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公共政策随着国家的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三十多年的历程。在东亚的政治与文化环境中,中国政府在国家的发展过程中扮演了学界所说的”发展型国家”的作用。政府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公共政策得以实现。或者说,公共政策一直是推进国家各方面变革的主要动力。公共政策作为经济社会变迁的媒介涉及到另外两个重要因素,即思想的创新和制度建设。公共政策首先是思想创新的产物。如果没有思想上的创新,公共政策便没有可能性。思想的创新促成了公共政策的产生。再者,公共政策也必须以制度建设为依据,或者说制度建设是公共政策*终的归宿。公共政策如果*终没有落实到制度建设的层面,就只会表现在社会或政治动员中,公共政策所带来的变化和所取得的成果就很难巩固下来。因此,必须在思想创新和制度建设的框架内来检验公共政策的演变与结果。
三十年改革经验总结
IPP文库,中国新型智库的图书馆。
已出版图书:
《技术赋权:中国的互联网、国家与社会》
《关键时刻:中国改革何处去》《社会发展与社会政策:国际经验与中国改革》
中国的公共政策随着国家的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三十多年的历程。在东亚的政治与文化环境中,中国政府在国家的发展过程中扮演了学界所说的“发展型国家”的作用。中国的体制改革和政府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公共政策得以实现。或者说,公共政策一直是推进国家各方面变革的主要动力。公共政策作为经济社会变迁的媒介涉及到另外两个重要因素,即思想的创新和制度建设。公共政策首先是思想创新的产物。如果没有思想上的创新,公共政策便没有可能性。思想的创新促成了公共政策的产生。再者,公共政策也必须以制度建设为依据,或者说制度建设是公共政策*终的归宿。公共政策如果*终没有落实到制度建设的层面,就只会表现在社会或政治动员中,公共政策所带来的变化和所取得的成果就很难巩固下来。因此,必须在思想创新和制度建设的框架内来检验公共政策的演变与结果。
同时,公共政策发生在一系列的客观环境中,主要包括市场、社会和文化环境。如果前面所说的三个要素主要表现为主观要素,那么市场、社会和文化等因素主要表现为客观要素。因此,公共政策也是一个和市场、社会和文化的互动过程。检验公共政策也就要看政府如何与市场、社会和文化互动。
在公共政策制定和公共政策与环境互动两个层面,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已经形成了其独特的公共政策模式。这其中有成功的经验,也有不少教训,需要我们进行客观理性的总结。另外,中国的公共政策并不是在封闭情况下进行的;相反,公共政策是在“开放”或者全球化的状态下展开的,吸收了他国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因此,对中国公共政策模式的研究和总结不仅对国家进一步的发展,而且对很多发展中国家都有借鉴意义。
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IPP)于2014年在广州召开了以“中国的改革开放与公共政策:回顾与展望”为主题的国际学术研讨会。大会由IPP学术委员会主席郑永年教授担任会议主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汉斯?道维勒(Hans d’Orville)受邀参会致欢迎词。研讨会邀请了丹麦哥本哈根商学院柏思德(Kjeld Erik Brodsgaard)教授、波士顿大学政治系的傅士卓(Joseph Fewsmith)教授、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Barry J. Naughton教授、爱荷华大学政治学系唐文方教授、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黄佩华(Christine Wong)教授,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的赵力涛博士、单伟博士、仝月婷博士、钱继伟博士、光磊教授,还有香港大学经济金融学院许成钢教授以及来自中国大陆北京大学宪法与行政法研究中心张千帆教授、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张静教授、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朱旭峰教授等会同IPP的各专家学者,集中探讨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公共政策发展的历史和重点问题,国际国内比较视野下的中国公共政策模式,以及中国未来公共政策发展和变迁可能的方向以及政策建议。本论文集对发言学者的优秀论文进行了汇总,既有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公共政策所做的理论界定与分析,也有实践层面的整理和评估,既对国内公共政策进行了集中谈论,也加入了国际视野的比较,针对中国改革开放背景下的政策变迁提出了诸多值得深入的问题。
郑永年教授在会议的开场演讲中提出的问题是,“中国的社会经济在过去三十年间既然已经发生了如此急剧的变化,为什么中国的政治体制还能屹立不倒”?通过题为《中国的政治创新试验及其世界意义》的主题演讲,郑永年教授试图回答中国政治体制的本质是什么,它是怎么运作的?特别是,中国共产党为何具有如此强大的生存能力?通过详实的分析,郑永年提出,作为一个“学习型国家”,中国在改革其政治制度方面都相当具有创新性。同时他认为,我们不能不给中国探索自身政治道路的权力,这不仅对中国自身有好处,对其他国家也是如此,尤其是对发展中世界。在发达西方和发展中世界都出现了民主危机的时代,中国制度经验的意义尤其重要。其经验可能会给其他国家提供有益启示。郑永年还在*后提出,我们不必将中国的经验理解成一种削弱其他地区政治体制的企图。如前文提到的,中国既学习了西方政治体系*好的经验,也学习了它的教训,并将它们与自己的传统相结合。这种学习与适应的主要驱动力在于,中国有着设计一套能让自身适应环境变化的政治实体的需要。这才是中国政治创新的根本目标,中国并不是试图要改变世界。
……
★作为一个立志成为中国新型智库的独立研究机构,IPP的出发点令人赞赏,目标令人期待,其成员构成也让人信服他们的实力。他们所推出的IPP文库,短时间内就有这么多高质量的成果,未来成为中国智库代表也是有极大可能性的。
——徐嘉言
郑永年(1962—),浙江省余姚人。中国政治、社会问题与国际关系专家,现任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中国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席,《国际中国研究杂志》(国际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和《东亚政策》主编,罗特里奇出版社《中国政策丛书》主编和世界科技书局《当代中国研究丛书》共同主编。历任北京大学政治与行政管理系助教、讲师,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研究员、资深研究员,英国诺丁汉大学中国政策研究所教授和研究主任。先后获得美国社会科学研究会/麦克阿瑟基金会和美国麦克阿瑟基金会(2003-2005)研究基金的资助。其主要从事中国内部转型及其外部关系研究,主要研究兴趣和领域包括民族主义与国际关系;东亚地区安全;中国外交政策;全球化、国家制度和社会转型;技术变革与政治转型;社会运动与民主化;中国政治与中央地方关系。
“互联网+政务服务”实践 本书特色 金震宇、房迎主编的《互联网+政务服务实践》是由“智政院”组织的线上智政讲堂活动文字实录合集,从理论层面、实践经验等多个角度,...
黄埔对决 本书特色 一座丰碑式的新型陆军军官学校,一批热血沸腾、踌躇满志的黄埔师生,在两党的分合斗争中经受着血与火的考验,在一场场斗智斗勇的对决中左右着中国历史...
《清史论丛(2017年第1辑/总第33辑)》内容简介:《清史论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清史研究室主办,是一本面向海内外的清史
网络政治学导论 内容简介 本书从网络与政治的结合点出发,探讨了网络时代政治学发展的新方向——“网络政治学”相关问题,介绍了国外网络政治学研究的主要成果。针对网络...
向陈云学习 本书特色陈云同志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是党的**代和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在长达70余年的革命生涯中,他对中国...
拉丁美洲与和平幻象 本书特色 作者在《拉丁美洲与和平幻象》中对拉丁美洲地区的安全结构进行了较全面的考察。在当代和平与发展的大背景下,拉美地区是一个相...
这是一本好看的,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进程及战争文化的历史书。说它好看,是因为:1、充满细节。细节是历史中最动人的因素。历史的
风月同天-说话中日关系 内容简介 形势变化本身要求拙著增写新内容。所以,笔者在原稿的基础上又续写了2006年以来两国关系演变和发展的情况。但是,笔者的拙笔永远赶...
杨光斌,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研究领域包括但不限于民主理论、国家理论、治理理论、历史政治学、世界政治理论。近十年的...
大国博弈-(上.下册) 本书特色 本书是美国著名作家、历史学家约翰托兰的代表作之一,被公认为20世纪*伟大的历史纪实作品。在整个人类历史上,柏林战役恐怕是第二次...
中原抗战-正面战场-原国民党将领抗日战争亲历记 本书特色 《正面战场(中原抗战原国民党将领抗日战争亲历记)》内容介绍:一九三七年十月中旬,日军沿平汉铁路...
血雨腥风战瓜岛 本书特色 为什么瓜岛战役逐渐演变为人类战争史上*为惨烈的一次岛屿争夺战?为什么“东京快车”是出自日本海军无奈之举,但美军却也奈何不得?为什么说瓜...
《简氏飞机鉴赏指南(第5版)》以世界军事信息权威机构英国简氏信息集团提供的权威信息为基础,介绍了500多种不同用途的飞机,内容
乔姆斯基文集·恐怖主义文化 本书特色 作为世界一流学府麻省理工 学院的语言学和哲学教授,诺姆乔姆斯基(Noam chomsky)被公认为当代杰出的语言学家、哲学...
战争论 本书特色 ★ 战争只能根据概然性的规律推断★ 战争无非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 消灭敌人军队的企图是战争的长矛★ 战争理论不是死板的规定而应是一种考...
论军事潜力 本书特色 《论军事潜力》(作者刘建军)所涉及的人口、民族、政治、军事、经济、科技、文化、自然条件等,既是构成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也是构成军事潜力的重...
《社会批判理论纪事(第13辑)》内容简介:《社会批判理论纪事》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
实事求是-读.党史-第12辑 本书特色 这套丛书的宗旨是“有用、好看、精炼”,围绕书名核心词,选编近年来各个方面*有价值的阐述文章,有古有今,有中有西,有党史有...
常识 本书特色 推荐一:推荐书单 2015年9月23日在华盛顿州联合欢迎宴会上的演讲中提到:“我青年时代就读过《联邦党人文集》、托马斯·潘恩的《常...
Samuel Phillips Huntington (born April 18, 1927) is a political scientist know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