时候也时常写一点报屁股文章,喜欢议论几句,自然也顺手点评了两句黄先生的笔仗。对自己喜欢的老先生,我当然不会放肆,但评论多少会有些立场。一天下午,我骑车到中山公园附近,接到呼机,回电号码是衡山宾馆总机。我想是王元化先生有什么急事找我,赶紧找路边的投币电话回电。王先生说,我看了你的文章,写得不好,有些事情你们太年轻,里面很复杂,你不知道的事情你就不要写。我当时很惊诧,我说,这种小文章你也看啊。王先生说,你写出来还不让别人看啊。王先生越说越激动,我斜靠在自行车坐垫上,每过三分钟提示音响,就往里再投一块钱,到*后,硬币用完了。我说,王先生,我今天钱打完了,明天专门来听你讲。
第二天下午三点一过就去了衡山宾馆。王先生问我,你说说今天写文章谁写得*好。我说,你写得好。王先生说,你这不是瞎说吗。我说,其实谁谁写得蛮漂亮的。王先生说,你就看表面,字句用得华丽,有两个字你不认识,你就觉得他写得好了;文章写得好的当然是黄裳了,他用的都是平常的字句,但你就是写不出来他这个味道。我说,王先生你别误会,我也很喜欢黄先生的,他的书我都买的。王先生说,你买你又不看,有什么用。
无论在衡山宾馆,还是后来在庆余别墅,王先生那里总是高朋满座,总是不断有人来看他。2006年夏天刚过,王先生提出要出门去看比他大一岁的黄裳先生。黄先生说,他来庆余。王先生说,不行,应该是小的去看大的。后来看到《东方早报》登出两位老友坐在窗台下的沙发上的照片,只觉得这张照片拍得真好。现在想来,哪里是拍得好,分明是老友相逢的由衷快意,充满在两位老兄弟的眉宇间。
也是2006年,陆灏问我,黄先生有一部从来没出过的书稿在他手里,上海书店要不要出。于是就有了海上文库的**本书《插图的故事》。这部稿子已经在黄先生的书柜里压了五十来年。当年已经排出了清样,黄先生变成了右派,校样就搁下来了。五十年后,一字未改,距《黄裳文集》正好十年,上海书店又出黄裳先生新书了。没想到,这一出,不仅拉出了海上文库后来的庞大阵容,引领了出版界的小开本风潮,又使我们有机会陆续推出了黄先生的《门外谈红》《纸上蹁跹》和译作《猎人日记》。今年刚刚出版的《纸上蹁跹》收录黄先生以写意笔法写就的京剧故事十余篇,此书1985年译成英文由新世界出版社出版,书名Tales from Beijing Opera 。2006年,美国Better Link Press重版此书。此次,黄裳先生将此书稿重新整理,定名《纸上蹁跹》,并提议收入老友高马得先生的水墨画彩图48幅。与《纸上蹁跹》同时推出的《猎人日记》,是黄先生50年代翻译的,1954年平明出版社初版,1983年上海译文出版社又版。这次黄先生交给我们重出,特在书前加了一段"为友人题初版《猎人日记》"作为代序:"此书原有耿济之旧译,连载于《小说月报》中,后单行出版。上世纪50年代初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丰子恺译本,号称据俄文原著译出。平明出版社邀余重译此书,所据为加奈特夫人英译本也。丰译改题'笔记',余则仍耿译旧题'日记'。时颇从事译事,有旧俄长篇小说两种及此书,而以此本为*惬意。友人见者亦多喜之。此册尚是初版,陆灏兄得之,颇干净,如新书。嘱题数语卷耑。辛卯四月廿七日黄裳记"。
让我更没想到的是,老人拿到样书后就给陆灏写信:"得见《猎人日记》新版,极高兴。此本出版之速、印刷之美,大出意料。除作者像稍淡外,印制之美,皆未前见……"能给一位爱书人、藏书家出一本令他满意的书,这也是一个编辑*大的满足了。
还是2006年,子善老师以"黄裳散文与中国文化"的名义,召集了一群"老头儿开会",黄宗江、谢蔚明、邵燕祥、郑重、王充闾都来了。这次开会的文章收齐后,2008年以《爱黄裳》为书名,仍由上海书店出版。"爱黄裳",是书中傅月庵的文章题目。傅月庵今年8月来上海,参加完上海书店与海豚出版社的"两海文库"座谈会后,就跑去看黄裳先生。他昨晚听说黄裳先生去世的消息,立刻在微博上写了一段话:
世缘流转,先生去矣。文人雅道,此日见颓。广陵散绝难闻,妆台榆下多悲。曾过我手,曾经我眼,俱往矣,先生,请安息吧。
爱书人都爱黄裳。
王为松,1966年10月出生于上海,祖籍辽宁海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本科毕业,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学位。现为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总编辑、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书店出版社社长。EMBA,上海人。原上海教育出版社副总编,2004年由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出版业务部主任转任现职,第三届上海文化新人,著有《文字的诱引》,编有《傅斯年印象》等。
爱书人都爱黄裳
我见过黄裳先生两面。一次是20年前吧,我所在的《语文学习》杂志要做一期为钱钟书先生贺寿的专辑,领导让我去采访黄裳先生和刚刚拍了《围城》的黄蜀芹导演。走进大楼,宽大的旋转楼梯给我留下深深的印象,当时我还跟一起去的同事开玩笑说,这楼梯三人沙发都可以横着抬上去,这才是大作家的家啊。等进了门,才知道尴尬,我们提了一串幼稚的问题,黄裳先生多以一两个字作答。当时顿觉自己浅薄,是不是自己不着边际的问题让老先生觉得我太没水准啊。
还有一次,是辽宁的王充闾、俞晓群诸先生来,陆灏招宴,请了黄先生、钱伯城、鲲西、葛剑雄、陈子善等先生。吃到七点多,大家谈性正浓,一直默不作声低头吃饭的黄裳先生突然站起来,说,我吃好了,你们继续谈吧。大家有些诧异,他说回家看电视。当时正热播一部电视连续剧,黄先生每天必看。
1996年的时候,上海书店出版社出了一套六卷本《黄裳文集》,仗着自己经常去上海书店串门,我向责任编辑龚建星提出想要一套的非分要求。建星兄说,要书可以,但因为书价比较贵,不能白送,拿书评来换。我连夜就写出一篇,投给《青年报》,等了两个星期,揣着报纸骑着车去福州路领书。没想到,八年之后,我会调至上海书店出版社工作,我没忘记又给自己领了一套《黄裳文集》,虽然是次新书,总体品相还是七八成新。一套放家里,一套在单位。我其实不算资深黄迷,但就我的阅读趣味而言,总是有几位作家的书,我是见一本买一本的,哪怕内容重复,毕竟版本不同,黄裳先生的书我是不会嫌多的。
我没有想过,能替黄先生出书,他的书稿抢的人多,我挤不进去,尤其是有了**次不成功的采访,心里留下了没法与他对话的阴影。后来才慢慢知道,他对谁都这样。黄永玉先生说他像个打坐的老僧。有年夏天,特别热,黄裳先生的笔仗也升温,我那时候也时常写一点报屁股文章,喜欢议论几句,自然也顺手点评了两句黄先生的笔仗。对自己喜欢的老先生,我当然不会放肆,但评论多少会有些立场。一天下午,我骑车到中山公园附近,接到呼机,回电号码是衡山宾馆总机。我想是王元化先生有什么急事找我,赶紧找路边的投币电话回电。王先生说,我看了你的文章,写得不好,有些事情你们太年轻,里面很复杂,你不知道的事情你就不要写。我当时很惊诧,我说,这种小文章你也看啊。王先生说,你写出来还不让别人看啊。王先生越说越激动,我斜靠在自行车坐垫上,每过三分钟提示音响,就往里再投一块钱,到*后,硬币用完了。我说,王先生,我今天钱打完了,明天专门来听你讲。
第二天下午三点一过就去了衡山宾馆。王先生问我,你说说今天写文章谁写得*好。我说,你写得好。王先生说,你这不是瞎说吗。我说,其实谁谁写得蛮漂亮的。王先生说,你就看表面,字句用得华丽,有两个字你不认识,你就觉得他写得好了;文章写得好的当然是黄裳了,他用的都是平常的字句,但你就是写不出来他这个味道。我说,王先生你别误会,我也很喜欢黄先生的,他的书我都买的。王先生说,你买你又不看,有什么用。
无论在衡山宾馆,还是后来在庆余别墅,王先生那里总是高朋满座,总是不断有人来看他。2006年夏天刚过,王先生提出要出门去看比他大一岁的黄裳先生。黄先生说,他来庆余。王先生说,不行,应该是小的去看大的。后来看到《东方早报》登出两位老友坐在窗台下的沙发上的照片,只觉得这张照片拍得真好。现在想来,哪里是拍得好,分明是老友相逢的由衷快意,充满在两位老兄弟的眉宇间。
也是2006年,陆灏问我,黄先生有一部从来没出过的书稿在他手里,上海书店要不要出。于是就有了海上文库的**本书《插图的故事》。这部稿子已经在黄先生的书柜里压了五十来年。当年已经排出了清样,黄先生变成了右派,校样就搁下来了。五十年后,一字未改,距《黄裳文集》正好十年,上海书店又出黄裳先生新书了。没想到,这一出,不仅拉出了海上文库后来的庞大阵容,引领了出版界的小开本风潮,又使我们有机会陆续推出了黄先生的《门外谈红》《纸上蹁跹》和译作《猎人日记》。今年刚刚出版的《纸上蹁跹》收录黄先生以写意笔法写就的京剧故事十余篇,此书1985年译成英文由新世界出版社出版,书名Tales from Beijing Opera 。2006年,美国Better Link Press重版此书。此次,黄裳先生将此书稿重新整理,定名《纸上蹁跹》,并提议收入老友高马得先生的水墨画彩图48幅。与《纸上蹁跹》同时推出的《猎人日记》,是黄先生50年代翻译的,1954年平明出版社初版,1983年上海译文出版社又版。这次黄先生交给我们重出,特在书前加了一段"为友人题初版《猎人日记》"作为代序:"此书原有耿济之旧译,连载于《小说月报》中,后单行出版。上世纪50年代初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丰子恺译本,号称据俄文原著译出。平明出版社邀余重译此书,所据为加奈特夫人英译本也。丰译改题'笔记',余则仍耿译旧题'日记'。时颇从事译事,有旧俄长篇小说两种及此书,而以此本为*惬意。友人见者亦多喜之。此册尚是初版,陆灏兄得之,颇干净,如新书。嘱题数语卷耑。辛卯四月廿七日黄裳记"。
让我更没想到的是,老人拿到样书后就给陆灏写信:"得见《猎人日记》新版,极高兴。此本出版之速、印刷之美,大出意料。除作者像稍淡外,印制之美,皆未前见……"能给一位爱书人、藏书家出一本令他满意的书,这也是一个编辑*大的满足了。
还是2006年,子善老师以"黄裳散文与中国文化"的名义,召集了一群"老头儿开会",黄宗江、谢蔚明、邵燕祥、郑重、王充闾都来了。这次开会的文章收齐后,2008年以《爱黄裳》为书名,仍由上海书店出版。"爱黄裳",是书中傅月庵的文章题目。傅月庵今年8月来上海,参加完上海书店与海豚出版社的"两海文库"座谈会后,就跑去看黄裳先生。他昨晚听说黄裳先生去世的消息,立刻在微博上写了一段话:
世缘流转,先生去矣。文人雅道,此日见颓。广陵散绝难闻,妆台榆下多悲。曾过我手,曾经我眼,俱往矣,先生,请安息吧。
爱书人都爱黄裳。
王为松,1966年10月出生于上海,祖籍辽宁海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本科毕业,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学位。现为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总编辑、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书店出版社社长。EMBA,上海人。原上海教育出版社副总编,2004年由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出版业务部主任转任现职,第三届上海文化新人,著有《文字的诱引》,编有《傅斯年印象》等。
王为松,1966年10月出生于上海,祖籍辽宁海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本科毕业,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学位。现为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总编辑、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书店出版社社长。EMBA,上海人。原上海教育出版社副总编,2004年由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出版业务部主任转任现职,第三届上海文化新人,著有《文字的诱引》,编有《傅斯年印象》等。
《Flask开发Web搜索引擎入门与实战》内容简介:本书介绍如何学习和使用流行的Flask框架开发搜索引擎应用,主要内容包括面向Web开发
明代卷-中国文学家大辞典 本书特色《中国文学家大辞典》的编纂工作开始于1984年。《中国文学家大辞典·明代卷》为该辞典*后出版的一卷。所收诗文作家...
上半场 本书特色从小到大,我用了很长时间才确立了一个目标,体育可以改变人生,改变中国。如今我又给自己的目标寻找到一个新的平台,那就是互联网。这的确是一个机会,而...
命运变奏曲-我的个人当代史 本书特色 作者在二十岁时被划为极右分子,从此由天之骄子变为阶级敌人,先是于西郊农场进行劳动改造,之后又被发往青海祁连山,从在中学打杂...
种花记 内容简介 写作·写作(代序)荷塘之歌雪·紫丁香山与水没有荷叶古城的市招海棠花水之湄散步荷塘之歌油灯碗与花湖水·秋灯嗨棠树下小窗前那图书馆,我也去过绿竹庭...
最后一课(32开平装) 内容简介 阿尔丰斯·都德的短篇小说《*后一课》,写的是普法战争后法国战败,割让了阿尔萨斯和洛林两地(在历史上阿尔萨斯-洛林多次易主,德意...
李杜诗学 内容简介 古代诗话之所以显得散漫、杂乱、零碎,一方面是由于欧阳修以《六一诗话》创造这种体裁的时候,自称“居士退居汝阴,而集以资闲谈也”,因而随意记录逸...
作品目录译者前言黑森快报丹东之死雷昂采与蕾娜沃伊采克棱茨毕希纳书简毕希纳年表· · · · · ·精彩摘录雷娜哦,上帝,我能
施蜇存全集:第七卷:北山楼词话 本书特色 施蛰存先生是中国当代文学界的大师,他一生的学术成就,涵盖甚广,举凡古典文学研究、文艺思潮的与现代文学、翻译,乃至金石碑...
《乐高机器人设计技巧:动力结构设计与搭建实例指导》内容简介:本书包含20例实用有趣的乐高机器人动力结构作品,采用高清全彩的多
更清新的面孔-张炜文集 本书特色 这是张炜文学作品的重要一脉,或许是中国当代文学的独枝奇秀。此书的每篇作品都有很强的现场感,有互动的效应,读者和作者同时在场。这...
纽约客随感录 本书特色 书精选收录了作者近年发表的部分随笔和文学评论。文章有的批评或引介西方文学作品及文坛翘楚,如对v.s.奈保尔和诺曼?梅勒的生平轶事的全面描...
朱自清自编文集:经典常谈 内容简介 《经典常谈/朱自清自编文集》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作品的介绍。内容包括《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等十三篇,系统地介绍了中...
海子经典诗歌 本书特色 海子父亲及家人特别授权,著名诗人海啸选编并鼎力推荐。这是一部独具阅读享受和珍藏价值的文字经典。海子经典诗歌 内容简介 他是中国诗歌的奇迹...
人类知识文化精华-人间词话 本书特色 《人间词话》是中国词学理论的代表作。作者王国维以西方哲学、美学和文学的视野,评述了中国词学的发展史,分析了词的表现手法,评...
《人人自疗》内容简介:本书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健康管理和经络导引运动原理,第二部分为萃太极运动疗法的系统介绍。为了让读
在新作《文坛三户》中,他第一次集中凸显了由金庸、王朔和余秋雨所组成的“帮忙”与“帮闲”的“三重唱”。表面上看,金、王、余三人在年纪、身份、性格、文风、读者群体等...
世情逐云系列丛书:和一只麻雀过年 本书特色 用朴素的语言记录真实的生活用饱满的深情赞颂人性的高贵用锋利的笔触刺破荒诞的事实用情怀感动你,用温情抚慰你。我不要孤独...
《山海经》所具有的集大成之特色,决定了这部书的多样性、复杂性、兼容性、实用性。因此,当今也有许多论者称之为中国古代的一部
回望汪曾祺:泡在酒里的老头儿---汪曾祺酒事广记 本书特色 汪曾祺被誉为酒仙。他对酒的痴恋在文坛是出了名的。《泡在酒里的老头儿——汪曾祺酒事广记》的作者自述和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