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乡人

异乡人

作者:(法) 加缪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2015-1

评分:9.1

ISBN:9787301251782

所属分类:行业好书

书刊介绍

内容简介

他们说,妈妈死了,我没哭;这是无情,该死。隔天就和女友厮混;这是不孝,该死。挑拨朋友仇家互斗;这是不义,该死。我合该天地不容,人神共愤,但你们企图用来拯救我的那一套,又算什么?我杀了人,只因夏日阳光太刺眼……世界总是喋喋不休地告诉人们,行为举止甚至思想应该如何符合社会约定俗成的、种种道德规范下的节度。但是,默尔索,一个居高临下的鸟瞰者,冷静自持,无动于衷,漠视七嘴八舌急于发表意见和批判的群众。他倦于给出令人满意的标准答案,他对合乎礼俗但不合于自己真实感受的事物,无法找到适当的对应方式和距离,于是,他被大家指责为无情、不孝、不义。默尔索不知道在与世界冲撞的窘境下,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他鸟瞰自己,也鸟瞰他人,探索内在情感与外在世界的关系。他还没找到答案,如何给别人(何况是别人“想要的”)答案?在这种种荒谬的情境中,默尔索凸显了“独立的个人”的困窘。在他没找到答案之前(可能穷极一生都在摸索),他注定是:一个心灵上永远的异乡人,一个与既定社会格格不入的局外人。加缪形塑的“现代荒谬英雄”默尔索于是诞生,深深影响了后世无数孤独的灵魂,让我们得以正视自己混乱、无依的处境。

作品目录

异乡人第一部 001
异乡人第二部 063
导读:默尔索的成年礼 127
加缪作品年表 145
· · · · · ·

作者简介

加缪(Albert Camus),法国声名卓著的小说家、散文家和剧作家,“存在主义”文学的大师,“荒诞哲学”的代表人物。1913年生于北非阿尔及利亚,1960年于法国车祸骤逝。195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为文学上的存在主义大师。

精彩摘录

有个人早年离开自己的村子,外出谋生。过了二十五年,他发了财,带着妻儿回家乡。他母亲与他妹妹在村里开了家旅店。为了要让她们得到意外的惊喜,他把自己的妻子和儿子留在另一个地方,自己则住进他母亲的旅馆。进去时,他母亲没有认出他。他想开个大玩笑,就特意租了一个房间,并亮出自己的钱财。夜里,他的母亲与妹妹为了谋财,用大锤砸死了他,把尸体扔进了河里。第二天早晨,他的妻子来了,懵然不知真情,通报了这位店客的姓名。母亲上吊自尽,妹妹投井而死。这则报道,我天天反复阅读,足足读了几千遍。一方面,这桩事不像是真的,另一方面,却又自然而然。不论怎样,我觉得这个店客有点咎由自取,人生在世,永远也不该演戏作假。就这样,我睡大觉、进行回忆、读那则新闻报道,昼夜轮回,日复一日,时间也就过去了。我过去在书里读到过,说人在监狱里久而久之,最后就会失去时间观念。但是,这对于我来说,并没有多大意义。我一直不理解,在何种程度上,即可说日子慢慢难挨,又可说苦短无多。日子,过起来当然就长,但是拖拖拉拉,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最后就混淆成了一片。每个日子都丧失了自己的名字。对我来说,只有“昨天”与“明天”这样的字,才具有一定的意义。

——引自第81页


我们很少信任比我们好的人,这可太真实了。我们宁肯避免与他们往来。相反,最为经常的是我们对和我们相似,和我们有着共同弱点的人吐露心迹。因此,我们并不希望改掉我们的弱点,也不希望变得更好,我们大概首先应该被判犯了错误。我们只是希望在我们的道路上受到怜悯和鼓励。一句话,我们希望不再有罪,同时对自己的纯洁不作努力。不要够多的无耻,也不要够多的道德。我们既无力作恶亦无力为善。

——引自第144页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