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卫·林奇的奇异世界

大卫·林奇的奇异世界

作者:[美] 埃里克•威尔逊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团

出版年:2015-10

评分:7.1

ISBN:9787553485560

所属分类:行业好书

书刊介绍

内容简介

埃里克•威尔逊(Eric G. Wilson),美国威克弗里斯特大学(Wake Forest University)英语教授。另外,他还写过几本书,其中包括:《秘密电影:电影中的诺斯替幻象》(2006)、《忧郁的机器人:神圣机器的心理》(2006)和《冰的精神史:浪漫主义、科学和想象力》(2000)等。

作品目录

前 言 /001
引 言 大卫·林奇的超验反讽 /005
第一章 《橡皮头》与讽刺的诺斯替派 /033
第二章 《蓝丝绒》与自相矛盾的贞操 /055
第三章 《我心狂野》中的神圣情欲 /083
第四章 《迷失的高速公路》中的积极否定 /107
第五章 《穆赫兰道》中的真实梦境 /133
结 论 /155
参考文献 /159
电影年表 /167
· · · · · ·

作者简介

埃里克•威尔逊(Eric G. Wilson),美国威克弗里斯特大学(Wake Forest University)英语教授。另外,他还写过几本书,其中包括:《秘密电影:电影中的诺斯替幻象》(2006)、《忧郁的机器人:神圣机器的心理》(2006)和《冰的精神史:浪漫主义、科学和想象力》(2000)等。

精彩摘录

罗克先生扮演神秘的造物主。他组织了这个堕落、破碎世界中的各种经历,扭曲时空以符合他的幻想,事事压制他人。他的势力上至好菜坞董事会下至无足轻重的杀手。他将艺术天才亚当置于他的掌控之下,在丽塔不符合他的意愿时试图杀死她,他的诡计使贝蒂无法圆她的明星梦,总之他的势力无所不在。在扮演造物主的过程中,罗克先生试图摧毁事态发展来满足自我的幻想。他就是一个独裁者,将所有的事情置于其权力意志之下。然而这种做法可能导致世俗权力,并最终走向唯我论,只看到自己。在这种情况下,世界变成了一面镜子,我们看到的只是扭曲的、与自己形象相反的画面。他仅仅生活在自己所创造的有限而粗俗且以自我为中心的幻影中,这样的人是一个差劲的艺术家,将世界变成了一副丑陋的面孔,其所见所闻低级而庸俗,只是幼稚的幻想,而其人格特征也是单调且可以预测的。贝蒂和丽塔却违背了他掌控世界的方式,两人就像诺斯替(即神秘主义)教徒,他们知道时空比贪恋权力的造物主让我们看到的更丰富、更复杂。与罗克先生相反,贝蒂与丽塔对他者、对可能永远改变自我的新奇事物持更开放的态度,这两个女人确实是经验的行家,对对方的美及所处环境的美的热爱者,她们的领悟方式没有导致唯我论而是宽容,是以宽厚的心态看世界。从这个角度分析,世界变成了一扇窗而不是镜子,在这里,自我与他者、相同与不同、预示与领悟能够相遇并结合起来。这一互动产生的幻影通常是对立事物的集合,是自我与意识、形式与奥秘的有机互动。将生活建立在这些幻影之上就意味着我们要成为一个优秀的艺术家,将世界中有序的混乱、不和谐的和谐融人我们的行为中,这样我们才能把生活变成艺术,将现实变成一个绚丽的梦——一个关于希望的、持久而充实的白日梦。

——引自章节:第五章 《穆赫兰道》中的真实梦境/133


当然这些问题的答案无从得知,但可以推测出,《穆赫兰道》可能是一个造梦者以两种不同的方式所造的梦。造梦者可能是林奇也可能是其他理想造梦者,不管是谁,如果《穆赫兰道》是一场梦,那其特点就是将对静穆持开放态度的梦与相反的梦做对比。正如我们所知,关于贝蒂与丽塔的梦是一场关于什么组成理想自我、原型的寂静与复制的声音之间关系的漫长沉思,在探究这些问题时,还描绘出了呈鲜明对比的主旨:什么组成了一个狭隘的自我主义的自我,以及专制与感知之间存在什么样的联系。最后,这场梦是一次关于自我认知怎样与生成性的深渊相联系、如何在对所有现象的神圣起源有所领悟后找到一种神圣身份。相反,戴安的梦只是对自我的描述,这种自我以我为中心,企图以暴力掌控事物发展的。从这点来说,戴安的梦与贝蒂和丽塔的梦中罗克先生的阴谋相似,与罗克先生一样,戴安无法对超我的世界释怀,她必须将事物发展置于她对世界的感知之下,即使这意味着杀死爱人。最终看来,她的梦是一种反神秘主义的噩梦,是离开生命之渊囿于狭隘自我导致的疯狂中的点缀。

——引自章节:第五章 《穆赫兰道》中的真实梦境/133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