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济铁路,又称胶济线,东起青岛,西止济南,始建于1899年,1904年建成通车。《图说胶济铁路故事(下)》揭示了胶济铁路的发展历程,从它的诞生、修建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重要历史事件,都对中国近代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与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人民生活都有密不可分的联系。胶济铁路是一部大书,一部跨越晚清、北洋、民国、新中国的大书。这部大书,写满百年风雨沧桑:有列强欺凌,有军阀混战,有党派之争……抽取任何一个事件,都值得我们细细咀嚼、深深回味。
于建勇编著的《图说胶济铁路故事》记录了自1923年胶济铁路重回祖国怀抱后,围绕胶济铁路的修建、路权归属等问题引发的一系列重要历史事件,以通俗的语言细述故事的经过,让读者通过文字感受到胶济铁路线上的风起云涌。这些历史事件对中国的近代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从侧面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背景和人们的生活情况。《图说胶济铁路故事(下)》为下册内容。
《图说胶济铁路故事(下)》:梁漱溟:蒋百里的远见卓识,数十年后全部应验 8月22日晨,梁漱溟、蒋百里抵达济南。奉山东省政府主席兼第三集团军总司令韩复榘之命,省民政厅厅长李树春专程到站迎接。李树春把蒋百里安排在车站附近、经一纬二路口的石泰岩饭店。梁漱溟则前去省政府面见韩复榘。梁漱溟与韩复榘很熟,梁漱溟在山东推行的“乡村建设运动”,得到了韩复榘的大力支持。对于蒋百里的到来,韩复榘有些狐疑。毕竟蒋百里是奉蒋介石之命,而韩复榘与蒋介石不睦。去年年底发生“西安事变”时,韩复榘是站在张学良这边儿。韩复榘一见梁漱溟就问:他干什么来?梁漱溟回答:他来视察山东防务,不是蒋委员长有电报说明了吗?对于这样的答复,韩复榘似乎不满意,可能认为这是打官腔,而非实情。梁漱溟随即作了解释,把蒋百里如何重视山东在全国的战略地位,以及蒋百里向蒋介石的主动请求告诉了韩复榘。并说,百里先生认为,我们中国人控制了山东高地和山西高地,则广大中原非敌人所得而有,同时我们如控制山东,敌人亦难据徐州,而徐州江北在我之手,南京便得其屏障。韩复榘听后竟笑了起来,说:“难道他们南方人还想守住南京!?”果然,四个月后,12月13日,南京沦陷,韩复榘所言不差。随后,韩复榘说出了自己的看法:中国现在只有西撤至平汉路以西,待国际局势变化,合盟国之力乘机反攻,才能收复国土。对此,梁漱溟似乎并不认同。回到石泰岩饭店,梁漱溟把韩复榘的态度及观点告知了蒋百里。令梁漱溟没想到的是,蒋百里说,韩之所见并没有错。看到梁漱溟有些诧异,蒋百里讲明了其中道理。据梁漱溟回忆,内容大意如下: 单靠中国自己的力量无法抗得住强敌,大半国土皆要沦陷而不能守,那是没有问题的,抗且抗不了,要战胜它就更有待国际大势的变化不可了,所以西撤,待机反攻,合盟国之力以求收复失地,这些话自然是都没有错。不过单是这样讲却很不够。单是靠他人,而没有“求诸己”的一面,那怎么能行?须知反攻战胜敌人的主要条件仍然在中国人自己。于此,至少可以举出两个事关紧要的问题: 一、抵抗不了而西撤,要看怎样地撤。在政治上、军事上中国一直不像一个统一的国家,若一旦败退,更见其分崩离析,而不是有领导地、有步骤地西撤,或是撤至西部后闹不团结,缺乏能够对外说话有力的一个中央政府,那纵然有了有利的国际机会到来,怕亦无用。二、待机反攻,要看如何等待。要积极做准备工作待机反攻,不能无所作为消极等待反攻。反攻的准备工作也不能待西撤之后再作,而要从西撤之日起就着手准备东返。更确切地说,应在未曾西撤时,即做好向东反攻的准备才行。这是从时间上说。再从空间上来说,在西部有西部须做的准备工作,在东部又有东部须做的准备工作;并非撤到西部就放弃东部不管。不然的话,失土岂易收复? 以上两问题,前一个侧重于上面军政(包括外交)领导之协和统一:后一个侧重在下面广大的东部地方留在敌后的民众组织活动。问题虽分为两个,实际上是一体相联的事。过去所说“控制山东高地与山西高地”、“坚守一些山区不放”,这些任务既指正规军而说,亦兼指非正规军(游击队等)而说;既就西撤前而言,亦包括西撤后而言。让梁漱溟深为感慨的是:“数十年后的今天来看,他的远见卓识正是一丝一毫不差,全应验了。试看,若不是共产党毛主席将民族矛盾放在首位,坚持抗日统一战线,在西部后方共戴一个政府以对外,蒋先生所说西撤后必须有‘对外说话有力的一个中央政府’,以利用‘有利的国际机会’将如何实现?若不是八路军、新四军坚持我国东部敌后工作,发动和组织群众,坚持斗争,与国民党部队在西部正面战场抗击敌人相配合,中国人民怎能收复国土,取得*后胜利?”……
于建勇,山东诸城人,供职于济南铁路局,从事媒体工作多年,报纸、电视均有涉猎,作品多次在省部获奖,其中有全国铁路好新闻一等奖、中国行业电视节目展评佳创意奖。业余时间研读文史,尤重铁路文史,常有作品在多家报刊发表,被网易、新华网等多家网站转载,多次登上大众网重磅头条。作品收入《齐鲁晚报》“青未了2008-2012年度选粹丛书”之《人文卷》、历史学者萨苏主编的《史客》丛书之《史客·三山》。参与了中国第十届艺术节礼品书、数字多媒体读物《印象济南》“城事篇”的撰稿。2013年,参与建成了胶济铁路陈列馆。2014年,出版了与戚斌共同编*的《胶济旧影》一书。2015年,参与了胶济铁路陈列馆扩建工作。
心脏超声鉴别诊断图谱 本书特色 全书共有十三章,即:超声心动图的检查方法与新进展,左右心室容量负荷过重,左右心室流入道和流出道梗阻,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心脏扩大...
作者簡介黃霑黃霑,香港著名作曲家、填詞人,對粵語流行曲的發展有里程碑式的貢獻,其填詞的《獅子山下》《上海灘》《滄海一聲笑》等名曲,傳唱廣大華人地區。黃霑2004...
我们真的知道自己是谁吗?怎样知道自己长大了呢?钱能买到所有的东西吗?除了报复,我们还能做些什么?幸福的原因是什么?怎样判断一件事的公平性?人们怎样定义“正常”?...
Throughouthistory,humanshaveattemptedtoinfluenceandcontrolthethoughtsofothers.Si...
主编简介(美)玛拉•魏克(Myra J. Wick)医学博士,现就任于美国明尼苏达州罗切斯特的梅奥医学中心,是妇产科和临床基因组学的权威专家,也是梅奥临床医学科...
施工员必读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讲述施工员**的建筑基础知识和专业施工技术及管理知识,内容包括:建筑识图、建筑构造、建筑工程定额与预算等。施工员必读 目录 **章...
本书从心法内功、组织实践、意志与精神等方面解读长线优势生长密码,于中华自身文化传统里发现思路,在现代实践里寻找体系,以开阔的大历史视野,结合人生的不同境遇和阶段...
余华,当代作家。浙江海盐人,1960年出生于浙江杭州,后来随父母迁居海盐县。中学毕业后,因父母是医生,余华曾当过牙医,五年后弃医从文,进入县文化馆和嘉兴文联,从...
任应秋中医经典入门七讲 本书特色 1 本书是任应秋先生教导医学学生如何学习中医学,特别是如何学习中医学的古典著作一类属之。主要是有关《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
金属切削刀具设计手册(单行本)孔加工刀具、铣刀、数控机床用工具系统 本书特色 《孔加工刀具、铣刀、数控机床用工具系统》是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金属切削刀具设计...
英汉医学缩略语词典 内容简介 本书的主要特点是新颖、实用、易读、易记。所谓的新颖是以《世界*新英汉医学缩略语词典》及《英汉医学辞典》第二版为蓝本,同时参照近三年...
陈丹青:“这位500年前的最生猛的画家,可惜只活了44岁。”《雪中猎人》《巴别塔》《儿童的游戏》《尼德兰箴言》《七宗罪》……勃鲁盖尔30年创作生涯代表作全收录!...
作品目录前言第 1 章 深度学习介绍.................................................................
朱峙三(1886-1967),辛亥革命志士。一生日记颇丰,严昌洪编录的《朱峙三日记(1893-1919)》选录其辛亥革命前后日记,反映作者从旧式知识分子转变为民...
Thisvolumeaimstopresentacomprehensive,balancedandup-to-datecoveringoftheoryandre...
当我们在谈论正义、权利、平等时,我们在谈论什么?《财富、贫穷与政治》《美国种族简史》《经济学的思维方式》作者索维尔用观念的冲突揭示现代社会思想分裂的根源◎ 编辑...
作品目录前言 第一部 科学方面的事例 1.纯粹科学的社会启示 2.科学的确信 3.学术自由的基础 4.科学的自治 5.科学与福利 6.
明明白看心力衰竭 本书特色 《明明白白看心力衰竭》从一临床常见病例入手,通过对此病例的剖析引出心力衰竭的相关知识。《明明白白看心力衰竭》在简单介绍了心力衰竭的历...
树木移植与养护技术 本书特色 树木的移植与养护是园林绿化过程中影响苗木成活的关键环节,本书从园林绿化树种的选择说起,系统阐述了园林绿化树木移植与养护过程中的各项...
美国前任总统克林顿、意大利男高音帕瓦罗蒂、英国皇储查尔斯、黛安娜王妃、科学家爱因斯坦、法国皇帝拿破仑、大文豪歌德……这短短的名人录显示了,人类的历史是一部劈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