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無緣社會,我們不是束手無策。」
22位台灣學者專家聯名推薦
讓我們借鏡日本經驗,共同審思形塑社會的未來樣貌
「不是打造出只讓一百萬人來訪一次的島嶼,而是規畫出能讓一萬人造訪一百次的島嶼。」
──GDA、SD Review、Kids Design等多項社會創新設計大獎得主
──日本社區設計界第一人「山崎亮」
──12年間的軌跡+16個最具代表性的社區設計案+近200張珍貴影像圖表
──帶你看見回歸到「以人為本」的社區設計能發揮的巨大力量
「幾年前花了xxx億稅收建造的xxx,開幕時大張旗鼓,現在卻又成為了另一座『蚊子館』……」
沒有人使用,不論花再多錢,設備、動線、地點再好的空間都是枉然。
小型店家規畫、大型場館的興建、都市更新、老舊街區再生、區域活性化……
不論大小、人數多寡,各種空間、場域的設計,都該從「人」出發。
「社區設計(Community Design)」的概念,
即是「不只設計看得見的空間,更要設計看不見的『人與人之間的連結』」。
從人與人之間的情感出發,
透過舉行工作坊、研討會、實地參訪等方式,
將參與式設計導入各類型空間、社區的規畫營造,
讓空間使用者進入設計過程、培養在地社群,並整合跨領域人才、建立公私部門間的溝通管道……
以各種跳脫傳統思維的方式進行「設計」,
使人際關係更趨緊密,
讓各種「空間」能達到最有效且最長久的利用,發揮最大的價值。
1999年至今,範圍遍及日本全國,
從都市街區、高級住宅到人口外移的偏鄉、島嶼;
再到社區公園、大型森林公園、兒童遊樂場,
以及醫院、百貨公司,甚至水壩、木材加工廠,
還有抽象的「祭典」、「地震避難程序規畫」、「小學生的課後時間」……
寶貴的第一手資料及詳實記錄,
值得建築、都市計畫、社區營造、空間景觀設計、街區再生等相關領域人士、學生,
以及每個追求理想社會的我們參考借鏡。
名人推薦
二十二位台灣各界學者專家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列)──
王文靜(商周集團執行長)
王志弘(台大建築與城鄉研究所教授)
王耀東(華梵大學建築系講師)
李丁讚(清大社會學研究所教授)
李取中(The Big Issue大誌雜誌總編輯)
林宜珍(財團法人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秘書長)
夏鑄九(台大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名譽教授)
陳東升(台大社會學系教授)
連振佑(中原大學景觀系專任助理教授)
許毓仁(TEDxTaipei策展人&TED亞洲大使)
黃舒楣(台大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助理教授)
黃鼎堯(土溝農村美術館創辦人)
黃聲遠(田中央工作群主持建築師)
黃麗玲(台大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副教授)
曾旭正(台南市副市長)
溫肇東(政大科管智財所教授)
廖嘉展(新故鄉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劉可強(台大建築與城鄉研究所教授)
劉克襄(作家)
劉柏宏(中華民國景觀學會理事長)
戴伯芬(輔大社會系教授)
龔書章(交大建築研究所所長)
在書中看到的是山崎亮先生十多年來歲月經驗與專業智慧的結晶,具體提供想要或正在從事社區設計的人士,豐富多元的案例與精闢詳細的敘述。但就如同文本最後所言:不可忽視的社群龐大力量與行政職員缺乏行政參與之衝突,也正是台灣所面臨的困頓和轉機。──王耀東(華梵大學建築系講師)
究竟我們的社會需要的是甚麼?而何者又能凌駕於物質、金錢等可見的價值之上,帶給我們更美好的生活呢?本書以平實有趣的文字,描述各種充滿溫暖人心的社會實踐案例,許多是我們立刻可以起而效尤的故事。從事社區總體營造,需要有不輕易放棄的纏人功夫、體貼又誠懇的說服能力,讓讀者了解硬體建設尚需要社區人們的熱情參與,因應民眾的需求而生,進而讓它成為不可或缺的存在,才是真正的永續之道。──林宜珍(財團法人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秘書長)
這是一本透過日本經驗學習社區設計與社會設計的精彩作品,選擇的案例非常有故事性,涵蓋的主題多樣豐富。對於讀者來說是友善閱讀的,整體的寫作風格和編排方式就是展現出社會設計的精神,值得大力推薦。──陳東升(台灣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社區設計》文筆平易近人,生動的故事背後有山崎亮對社會如何運作深刻地領悟。「設計」就是解決真實確切的問題的過程與方法,十六個案例直指「社區設計」是透過社群網絡串連、合縱連橫、存異求群地解決社區中各種課題,取代了專業分門分科、將社區去異求同的老路子,活靈活現勾勒了社區、環境、景觀、建築如何再現社群及其Networking。這本書為台灣過去已累積多年經驗之「社區總體營造」提供了進階、躍昇的柴火,值得跨界閱讀咀嚼!──連振佑(中原大學景觀系專任助理教授)
什麼是「設計」?作者山崎亮相信最重要的是「透過設計的力量凝聚社群」,尤其在這逐漸無緣的社會中。這一點說得簡潔,實踐起來卻不容易,需要認識思考的持續檢討,更要「慢慢磨」的社群經營。很高興有這一本書,集結了精彩有趣的實踐案例,經驗中有青年專業團隊的誠懇反省,讓我們看見「設計」的關鍵不在於風格姿態,而是締結關係的社會關懷,去締結人、城鄉、生態系統之間的良善關係。──黃舒楣(台大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助理教授)
不只設計看得見的空間,更要設計看不見的「人與人之間的聯結」。如果你厭倦圖桌前的日以繼夜,如果你關心著空間背後的人群,這本書提供了豐富的線索,接下來請您起身走進人群,因為答案必須自己找尋。──黃鼎堯(土溝農村美術館創辦人)
山崎亮的社區設計實為「社會設計」,其目的不在於空間設計本身,而是透過參與過程,將使用者轉化為積極的「社群」,讓他們著手於空間規畫、經營管理、活動設計、甚至地方產業活化、永續發展等方案。因此社區設計有引動想像、開展對話、凝聚力量、發展潛能等社會目的。山崎亮的十六個案例有如日本各類型空間矛盾的處方籤,它反映了深刻的社會課題,但也樂觀地提出「社群」做為關鍵答案。──黃麗玲(臺大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副教授)
對任何一個社會而言,談論社區營造的書永遠都不嫌多!台灣亦然。社區營造鼓勵居民參與,因著居民參與,也讓許多專業變得更不一樣。社區空間設計就是最好的例子。社區空間改造有賴空間專業者(建築師、景觀設計師等)協助,但專業者如果未能改變心態,大多數都會在社區鎩羽而歸。二十五年前我們成立「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OURs)時,就一再提倡參與式設計,也累積了一些經驗,可惜並未有人加以整理出版,日本的經驗反而先漂洋過來了。本書的確是專業者、社造幹部以及政策執行者最好的參考。期望它除了豐富我們的視野之外,也可激發台灣更多案例,終有一日也出版台灣的社區設計!──曾旭正(台南市副市長)
在一次創意城鄉的研討會中,有人爭辯城鄉本身不會有「創意」,只有「人」才會有創意。當有人說台灣最美麗的風景是人時,你的畫面是什麼?宜居城市、可愛的城市,我們想到的畫面是什麼?我覺得應是居民的笑容。我非常同意作者的副標題「要設計人與人而不是硬體的建設的聯結」,問題不在空間設計的尺寸,而是人與人的實體及心理距離,會創造出多少笑容?本書想傳播的理念和這些想法不謀而合,值得大家品味。──溫肇東(政大科管智財所教授)
境化,透過與環境的對話,讓人從環境中,得到生命的養分,是社區設計的境界。如何站在使用者的角度,在參與的過程,增強人與環境的互動,引發認同、愛惜的情愫,如此的空間會形成一股無形的正能量,令人喜愛,也會吸引更多人的付出。這種結合有形與無形的社區設計,是提升生活品質與推動社區治理的重要方法,在作者的經驗中,見證了這個觀點。──廖嘉展(新故鄉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未來將是以使用者趨向的世代,而山崎亮看到了這個可以真正解決問題的方法-社區設計(在台灣稱為參與式設計)。城市緊縮帶來的挑戰,如何突破藍圖式規劃思維,將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也納入時間面向的設計,這是最難的,而山崎亮做到了。社區營造在台灣受到政治經濟的影響,許多空間環境仍百廢待舉。各地方建設應使「行政參與」趕緊跟上「居民參與」的腳步,以「社區設計」方法重新定位地方發展。相信本書是所有企求革新的空間專業相關領域工作者期盼的解答。──劉柏宏(中華民國景觀學會理事長)
從聆聽民眾心聲開始,設計者化身孩子王,從遊戲中建造人性互動公園,在田野中尋找善用公共空間的人,組織醫院園藝治療、帶領島境探訪,重建人、生活、環境、產業的社區網絡,化解水庫、高層住宅爭端,綠化市民百貨公司、再生木材加工廠。景觀建築師山崎亮分享了社區設計如何牽起人際牽繫,對抗無血緣、無地緣社會的疏離孤獨,活絡人口凋零的偏鄉、療癒網路成癮的城市,是所有關心臺灣高齡化、少子女化社會者都值得閱讀的一本書。──戴伯芬(輔大社會系教授)
山崎亮Yamazaki Ryo
生於1973年。社區設計師及景觀設計師。社區設計工作室「studio-L」創立者及法人代表。現任京都造形藝術大學教授兼空間設計學院院長。
以社區設計師活躍於日本的山崎亮,走遍日本全國,舉辦由當地居民解決地區課題的研習會,制定由居民參與的綜合計劃,設計建築和景觀,策劃由市民參與的公園管理等,盼能透過「社區設計(Community Design)」的方法,讓空間使用者直接參與設計過程,藉此改善各種空間利用、人口外移、高齡化、空間廢置等傳統空間設計無法顧及的問題。
曾以執行過的企畫獲得「日本Good Design Award」、「Kids Design賞」、「SD Review」、「All right!Nippon 大賞審査委員會長賞」等多項大獎。主要著作有《社區設計》(學藝出版社)、《社區設計的時代》(中公新書)、《論街區...
(展开全部)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本部的高级主管肯尼斯·马思卡卢凭生,长相神佩美国演员罗伯特。需德福。险知十分严肃。
——引自章节: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公园专题(兵库,2001~2007年)
发达国家的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能做的事情只有募集资金吗?对于出生在发达国家的我们来说,当看到在没有铺装的道路中央,由于营养失调而腹部膨张的黑人孩子流泪站着的海报时,我们会觉得那些生活在远方贫穷国家的孩子们很可怜,然后捐钱。我们是为了那些跟我们不一样的孩子才捐钱的。通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公园方案',可以让孩子们理解,世界各国的孩子们本质上是一样的,可生活环境却大相径庭。让孩子们从理解相同点出发,从而引导他们考虑彼此之间的不同之处不也很重要吗?
——引自章节: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公园专题(兵库,2001~2007年)
InaremotecornerofcentralAfrica,CarolSimmonsismistakenforamysteriousMrs.Simon,and...
张小娴,她相信承诺,喜欢一切美好的东西;漂亮的衣服、美味的食物、男人的诺言。她找寻幸福,然后发现,失望,有时候也是一种幸福。因为有所期待,才会失望。遗憾,也是一...
Questionsthatfacedyingindividuals,theirfamilies,andtheprofessionalsthathelpthema...
皇汉医学丛书-北山医案 内容简介 《皇汉医学丛书》是由陈存仁先生主编的日本汉方医学经典著作之汇编,1936年初刊。应读者要求,学苑出版社邀请中医古籍专家钱超尘教...
无可争议的侦探小说女王,侦探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阿加莎•克里斯蒂原名为阿加莎•玛丽•克拉丽莎•米勒,一八九〇年九月十五日生于英国德文郡托基的阿什菲尔德宅邸...
简·莫里斯(Jan Morris, 1926—2020),原名詹姆斯·莫里斯,英国作家、历史学家、旅行文学作家。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英军服役,曾被派驻的里雅斯特...
李娟,一直在疆北阿勒泰地区陪伴母亲,随牧民在穷荒辽阔之地辗转迁徙,家庭以裁缝和小杂货店为生。后曾在阿勒泰和乌鲁木齐做过各种临时性的文字工作,现返回阿勒泰。在孤寂...
(日)午堂登纪雄,1971年出生于日本冈山县,毕业于日本中央大学金融系,美国注册会计师,是33岁积累了3亿资产的创富奇才。曾任职于日本一流流通企业的市场营销部门...
村上春树,1949年生于日本兵库县,早稻田大学戏剧系毕业,1979年以第一部创作小说《听风的歌》得到当年日本的群像新人奖。获得野间文艺新人奖和谷崎润一郎奖的作品...
本书集社会为人处世经验之大成,融做人交往与处事实践于一体,对社会上各类人和各类事分门别类,条分缕析,从中总结出了诸多经验
詹姆斯·罗林斯 美国著名畅销书作家,被公认为继克莱夫·卡斯勒之后最杰出的冒险小说好手。《圣骨迷踪》不但印证此点,更将他推上前所未有的高峰。此前他曾著有六部畅销小...
刘小童——我想要做到的,是要让人知道,在那个岁月,曾有过样一群英雄,做过在当时几乎是无法完成的一件壮举。一九六四年生于中国长春。现任四川华西都市报特稿部记者,航...
罗伯特·清崎,世界第一畅销理财书《富爸爸穷爸爸》的作者,被誉为“百万富翁的教父”和“金钱教练”。他出生在夏威夷一个教师家庭,大学毕业后加入美国海军陆战队,作为军...
張松建新加坡國立大學哲學博士,北京清華大學博士後研究。任職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中文系副教授(終身教職),博士生導師。曾在美國哈佛大學、荷蘭萊頓大學、臺灣漢學研究中...
唐朝,是中国古代最繁荣强盛的时代,“唐”也成为中国人或中国文化的“代称”。日本正仓院,除中国外收藏唐代文物最著名的机构。正仓院的唐代文物不同于考古出土品,均为传...
中国是个讲究“朋友圈”的国家,人脉关系在我们的社会中起着非常重要的关系。在以关系取向的商业社会里,个人拥有的社会关系逐渐
《新体检手册:大便书、矿泉水才是最好的药(套装共2册)》包括《大便书》和《矿泉水才是最好的药》两本。《大便书》是一本借由绘画了解便便的健康丛书。以插画家寄藤文平...
张大可:中国《史记》研究会会长,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长期从事中国历史文献学与秦汉三国史方向的研究。曾任兰州大学历史系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中文系教授兼系副主任、...
李鸿章到底给我们留下了哪些镜鉴?大时代背景下,个体和国家该如何自处?张鸣、金满楼、徐焰、姜鸣、雷颐等精彩评述,王鲁湘、田桐、陈晓楠等诚挚推荐。为官从政、为人处世...
作品目录第1章 通信中的流水线——通信系统 1.1 通信的发展 1.2 团结协作——通信系统 1.3 我不需要编码——模拟通信系统 1.4 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