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乡贤》围绕中国历代乡贤,择取各个朝代具代表性的乡贤人物,以生动故事,翔实史料,展示其在慈善、公益、文化、教育、治安、建设等各个领域的积极作用。由本书也可了解中国传统社会生态,了解传统士绅如何努力造福乡梓,而乡人、社会、官方,又是如何予他们以肯定,授以乡贤之荣耀,使之名垂青史。本书按年代展开,择取各个时段具有代表性的乡贤,展示了乡贤群体适应时代变化,自身加以调整,以更好服务乡梓的历程。
三千年来,他们是中国乡村的脊梁!泽被后世的楷模!
功德言行,荣光乡梓,丰神仁意,山高水长
生于其地,而有徳业学行著于世者,谓之乡贤。
天地之心,生民立命,未尝一日相忘;
追求至善,实践理想,贤者宣勤地方。
读懂乡贤,读懂中国。
有一种归属是乡情,有一种诚挚是奉献乡土,有一种荣耀被称为乡贤。不分贵贱,不论贫富,服务于乡土之心,让他们从事于教育、赈灾、治安、文化等事业。大人物的小故事,小人物的真传奇,中国传统士绅的品格、精神、骨气,凝聚成乡贤文化。
著名学者陈明点评。
李发行善三十年
两宋时期,很多具有功名的在乡士绅,凭借其影响力,既联络官府,也联络地方上望族,从事于各类慈善活动。更有富户凭借个人力量,从事于慈善活动。南宋李发从事慈善三十年,赈济地方灾民无数,堪为乡贤代表。
李发,字浩然,是四川广汉地方人。李发年轻时资质较好,读书时胸怀大志,雄心不已,睥睨一切。李发曾参加过科举,初战即得了举人的功名,自以为进士是唾手可得,不想入京会试时名落孙山。就在他沮丧之时,发生了一段趣事。
太监梁师成主持会试,广收贿赂,以至于他所录取的均是富豪子弟,真才实学者无一中榜。大概李发文章写得好,却没有被取中,梁师成跑来劝告他:“你资质这么好,不入宫当太监可惜了,你净身入宫后,肯定大有发展前途。”李发听了大怒,正色拒绝。此时恰逢金军入寇,京师被围困。李发上疏陈述救国大计,也没有受到重视。李发看着在京师得不到重用,就返回乡里,再未参加科举考试。
李发返乡之后,老爹上了年纪,头脑有点问题,独处一室,不喜欢与人交往,家中事务全部托付给了李发。为了养家糊口,李发节衣缩食,贩卖过书籍,开过私塾,经营商业,努力赚钱补贴家用,为老父养老送终。
李发有一个弟弟,死后留下一个幼女。弟媳妇想将家产分走,然后改嫁,李发再三予以劝告。弟媳妇对李发怀恨在心,将他告去官府。结果地方官在审判时偏向弟媳妇,李发就将财产分给了弟媳妇,将侄女要来自己抚养。待侄女成人后,李发将她嫁入名门,并以丰厚嫁妆为她陪嫁,待之若亲生骨肉。
李发大约在中年之后开始发家,至于他怎么成为地方上巨富,并有丰厚财力从事于慈善活动,后世没有留下文字记载。从李发早年的经历来看,他的头脑相当灵活,在投机中发财大有可能。不管他如何发家,中年之后,他三十年持之以恒的善行,赢得了当时人的普遍敬重。
绍兴六年(1163),四川地方上发生大旱灾。面对着乡间的饥民,李发于心不忍,就自费购置粮食,设置粥厂,帮助灾民。在当日,很多富豪并不愿意去赈济灾民,因为官方虽鼓励此类善举,但事后往往不给予奖励。李发行善举,在当时不为地方官员所知,也无人将他的事迹汇报给朝廷。有人为李发打抱不平,李发则云:“吾志在及物,吾何求焉?”
乾道二年(1166)之后,四川连续发生旱灾,李发照样帮助灾民,独立进行赈济工作。在两次大规模赈济灾民后,地方官员照样视若无睹,连句慰问的话也没有。地方上得到帮助的民众很是不满,聚集起来要帮李发打抱不平。李发对此很是坦然,笑云自己做善事不求什么回报,将民众劝住。
四川本是稻米产地,但在南宋却遭遇到了频繁的旱灾。每当旱灾爆发之后,德高望重的李发就被地方上推举为代表,举行祭祀礼求雨。为了表示诚意,李发在烈日之下,步行几十里,举行了祭祀仪式。虽说老天开眼,下了几滴雨,可旱灾却一直持续。
到了乾道四年(1168),广汉地方上饥民成群,官府无力赈济灾民,就采取“劝分”政策,鼓励富户出钱出粮赈济灾民,这实际上等于变相逼捐了。不等官府劝告,李发早就已经着手赈济灾民。此年在他家中就食者,每天有三四万人。到了来年,灾情更加严重,数百里外的民众扶老携幼前来就食,人数倍于去年。
在古代,以施粥的方式救济灾民,是*有效的手段。可以通过有限的米粮,*大限度地救活灾民。不过施粥也有难度,一旦人数过多,则难以组织协调,容易发生践踏事故,更容易发生各类时疫。李发能以施粥的方式救济大量灾民,一是他有雄厚的财力,二是他有较好的组织能力,更为重要的是他有无与伦比的善心。
李发坚持行善,前后历时三十年。据杨万里估计,他所赈济的灾民人数在二百七十万一千三百人。所用粮食,计有一万四百六十石。李发长年赈济灾民,却不被官方重视。四川民间牢骚抱怨:“我有耋老,李君粥之。我有侲髫,李君谷之。孰旌李君,吾尸祝之。”意思是,我有老人,李发供养,我有小孩,李发给粮,官方若再不旌表李发,我们民间来表彰。
当饥荒来临时,宋代常实行“劝分”政策。所谓劝分,即以官方的命令,劝告地方上富户进行赈济。高宗时,为了鼓励富户赈济灾民,曾决定依照捐助粮食的多数,予以官职。捐助粮食数量较多者,由皇帝特旨推恩,以示荣耀。孝宗也以爵位与补官形式,劝诱富户参与救荒。但朝廷所许诺的爵位与官职,只是为了劝诱富民出力,事后很少会兑现,某种程度上,劝分就是强制。李发自愿出力,不需要官府去劝分,自己也不主动向官府表示,长期被忽视。
乾道六年(1170)冬,在李发又一次帮助灾民之后,新任广汉太守听到了民间的议论,不由忸怩起来,地方有如此贤达,却多年得不到表彰,“咎不予在?”于是将李发的事迹整理,一级级上报。不过这份报告,一路递交上去竟然耗费了三年,*终才送达孝宗皇帝手中。
孝宗看了后大吃一惊,想不到民间竟有这般贤达人物,立刻下旨嘉奖:“尔以布衣,居于下士。乃因年饥,多所全活。仁心义概,彻于听闻。”为了奖励李发,给了他一个九品小官致仕的荣耀,聊为安慰。李发对皇帝嘉奖是感激万分,在家中制了个匾“义概堂”。只是没有皇帝的亲笔题字,也就没有建堂。
淳熙元年(1174)二月,李发七十八岁时去世,临终时还不忘问今日多少人前来就食。
李发行善三十年,功德无量,余荫子孙。孙子李寅仲在淳熙五年考中进士,光大李家。在李发去世之后十七年,李寅仲为官有方,朝廷予以嘉奖时,他请求将奖赏移给祖父,太上皇高宗知道后,大为赞善:“孙知尊祖,朕之所嘉。”又加封李发为承务郎。李发死后再次被嘉奖,地方上民众方才平息了怨气,不再抱怨。不过这个承务郎,也不过是八品的低级文职阶官而已。
李寅仲对于祖父当年未曾建“义概堂”引以为憾,遂设计图纸,帮助祖父圆了这个心愿。庆元三年,义概堂筑好后,李寅仲特意请杨万里作文纪念。面对李发这样的乡贤,杨万里欣然提笔。
为了纪念祖父的功绩,李寅仲又请了大名士朱熹帮祖父写了墓志铭。此时朱熹正在生病,左右为难,*终还是没有推辞,他自认为有义务帮李发写墓志铭。对于富户出力帮助灾民,朝廷却食言不给奖励,朱熹早就不满。他曾经上疏,请朝廷“速行赏典激励富室”,痛斥朝廷言而无信。朱熹在赈济江南旱灾时,曾建议通过免税或减税的方式,鼓励商人将粮食运到灾区。他也建议削减关卡,为商人办理通行证,以使粮食迅速运到灾区。
对李发的善举,朱熹以敬仰之心,为之撰写了墓志铭。墓志铭中对李发祖上及其一生,有着较为详细的描述,李发后人必然给他提供了翔实资料,从中也可一窥李发生平。不过,对于李发后来如何发财致富,朱熹语焉不详,对他赈济灾民的功绩,则多有提及。想来李发后人出仕之后,也不愿再谈当年祖先如何经商致富了。
以李发为代表的富户阶层,依靠自身财力,从事于赈济灾荒,帮助贫穷,修筑路桥等公益活动。其中一些人通过慈善活动,积累了声望,虽不具备功名,但也成为了地方士绅。从事民间赈济活动积累声望,成为地方精英,再由子孙在科举上取得突破,成为地方上望族,这也是宋代望族的发展模式。
李发年轻时主动放弃科举功名,发家之后,三十年不懈,从事于赈济灾民。如朱熹在其墓志铭结尾所言“我铭其臧,千古不泐,义概之名,永世无佚。”
……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如果还能“想得起乡贤”就更好了!
——陈明
★乡贤在农村社会治理中的地位依然重要,他们协调冲突、以身作则提供正能量的作用不可或缺。
——张颐武
★新乡贤文化作为一种“软约束”“软治理”,有利于健全乡村居民利益表达机制,是乡村治理现代化的有效推手。
——黄海
袁灿兴,江苏靖江人,历史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社会史。著作有《枪口下的北洋》《军机处》《湘军淮军》《国际人道法在华传播与实践研究》等。
窗花里的故事:民间剪纸考察手记 本书特色 窗花是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他们丰富精神生活的再现,考量着妇女的才智,检验她们心性,同缝衣做饭一样是妇女发挥自我、展示...
欧罗巴文明 本书特色 ★ 16开精装,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 主编朱寰长期从事世界古代史的研究与教学★ 精选文物、景观、人物题材的图片,翔实反映了欧洲的衣食住行、...
作者簡介吉田一彥名古屋市立大學大學院教授新川登龜男早稻田大學文學學術院教授曾根正人就實大學大學院教授杉本一樹宮內廳正倉院事務所所長大久保良峻早稻田大學文學學術院...
南阳文化读本 本书特色 本读本分别从不同角度解读南阳文化的内容和特点,介绍南阳的历史沿革、地域范围,突出了南阳文化的主要内容、表现形式和特色,探寻南阳文化发生和...
季羡林谈翻译:典藏本 本书特色 季羡林先生不仅是我国的著名学者,而且是大翻译家。他精通多种外语,译著丰富,在长期的翻译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提出了很多独到而...
问题在左,探索在右 本书特色 这本书立足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将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逐一列举,并深入思考,分析原因,得出相应的对策。以随笔的方式,写出教学中的反思...
夜航船:文白对照 本书特色《夜航船》是明代文学家张岱撰写的一部小百科全书,全书共计二十部、一百二十五类,收录四干余条目。从天文地理到经史百家,从政治人事到礼乐典...
钩沉新月-发现梁实秋及其他 本书特色 《遗落的明珠——新发现的雅舍佚文琐谈》;《梁实秋也写过小说》;《新发现的新月书店史料》;《研究鲁迅杂文艺术**人——粱实秋...
人物品藻录-民国文存-61 本书特色 此書裒集作者於20世紀初期刊於報紙上的文字,大多是當時文人,如梁鼎芬、林紓、樊增祥、劉鶚、譚嗣同、梁啟超、黃侃、郁達夫、魯...
白纸黑字NO.1-留得下来的文字 本书特色 这本《白纸黑字(no.1)》由鄢烈山主编。时间不会因为它而开始,时代却因为有了它而多了一份可以相信而有价值的...
四川古代文化史 内容简介 本书对四川的史前文化进行概述后,重点对秦汉时代四川的文化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从墓葬文化入手,追寻各种文化遗迹。较为全面地叙述了当时的政治...
谶纬叙事研究 本书特色 谶纬是中国传统文化*富有神秘色彩的文化形态之一,兴起于西汉末年,在东汉达到顶峰。东汉末年,作为国家意识形态的谶纬在政治打压之下渐渐式微,...
国际汉学:第十八辑 本书特色 《国际汉学(第18辑)》:汉语哲学与德语哲学之互动朱熹与伽达默尔对话中的存有论转化关于“中国哲学之正当性问题”的一个批注儒学气论与...
1902-2001,战略、人物、事件、作品、思想、激情,演绎麦肯广告公司百年风云史讲述全球最大广告公司100年的发展历程麦肯公司发展初期就关注公司编年史的整理、...
咬文嚼字1995合订本(平) 本书特色 本书为“咬文嚼字”1995年全年合订本,包括创刊号在内的当年全部内容。咬文嚼字1995合订本(平) 内容简介 本想使十三...
精彩摘录人类进化论1渔村类型:科幻/漫画/悬疑小宇自幼母亲去世,父亲离家出走,亲妹妹阿水神秘失踪,丧失希望的他选择投海自尽
预成性语文课程基点批判 内容简介 引言上编预成判定:语文课程历史品格认证**章范式与课程范式1.1范式的提出与范式概念论争1.2范式的演化与科学研究进化1.3范...
广州匠图志 本书特色 清代有“苏州样,广州匠”的谚语。清代广州的工艺水平之高,蜚声海内外。本书选取博物馆的精品收藏,图文并茂,从器物入手,选取八种工艺品(牙雕、...
文化移植与方法:东亚的训读·翻案·翻译 本书特色 《文化移植与方法》为学术论文集,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板块的内容:训读与汉字文化圈;翻译与翻案;东亚文学与文化越境。...
大学人文读本:人与自我 内容简介 生命于每个个体都是一个偶然,然而每个个体又不得不*终担当起这偶然而至的生命。一个人该如何为其日常存在的生命注入意义,从而使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