拂去历史的尘埃---考古寻踪

拂去历史的尘埃---考古寻踪

作者:赵瑞民

出版社:山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2003-11-23

评分:5分

ISBN:9787203049845

所属分类:历史文化

书刊介绍

拂去历史的尘埃---考古寻踪 目录


古湖篝火
丁村人踪
飞石射猎
啸啸马鸣
旷野炊烟
西阴学步

拂去历史的尘埃---考古寻踪 本书特色

20世纪的**年,山西是什么样子?20世纪的*后一年,山西又是什么样的状况?今天有多少被遗忘被尘封被淹没被隐藏的历史,有多少人多少事,我们还能回忆清楚?想了解山西20世纪的考古成果请看《拂去历史的尘埃:考古寻踪》。

拂去历史的尘埃---考古寻踪 相关资料

书摘
野驴数目仅次于野马,主要以牙齿为代表。驴的臼齿上无马折,以右上第一臼齿的数目为依据,至少代表了88个个体。此外还发现有乳齿400余枚。亚洲现生的野驴有5个亚种,其中的西藏野驴产于我国的青藏高原,向西分布在克什米尔境内,向北分布在青海地区;蒙古野驴,产区在戈壁沙漠西部,以阿尔泰山为中心,南北都有,有可能分布到我国新疆、青海等地,生活在丘陵和荒原地带。我国已知的野驴化石记录以丁村遗址间出土的最早。在南欧和西欧发现的野驴化石较多,但在东欧北部地区还未发现野驴化石,似乎野驴并不喜欢冷。但是,在西欧和东欧,野驴又常常在喜冷动物群中出现。目前,关于化石野驴的种属分类和生态特点还不很清楚,有人认为野驴适合略为干燥的开阔地带,有人认为适合不太干燥的温和草原地带。
普氏小羚羊化石层间发现了右侧角心两个,左侧角心一个,角的左右向较扁,向后弯曲,表面有粗糙而深的纵沟,与萨拉乌苏河的同种动物非常相似。普氏小羚羊分布在亚洲大陆的北部地区,主要活动在中国甘肃的北部、河套地区、新疆、青海和蒙古人民共和国的荒原地带。
鹅喉羚发现了一小块下颌骨和一枚右上第三臼齿,其月形脊的前外侧有锐棱。
马鹿马鹿又名赤鹿,以三块残角为代表,一块为自然脱落,两块带有角柄。马鹿是适应森林和草原环境的动物,在一年当中随季节的变化在森林和草原之间来往游动。现生的马鹿主要分布于冬季积雪厚度20厘米-3O厘米的地区,如蒙古的北部及贝加尔湖地区。积雪厚度超过40厘米-50厘米,则不见马鹿的踪迹。
河套大角鹿从一块残缺的脱落角来看,眉叉呈板状向前上方伸出,主枝截面呈椭圆形状;角的尺寸较小,应该属于一只幼鹿。发现的下颌骨肿厚,颌骨上的牙齿也很粗大,与周口店第15地点所出的大角鹿颇为相似。河套大角鹿是一种很特殊的动物,两角间的距离很开,所以不可能在密林中活动。大角鹿的颈部较短,根据头骨位置与脊柱的关系,可以判断它们适合在夹杂着灌木的草原环境中生活。
寰球冷热难断明
在峙峪遗址中,也发现了许多动物种属与它们代表的生活环境和多数物种反映的草原气候极为矛盾的情况。有生活在冰天雪地里的披毛犀,有喜欢湿热气候的水牛,有生活在干热沙漠区的鸵鸟。如果只看到披毛犀喜冷这一现象,人们会认为当时是寒风凛冽,冰雪漫天;如果看到水牛喜欢湿热的一面,又会认为当时是暑热逼人,水泽漫地;

拂去历史的尘埃---考古寻踪 作者简介

赵瑞民,男,1955生人,山西大学科技所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夏、商、周考古。主要论著有《华夏文明研究·夏代与山西》、《1998年中国重要考古发现》、《山西历代纪事本末》等。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