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1945

柏林1945

作者:(英)安东尼•比弗

出版社:海南出版社

出版年:2015-4-1

评分:8.4

ISBN:9787544359795

所属分类:行业好书

书刊介绍

内容简介

安东尼•比弗, 英国历史学家、历史题材畅销书作者。比弗曾就读于温彻斯特大学和桑德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后随军在英国和德国服役5年。比弗曾荣获法国政府颁发的文学艺术骑士勋章,被肯特大学授予荣誉博士学位,他还是伦敦大学贝克特学院历史学、古典文学和考古学的访问学者。他发表了很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已用30种语言出版,销量将近400万册。

作品目录

目 录
序言…………l
第一章 新年中的柏林…………1
充满恐惧的新年 /1
失落的古德里安 /5
第二章 维斯瓦河的“纸板屋”…………12
纸板屋 /12
苏军的将军们 /14
维斯瓦河战役展开 /18
替罪羊 /23
第三章 烈火、钢剑与“崇高的复仇”…………26
军事科学专家 /26
混乱与猜疑 /29
第6号命令 /32
破亡与逃亡 /35
第四章 冬季进攻…………43
一万个床位 /43
黑夜里弱点总会少些 /45
平民的浩劫 /51
瞎子在谈论色彩 /57
第五章 向奥得河进军…………62
变了味的声音 /62
快速突进 /66
进入德国 /73
越过奥得河 /77
第六章 东部和西部…………85
雅尔塔会议 /85
苏联的愤怒 /92
失魂落魄的希姆莱 /96
懦夫,但一样要死 /100
第七章 后方大清理…………106
锄奸团 /106
无处不在的秘密警察 /112
军纪涣散 /116
国家的背叛者 /121
第八章 波美拉尼亚和奥得河的桥头堡…………127
波美拉尼亚战役 /127
但泽 /132
制止暴力行为几乎是不可能的 /135
西里西亚战斗 /138
维斯瓦河集团军成了笑柄 /143
“我们需要前线新鲜的空气” /146
第九章 目标柏林…………150
菌室 /150
占领柏林比讨价还价重要 /153
将德国一分为二 /159
第十章 政治集团和总参谋部…………164
战争失败了 /164
希特勒的政治集团 /168
焦土命令 /171
骑士勋章或军事法庭 /174
第十一章 致命一击的准备…………183
集中营的战俘 /183
仇恨已经太深 /187
第十二章 等待总攻…………193
狼人计划 /193
14岁的炮灰 /197
一个信心十足,一个积极备战 /206
第十三章 易北河上的美国人…………213
军事史上的体育竞赛 /213
暗中较量 /216
爱登堡同志使事情过于简单化 /219
除了投降,别无选择 /224
第十四章 总攻前夕…………230
火力集结 /230
踩着历史的足迹 /234
第十五章 朱可夫在屈斯特伦登陆场的小山头…………242
现在终于要面对这一切了 /242
苏军来了 /247
事后调查 /253
无处可藏 /257
第十六章 泽洛高地和施普雷施河…………263
混乱的泽洛高地 /263
快速穿插 /268
4月18日星期三 /272
4月19日星期四 /277
第十七章 元首的最后一个生日…………282
4月20日星期五 /282
爱娃•布劳恩 /285
不再有前线可言 /288
第十八章 金鸡飞走了…………297
4月21日星期六 /297
最后的兵力 /302
4月22日星期天 /306
宫殿行动 /310
第十九章 被轰炸的城市…………319
4月23日星期一 /319
陆军掘墓人 /323
无奈 /326
第二十章 虚幻的希望…………333
失败的祭品 /333
抵抗 /340
会师 /345
第二十一章 市区之战…………355
4月26日星期四 /355
4月27日星期五 /365
4月28日星期六 /369
第二十二章 森林之战…………376
“沙恩霍斯特”师 /376
3万人 /385
第二十三章 意志的背叛…………389
希特勒结婚了 /389
一切都要结束了 /395
第二十四章 自我毁灭…………408
死亡 /408
4月30日 /418
第二十五章 帝国总理府和国会大厦…………426
5月1日 /426
最后一个葬礼 /436
第二十六章 战争结束…………445
清理 /445
无序 /455
终于结束了 /459
第二十七章 悲哉,战败者…………468
受伤的女性 /468
活着 /475
第二十八章 骑白马的男人 …………485
政治犯 /485
骑白马的男人 /488
曲终 /493
术语诠释…………498
· · · · · ·

作者简介

安东尼•比弗, 英国历史学家、历史题材畅销书作者。比弗曾就读于温彻斯特大学和桑德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后随军在英国和德国服役5年。比弗曾荣获法国政府颁发的文学艺术骑士勋章,被肯特大学授予荣誉博士学位,他还是伦敦大学贝克特学院历史学、古典文学和考古学的访问学者。他发表了很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已用30种语言出版,销量将近400万册。

精彩摘录

  斯大林还决定对他的高级将领进行改组,如果这造成他们的嫉妒和不安,他也不会感到不快。最大的调整是更换了进攻德国的核心部队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的总司令康斯坦丁·罗科索夫斯基元帅。罗科索夫斯基个子很高,外表英俊、举止优雅,他与绝大多数又矮又胖的苏联军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其他一些方面他同样与众不同。他出生于康斯坦丁·罗夫斯基家族,有一半的波兰血统,他的祖父和曾祖父都曾是波兰骑兵队的军官,这使他在斯大林眼中十分危险。斯大林对于这个国家的仇恨早在1920年波苏战争时就已经开始了,因为他曾由于红军在攻打华沙的溃败而受到责怪。

——引自章节:2


“国家的背叛者”这个词所包括的范围并不仅限于那些为德国人卖命的战俘们,它还包括了那些在1941年被俘的红军士兵,一些人只是由于伤势过重而无法坚持到最后一刻。索尔仁尼琴用种典型的弗洛伊徳式的方法分析了“国家背叛者”和“背叛国家者”之间的不同:“他们不是背叛她的人,而是她的背叛者。并不是他们,这些不幸的人们,背叛了他们的祖国,而是他们精明的祖国背叛了他们。”苏联在1941年通过无能和准备不足这两种方式背叛了他们,然后又拒绝承认他们在德国的战俘营中受到的折磨。最后,当他们激动地认为通过自己在战争最后一周的英勇表现可以“弥补过失”的时候,他们又被再次逮捕。

——引自章节:国家的背叛者/121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