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算是序李欧梵记得几年前我**次到荷兰的小城舒思特去拜访丘彦明和唐效夫妇的时候,一进到门就感觉到一种特有的温馨,这不仅是因为我早已把彦明视为“养女”,所以见到他们颇有亲情之感;但更重要的是,彦明为他们的小家庭创造了—个简朴而幽雅的生活环境。坐下不久,彦明便拉我去看她在后园种的花草,又去她那块“自己的园地”看她种下的各样蔬菜:什么西葫芦瓜、结球莴苣、茼蒿菜、细香葱、欧莳萝……这些名词对我如同“希腊文”。真是—窍不通;但又对彦明的园艺不胜羡慕。饭后彦明给我看她刚写的一篇小说,我边看边高谈阔论,乱用文学理论将之评点一番。后来她又给我看一两篇散文,就是描写她如何种菜,我读后竟哑口无言,觉得用任何理论都不能表达我的羡慕之情,*后不禁脱口说了一句:“这真是现代人的《浮生六记》!”事隔多年,这些文章要结集出版了,我更感到此言不虚,甚至恰到好处,不禁自鸣得意起来。有心的读者也不难在这些貌似朴实但却韵味无穷的文章中,看出他们夫妇间的生活情趣,真是羡煞人也!在我看来, 说沈三白再世,也不见得会写出这种文章来,因为他是一个传统文人,没有“海外经验”,更没有经历过“现代性”(modernity)的逼迫,不必朝九晚五按时上班,也不必开车赶时间;况且他那个芸娘,除了相夫教子外,也不见得会绘画,更没有彦明和唐效的八般武艺,集文学、科学和艺术的大成。唐效是科学家,不但精通英荷二种外语,而且,开车载我到荷兰各地去赶场听音乐会。我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乐迷,更难得的是他还会刻图章,每每为彦明的绘画签章,美上加美。而彦明在未做家庭主妇之前,更是台湾文坛的名将,没有她的记录和协助,至少我的—半文章都无法在联副发表,更遑论她对台湾所有名作家和评论家的贡献!彦明嫁了唐效在荷兰定居后,返朴归真,因此更发挥了她在艺术上的潜能。如果林语堂在世,可能会把这本集子命名为“生活的艺术”,但谁都没有想到:这种中国式的生活艺术和田园情趣,却只能在异国的荷兰才能找到,而且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以目前台湾和香港的生活环境和节奏而言,分秒必争,寸土不让……恐怕很难能够达到这种闲适的意境,在美国更是如此。接到这个集子的打字稿后,我本想忙里偷闲找一个周末,早上起床后清茶一杯在手,坐在沙发椅上听听海顿或莫扎特的弦乐四重奏,然后再拿起这卷文集慢慢翻阅品尝;在心情舒畅之余就提起笔来写点读后感,以之为序。可惜时不我予。也许,只有等我退休以后,才会有闲情逸致,像彦明一样来织造我的生活情趣。值得告慰的是,我终于在耳顺之年,有幸找到了一位我的芸娘,但愿不久的将来,我也可以仿效彦明的笔法,再写一本《浮生七记》。麻省剑桥
彦明是老友了。1976年底,我自欧洲回台,当时在《雄狮美术》任职,不多久就认识了彦明。她学编采,毕业后进报社,成了副刊的重要帮手。不多久,《联合文学》成立,彦明担任编辑,是这本文学杂志草创时期重要的策划者与执行者。
彦明个子小小的,体弱多病,总见她不停咳嗽,一脸倦容。但她工作起来,没日没夜,毅力惊人。跟她熟悉起来之后,常常半夜三更接到她电话,人还在报社,还在为某一篇稿子做编排,或策划一个新主题。工作执著认真至此,令人叹为观止。大概有一段时间我遇到彦明,惟一的叮嘱就是:“休息了。”或者凌晨一两点打到她办公室试探,如果果然是她接的(其他人都下班了),我二话不说,即刻下令道:“回家睡觉了。”
工作繁重,有做不完的事,但或许是彦明天性中一份“痴著”,使她种种事皆放不下。有朋友敬重疼惜,当然也有不了解的人引以为是非罢。在彦明一次大病住院时,她刚动完手术,心力交瘁,我有不忍,便极力劝她辞职出国,能够真正静修一段时间。1988年,到布鲁塞尔看她,彦明已笃定自信,又学画又学音乐,如神仙般快乐,恰好又遇到她们家旧交的子侄辈唐效自荷兰来看彦明,三人同游数日。告别时我便私下和彦明开玩笑说:“这个人,你若是不嫁,这辈子就不要结婚了。”不多久,他们成婚,是我心中*快慰的事之一。
彦明厚道,所以屡经波折,毕竟也遇到珍惜她“痴著”的人。别人说彦明命好,我只回道:“彦明厚道。”
婚后家居荷兰,我到欧洲,绕去他们住的小城,盘恒数日,大家话都不多,但他们的生活,宁谧安静,平淡而知足,是在台湾时的彦明难以想像的罢。在考克小城,白日唐效上班,我和彦明到森林闲逛,采些野菇,彦明租了农地,兴冲冲带我去摘各类菜蔬香料,一方面问:“晚上做什么菜?”一方面喜孜孜东张西望。我知道这片土地上一根葱、一把芫荽都是她另一种“痴著”,心里想:这样疼惜菜,菜是做不好的。果然,回到家,她就把一把细嫩的青葱像洗女王的头发一样洗啊洗的,又欢喜赞叹地摆在木砧板上,拿了一把小刀,比做雕刻的人还要钻研地切成细细葱花。我开玩笑说:“你种的不是菜,是文学。”
她果然拿出笔记本,里面用彦明才有的蚂蚁般细密的字体,工工整整记录着整个农地上的作物。还有素描的图绘配合,我知道,这一份与土地自然的“痴著”将是彦明这些年值得与大众分享的幸福罢。
第二天,经过一个陌生的园子,大蒜长得有一米高,粗壮肥大,咄咄逼人,而且抽长擀面棍粗的蒜苔,我大叫:“蒜苔!”主人闻声出巡,我们告知他这是好吃的东西,可以炒腌肉,主人似乎不信,但随手抓起,连根带土抛给我们,回家终于吃了一顿大快朵颐的晚餐。
想起这些事,又是许多年过去,彦明的“文学”终于要结集出书了。刚过二千年,她与唐效回台湾,交给我稿子,嘱我为序,我想,彦明此时锄田掘土,一定也有豁豁的风度了罢。相信彦明这本书将带给朋友健康愉快的生活经验。
博言天下 本书特色 《博言天下》系著名学者陶东风的博客文章精选,内容主要为对当下的娱乐、文化、文学、教育等社会现象进行独到而又深邃的现场评说,具有中国知...
咏牡丹诗词精选 内容简介 牡丹,为毛茛科芍药属多年生落叶灌木,又名鼠姑、鹿韭、百两金、白术、木芍药、花王,民间则有“洛阳花”、“谷雨花”、“富贵花”之称,还被誉...
马约卡之冬(雪球橘) 本书特色 马约卡在什么地方,那里的人们过着怎么样的的生活 曾经有人这样形容它——“跟随我来这个宁静之岛,那里男入从不匆忙,女人永不衰老,那...
藏族卷-新时期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作品选集-(上.下) 本书特色 佳作荟萃,群星璀璨。作为“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发展工程”的一部分,中国作家协会编辑出版了“新时期中国少...
酒后的信-倪匡散文集 本书特色 《酒后的信》:大陆简体版,首度出版,《不寄的信》始终是不会付邮的,《心中的信》是由黄霑想的一个好书名,信在心中,自然不会寄的。《...
我与白鹿原 本书特色 《我与白鹿原》收录了陈忠实《白鹿原》创作手记、“我与白鹿原”演讲原文,以及获奖、好评兼具的七篇代表性散文。从这本书...
《星宇迷踪:太阳系之暗物质精元》内容简介:《星宇迷踪》是一套描写人类了解太空高智能生物,探索宇宙深处的秘密,发现新的未知世
《国学教育家唐文治》内容简介:唐文治(1865—1954),我国近代著名爱国教育家、国学大师,曾主掌南洋大学(交通大学前身)14年、
《蒙田随笔》内容简介:蒙田(1533—1592)是法国文艺复兴后最重要的人文主义作家,也是一位人类感情冷峻的观察家,1572年开始撰写
简·奥斯丁书友会 本书特色 “每个人心目中都有一个独特的简·奥斯丁。”在欧美,奥斯丁的小说和狄更斯的小说一样,过几年就会新拍一部电影或电视剧。五女一男六个当代读...
早晨从中午开始:散文 随笔 书信 内容简介 本集包括散文、随笔、书信,收有《早晨从中午开始》、《生活的大树万古长青》、《艺术批评的根基》、《致商丘地委宣传部》等...
中国散文诗百年经典 本书特色 《中国散文诗百年经典》是纪念中国散文诗一百周年各个时期作家诗人的散文诗精品力作的合集。精选了202位老中青三代作家诗人、513篇散...
鹅 鹅 鹅 本书特色《鹅鹅鹅》是80后诗人二冬,继《借山而居》之后的全新力作。全书收录了二冬在终南山上实现诗意栖居后创作的55篇散文作品。内容围绕二冬在山中栖居...
陈允吉(1939—),江苏无锡人,1962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古代文学博士点导师,复旦大学中文系前系主任。主要研究方向包括佛教文学、...
《林则徐选集》内容简介:林则徐是十九世纪上半叶政治活动家,并非纯粹的文人学者和诗人,但这并不妨碍其诗文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颂歌》内容简介: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诗人圣-琼·佩斯经典诗集。作者: 圣-琼·佩斯(Saint-John Perse,1887-1975),法国诗人。出
回望汪曾祺-汪味小说选 本书特色 很多故事,很多文字,很多时光里,汪曾祺先生和王干先生,就像是《岁寒三友》的好朋友们,他们薪火相传的文学接力,是这个薄情世界里的...
天风海涛楼札记 本书特色 平生书剑两蹉跎,回首前尘感慨多。惟有山川堪寄兴,汗漫诗卷对烟波。天风海涛楼札记 内容简介 “天风海涛楼”是朱偰先生的书斋名。朱偰(19...
宋诗三百首注评 内容简介 本书是关于研究“宋诗三百首”注评专册,本书在选诗时,尽量注目于大家名家,所选诗则尽可能照顾名篇及*能代表该作家风格的作品,进行简单的注...
《印象手绘:工业产品设计手绘教程》内容简介:本书主要介绍了工业产品设计的基本概念、相关的手绘工具、手绘基础知识、材质表现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