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籁居忆旧

秋籁居忆旧

作者:成公亮口述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年:2015-3

评分:8.7

ISBN:9787101107050

所属分类:行业好书

书刊介绍

内容简介

成公亮,1940 年出生于江苏省宜兴县,当代古琴大家。1965 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理论作曲系。“文革”期间在北京中国京剧团、山东省京剧团参与《红灯记》《奇袭白虎团》等京剧现代戏的音乐创作。1984 年调入南京艺术学院音乐系工作,任音乐理论、作曲、古琴教师。1997 年提前退休。2011 年12 月返聘于南京艺术学院之音乐学院,任琴学研究中心主任。著有《秋籁居琴话》(三联书店,2009年)、《秋籁居琴课》(三联书店,2012年)、《秋籁居闲话》(中华书局,2014年)、《秋籁居琴谱》(中华书局,2015年)等。

古琴先后师承刘景韶、张子谦先生,主要在广陵琴派传统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演奏风格,表达对大自然的感受和对人生的思考,或温润柔情,或炽烈深沉,具有深细的人情味。他修养深厚而又直接取源心灵的演奏,被认为是“内心情感的极致”。

严晓星,江苏...

()

作品目录

目 录
第一章 童年
故乡
家庭
童年之一:初上小学
童年之二:“拆天了”
童年之三:大中街
童年之四:看戏
童年之五:胡琴、丰子恺的画和小人书
童年之六:小镇风雨
“世界上竟然有这么好听的音乐!”
“汤渡人”
考进上海音乐学院附中
第二章 上海音乐学院附中高中部
课程
金村田先生与“学深学透学到家”
从二胡到古琴
“资产阶级象牙塔”里的风波
初学古琴
乐观豁达的张子谦先生
副修古筝
音乐会
当音乐家也不容易
“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贺绿汀、孟波印象
同学们
毕业
第三章 上海音乐学院
改学作曲了
饥饿
科系与课程
老师之一:胡登跳、严庆祥
老师之二:刘如曾
老师之三:卫仲乐、钱仁康
戏曲生活点滴
第一次公演的“作品”
音乐演出
课余
同学们
上海京剧院
结束学生时代
人生就是一瞬间的过程
——关于“口述”的对话(代后记)/成公亮、邓涛
· · · · · ·

作者简介

成公亮,1940 年出生于江苏省宜兴县,当代古琴大家。1965 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理论作曲系。“文革”期间在北京中国京剧团、山东省京剧团参与《红灯记》《奇袭白虎团》等京剧现代戏的音乐创作。1984 年调入南京艺术学院音乐系工作,任音乐理论、作曲、古琴教师。1997 年提前退休。2011 年12 月返聘于南京艺术学院之音乐学院,任琴学研究中心主任。著有《秋籁居琴话》(三联书店,2009年)、《秋籁居琴课》(三联书店,2012年)、《秋籁居闲话》(中华书局,2014年)、《秋籁居琴谱》(中华书局,2015年)等。

古琴先后师承刘景韶、张子谦先生,主要在广陵琴派传统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演奏风格,表达对大自然的感受和对人生的思考,或温润柔情,或炽烈深沉,具有深细的人情味。他修养深厚而又直接取源心灵的演奏,被认为是“内心情感的极致”。

严晓星,江苏...

(展开全部)

精彩摘录

我至今对他还有一个非常深刻的印象,就是周仲康和我在前面走,小阿弟在后面喊:“阿康,成公亮,等等我——”然后他就把沉沉的书包往怀中一抱,飞快地追来。那时大家已经是二十多岁的大学生了,一般都比较稳重,即使追赶前面的同学也不会奔跑。他抱着书包飞奔的情景,这么多年,就像在眼前一样……好几年前小阿弟就不在了,现在古琴界的人还知道他,他和龚一一起创作了两首古琴曲《梅园吟》、《春风》。

——引自章节:同学们


到了《龙翔操》和《梅花三弄》这两个曲子,张先生的风格特点就显露无遗了。他的风格特点,我现在的认识是:中国音乐的自由和不均衡的节拍节奏,在古琴上体现得最为典型最为明显。而在古琴的几个流派里和个人风格上,张先生是与众不同的一位,他把这种审美特点发挥到极致。特别是《龙操》,在这里,表达音乐最重要的手段不是曲调旋律,而是自由跌宕的节拍节奏变化,是琴曲乐句频繁的速度变化,他的音乐充满“动感”之美这种表现音乐的手法很少见,这是我最近几年的分析和认识,而在五十年以前,体会是不深的。眼他学《平沙》、《龙翔》和《梅花》也就是模仿而已,粗听起来比较像,甚至可能一模一样,但实际上他那种自由自在的灵魂上的东西并没有能够真正掌握、领会所以,当时我对《龙翔》和《梅花》兴趣不是很浓,兴趣不浓肯定也弹不好。我所有的唱片中,这两个曲子从来没有录过音,原因就是这两首曲子我弹得不好,根本没有学到张先生琴曲的精神。

——引自章节:第二章上海音乐学院附中高中部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