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文祸史,几多辛酸泪。一部从先秦到晚清3000余年的文祸通史800多中国历代文人因言获罪警世录:话不要乱说,字不能乱写。·刀能杀人,人尽皆知;笔能杀人,人未尽知
本书自1991年第1版面世后,曾被国家教委授予“全国优秀学术著作奖”,被读者誉为“文字工作者**选之书”。2002年本书第二版出版后,市场反响强烈,加印不断。《读书》《博览群书》《文汇读书周报》等媒体先后载文评介,称其“考论详赡,极具学术价值”,是“语言文字之祸*有影响之专著”。此次推出第三版,除对原书中的少量差错进行了修订外,作者加入了新的研究成果,补充了部分反面和边缘内容的史料,以帮助读者扩大了视野,加深对文祸事件的认识。
序翻开一部中国封建社会史,不难发现大部分帝王都或多或少、或轻或重制造过文字狱案,或曰文祸。谢苍霖、万芳珍教授伉俪合著的《三千年文祸》,呈现给读者的就是一桩桩文祸,介绍了这些文祸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揭示了历史悲惨的一面。这些文祸,残害了多少有远见、有思想、有学识、有才华的志士仁人,既压抑了文人的创造力,又摧残了民族的生机,从而阻碍了历史的进步。为什么会发生这些文祸呢?究其原因,根子还在于专制统治。在封建帝王看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一切都要臣服于专制王权的统治,否则就要受到惩处。该书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封建专制统治下部分文人的悲惨命运、历史前进的艰难旅程及专制社会的体制弊端。从触犯文祸的类型来看,一部分是官场文人。这类人饱读诗书,身居一官半职,为了功名利禄,或因言语得祸,或因作品得祸,或因政见不同得祸,有时什么也没说、什么也没写却以“腹诽”罪得祸。汉代的马融、颜异及宋代的苏轼等人便是这类学者的代表。第二部分是民间文人。他们读了书,但未入仕,没有参政,寄居乡间,或以祖业为生,或以教书糊口。虽无官禄,但属于社会贤达,享誉一方。他们之中不乏学识渊博、有真知灼见的大学问家。按照常理,这些文人远离“庙堂”,应该没有“文祸”了吧?但事实并非如此。历代均有荼毒布衣文人的案例。原因也不复杂,他们虽为布衣,却认定“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自觉或不自觉地加入了关心天下、批判现实统治、批评王朝政治的行列,这就免不了犯忌。只要违背了帝王的意志,加上小人的挑拨离间,照样杀无赦,如北宋的欧阳澈等。第三部分是隐士文人。他们博览群书,看破红尘,不求闻达,远离尘世,躲进深山,企图以避世的方式研究学问、写诗作画,保全自己的独立人格。但事实上也逃脱不了帝王专制统治的罗网。统治者总是千方百计、软硬兼施,把他们卷进官场,使其失去独立的人格,失去行动的自由。春秋战国时期是个特例。那时社会处于转型之际,中央政权对社会的控制较弱,文人言论的空间较为宽松,故几乎没有什么文祸。尔后,秦始皇当政,情况发生了变化。一直到清末,近三千年,文祸不断,其轨迹可以说是“两头重中间轻”。唐宋是中国文化发展最光辉灿烂的时期,文祸的案子相对少些,处理也轻些,杀人较少。这与当时的经济、文化、政治环境相关。唐宋时期,经济、文化发展到了高峰,这也就造成了唐宋帝王的德政,仁厚、宽容,文化氛围比较宽松。尽管文人不大听话,时不时地冒犯君威,但杀头的不多,大多数也就贬谪放逐罢了。武则天看了骆宾王写的《讨武曌檄》,虽被骂得体无完肤,也只付之一笑,还夸其有宰相之才。宋朝文祸较唐朝多一些,但还比较尊重文人,宋朝初期太祖就亲口说过:宰相,必须是读书人。尚文重士形成风气,不轻易杀文人,“百年未尝诛杀大臣”。唐以前,经济文化相对落后,战乱时间居多,王权不稳,特别是东汉以后,国家分裂,独夫民贼众多,动辄对文人挥舞屠刀,钳制舆论,戮杀谏官。宋以后,明清两朝,中央集权恶性发展,对文人控制严密,稍有冒犯,就构成大案,成群杀戮。文人的命运完全掌握在帝王的手中,完全受帝王的素质、性格、心情等因素的影响。有明一朝,特务横行,惨案迭兴,士大夫人人自危。百官上朝如赴刑场,往往与家人诀别而行,如能平安回家,则有再生之感。普通士人更是被文字狱吓破了胆。书中记录了这样一个故事:新淦(今江西新干县)诗人邓伯言经宋濂推荐入京应试,廷试《钟山晓寒》诗内有“鳌足立四极,钟山蟠一龙”之联,朱元璋特别欣赏,他取过诗稿当廷吟诵,不自觉地手拍御案砰砰作响。跪在阶下候旨的邓伯言误以为皇上被这两句诗所激怒,吓得晕死过去,被人扶出东华门外才苏醒过来。虽有旨授翰林官,但他已成惊弓之鸟,无心食禄,以老病辞官还山。清代文祸则裹挟着满、汉的民族矛盾愈演愈烈,仅乾隆一朝文字狱总数就在130起以上。文字狱的管控连疯子也不放过,乾隆亲手经办的疯话案就有20多起。之后的庄廷鑨《明史》案、戴名世《南山集》案、曾静投书案、吕留良文选案、王锡侯《字贯》案、《苏报》案等大小文祸前后相随,不绝于清史,以致文人们“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只为稻粱谋”。检讨中国历史上的文祸,重要的是总结教训,用世界的眼光和比较的方法看出差距。14世纪,意大利人带头掀起了文艺复兴运动,使人文主义成为潮流,走向近代化,而我们的明太祖却仍然一门心思强化君权,不惜制造种种文字狱,滥杀无辜的有识之士,向着中世纪落后的道路上走。清代雍乾时期,当帝王们还在以文字狱来奴化汉人的思想,整得整个民族“万马齐喑”、人才凋零的同时,法国大革命正唱着凯歌前进,英国的工业革命正以蒸汽机的发明进入强盛时代。1840年,英国用大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几声炮响,吓得大清帝国魂飞魄散,屈膝求和,割地赔款。清政府制造文祸、打压文人、摧残人才遭到了历史的惩罚。为了民族的生存与发展,龚自珍振臂高呼:“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三千年文祸》一书贯穿中国古代三千年历史,囊括各种文祸言祸,致力于填补中国古代文祸通史的空白,故发凡起例,独运匠心;资料的获取均眼观手抄所得,力求赅备无遗;立论评议,自有心得,观点屡屡出新,希冀成一家之言。谢教授是个特立独行的人,该书也体现了他的个性化思维及表述方式,论人所少论,见人所不见,不屑拾人牙慧;勘误纠谬,钩沉索隐,考据精详,极见功力;其文风质朴,文笔清新,要言不烦。谢苍霖教授写作此书,是苦心孤诣、厚积薄发的结晶。据其夫人,也是此书的合作者万芳珍教授介绍,谢教授在高校的学习和教学生涯中,酷爱读书。他在《辞源》的扉页上题写了座右铭:“孜孜矻矻,死而后矣。”20多年来,江西师范大学、江西教育学院、南昌大学等高校图书馆与其研究方向相关的藏书被他一览无余,省图书馆古籍部他也是常客。日常生活中,他除了教学、吃饭、按时散散步之外,其他时间都在看书、研究。耳不听闲言,口不传闲话,行不喜应酬,与人交往,长话短说。成家后,夫妇二人省吃俭用,很快买齐了二十五史和一些常用工具书。由于不断购置,积累下来的藏书有数千册之多,多已用旧。四部的重要典籍他都浏览过一遍,连《辞源》都通读过。凡是新买的书,他必及时通读一遍,做笔记,写眉批。他系统地读过二十六史和多本子集,做了几十本读书笔记,另抄写七八套卡片,一套少则百余张,多的上万张。在他看来,只有穷尽资料,才能发现有价值的论题,从而有所建树。他积累颇丰而著述慎重,厚积薄发,真正是“十年磨一剑”。《三千年文祸》1991年初版后,《读书》、《博览群书》、《文汇读书周报》、《船山学刊》等报刊先后载文评介,学界评价它是“语言文字之祸最有影响之专著”,“考论详赡,极具学术价值”。1995年被国家教委授予优秀学术著作奖。初版后一再加印。但是,二位先生并不满足于现状,以对历史高度负责的精神,追求完美,对这部著作不断地寻找不足,不断地跟踪新的研究动态,不断地吸收新的发现和新的研究成果,不断地修改完善。据万芳珍教授介绍,谢苍霖先生晚年虽然身患绝症,在病榻上仍在校对引文,补充新材料,润色文字,对分析评论修改提炼,直至生命的最后一息。他视学术为生命,把该书当成自己的生命。可以肯定,这本书的再版,嘉惠学林,是谢苍霖先生生命的延续,是谢苍霖、万芳珍伉俪人生价值的提升。1933年6月18日,鲁迅先生在致曹聚仁的信中说:“古人告诉我们唐如何盛,明如何佳,其实唐室大有胡气,明则无赖儿郎,此种物件,都须褫其华衮,示人本相,庶青年不再乌烟瘴气,莫名其妙。其他如社会史,艺术史,赌博史,娼妓史,文祸史……都未有人著手。”(《鲁迅全集·书信》)现在,有了谢苍霖、万芳珍夫妇合著的这本《三千年文祸》,算是实现了鲁迅先生的一个遗愿,是中国学术领域一个值得关注的成果。今天,站在21世纪初叶的时代高度,来审视中国历史上发生过这些的文祸,是为了总结教训,避免历史悲剧的重演。我们务必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发展生产力,增强文化软实力,努力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周溯源2015年7月15日于北京学思斋(周溯源,历史学博士,编审,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党委书记兼副所长。)
谢苍霖(1947—2006)著名学者,教授,国内权威的“文祸”研究专家。《三千年文祸》为其最有影响力的著作。万芳珍(1950—)南昌大学历史学院教授,曾任南昌大学中国古代史教研室主任,谢苍霖先生之妻。与谢苍霖先生共同完成《三千年文祸》,并在谢苍霖先生去世后继续《三千年文祸》的修订工作。
历史问题论丛-(合编本) 内容简介 翦伯赞先生是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建国后曾任北京大学历史系主任、副校长等职。主要著作有...
看得见的世界史:美国(全3册) 本书特色 美国作为当今世界头号强国,其建国历史不过200余年,却对世界有着巨大的影响力。这就让读者对于美国的历史沿革有了很大的兴...
童书业史籍考证论集(全二册) 内容简介 童书业先生,字丕绳,号庸安,别名吴流、冯鸿、冯梅、冯友梅、章卷益、讷*、童疑,一九0八年五月二十六日生于安徽芜湖,一九六...
真相-机副驾驶亲历九一三 本书特色 独家披露:林彪调机出逃坠亡的*新解读,林彪专机机组人员的命运起伏*新披露:林彪出逃源自林立果的精心实施权威见证:林彪专机飞离...
十六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 本书特色《十六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的英文原版初版于1974年。作者以明实录、明人奏疏笔记、明代地方志等史料为基础,充分吸收了...
世界遗产在中国-世界文化遗产1 本书特色 本套丛书剧组成员稿酬全部损献给因汶川大地震而遭受重大损失的世界文化遗产——青城山和都江堰景区! 38集系列纪录片《世界...
《镜子:照出你看不见的世界史》内容简介:记者出身的加莱亚诺,善于从体制的边缘发现让人生疑的蛛丝马迹。从《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
《离婚律师都知道》内容简介:丈夫出轨后,能否要求他净身出户? 恋爱期间的转账,分手后能不能要回? 夫妻之间只要打骂,就一定算
朱怀镜调任荆都市梅次地委副书记,开始了新的仕途生涯和人生故事。社会转型期的梅次,充满着生机和躁动,前所未闻的人与事、情与
江河交汇;镇江物质文化遗产文物保护单位图录 内容简介 为实现中共镇江市委提出的“创新争先,实干兴市,率先实现基本现代化”的目标,《江河交汇:镇江物质文化遗产文物...
徐霞客游记化读本-精华本 本书特色 《徐霞客游记》是一本以日记体为主的中国地理名著,本书依从徐霞客的足迹编排,收集了天台山、雁宕山、黄山、庐山等名山游...
清代名人奏折书系:年羹尧 内容简介 年羹尧是清朝的一名虎将,他的一生轰轰烈烈。至于这部小说的真实性,萧伯纳曾经说过一句话:“历史除了人名以外,都是假的;小说除了...
《B端产品设计精髓:从0到1构建企业级的数智化产品》内容简介:《B端产品设计精髓:从0到1构建企业级的数智化产品》以B端产品设计的
绍兴堕民 本书特色 绍兴是堕民历史*悠久、人口聚居*多、堕民特征*显明的地区。 堕民是各种贱民中研究*薄弱的一种。作者花十年之力,深入开展田野调查,较为系统地探...
《哲学·科学·常识》内容简介:《哲学·科学·常识》是陈嘉映的代表作之一,这本书既是对历史上人类求知历程的回顾,也是对人之本
《马克思恩格斯的意识形态理论:历史与逻辑》内容简介:本书基于马克思恩格斯在唯物主义历史观和意识形态思想上的一致性,通过详细
中國從一九六六~一九七六年間爆發了「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中瘋狂的批評孔子和儒家的經典,到了文革時期,因為朱熹是孔
《股权最重要的事》内容简介:对企业家而言,掌权、找人和找钱是最重要的事。通过股权架构设计建立良好的所有权结构,可以使股东、
《理学纲要》内容简介:理学兴于北宋,盛行于南宋与元明清时代,影响一直延续到近代,可以说是唐代以来儒学思想的主流,其影响覆盖
李兴锐日记(增订本) 本书特色 李兴锐(1827-1904),字勉林,湖南浏阳人。清末重臣,1875年总办上海机器制造局。1885年参加查勘中越边界。后历任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