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公共政策随着国家的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三十多年的历程。在东亚的政治与文化环境中,中国政府在国家的发展过程中扮演了学界所说的”发展型国家”的作用。政府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公共政策得以实现。或者说,公共政策一直是推进国家各方面变革的主要动力。公共政策作为经济社会变迁的媒介涉及到另外两个重要因素,即思想的创新和制度建设。公共政策首先是思想创新的产物。如果没有思想上的创新,公共政策便没有可能性。思想的创新促成了公共政策的产生。再者,公共政策也必须以制度建设为依据,或者说制度建设是公共政策*终的归宿。公共政策如果*终没有落实到制度建设的层面,就只会表现在社会或政治动员中,公共政策所带来的变化和所取得的成果就很难巩固下来。因此,必须在思想创新和制度建设的框架内来检验公共政策的演变与结果。
三十年改革经验总结
IPP文库,中国新型智库的图书馆。
已出版图书:
《技术赋权:中国的互联网、国家与社会》
《关键时刻:中国改革何处去》《社会发展与社会政策:国际经验与中国改革》
中国的公共政策随着国家的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三十多年的历程。在东亚的政治与文化环境中,中国政府在国家的发展过程中扮演了学界所说的“发展型国家”的作用。中国的体制改革和政府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公共政策得以实现。或者说,公共政策一直是推进国家各方面变革的主要动力。公共政策作为经济社会变迁的媒介涉及到另外两个重要因素,即思想的创新和制度建设。公共政策首先是思想创新的产物。如果没有思想上的创新,公共政策便没有可能性。思想的创新促成了公共政策的产生。再者,公共政策也必须以制度建设为依据,或者说制度建设是公共政策*终的归宿。公共政策如果*终没有落实到制度建设的层面,就只会表现在社会或政治动员中,公共政策所带来的变化和所取得的成果就很难巩固下来。因此,必须在思想创新和制度建设的框架内来检验公共政策的演变与结果。
同时,公共政策发生在一系列的客观环境中,主要包括市场、社会和文化环境。如果前面所说的三个要素主要表现为主观要素,那么市场、社会和文化等因素主要表现为客观要素。因此,公共政策也是一个和市场、社会和文化的互动过程。检验公共政策也就要看政府如何与市场、社会和文化互动。
在公共政策制定和公共政策与环境互动两个层面,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已经形成了其独特的公共政策模式。这其中有成功的经验,也有不少教训,需要我们进行客观理性的总结。另外,中国的公共政策并不是在封闭情况下进行的;相反,公共政策是在“开放”或者全球化的状态下展开的,吸收了他国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因此,对中国公共政策模式的研究和总结不仅对国家进一步的发展,而且对很多发展中国家都有借鉴意义。
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IPP)于2014年在广州召开了以“中国的改革开放与公共政策:回顾与展望”为主题的国际学术研讨会。大会由IPP学术委员会主席郑永年教授担任会议主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汉斯?道维勒(Hans d’Orville)受邀参会致欢迎词。研讨会邀请了丹麦哥本哈根商学院柏思德(Kjeld Erik Brodsgaard)教授、波士顿大学政治系的傅士卓(Joseph Fewsmith)教授、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Barry J. Naughton教授、爱荷华大学政治学系唐文方教授、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黄佩华(Christine Wong)教授,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的赵力涛博士、单伟博士、仝月婷博士、钱继伟博士、光磊教授,还有香港大学经济金融学院许成钢教授以及来自中国大陆北京大学宪法与行政法研究中心张千帆教授、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张静教授、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朱旭峰教授等会同IPP的各专家学者,集中探讨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公共政策发展的历史和重点问题,国际国内比较视野下的中国公共政策模式,以及中国未来公共政策发展和变迁可能的方向以及政策建议。本论文集对发言学者的优秀论文进行了汇总,既有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公共政策所做的理论界定与分析,也有实践层面的整理和评估,既对国内公共政策进行了集中谈论,也加入了国际视野的比较,针对中国改革开放背景下的政策变迁提出了诸多值得深入的问题。
郑永年教授在会议的开场演讲中提出的问题是,“中国的社会经济在过去三十年间既然已经发生了如此急剧的变化,为什么中国的政治体制还能屹立不倒”?通过题为《中国的政治创新试验及其世界意义》的主题演讲,郑永年教授试图回答中国政治体制的本质是什么,它是怎么运作的?特别是,中国共产党为何具有如此强大的生存能力?通过详实的分析,郑永年提出,作为一个“学习型国家”,中国在改革其政治制度方面都相当具有创新性。同时他认为,我们不能不给中国探索自身政治道路的权力,这不仅对中国自身有好处,对其他国家也是如此,尤其是对发展中世界。在发达西方和发展中世界都出现了民主危机的时代,中国制度经验的意义尤其重要。其经验可能会给其他国家提供有益启示。郑永年还在*后提出,我们不必将中国的经验理解成一种削弱其他地区政治体制的企图。如前文提到的,中国既学习了西方政治体系*好的经验,也学习了它的教训,并将它们与自己的传统相结合。这种学习与适应的主要驱动力在于,中国有着设计一套能让自身适应环境变化的政治实体的需要。这才是中国政治创新的根本目标,中国并不是试图要改变世界。
……
★作为一个立志成为中国新型智库的独立研究机构,IPP的出发点令人赞赏,目标令人期待,其成员构成也让人信服他们的实力。他们所推出的IPP文库,短时间内就有这么多高质量的成果,未来成为中国智库代表也是有极大可能性的。
——徐嘉言
郑永年(1962—),浙江省余姚人。中国政治、社会问题与国际关系专家,现任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中国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席,《国际中国研究杂志》(国际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和《东亚政策》主编,罗特里奇出版社《中国政策丛书》主编和世界科技书局《当代中国研究丛书》共同主编。历任北京大学政治与行政管理系助教、讲师,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研究员、资深研究员,英国诺丁汉大学中国政策研究所教授和研究主任。先后获得美国社会科学研究会/麦克阿瑟基金会和美国麦克阿瑟基金会(2003-2005)研究基金的资助。其主要从事中国内部转型及其外部关系研究,主要研究兴趣和领域包括民族主义与国际关系;东亚地区安全;中国外交政策;全球化、国家制度和社会转型;技术变革与政治转型;社会运动与民主化;中国政治与中央地方关系。
五代时期北方中国的权力结构 本书特色《五代时期北方中国的权力结构》是王赓武先生1957年在英国伦敦大学所撰写的博士论文,也是西文学界**次系统地对唐宋变革期的五...
中国人民解放军战事珍闻全记录丛书:二野全战事 本书特色 事实的发展出乎蒋介石的意料,*和他的战友们不仅以劣势力量迎战了,并*终赢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而且仅用比原...
1921-2011-国共两党关系90年图鉴 内容简介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市委统战部、市社会主义学院拟组织编撰的《国共两党关系90年图鉴》,入选国家新闻...
中国边疆安全研究-(二) 本书特色 本书从国内外边疆理论梳理与边疆问题相结合的角度,选择了边疆理论研究、文化戍边研究、边疆治理研究、跨界民族研究和一带一路战略与...
盘村变迁 本书特色 本书系广西民族大学瑶学研究中心“瑶学丛书”课题《盘村的变迁》的*终研究成果。全书共分9个章节对盘村的变迁作了探讨与讨论,具体包括原生文化与初...
胡乔木论中共党史 本书特色 胡乔木堪称思想、史学、文论、辞章及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研究大师。特别在中共党史方面,造诣无人能及。用胡绳的说法,胡乔木是“绝无仅有...
《PySide 6/PyQt 6快速开发与实战》内容简介:本书共9章,内容包含PySide 6/PyQt 6的常用知识及一些经典应用。每章的侧重点不同,且
《二战时期密码决战中的数学故事》以翔实史料和简洁语言,叙述了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数学的发展和数学家的命运,以及数学家为赢得这
从史前时期人类用石子投掷同伴开始,人类就在不断发展武器(进攻武器和防御武器),去赢取战争,满足其对权力、财富和荣耀的追求
科学发展观与全面小康 本书特色 在现代化的过程中,如何保持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是中国乃至所有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一个共同的问题。作者全面诠释了科学...
自由与权力 本书特色 1)自由主义预言家和史学大师阿克顿勋爵作品阿克顿是自由主义运动的重要人物。他担任过下院议员,在曾四次当选的著名首相威廉·尤尔特·格莱斯顿任...
《风雨横渡:英国、奴隶和美国革命》内容简介:1772年初夏的一个早晨,伦敦城内外几乎所有的人都聚集在威斯敏斯特厅,静静等待王座
被遗忘的较量 内容简介 古往今来,人类频频谱写可歌可泣的战争史诗;小小寰球,屡屡遭受惨绝人间的血火蹂躏。本书记述了一系列极富传奇又疑窦重重的历史事件:华沙起义,...
新编军事运筹学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分为八章:**章是概论,主要介绍军事运筹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内容、方法、步骤和应用;第二章是作战指挥分析,主要包括决策分...
复旦政治哲学评论-第4辑-2013年第一卷 本书特色 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和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联合创办了中国**本政治哲学专业期刊。我们拟先以...
共和国火车头:新中国70年见证 本书特色 《共和国火车头》是一部记载中国火车头发展历程的文化随笔。旧中国有着“万国蒸汽机车博物馆”之称,...
苏联亡党亡国20年祭-俄罗斯人在诉说 本书特色 苏共亡党、苏联解体已过去20多年,但克里姆林 宫上空红色的带有镰刀锤子图案的苏联国旗悄然落下的那令人叹...
纵议院之世界趋势 本书特色 2013年,凤凰网博报为拥有家国情怀,关心时事热点的主流人群,开设全新视频访谈节目“纵议院”。它以凤凰网博报为平台、凤凰网视频为依托...
《中国近世财政史研究》内容简介:明清时代的财政体系有何特点?与前朝有何不一样?本书开创性地提出了“原额主义”这一概念,在此
清代科举冒籍研究 本书特色 《清代科举冒籍研究》拟从制度史的视野出发,在简略介绍与分析唐宋与明代科举冒籍现象的基础上,重点对清代科举制分区定额、原籍应试的原则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