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衡派”谱系:历史与叙事

“学衡派”谱系:历史与叙事

作者:沈卫威著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2015-10-01

评分:5分

ISBN:9787305158285

所属分类:教辅教材

书刊介绍

“学衡派”谱系:历史与叙事 内容简介

本书介绍了20世纪20年代, 南京高等师范和东南大学的学衡派人的学行与事功, 揭示了与北京大学胡适、陈独秀等为旗帜的新文化运动相对峙的文化保守主义阵营的发起与运行。以学衡派的成员为切入点, 厘清了各成员间同时期的各种活动, 明确了他们所关注的基本问题, 以及由此形成了

“学衡派”谱系:历史与叙事 本书特色

★16开精装,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学衡派”,因在南京创办的《学衡》杂志而得名,是以《学衡》为中心,在思想文化界形成的一个文学复古、反对新文化运动的流派,代表人物为当时国立东南大学的教授梅光迪、吴宓、胡先骕等人

★沈卫威,主要从事胡适、“学衡派”“民国大学”的研究和传记写作,其胡适、茅盾和东北流亡文学史研究,均居国内学术界的前沿
★本书在梳理“学衡派”基本思路、文化观念的基础上,对其所依托的文化载体(报刊)、大学体制、个人体验进行了剖析
★全书分四卷,分别介绍了“学衡派”的学术思路、文化载体、大学场域和个人体验

本书在梳理“学衡派”基本思路、文化观念的基础上,对其所依托的文化载体(报刊)、大学体制、个人体验进行了剖析,以史料体的“知识谱系”来观照“学衡派”这一在现代思想史上影响深远的“精神结构复合体”和文化群体,充分展示了其人文主义历程,深化了现代思想和学术的研究。
全书以学衡派的成员为切入点,厘清了各成员间同时期的各种活动,明确了他们所关注的基本问题,以及由此形成了相应的学术体系和思想传播。介绍了20世纪20年代,南京高等师范和东南大学的学衡派人的学行与事功,揭示了与北京大学胡适、陈独秀等为旗帜的新文化运动相 对峙的文化保守主义阵营的发起与运行。

“学衡派”谱系:历史与叙事 目录

**卷学术理路导引:现代中国的人文主义思潮绪论:史实与理路第二卷文化载体文化整合:《学衡》历史寻根:《史地学报》文学批评:《大公报·文学副刊》民族意识:《国风》国家观念:《思想与时代》第三卷大学场域大学理念:人文主义与实验主义大学学术:学分南北大学精神:诚朴雄伟大学张力:校长、刊物与课程大学人事:内耗与外补第四卷个人体验刘伯明:事功与影响柳诒徵:大树成荫胡先辅:科学与人文的双重企求梅光迪:新人文主义者的语境错位郭斌龢:中西融通缪凤林:传承东南史学张其昀:历史地理学的承传陈铨:从《学衡》走出的新文学家王国维:从北大到清华参考文献后记(一)后记(二)

“学衡派”谱系:历史与叙事 节选

“学衡派”谱系:历史与叙事 作者简介

沈卫威,1962年2月生,河南省内乡县人,文学博士,1991-2001年任教于河南大学,2002年始为南京大学教授。主要从事胡适、“学衡派”、“民国大学”的研究和传记写作。
沈卫威的研究、写作方向为胡适、茅盾、东北流亡文学史、学衡派等。他由文化个体的传记入手,进而深入到文学史、思想史的层面。
出版图书《“学衡派”谱系:历史与叙事》《茅盾》《自由守望:胡适派文人引论》《无地自由-胡适传》《胡适周围》《大学之大》《东北流亡文学史论》《民国大学的文脉》《吴宓传》等。
其胡适、茅盾和东北流亡文学史研究,均居国内学术界的前沿,美国、台湾、香港地区对这4项学术研究均有相应的评介和赞誉。尤其是胡适研究,已形成系列成果和自己独特的研究风格,在海内外具有相应的社会影响。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