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在《我们一起读过的劳伦斯》里的六十余篇随笔是写在翻译家黑马翻译的多卷劳伦斯作品边上的心情和思索记录,多是应网友要求回答问题受到启发后再形成文章,还有报刊访谈和讲座的文字记录稿等,是与记者和读者互动并经过修订的文字,裒辑成书,既是记录过往,也是给喜欢劳伦斯作品的读者提供一本参考书,分享多年中黑马与读者互动的快乐。其中,《汇珍集》多与劳伦斯的作品解读和作者的感发有关,多年浸淫在劳伦斯作品中,劳伦斯和他的作品就成了作者的书写对象,从中找到了写小说的快乐,都是真情实感的流露,汇集于此。《汇缘集》讲的是作者事劳伦斯作品翻译研究的缘起,这些年与国内外劳伦斯学者的交往和与媒体、读者和网友的问答,处处体现出缘分二字,我们都因劳伦斯而结缘,此乃文学之缘也。
收在本书里的六十余篇随笔是写在翻译家黑马翻译的多卷劳伦斯作品边上的心情和思索记录,多是应网友要求回答问题受到启发后再形成文章,还有报刊访谈和讲座的文字记录稿等,是与记者和读者互动并经过修订的文字,裒辑成书,既是记录过往,也是给喜欢劳伦斯作品的读者提供一本参考书,分享多年中黑马与读者互动的快乐。其中,《汇珍集》多与劳伦斯的作品解读和作者的感发有关,多年浸淫在劳伦斯作品中,劳伦斯和他的作品就成了作者的书写对象,从中找到了写小说的快乐,都是真情实感的流露,汇集于此。《汇缘集》讲的是作者事劳伦斯作品翻译研究的缘起,这些年与国内外劳伦斯学者的交往和与媒体、读者和网友的问答,处处体现出缘分二字,我们都因劳伦斯而结缘,此乃文学之缘也。
《我们一起读过的劳伦斯》:
一样情愫,两样乡愁这些年我似乎是沉溺在劳伦斯与故乡的主题研究中了,其实这样的研究背后颇有一些私人情感的暗流在推波助澜,这些是不能在研究劳伦斯的文章和有关劳伦斯的讲座中提及的,那不合学术规范。但往往是这些不能浮上水面的暗流决定着水流的流向。而对于我来说,暗流和水面,动机与结果似乎是难解难分了,这就是乡愁。当我谈论劳伦斯的乡愁时,职业的规范决定了我不能谈论我的乡愁,但谈到我的乡愁时,却不能不谈如影随形的劳伦斯的乡愁,似乎我的乡愁因为我研究了劳伦斯而被唤醒并愁肠百结,而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对此毫无感知,抑或是乡愁因写作而生,两样乡愁在我的写作中互文。
《混在北京》之后,出版社一般会以为我下一部长篇小说应该是继续这个“混”系列,我把内容简介复印数份(那时还没有互联网,复印价格相对工资也很贵)发给出版社,喜欢《混在北京》的就会表示期盼,不喜欢的干脆就会说不用拿给他们看了,肯定领导那边通不过。1997年我的第二本长篇小说《孽缘千里》出版了,人们发现这本小说的风格与前一本大相径庭,几乎没有人相信这两本小说是同一个作者的作品。其实我写《混在北京》之前就开始写《孽缘千里》了,写了一半时因为调了单位换了环境突然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解放,想记录下一段火热喧嚣的刻骨铭心的筒子楼生活,就心血来潮停下原来的小说写作,六个月内写完了《混在北京》。然后才蹋下心来继续写《孽缘千里》。有人发现后一本完全风格迥异,甚至说这本小说很有劳伦斯风格,对此我当时是反感的,心想如果你们不知道我是劳伦斯译者和研究者,你们就不会这么说,完全是先入为主。因此我不置可否。
当然如果我说这本小说没有受到劳伦斯作品的影响,那不是没良心就是没头脑。但在写的过程中和出版之后我确实没有感到有什么影响,这一点连我自己都感到好生奇怪。我觉得我仅仅是对少年时代在故乡小城的经历感到刻骨铭心,一心想写好一个故事而已。我基本采用了第二人称的写法,六个中学同学和他们老师的独白各成一章,这些独白都围绕着与他们命运交关的共同经历的一个历史事件进行叙述,力图通过视点和各自记忆的不同*终达到对这个事件完整的叙述,让读者自己寻找结论。似乎这样现代主义的叙述方法与我翻译和研究的劳伦斯无关,那故事和故事展开的中国小城背景更与劳伦斯无关,它完全是我在虚构我少年时代的故乡和我熟悉与半熟悉的人和事,就是福斯特所说的:我爱的、我恨的和我想成为的人,十分朴素的故事线条和人物关系被一套十分繁复的叙事结构所拆解,在漫长的延宕中不仅让叙述者自己扑朔迷离地寻找意义,还要让读者自己去重新建构故事脉络。这是一本吃力不讨好的小说,我沉迷于那样的解构和建构中自鸣得意,因此我甚至从来没有思考过这些与劳伦斯的作品有什么关系,偶尔感到有哪一处与劳伦斯有关联的蛛丝马迹我都要断然否定,既是出自“影响之虞”又怕说出来会有攀附之嫌,一个初出茅庐的实验作者竟敢谈一个外国大作家对自己的影响似乎是在为自己贴金。
一个文学译者写的实验小说自然没有受到任何瞩目。即使经过德国译者艰辛翻译成德文出版后,德国的书评也说我看待那个年代的中国现实的眼光过于诗意和漫长,估计这就是对我的叙述结构的批评。的确,作为一本小说,叙述故事之外的某些大段的人物对故乡的情感描写似乎过于冗长,甚至似乎又是游离于故事线条之外,怕是会给阅读造成障碍,里面对故乡“北河”的历史描述散落在故事与故事之间,多以人物的主观意识流描写出现,如:是什么孽缘让自己千里迢迢远走他乡不归?为什么身在家乡却老有一种异乡的感觉?独在故乡为异客。吕峰怆然地拉起大衣领子,向前走去。眼睛隐隐发胀发酸。这条悠长的街,大平原上的高高脊梁,一千多年前这里一片苍茫,清溪荡荡的时候,人们发现了这条隆起的脊椎骨,相信它是一条巨蟒的脊梁,就依傍上了它,在它两侧一字排开了房屋,建成了一条街。到民国*繁华的时候,这里已是官府商家酒肆青楼西洋楼宇书店当铺林立的十里洋场。这里的风水*好,历史上*大的一次大水几乎淹了全城,可到了卫上坡就再也漫不上来,这条龙脊傲然蔑视着洪水,如方舟的大桁。走在它上面,仿佛脚下踩着几千页的史书。那阵阵回声似乎极其悠长。
沉重的腿曳着你沉重的影子在小胡同大马路上蹭过。从小,这双曾经像麻秆一样的小腿就拖着你丈量着这座城,几乎走遍了北河的角角落落。那时,这城显得那么大,大得无边无际,你像一个钻入迷宫中的小精灵,在这城里的小胡同中“探险”,每一座门楼儿,每一道滴水的屋檐,每一头把门的石狮子都让你流连。似乎这里就是世界。
可今天在这寂冷的街上大步流星地穿行,似乎几步就横越了一个街区,像是在故乡的一座微缩景物上行走一样。是因为你长大了吗?为什么这城似乎在你脚下矮了下去?
……
黑马(1960-),本名毕冰宾。作家,翻译家。译有劳伦斯作品多种,包括《虹》、《袋鼠》、《恋爱中的女人》、《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劳伦斯散文》等,均收入10卷本《劳伦斯文集》。部分作品出有中英文双语对照版。部分在台湾出版繁体字版。著有长篇小说《混在北京》、《孽缘千里》;散文集和学术著作有《心灵的故乡》、《挥霍感伤》、《劳伦斯叙论集》等。曾为诺丁汉大学劳伦斯研究中心访问学者、美国勒迪希国际写作之家访问作家,慕尼黑国际青少年图书馆访问学者。在德国、捷克和澳洲的大学及央视《百家讲坛》、人民文学出版社等地开过讲座。
汤姆·索耶历险记 本书特色 这本《汤姆·索耶历险记》由莫雅平译,是美国近代大作家马克·吐温(1835—1910)的名作。一百多年以来,这部以儿童为主角的历险小说...
随遇而安 内容简介 追踪20世纪中国现代散文的脚迹,无论是早期的“语丝派”,“论语派”,赞美母爱的“冰心体”,“跑野马”的徐志摩散文,还是被一度奉为新经典的杨朔...
影梅庵忆语:浮生六记:香畹楼忆语:秋灯琐忆 本书特色 《影梅庵忆语》是明末清初学者、诗人冒襄所撰的一部散文小品。《浮生六记》是清朝长洲人沈复的一部水平极高影响颇...
愿你游历半生,归来仍似少年 本书特色 人生中*美好的记忆,几乎全部来自童年,不止是那时的玩耍,不止是那时的故事,不止是那时的天真烂漫,不止是那时的天蓝云白……时...
徐霞客游记 本书特色《民国国学文库》丛书原名《学生国学文库》,为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商务印书馆王云五主编《万有文库》之子系,为突显其时代印记现易名为《民国国学文库...
磨坊书简 本书特色“大家小书译馆”是北京出版集团人文精品丛书“大家小书”外国文化板块,秉承“大家小书”的理念,不忘“大家写给大家看的书”的初衷,精选有代表性的外...
中国现代新人文散文(全二册) 本书特色 此之所谓“现代新人文主义”,其实就是现代人文主义,特指在中国历史,文化现代转型即现代过程中与理性主义,科学主义以及现代科...
小妇人-全译本 本书特色 主人公四姐妹的理想和命运虽不尽相同,但是她们都具有自强自立的共同特点,生活中她们对家庭的眷恋,对爱的忠诚以及对亲情的渴望无不体现得淋漓...
雨的滋味 本书特色 施蛰存先生虽不以散文大家名世,然确实耐读耐品自成一格。他的散文既有絮语随笔,又有精劲杂感,既是文人作品又是学者文章,在我读出了他的学识、才情...
《出版理论与实务研究2019》内容简介:本书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为激励出版社员工关注出版社、出版行业,鼓励员工总结出版工作经验
谢沐希,作家、出版工作者、配音员、百万级儿童故事播讲人、Eng咕咕伴读平台主创。多次参与广东肯德基、广州少年儿童图书馆、广州博物馆主办的“同声童阅”公益朗读课,...
序和跋 内容简介 俞晓群兄主政辽宁教育出版社期间,组织出版过“国学丛书”、“书趣文丛”、“新世纪万有文库”等书系,格局宏放,影响深远,创造了中国当代出版史的一段...
曹雪芹是“胖”是“瘦”?《石头记》还是《红楼梦》?“雪芹”“梦阮”别号从何而来?王熙凤“一从二令三人木”的判词应作何解?
钢铁情缘 内容简介 王志冲,年少即重残,自学以致用。至今出书60余本,600多万字。《钢铁是怎样炼的》(新译本),五种版式,印数已达20万册,《活生生的保尔·柯...
晋察冀画报:一个奇迹的诞生-中国红色战地摄影纪实 本书特色 ★《晋察冀画报》是那个时代享誉国内外,蜚声根据地、国统区,中国*时尚的抗战画报,用镜头记录了*鲜活、...
《反对阐释》内容简介:★“美国公众的良心”“大西洋两岸第一批评家”苏珊·桑塔格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评论集,奠定其美国“现有的目
中国20世纪名家散文经典---老舍散文集 本书特色 他百一个真正的作家,是中国为数不多的几个懂写作的人,他的身上体现着中国传统文人的气质。中国20世纪名家散文经...
《超额收益2:拥抱中国核心资产》内容简介:本书主要介绍了如何在当前环境下构建自己的投资体系。全书分为9章,其中第1章说明了相应
《天童禅寺史话》内容简介:浙江宁波天童禅寺,坐落在太白山麓,有如弥勒之肚脐眼,迄今已有1710多年。历代皇帝五赐寺名、十封国师
《做人与处世》内容简介:这是一本从季羡林的经典作品中,精选出适合青少年阅读的篇章,汇编而成的文学作品集。本书内容包括季羡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