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酒一尘缘

一酒一尘缘

作者:傅建伟著

出版社:中国文联出版社

出版年:2015-10-01

评分:5分

ISBN:9787505999923

所属分类:诗歌文集

书刊介绍

一酒一尘缘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 春潮涌动、梦回七七、绝处逢生、天意自明、苦读为径、艰难等待、只身远行、力争上游、笨鸟先飞、八仙过海、同窗四载、临别情浓等。

一酒一尘缘 本书特色

这是一坛老酒,一坛绍兴老酒,是江湖儿女的*爱。它曾经无数次地出现在金庸古龙二位大侠的笔下,成为武侠小说中*为灵动的色彩。轻轻翻开书扉,纯正的绍兴老酒异香扑鼻而来,浓烈而醇厚,令我们深深震撼于岁月淀积的情感之中!傅建伟曾深情地说,绍兴老酒是时间的产物,时间是造不了假的,此乃上苍厚赐也。《一酒一尘缘》这本书融入傅建伟无限深情与热爱、流淌着绍兴老酒奇香的书稿,不也是如此么?此乃傅建伟先生送给世人的一份厚礼啊!

一酒一尘缘 目录

自序
七七年高考前后的那抹酒香
春潮涌动
梦回七七
绝处逢生
天意自明
苦读为径
艰难等待
只身远行
力争上游
笨鸟先飞
八仙过海
同窗四载
临别情浓
梦回童年酒趣多
荷塘里的小屁孩
外婆家的小小子
石板路上的小官人
看牛饮酒的小顽童
茭白田里抓鱼虾的小泥鳅
舅妈的绝活一菜一食
酒席上的天南海北
酒碗里的人生哲学
江河里的没脚蟹
餐桌上的小馋虫
无酒抱憾归的遗憾
没酒伤心的逻辑
时代造就的独门舔功
洋相百出的酒耗子
络绎不绝的醉酒大戏
精彩纷呈的杯酒人生
念师愈觉绍酒香
初见:一个凶老头
遇事:服理不服人
日久:师傅变师父
闲暇:对酌两师徒
秉性:疾恶如仇
工作:毫不含糊
生活:不拘小节
离别:始知师恩重
感念:老酒奉恩师
绍酒一杯敬奶奶
巧妻拙夫
红妆蹙眉
一世忧患
乐观豁达
心细胆大
关爱儿孙
知足常乐
克己克勤
练达人生
渡尽劫波
虔诚向佛
梦付青云
跑部进京忆当年
肇始于无奈
理解为前提
出行自行车
老家肉饼记
误投宿黑店
使巧住标间
日久见人心
友朋遍天下
绍酒乡中忆母亲
往事难忘母子情深
一心向善佛念虔诚
玄妙死生化鹤西行
记忆深处酒香情浓
尘世情缘梦幻泡影
沉醉洒乡情亦浓
小小儿郎沉醉酒乡
机缘巧合偶入酒缸
多情绍酒物我两忘
江南小城父爱绵绵
童子稚语酒中雅趣
四大名著酒香氤氲
精骛八极心游万仞
无情岁月家父远行
薄酒一杯遥寄相思
尘缘如梦杯酒人生
后记

一酒一尘缘 节选

《一酒一尘缘》:只身远行 考上大学,我再一次有了坐船的机会。出行那天,奶奶把我送出家门,千叮万嘱的,交代了这个又放心不下了那个,我已经走出老远了,回头望去,还看到奶奶倚在门口挥手,那长长的目光像一根长绳似的,一头牵了我,一头牵着她,一腔似水柔情,绵绵不断。那天,老实、本分的父母一齐陪着,把我送到小镇的轮船码头,这已经算是很有点排场了。我中学教化学的范老师,她也是码头上送行者之一。她的先生在上海,属于见多识广的人。我记得比较清楚,上船前她把我拉到一边,悄悄地跟我说:一、火车上是有厕所的,大小便问题是不用担心的;二、上海的公交车很多,密度很大,这趟坐不上,没关系,下趟马上就会来的。这些信息,对于当时的我,是何等的重要!绝对不亚于锦囊妙计,仙人指路,至少,我在心理上有了一些提前的准备。所以这席话,我至今回忆起来,仍感到非常的亲切。这些老师除了向我们传授知识以外,还把我们学生真的当成了自己的子女一样。我特别的感激他们,没有他们就没有我的今天。当时的火车车速很慢,真的是名副其实的慢车。从绍兴到上海,二百多公里的路,竟然走了七八个小时。记得我到上海火车北站时,天已经很黑了,加上正下着雨,更是感到天暗得快。起初,从火车上下来,随着人流走,在一种惯性驱使下,自然地就跟着出来了,但当走出火车站,人们各奔东西,变成孤单一人,我一下子迷茫了。我该怎么走?我可是从未出过远门啊! 站在宽阔的大马路上,我内心一下好像被抽紧了似的,变得十分的紧张。我定了会儿神,随即便肩扛着行囊,手提着人造革的包儿,找到了一个带红袖套的老人——我认为带红袖套的人至少是管事的人,知道的事可能也会多些,而且也是应该会给予帮助的。谁知我一开腔,他用苏北话告诉我:“听不懂,弗晓得。”我这才突然明白,我还不会讲普通话,讲的全是绍兴话。可能有人会觉得既好笑,又不可思议:怎么百里挑一、千里挑一的人居然连普通话都不会说?实在是不太可信。事实上,我们读书的年代,乡下小学、中学的老师几乎都是用土话讲授的,即使偶尔讲些拼音,也是用土语教授的,压根儿没系统学过拼音及普通话,更不要论声调平仄了。即使学过一点,也没有讲普通话的氛围,缺少实践的机会。若有人偶尔硬卷着舌头说几句,听者就会讥笑他“狗吃热泡饭”,讽刺他“讲什么官话呢”。这时我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一下子傻掉了:我居然连与人的交流都发生了障碍!我感到前所未有的焦急,隐隐之中还有一丝害怕。惊慌之余,我发现有一个民警在不远处值勤。于是便急中生智,在路上捡了一个空烟盒,把外盒拆开成一张小纸,用钢笔写好:警察同志,我是新大学生,因为不会讲普通话,用文字借问一下到同济大学如何走?谢谢!警察看了我写的纸条后,非常热情,亲自送我上四川北路的十四路无轨电车站,并告诉我登上车后,坐二站,下来,走到马路对面有55路公交车,专门有同济大学站可下。这一下才解决了我的行路问题。直至今天,我还是非常非常感激这位警察同志,虽然我已记不清他的面容了。到学校大门口,看到还有接待新生的工作人员,我这才知道,像我这样的“头世人”还不少呢,心一下子安定了,一路的紧张不安,也消除了不少。由于到校太晚了,校方已无法给我安排宿舍,只好暂时住学校的招待所。招待所住一宿,一元五角钱,接待人员向我报了价格后,就等着我交钱了。谁知道我应了一声“好的”后,就不见人影了,搞得人家很纳闷,不知是哪句话说错了,还是发生了什么事儿? 其实,他们哪知道,在我们那个年代那个地方,超过五块钱的数额,已经不是一个小数了,加上那时我年岁不大,出门时父母交给我一百元钱,特不放心。临行前,二姐还专门在我的内裤上给缝了一个口袋,并钉上一个小扣子。为了防止路上被小偷偷走,一路上我将钱全藏在这个小口袋里,这时接待员叫我付钱,我总不能当着大伙的面解裤带掏钱吧?于是应一声后,找了一角落才取出钱来。当大家明白过来是怎么一回事时,那些阿姨们已笑得花枝乱颤、前仰后翻了。我心里很明白她们这是在讥笑我,只好红着脸,装作不知道,不吱声。待我离开,后边的笑语声再次爆发,进一步掀起高潮,更尖更响的声浪尾随着我扑来,我匆匆走着,没有回头。心里多少有些不是滋味:嘿,我还没真正进校门呢,就出了这么大个洋相。内心深处一下子掂量出了城乡差距的味儿,由衷地承认:自己确实是一个十足的乡巴佬。更深深感到,毛泽东他老人家所说的阶级成分论实在有其存在的深厚土壤,果真是不同的阶层,对事物的理解是不可同日而语的。不过,学校的服务还是挺周到和细致的。我的棉被铺盖上火车时是托运过来的,但到了上海火车站,我不知道到哪儿去取,故只拿了底单放在包里。学校的接待老师,很细心,也很有经验,问我托运单在不在,我看了看包里的单子,一边怔怔地回答:“在”,一边缩手缩脚地递过单据。第二天学校专门派人帮忙去取来,并送到我宿舍里,这样便彻底解决了我的宿住问题,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紧张的学习生活中去了。到了学校,我才知道开课已经一个多星期了。于是,接下来的事儿就是一头扎进学海中,努力学,努力做个好学生了。然而,由于教育差异的原因,地处农村的我,一没学过英语,除认识26个英文字母以外,对英文几乎是个文盲。噢,对啦,Long live Chairman Mao!(毛主席万岁)还是会说的;二不会讲普通话,与同学之间交流,起初还闹出了不少笑话呢。记得有一次,我要到校医那里去包扎伤脚(这脚伤是来校前,因抬石板不小心被压坏的)。初来乍到,我尚不知医院在学校的哪个方位,就问其他同学。在绍兴的方言中,院与县是同音。但在普通话中,院读(yuan),县读(man),是完全不一样的两码字。那时,我还以为普通话的院应读县(xian),结果问了好几个同学都说咱学校没有医县的。后来,还是上海的同学,从我的发音中,发现了毛病,纠正了县和院的读音,引得大家好一阵的笑。还有一次,是在大家讨论一道高等数学题的时候,一位北京的同学和我有不同的看法,大家就讨论起来,其中牵涉到x轴和v轴的“轴”字的发音,我又出洋相了。因为绍兴人说“轴”与“局”是同音,然轴读(zhou),局读(ju),但我不晓得。讨论时x轴读成了x局。起初搞得北京同学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一个劲地跟我讲这儿没有x局,只有x轴啊。好在大家讨论时是边说边划的,不一会他也就明白了。事后,我才知道得下点功夫,学学普通话,至少得具备正常交流的能力。只是我底子薄,语言天赋差,表现欲低,只有讷于言,而没有敏于行,故到现在普通话也只是个半吊子。中学的语文老师曾教过我们一个认字诀窍,凡是不认识的字念半边,结果发现这一招也不全灵,有时还闹出笑话,成了白字先生,别字学生——这种尴尬,往往使我无地自容。现在社会上,买房子的和卖房子的,都把“幢”叫成“童”(总算没听到过叫“巾”的),应归功于这等老师。学校里,你只要碰上这类教书先生,你一辈子可就输惨喽! 坦诚地讲,我不光是知少,识也少。上学前没这种认识,上学后体会实在是太深刻了——这正是有比较才有鉴别啊。我的宿舍在学校的西南角,宿舍楼的名称也叫西南楼,是一个中西结合的四层楼群楼,南面是开阔的草坪,后边是校办工厂区域,如印刷厂、机械实验厂等,西边是留学生宿舍。在当时的那个年代里,中国作为第三世界的领袖,曾无偿接纳了许多来自亚非拉的留学生。留学生宿舍的条件比我们好不知多少倍!当时,我们一般的宿舍,七八人一间,没有空调和卫生问,而他们单独有留学生食堂,就在他们宿舍的边上,两者之间还有一个草坪,可以踢足球,在边上单建了一个锅炉房,是专供留学生洗澡热水的。那是开放初期,老外见得少,觉得挺新奇的,尤其是我,从乡下一下子到了繁荣的大上海,天天能见到这些皮肤黑黑的老外,更觉得好奇。开始时,就不自觉地老去关注他们。……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