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部题材丰富、视界浩淼的散文集中,约瑟夫•布罗茨基开篇便用深沉内省的目光审视了自己在苏俄的早年经历以及随后去往美国的流亡生涯。接着,作者用惊人的博学探讨了诗歌的张弛变幻、历史的本质、流亡诗人的双重困境等一系列颇具广度与深度的话题,思维的触手延揽古今,上及古罗马贤帝马可•奥勒留, 下至现当代诗人托马斯•哈代与罗伯特•弗罗斯特,将对存在本质的哲学探讨与对诗歌美学的炽烈情愫糅合锻造为继《小于一》之后的又一部世所罕见的奇作。
收入文集的二十一篇散文大致分为回忆录、旅行记、演说讲稿、公开信和悼文等几种体裁。这些散文形式多样,长短不一,但它们诉诸的却是一个共同的主题,即“诗和诗人”。这卷文集可以说是通向布罗茨基的诗歌观和美学观,乃至他的伦理观和世界观的一把钥匙。文集中最后一篇作品《悼斯蒂芬·斯彭德》完成后不到半年,布罗茨基自己也离开了人世,《悲伤与理智》因此也就成了布罗茨基生前出版的最后一部散文集,是布罗茨基散文写作、乃至其整个创作的“天鹅之歌”。
上海译文出版社此次翻译出版的《悲伤与理智》是这部佳作的首个国内中文译本,在翻译文学界具有填补空白的重大意义以及不可替代的文学与学术价值。
198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约瑟夫•布罗茨基(1940—1996)是一位跨越了英语与俄语世界的文学奇才。生于1940年的列宁格勒,布罗茨基的前半生在母国苏联度过,他的大部分诗歌成就也是用俄语完成的;1972年,永别故土、定居美国的布罗茨基从零开始学习英语,进而一举成为英语世界最为卓 越的散文大师之一。诚如他在一次采访中所给出的自我认知:“我是一名犹太人;一名俄语诗人;一名英语散文家。” 1986年,布罗茨基荣获美国国家书评奖,1987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1991年获选“美国桂冠诗人”。其代表作品有诗集《诗选》、《词类》、《致乌拉尼亚》,散文集《小于一》、《悲伤与理智》等。
译序约瑟夫•布罗茨基(JosephBrodsky;ИосифБродский,1940-1996)是以美国公民身份获取1987年诺贝尔文学奖的,但他在大多数场合却一直被冠以“俄语诗人”(Russianpoet)之称谓;他在一九七二年自苏联流亡西方后始终坚持用俄语写诗,并被视为二十世纪后半期最重要的俄语诗人,甚至是“第一俄语诗人”(洛谢夫语),可在美国乃至整个西方文学界,布罗茨基传播最广、更受推崇的却是他的英语散文,他甚至被称作“伟大的英语散文家之一”(oneoftheEnglishlanguage'sgreatessayists,见企鹅社英文版《悲伤与理智》封底)。作为高傲的“彼得堡诗歌传统”的继承人,布罗茨基向来有些瞧不起散文,似乎是一位诗歌至上主义者,可散文却显然给他带来了更大声誉,至少是在西方世界。世界范围内三位最重要的布罗茨基研究者列夫•洛谢夫(LevLoseff)、托马斯•温茨洛瓦(TomasVenclova)和瓦连金娜•帕鲁希娜(ValentinaPalukhina)都曾言及散文创作对于布罗茨基而言的重要意义。洛谢夫指出:“布罗茨基在美国、一定程度上也是在整个西方的作家声望,因为他的散文创作而得到了巩固。”帕鲁希娜说:“布罗茨基在俄国的声誉主要仰仗其诗歌成就,而在西方,他的散文却在塑造其诗人身份的过程中发挥着主要作用。”温茨洛瓦则称,布罗茨基的英语散文“被公认为范文”。作为“英文范文”的布罗茨基散文如今已获得广泛的阅读,而布罗茨基生前出版的最后一部散文集《悲伤与理智》(OnGriefandReason,1995),作为其散文创作的集大成者,更是赢得了世界范围的赞誉。通过对这部散文集的解读,我们或许可以获得一个关于布罗茨基散文的内容和形式、风格和特色的较为全面的认识,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布罗茨基创作中诗歌和散文这两大体裁间的关...
——引自章节:译者序
如果你无法统领你的王国,就请像你父亲那样前往一个国度,思想在那里控告,情感在那里嘲讽,请相信你的痛苦……
——引自第110页
生物空间医学 本书特色 黄仲林先生离开我们已经两年了,但他的“生物空间医学”的思想将永存人间。《生物空间医学》是黄教授一生实践经验和思想的总结。他把自己几十年治...
赵赵,北京人,七十年代生。曾做秘书、方案、唱片公司企宣、电视节目编导、杂志编辑。1996年开始为媒体写专栏:《信息时报》、《南方周末》、《希望》、《京华时报》、...
杨波曾先后供职于大唐高鸿数据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美国ADI公司,美国cantata公司(原Excelswitching)中国代表处,上海傲威通信等等知名通信企业,...
芦原义信1942年毕业于东京大学,现任东京大学教授,并开设有芦原义信建筑研究所。他曾主持设计了1967年蒙特利尔国际博览会日本馆、驹泽公园奥林匹克体育馆等建筑。
Born in Cefalu’, Italy, on August 6, l940. Education in Chinese and Japanese stu...
宋少卫,青少年学习心理专家,清华大学心理学系学习科学实验室执行主任、清华大学幸福科技实验室副主任,TED演讲嘉宾,学习治疗创始人。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后...
叶嘉莹,号迦陵。蒙古裔满族人,出身叶赫那拉氏。1924年出生于北京,毕业于辅仁大学国文系。1950年代任台湾大学教授,并在淡江与辅仁两大学任兼职教授。1960年...
《跨越》是柯达集团在汹涌澎湃、快速变革时代进行战略转型和跨越经验的一次系统性总结,既有战略与变革的恢弘,更有一个国际品牌在中国市场乃至全球市场成功的一些基本机制...
精彩摘录“啊,瓦波利切拉。”——引自章节:27
Traditional Architectural Culture of China 内容简介 The Chinese house with the "bay"...
克里斯托弗·劳埃德1968-1988年间在英国牛津大学阿什莫林博物馆的西方艺术部工作,担任馆长并教学。在此期间,他曾被委任为哈佛大学位于佛罗伦萨的意大利文艺复兴...
吴经熊法学文选 本书特色 吴经熊先生平生著述甚富,内容广涉法学、哲学、宗教、文学等人文社会科学诸领域,吴经熊编著的《吴经熊法学文选》结构清晰,选取的文章...
米亚·科托(Mia Couto),1955年生于莫桑比克一个葡萄牙移民家庭,曾当过记者和教师,生物学家、诗人、小说家。他14岁开始在报刊发表诗歌,已出版作品30...
塞巴斯蒂安∙菲茨克,1971年生于柏林,德国著名悬疑小说、心理惊悚小说作家。大学期间学习法律,博士攻读著作权法方向,毕业后在德国电台从事主编和节目负责人的工作。...
张若愚,毕业于华中理工大学(现华中科技大学)通信工程专业,2004年获日本姬路工业大学(现兵库县立大学)硕士学位。毕业后于日本神户制钢综合研究所从事研究开发工作...
木崎千秋:日本小说家,定居于日本福冈县,以本作获得第二十届电击小说大赛“大奖”,借此机会于Media Works文库出道。
精彩摘录白家庄M2白家庄M3——引自第4页郑州采集品,分藏于河南博物院、文物队以及中历博(今国博)文物队移交河南博物馆——引
高速增长的时代趋于结束,迅猛运转的加速器早已锈蚀这是一场转型,更是一次新的机遇《走出电商困局》是本年度最畅销管理书籍《我看电商》作者黄若的最新力作,意在深度剖析...
中国近现代建筑与城市 本书特色 刘先觉老师,被业界评为“三大现代建筑理论大家之一”,他研究的近代建筑与城市是权wei著作。匠心之笔,值得作为参考用书。中国近现代...
精彩摘录有些对不起,就像机场延误时广播里的那句“抱歉”,像瓶盖上的“谢谢惠顾”,都是空乏的礼貌用语,毫无感情却让人无法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