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系康宝成先生所著的与cctv百家讲坛《戏里戏外说历史》栏目相配套的图书作品,精选了喜闻乐见的三个主题:《长生殿》与杨贵妃、《赵氏孤儿》纵横谈、杨家将戏曲与宋辽战争。通过对史料的梳理、文学作品的考证与戏曲故事的分析,从多样丰富的戏剧传说中还原了历史上真实的人物形象与史实。全书语言轻松明快、通俗幽默、可读性强。
历史人物和历史故事,一直是传统戏曲的主要题材,三国戏、关公戏、包公戏,水浒戏、杨家将戏,元曲、昆曲、清代宫廷大戏、近代新编戏曲,这一部部丰富多彩的戏剧,不仅仅是“角儿”争奇斗艳的舞台,也是百姓喜闻乐见、口耳相传的历史。
生旦净丑台上岂无台下事,刀枪剑戟戏中自有戏外人,如果说真正的历史人物、历史故事是时间长河中沉沉浮浮的浪花,那么文人们创作的“二十四史”就是长河中星星点点的珠贝,而戏曲中的历史便是那长河上升起的迷人的雾霭,河边飘动的悠扬的歌吹。我们欣赏她,我们迷恋她,不仅在于她背后厚重的历史底蕴,更在于她似假还真的朦胧之美。
“百家讲坛”新晋主讲人康保成老师,于历史长河中取一瓢饮,浪花之纯、珠贝之亮、雾霭歌吹之美一一展现。杨贵妃与《长生殿》、赵氏孤儿、杨家将,戏里戏外,到底多少故事真假难辨?脸谱背后,是怎样的历史人生?不妨【端正好】,听听我们的【叨叨令】,瞧瞧我们的【忆王孙】,品味历史中的“唱念做打”,看看戏台上的“悲欢离合”。
《赵氏孤儿》杂剧中的三个重要人物屠岸贾、程婴、公孙杵臼在《左传》《国语》等先秦史料中根本没有出现过。到司马迁的《史记·赵世家》,这三个人物一起出现,而“搜孤救孤”的故事也随之形成。
《史记·赵世家》先记载了赵氏被灭族一事:晋景公三年(前597年),晋国司寇屠岸贾为了追究灵公被杀一案,不顾韩厥的反对,“不请而擅与诸将攻赵氏于下宫”,将赵朔、赵同、赵括、赵婴齐(《左传》称赵婴,本书在提到《史记》或以《史记》为蓝本创作的人物时称“赵婴齐”,其他情况均称“赵婴”)等赵氏一家全部灭族,史称“下宫之难”。接着,就发生了“搜孤救孤”的故事:
在赵朔等人被杀之后,赵朔的妻子(成公的姐姐)当时怀有身孕,就到宫中藏匿起来,后来生下一个男孩。屠岸贾听说后在宫中搜索。赵朔的门客公孙杵臼和赵朔的朋友程婴谋划救孤,用他人的婴儿假冒赵氏孤儿,“藏匿”在公孙处,由程婴出首“告密”。于是假孤儿与公孙杵臼被杀,真孤儿则由程婴藏在山中。十五年后,景公患病,让人算了一卦,说是赵氏的冤魂在作祟,景公这才从韩厥口中得知赵孤未死,于是与韩厥谋立赵武——赵孤已有了自己的名字,曰“武”,“攻屠岸贾,灭其族。复与赵武田邑如故”。到赵武二十岁时,程婴不顾赵武的一再劝阻,毅然自尽,以报答二十年前“下宫之难”的遇难者,包括长眠于地下之公孙杵臼。
很显然,《赵氏孤儿》杂剧的核心事件——搜孤救孤,就是在《史记·赵世家》的基础上创作而成的。尤其是屠岸贾两次搜孤与公主藏孤,程婴与公孙杵臼商议救孤、合演双簧这两个情节,在《史记》中记载得十分生动,为杂剧的细节描写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蓝本。先看屠岸贾的**次搜孤和公主藏孤的细节:
居无何,而朔妇娩身,生男。屠岸贾闻之,索于宫中。夫人置儿绔中,祝曰:“赵宗灭乎,若号;即不灭,若无声。”及索,儿竟无声。
请注意,这里的“居无何”,指的是赵朔被杀后不久。也就是说,孤儿赵武是赵朔的遗腹子。而身为公主的赵朔之妻,是冒着极大风险藏匿起孤儿的。很显然,杂剧《赵氏孤儿》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将公主塑造成一个烈妇的形象的。
“夫人置儿绔中”的“绔”,与现在有裆的裤子不同,而是“胫衣”,只有两条裤管而无裆,拉根带子系在腰上。现在有些地方还穿套裤,与古代“绔”的款式相近,只不过穿在长裤的外面。如果现在穿这种“裤子”,而又无外衣罩住,简直难以想象。其实,古人在绔的外面,往往用一条围裙状的服饰将下部遮住。上古之时,人们用兽皮或树叶把腰部以下围住,用作遮羞,写作“”或“芾”,后来的“蔽膝”就是这种上古遮羞物的遗制。此外还有“裳”(cháng常),也就是下裙,用于遮蔽下体。衣、裳、绔三者并用,就可以将身体全部覆盖住。由于“绔”都穿在里面,所以常用质地较差的布制成。有钱人穿的绔称“纨绔”,纨是织造较为细致的生绢。“纨绔子弟”一词就由此而来,指富贵人家不务正业的子弟。
回到《史记》。赵朔妻把婴儿放在“绔中”,外面再用围裙盖住,躲过了屠岸贾的搜查。这个细节,在舞台上不好表现,杂剧中完全没有出现。再看《史记·赵世家》中程婴与公孙杵臼商议救孤的细节:
程婴谓公孙杵臼曰:“今一索不得,后必且复索之,奈何?”
公孙杵臼曰:“立孤与死孰难?”
婴曰:“死易,立孤难耳。”
公孙杵臼曰:“赵氏先君遇子厚,子强为其难者,吾为其易者,请先死。”
这很容易让我们想起《赵氏孤儿》杂剧第二折中的细节,就是程婴先提出自己舍命舍子,让杵臼出首告密,杵臼以自己年岁太大为由,情愿自己舍命那场戏。所不同的是,《史记》中二人谋取的假孤儿是“他人婴儿”,而杂剧中,则是程婴自己的儿子。杂剧的改造,进一步突出了程婴的自我牺牲精神,渲染了悲剧气氛。
杂剧的这种改动,可能受到另一个历史事件的启发。西周时,厉王是个有名的暴君,搞得“民不堪命”,而他又不听谏臣邵公的劝告,终于引发了“国人暴动”。周厉王匆忙从镐京逃到周朝边境的彘(今山西霍县东北)避难。这一年是公元前841年,我国有准确的纪年就从这一年开始。厉王出逃时连儿子都没来得及带走,他的儿子此时尚年幼,被人带进邵公的家里。国人团团围住邵公家,要求交出皇帝的后代。危急时刻,邵公交出了自己的儿子,后者被国人杀死。十四年后,邵公在朝堂讲出当年真相,太子静即位,是为周宣王。宣王即位后,整顿朝政,使已经衰落的周朝一时中兴。杂剧将别人的儿子改为程婴自己的儿子,亦是将程婴与忠臣邵公相比,对赵孤寄予如同拯救周朝于衰落的周宣王一样重兴赵家的期望。
我们接着看《史记·赵世家》中程婴与公孙杵臼合演“双簧戏”、公孙杵臼与假孤儿双双被杀的场面:
程婴出,谬谓诸将军曰:“婴不肖,不能立赵孤。谁能与我千金,吾告赵氏孤处。”诸将皆喜,许之,发师随程婴攻公孙杵臼。杵臼谬曰:“小人哉程婴!昔下宫之难不能死,与我谋匿赵氏孤儿,今又卖我。纵不能立,而忍卖之乎!”抱儿呼曰:“天乎天乎!赵氏孤儿何罪?请活之,独杀杵臼可也。”诸将不许,遂杀杵臼与孤儿。
这个场面,描写得极为生动。特别是公孙杵臼充满戏剧性的两段“道白”,把场面写活了,把人物写活了,为后来的元杂剧提供了可资依据的文学蓝本。《赵氏孤儿》第三折,公孙杵臼正是这样骂程婴的:“是哪个昧情出告,元(原)来程婴舌是斩身刀!”又对屠岸贾说:“你杀了赵家满门良贱三百余口,则剩下这孩儿,你又要伤他性命!”从这里不难看出《史记》的影响。
但是,杂剧在史料的处理上又与《史记》有显著的不同。**点就是赵氏被灭族的原因不同。前面讲过,杂剧所演的“历史”可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一个阶段是屠岸贾在晋灵公的默许下迫害赵家,搜查孤儿,把假孤儿杀掉;第二个阶段是二十年后,悼公上台,孤儿报仇。至于晋灵公的下落,则完全没有讲到。其实晋灵公是被赵盾的庶侄赵穿杀掉的,这是春秋时期的一件大事,也与辨析《赵氏孤儿》的本事密切相关。
根据《左传》等先秦史料,赵盾被灵辄救下之后,继续出逃,还没跑出晋国国境的时候,赵穿发兵攻打灵公,将其杀死。赵穿是赵盾的伯父赵夙庶出的孙子,也就是赵盾的庶侄。他还有另一重身份,即是晋襄公的女婿,灵公的姐夫。也就是说,赵穿弑君,是姐夫把小舅子给杀了。但晋国的太史董狐在史书中却写道:“赵盾弑其君。”赵盾不服,董狐答道:“子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讨贼,非子而谁?”意思是:你身为晋国正卿,逃亡未越出晋国边界,返回后又不讨伐弑君的贼子,这件事难道不应该由你负责吗?孔子对这件事表态说:“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不隐盾之罪。赵宣子,古之良大夫也,为法受恶,惜也,越竟乃免。”长期以来,这成为一桩聚讼纷纭的历史疑案。有人认为灵公被弑赵盾是主谋,是后台;也有人认为赵盾和此事无关,*多负“领导责任”;还有人认为董狐为暴君开脱罪责,根本不是什么“良史”。
《史记·赵世家》写屠岸贾灭赵,就是为追究“赵盾弑君”事件而起:
……
康保成,1952年出生于山东省德州市,1955年随父母迁居河南省郑州市。1982年毕业于河南大学中文系,获文学硕士学位。1987年毕业于中山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博士学位,留校工作至今。现任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出版学术著作10本,发表论文百余篇。主要社会兼职有:中国古代戏曲学会副会长,中国戏曲学会常务理事,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学术委员,《学术研究》《民族艺术》《戏剧艺术》《中国韵文学刊》编委等。曾任教于日本九州大学文学部,台湾“中央大学”中文系,并多次赴欧美和亚洲的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学术交流。
《罗马人的故事6:罗马统治下的和平》内容简介:自“恺撒时代”之后的公元前29年,供奉战神的神殿终于关上,象征罗马脱离战乱状态。
万物有情-历代笔记的珍禽异木-插图珍藏版 本书特色 《万物有情:历代笔记中的珍禽异木》是著名学者岂水先生编纂的一部历史著作。他从上千种笔记小说中辑成此书,探寻中...
《恶病年代》内容简介:在英格兰的漫长历史上,1272年至1399年这一百多年无疑是一个动荡不安、狂暴喧嚣、疫病横行的苦难年代。本书
广州古井名泉 本书特色 《广州史志丛书》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有关广州历史情况的旧方志和其他古文献的整理;二、今人有关广州地情的著述、研究成果;三、...
《吴镇墨竹册》内容简介:本书以吴镇先生的墨竹册页为题材,编选作成函套装精品集。吴镇(1280—1354),元代画家。字仲圭,号梅花道
旧制度与大革命-为何繁荣反而加速了大革命的到来? 本书特色 1.《旧制度与大革命》是不可不读的史学经典名著!书中随处可见精辟的论断与绝妙的分析。譬如:何以法国人...
团购:走向共和晚清历史报告5册 本书特色 曾担纲饱受争议影视剧《走向共和》编剧的著名作家张建伟推出其晚清历史力作《走向共和:晚清历史系列》。本套丛书一共5本分别...
考古杂俎 本书特色 ★ 16开平装,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 陈雍,天津市文史馆副馆长、著名考古学家,为人风趣幽默,具有深厚的考古学和古文字功底★ 漫画家左川为封面...
忽必烈和他的世界帝国 内容简介 作为成吉思汗的嫡孙,世界有史以来疆域*辽阔帝国的缔造者,忽必烈不但继承了成吉思汗的雄才大略,更完成了祖父号令天下的目标。他半生戎...
《蒙曼说唐:长恨歌(全2册)》讲述:从一个普通的王子到君临天下的帝王,唐玄宗李隆基走向皇位的过程,充满了坎坷和曲折,也让他尝
利维坦-美国捕鲸史-野性北美.多林作品集-II 本书特色 对于大多数中国读者来说,关于捕鲸,主要是从动物保护的角度看待。而且,很多人从媒体上获得的认知也大都是:...
老照片-第八十辑 本书特色 冯克力主编的《老照片(第80辑)》内容包括:回忆夫人邓懿周一良、抗日女杰郑苹如孙孟英、一支鲜为人知的革命军队王秋杭、入缅参战的中国知...
《春秋后期霸权兴衰大起底》内容简介:伍子胥的快意复仇,越王勾践的终极翻盘,这些历史故事,千百年来,早已家喻户晓、脍炙人口,
民国川边游踪之天芦札记 本书特色 《民国川边游踪之》:芦山、宝兴散记/天全小志/七力洛马坊/石棺与樊敏轶事/高土司、杨土司世系/天全匪风/文昌宫铜像/《咏天全六...
《红星照耀中国》内容简介:本书自1937年初版以来,畅销至今,而董乐山译本已经是今天了解中国工农红军的经典读本。本书真实记录了
《零基础学FPGA设计:理解硬件编程思想》内容简介:本书是针对FPGA初学者编著的入门级图书,以高云公司的FPGA和Verilog HDL为开发平
吕思勉史学名著:白话本国史(精装) 本书特色 吕思勉著的《白话本国史(精)/吕思勉史学名著》分上下两册,共百万余字,洋洋大观,以朴实流畅的笔调,对这时期的政治、...
《大富翁》内容简介:在这部长篇小说中,作者以平和、平静的语言,描述了三个少年——谷哥、网小鱼、鼠辈追求自由,艰难成长并最终
《一个经济杀手的自白》的作者巧妙地运用了惊悚小说的写作手法,以内幕知情人的身份,讲述了一个个真实的、具有影响力的、有启迪
地域性辽金史研究-(第一辑) 本书特色 为促进辽金史研究,加强中国辽金史学界间的学术交流,由白城师范学院、白城市政府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联合主办的“首届中国地域性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