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隐逸文学中的中国因素

日本隐逸文学中的中国因素

作者:丁国旗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2015-09-01

评分:5分

ISBN:9787010149349

所属分类:文学理论

书刊介绍

日本隐逸文学中的中国因素 本书特色

日本对中国隐逸思想的接受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奈良平安时代是观念上的,中世时期是佛教指向的,*后在江户时代才开始与政治意识形态挂钩,逐渐与中国趋同。从源流上看,日本的隐逸文化存在三个源头:一是中国儒道型隐逸的传统;二是日本本土的山林佛教的传统;三是佛教思想的影响。三者之中,中国的隐逸文化影响*大,它直接规定了日本隐逸文化的发展路向。不过,日本的隐逸文化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并非中国的翻版,对此,丁国旗著的《日本隐逸文学中的中国因素》中多有揭示。

日本隐逸文学中的中国因素 内容简介

丁国旗著的《日本隐逸文学中的中国因素》对日本奈良平安时代、中世时代、江户时代三个阶段倾力做了考察之后指出,日本对中国隐逸思想的接受明显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本书打通文史哲等学科领域及国别文学研究的界限,以建立“比较视域”为宗旨,构筑一个对中日隐者及其文学适用的、独自的、融贯的解释体系。

日本隐逸文学中的中国因素 目录

前言绪论上编 王朝时代缙绅贵族的隐遁憧憬 **章 王朝时代的历史背景及思想状况 **节 奈良时代的兴隆佛法与大化革新 第二节 平安时代遣唐使的大规模派遣与大陆文化的压倒性影响 第三节 律令制的解体、国风文化的发达与净土宗的兴起 第四节 王朝时代的文化建设与中国大陆的影响 第二章 奈良时代贵族缙绅文学中的隐遁憧憬 **节 作为观念形态的京师 第二节 作为观念形态的律令体制 第三节 “山里”与“嚣尘”观念的老庄思想渊源 第四节 奈良的汉诗人 第五节 《万叶集》中的“无常感”与中国隐逸思想 第三章 平安时代贵族文学中的隐遁憧憬 **节 汉诗文中的“朝隐”情结 第二节 平安末期失意贵族文人及其隐遁意识的深化 第三节 净土信仰的流行与隐遁精神的深化 第四节 《古今集》以下和歌集中“山里”一词的溯源研究中编 中世时代末法思想的流行与隐遁文学的发达 第四章 中世隐者文学发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及思想背景 **节 日本中世前期的社会历史背景 第二节 武士政权的兴起与否定性思维的发达 第三节 末法思想的盛行与净土宗的兴盛 第五章 “花月诗人”西行的遁世生活 **节 西行的遁世之谜 第二节 西行的草庵生活 第三节 一所不住——西行漂泊的诗心 第四节 歌道即佛道 第五节 隐者的存在方式——“草庵闲居”与“游行漂泊” 第六章 禅林文学中的中国隐逸趣味 **节 佛儒合一、禅净一如与儒佛不二 第二节 佛教的世俗化与作为室町幕府外交官的五山禅僧 第三节 禅林文学与中国山居思想 第四节 五山禅僧诗画中的山居情调及对陶渊明的接受 第七章 一休宗纯“风狂”的中国渊源一 **节 一休行状记——佯歌烂醉我风狂 第二节 一休的多重形象 第三节 一休“风狂”的谱系 第四节 作为“文学装置”的“风狂” 第五节 中国禅宗“借情说禅”的参禅传统与一休的“艳诗” 第六节 一休的汉学素养与隐逸情怀 第八章 鸭长明与《方丈记》 **节 草庵文学的范畴及其谱系 第二节 鸭长明的出家与隐遁 第三节 从《池上篇》、《池亭记》到《方丈记》的衍变轨迹 第九章 “市隐”兼好与《徒然草》 **节 兼好的隐遁生活 第二节 山林隐者向市井隐者的转化 第三节 《徒然草》对中国典籍的接受考察 第十章 草庵茶中传承的“山里”精神一 **节 茶道的渊源流变 第二节 茶禅一味——从禅的精神到茶的精神 第三节 茶道里的“山里”精神与“空寂”之美 第四节 “和敬清寂”与“一期一会”下编 “宗教型隐者”的告退与“儒道式隐逸”的兴起 第十一章 江户时代的历史背景和思想状况 **节 江户幕府的建立与朱子学的引入 第二节 文人儒者的中国情结与汉文学全盛时代的来临 第三节 隐者文学的末响与游民文学的勃兴 第十二章 江户时代朱子学的官学化与“儒道式隐逸”的兴起 **节 江户时代各类“隐逸传”的撰著背景 第二节 江户时代隐者观的变迁 第三节 林读耕斋的隐逸愿望与当世批判精神 第四节 儒家政治型隐逸——石川丈山和木下长啸子 第十三章 江户时代汉诗中的隐逸情怀——从儒者之诗到诗人之诗 **节 江户儒者的出世志向 第二节 江户文人的诗画之隐 第三节 江户汉诗与陶渊明 第十四章 漂泊诗人芭蕉的隐遁精神 **节 “心隐”芭蕉 第二节 风雅之诚 第三节 芭蕉与中国文学 第十五章 大愚良宽 **节 良宽的草庵生活 第二节 道元的山居思想与良宽禅的本质 第三节 中国禅林的“风流”与良宽的“风流” 结语——作为方法的日本参考文献后记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