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社会史

艺术社会史

作者:[匈] 阿诺尔德·豪泽尔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年:2015-4

评分:9.2

ISBN:9787100106740

所属分类:艺术理论

书刊介绍

内容简介

阿诺尔德•豪泽尔是匈牙利艺术史家,艺术社会学家的创始人之一,与卢卡奇、阿多诺并称为“20世纪最重要的文化社会学家”。《艺术社会史》在豪泽尔的著述中享有核心地位,它是豪泽尔的第一部著作,此后的四本著作都是对这部著作的补充、总结和提炼。1979年,该书被收录于《艺术社会学经典》中。社会学家克里斯蒂安•格诺伊斯(Christian Gneuss)把《艺术社会史》比作“启示录”,称赞该书促使人们再度关注“宏观历史问题”。

本书不仅对从石器时代到20世纪初的欧洲艺术发展史进行了笔酣墨饱的勾勒和阐释,讨论了包括造型艺术、文学、音乐、建筑、戏剧、电影、综艺演出在内的形形色色的艺术现象,更为重要的是,系统地将跨学科方法应用于艺术史研究,对各种艺术现象进行跨学科的考察和分析,在哲学、美学、宗教学、经济学、社会学、思想史、文化史、心理分析、电影理论等十来个领域纵横捭阖、来回穿梭,为艺术史研究开辟了前所未有的广阔视野。

作品目录

译者序
第一章 史前时代
第二章 古代东方的城市文化
第三章 古希腊罗马
第四章 中世纪
第五章 文艺复兴、风格主义和巴洛克
第六章 洛可可、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
第七章 自然主义和印象主义
第八章 电影的影响
注释
人名对照
概念和术语对照
· · · · · ·

作者简介

阿诺尔德•豪泽尔 (1892-1978) 匈牙利艺术史家,艺术社会学家的创始人之一,与卢卡奇、阿多诺并称为“20世纪最重要的文化社会学家”。自50年代起担任英美多所高校的教授;1954年,先于阿多诺、君特•格拉斯和埃利亚斯•卡内蒂获得了德国最重要的文学批评奖;1977年回到祖国匈牙利,并成为匈牙利科学院荣誉院士,翌年去世。主要著作有《艺术社会史》(1951)、《艺术史的哲学》(1958)、《风格主义:文艺复兴的危机与现代艺术的起源》(1964)、《艺术社会学》(1974)、《卢卡奇的“第三道路”的各种变体》(1978),均为艺术史经典之作。

黄燎宇: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德国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德语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主要从事德国文学尤其是德国现当代文学的研究、翻译及教学工作,同时致力于促进中德文化交流。著有《托马斯•曼》;...

(展开全部)

精彩摘录

猎人过着海盗一般的生活,过一天算一天,他的生命体验是动荡而混乱的,他的艺术也相应地致力于扩大、延伸并且深化这一体验。农民从事劳动生产,努力保存、创造并巩固其生产资料,他的世界观是静止的、传统的,他的生活方式不带个人色彩,也无变化,与这种生活方式相对应的艺术形式则是循规蹈矩,一成不变。如果说农业社会的集体协作和固守传统的劳动方法导致在文化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出现了固定的、僵硬的、稳定的形式,这也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赫内斯已经强调过,顽固的保守倾向是“底层农民的艺术风格和经济生活”的一大特征,为了刻画这种精神状态,戈登·柴尔德提醒人们注意一个奇怪的现象:新石器时代村落的日用陶器全都一模一样。

——引自章节:None


艺术和艺术门类的融合也符合这一时期的风格折中主义的潮流。这是希腊后期的又一个典型现象,而这个现象在公元前4世纪就已初显端倪。这首先表现在利西波斯和普拉克西特利斯那些带有绘画的雕塑作品上面,但在其他艺术门类中同样存在,尤其是在戏剧上面。欧里庇得斯的作品就充满了抒情和雄辩内容。从这类越界现象可以看出扩张的艺术意志,也正是这种扩张的艺术意志让肖像、风景、静物这类以前不曾出现或者只是偶尔出现的题材大受欢迎,尽管人们有时仍然把它们当陪衬使用。这些题材反映出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而这种态度也主宰着这个时期受制于商品范畴的经济精神。在迄今为止的艺术中,人几乎是唯一的表现对象,现在人几乎到处都给来自物质世界的题材让道。在精神劳动的组织工作中得以实施的“物化”原则也由此出现在艺术题材中。不仅是静物画风景,把人看作大自然的组成部分的自然主义肖像也是这一时代倾向的征候。与这个时代高度发达的肖像艺术遥相呼应的文学体裁,是越来越受欢迎的传记和自传。洞察人性的利目光越是成为经济竞争中不可或缺的武器,“人性档案”的价值就越是明显。人们对传记文学兴趣倍增,当然也和越来越深入的哲学自我反思,和亚历山大大帝重新唤起的英雄崇拜,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和新出现的社会成员彼此间的个人兴趣有关。另外两个文学体裁一一长篇小说和市民”喜剧一一的出现也要归功于这个时代的心理学兴趣。

——引自第97页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