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薄的故乡

薄薄的故乡

作者:王小帅

出版社:重庆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2015-5

评分:8.2

ISBN:9787562489962

所属分类:行业好书

书刊介绍

内容简介

先锋导演王小帅的私人笔记,无故乡时代的故乡情结,献给所有回不去故乡的人们。

苏童、杜琪峰、刘小东、高圆圆推荐珍藏

█ 编辑推荐

★ 柏林银熊奖、戛纳评审团奖得主王小帅的“三线”记忆

★ 《青红》《我11》《闯入者》创作背后的真实故事

◆模糊的回忆、幸存的老照片、儿时的画 、家书、剧照、几经手改的文稿,订成一本私人笔记。

◆大时代背景下小人物的迁徙流变,勾画出一代人的集体遭遇:一群没有 故乡的人仅以留存的记忆碎片。

█ 媒体评论与名人推荐

他用电影的方式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态度,带给未来以无穷希望。

——美国《商业周刊》“亚洲之星”称号授予评语

作为1990年代出现的大陆新一代导演的代表人物,王小帅的作品令人印象深刻。”

——《法国世界报》

王小帅透过镜头,描绘人在不同地域间的移动流离,从乡村到城市、自中国到西方,显现出他对中国社会变迁改貌的厚实观察。”

——第14届台北电影节

我看过这部电影《十七岁的单车》并非常喜欢这部电影,我想他的确受到了《温别尔托·D》的一些影响。我觉得巴赞和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理论,他们对于长镜头的倡导,帮中国导演挣脱了社会主义文化所倡导的那些美学作品,《十七岁的单车》就是其中之一。

——达德利·安德鲁(美国影评人)

尽管该片情节缓慢,但却让人始终全神贯注。导演王小帅将会让自己的导演之路更加开阔,因为这部影片证明,他是一个让任何人都能信任的导演。”

——雷·本内(戛纳影评人)

█ 内容简介

导演王小帅一直说不清自己是哪里人。在上海出生4个月后,他跟随父母来到贵阳“支援三线”,13岁因父亲工作调动迁到武汉,15岁考上央美附中来到北京,23岁北影毕业后分配到福建,两年后无片可拍的他逃离体制,开始他的“北漂”和独立电影创作生涯。

从《青红》到《我11》、《闯入者》,他一遍遍在光影中回望他的童年所在地贵阳,作为一个“三线子弟”,他对讲述和发现这段历史有着无法释怀的责任感。

但这本《薄薄的故乡》却无关宏观历史。这本书中的文字、无意中幸存下来的老照片、儿时的素描、父母的家书等,装订而成的,是一个无故乡的人的精神故乡,是一个四口之家颠沛流离的命运。与其说它是在向读者讲述,不如说它是作者的私人笔记——在撰写整理这本笔记的过程中,他让自己沉浸到往事中,他发现自己不免絮叨,更加发现回忆的不可靠;他意外地找到以为早已丢失的照片和画,惊喜地知晓了一直好奇的谜底。

现在这本笔记已经完成,如一部最终剪辑而成影片,不再私有。

作品目录


镜中无光
湖边青年
城域边缘
电影中的乡愁
父亲
母亲
信件、日记、剧本
附录:王小帅父母回忆“三线”
· · · · · ·

作者简介

中国独立电影先锋导演。最具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导演之一。

生于1966年。自北京电影学院毕业后,26岁的王小帅自编自导了他的首部长片《冬春的日子》(1993年),该片成为中国独立电影开篇作之一,并于次年被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收藏。此后,王小帅凭借其强烈的个人色彩与人文关怀、坚持不懈的独立创作精神,成为中国“第六代”导演中享誉国际的标签式人物。2001年,他凭借《十七岁的单车》斩获柏林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大奖银熊奖。2005年,电影《青红》又令他成为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审团奖的获得者,该片也首次把“三线建设”带入观众视野。近年来,他相继导演了电影《左右》、《日照重庆》、《我11》,并于2010年获得法国文化艺术骑士勋章。一直到最新作品《闯入者》,王小帅仍坚持不走随波逐流的创作路线,在保持一脉相承的创作风格的同时,一方面力求电影语言的创新,另一方面敏锐捕捉时代脉搏。

...

(展开全部)

精彩摘录

谈天说那坏的呢绘图就把整体说了一下谈天说昨天看了一句话正好可以借用一下这些人是没有公共道德太没有公共道德他妈的太没有公共道德为了惩罚自己的不才华横溢谈天高三一个字没写可见他的精神和神经都受到了一次巨大的冲击

——引自第1001页


学校每年都要举办一个文化艺术姐

——引自第1001页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