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佛教通史(第1卷)

世界佛教通史(第1卷)

作者:周贵华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年:2015-12

评分:8.8

ISBN:9787516170229

所属分类:人文社科

书刊介绍

作品目录

绪言
序章 古代印度概况
第一节 印度名及其汉译
第二节 古代印度的疆域地形
第三节 古代印度的种族
一 奧族人
二 荼卢毗族人
三 雅利安人
四 其他种族人
第四节 古代印度的语言
一 印度语言语系
二 佛教语言
第一章 释迦牟尼佛时代的印度政治、经济,社会、宗教与文化
第一节 释迦牟尼佛时代前的印度社会与文明
一 释迦牟尼佛时代前的印度社会与文明
二 石器时代与母系文明
三 铜器时代与印度河文明
四 铁器时代与雅利安文明
五 种姓制度与社会阶层
第二节 释迦牟尼佛时代前的印度宗教与文化
一 印度中古与近古宗教文化的四阶段
二 中古和近古的正统与非正统宗教文化
三 释迦牟尼佛时代前的非正统宗教文化
四 吠陀经典
五 吠陀文化的基本思想特点
第三节 释迦牟尼佛时代的政治、社会与经济
一 从军事部落民主制向国家制的转变
二 列国时代与十六国
三 列国政治状况
四 列国的经济与社会
第四节 释迦牟尼佛时代的宗教与思想文化
一 印度文化的轴心时代与佛陀时代
二 佛陀时代的正统思想与《奥义书)
三 佛陀时代除佛教外的主要学说类型
四 沙门思潮
五 阿耆多·翅舍钦婆罗与顺世派
六 末迦梨·拘舍罗与生活派
七 富兰那·迦叶及其非道德论
八 婆浮陀·伽旃那及其七身说
九 散惹耶·毗罗梨子及其不可知论
十 尼干陀·若提子与耆那教
第二章 释迦牟尼佛的出世、弘化与涅槃
第一节 释迦牟尼与佛陀
一 释迦牟尼之名
二 释迦牟尼与佛陀
三 释迦牟尼的生平与八殊胜行相
第二节 释迦牟尼佛的年代、种族与家世
一 释迦牟尼佛的年代
二 释迦牟尼佛的诞生地与种族
三 释迦牟尼佛的家世
第三节 释迦牟尼佛的出世与成道
一 诞生
……
第三章 阿含经教中的佛陀形象
第四章 释迦牟尼佛的阿含教说
第五章 结集与阿含经
第六章 从阿含佛教到部派佛教
第七章 佛教的部派分裂
第八章 部派佛教的思想及其大师
第九章 从阿育王到迦腻色迦王
第十章 早期佛教的文学与艺术
第十一章 大乘佛教的兴起
第十二章 初期大乘经典及其思想-
第十三章 龙树、提婆菩萨与中观学派
第十四章 笈多王朝及其前后的政治、经济、社会与宗教状况
第十五章 中、晚期大乘经典及其思想
第十六章 瑜伽行派论师、著述及其思想
第十七章 笈多王朝及其前后印度佛教与非佛教的文学、艺术
第十八章 佛教密教的兴起
· · · · · ·

精彩摘录

部派分裂开始于佛灭一百年时代吠舍离七百结集时,但这还不是部派佛教的开始。在此后因跋陀罗五事而开始部派的再次分裂,为部派的真正形成开启了肇端。不过直到阿育王时代,佛教才真正进入了部派全面分化与独立发展的阶段,所以,部派佛教时期是以阿育王时代为起始的。在佛灭百年吠舍离结集后,虽然东西方上座比丘获得共识,但未获东方大众比丘的共许。由此佛教发生了第一次分裂,分成西方上座部与东方大众部。这次分裂即是佛教的最初分裂。在此后即佛灭137年(也有说116年)时,即难陀王与摩诃钵土摩王时代,由跋陀罗五事起诤,再由上座龙与坚意等宣扬,在华氏城东方大众系发生分裂上座龙与坚意等赞同五事者代表大多数,而称大众部,而不许五事的上座们作为少数派,称上座部。这次上座与大众的分离,实际也有第一次大分裂时的影响。因为当时东方上座与西方上座实际已经协调了立场,从而与东方大众事实上构成了对立。所以,在华氏城因五事起诤,大众与上座分裂绝非偶然华氏城分裂是因理诤发生,与第一次因律诤分裂性质不同,而且,再后来的分裂一般都是以理起诤为因的,所以这次分裂影响深远。但彻底分裂僧团全体并形成上座系与大众系的是在阿育王时代(约佛灭一百六七十年代)华氏城的第次分裂。当时有阿育王扶持,佛教大兴,进入僧团的人数猛増,但泥沙俱下,如华氏城僧团中就混入了大量外道,即“贼住”比丘。阿育王遂直接干预,礼请目犍连子帝须为主持者,与大天等整顿僧团,结果不仅驱逐了数万贼住”比丘,而且持异见的上座阿罗汉五百人也被驱逐。其中,五百上座比丘的驱逐,与大天重议“五事”相关直接引起僧团分裂。此次分裂及其基础上的进一步分裂,构成根本与枝末分裂。北传的《异部宗轮论》等部派分裂资料基本上都是以此分裂为出发点编成的。

——引自章节:None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