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

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

作者:吴晓波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2015-5-1

评分:7.9

ISBN:9787308146043

所属分类:行业好书

书刊介绍

内容简介

【内容简介】

“原来生命从头到尾都是一场浪费,你需要判断的仅仅在于,这次浪费是否是美好的。”

本书收录了吴晓波近年散文作品60余篇,不同于商业作品的理性客观,散文中有他为人父的舐犊情深,有与故人相交的依稀往事,有身为知识分子的冷眼世情,有浸淫商业世界几十载的犀利勾画。时 光有味,岁月留声,每一篇都是最诚挚的表达。

【编辑推荐】

·【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的第一本散文集】从近年散文作品500余篇中精选59篇,包括关于人生、关于财富、关于商业多重表达。这些文字其中也体现了他从籍籍无名到“中国最好的财经作家”的文脉轨迹。

·【一位财经作家的私人表达】书中吴晓波既用深情地笔触写下给女儿的文字、对人生的感悟,也以相对感性的视角回忆和记录了一些人事,如王石、褚时健、罗振宇、秦朔、何志毅等。

·【“马桶盖”掀起中国制造大讨论】《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去日本买只马桶盖》、《我为什么从不炒股》等几篇在吴晓波频道公号上发布后获50万以上的阅读量,最高达200万。其中《在日本买只马桶盖》一文发表后,在国内引起巨大的反响,李总理亲自提及,引发从上自下关于中国制造的热议。

·【全彩四色印刷】配精美插图,特别加入@老树画画 插画作品。

“我以为,我们的梦想已经失落在呼啸而过的路上;

我以为,我们注定生存在一个根本不值得大师用文字记取的时代。”

“在我们这个国家,最昂贵的物品是自由与理想。

它们都是具体的,都是不可以被出卖的,而自由与理想,也不可以被互相出卖。”

“人生的路,有的时候越走越窄,有的时候越走越多,但是,每一次选择,便注定意味着无数的错过。”

“在这个现代的都市中,我们的孤独只因为我们彼此敌视,互怀戒心,只因为对自己的生存状态是那么的恍惚和恐慌。”

“金钱让人丧失的,无非是他原本就没有真正拥有的,而金钱让人拥有的,却是人并非与生俱有的从容和沉重。金钱会让深刻的人更深刻,让浅薄的人更浅薄。”

“你看,我们对这个世界还是这么好奇,我们还有勇气舍弃一切,即便手中的黄金变成了沙砾,但若放手出来,空掌仍能握铁。”

作品目录

序言 封存青春,永不归去
上篇
自由与理想
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
所有的青春都是在为中年做准备
我的偶像李普曼
书籍让我的居室和生活拥挤不堪
读书与旅行还真的不是一回事
在别人的胡须里迷路
我们为什么孤独?
被知识拯救的生命
其实那年我也有50万
时间让你与众不同
这世上没有一样东西我想占有
把人引向毁灭的从来不是金钱
总有一代人会实现我们的梦想
惟一生生不息的是野草和青年人的梦想
对峙本身真的是一种胜利吗?
冷漠是成熟的另一个标签
骑到新世界的背上
我的总编同学们
花开在眼前
只有廖厂长例外
找到廖厂长
江南踏春遇布雷
生命如草润细物
即将失去的痛楚
特里莎修女:我是上帝手中的一枝铅笔
我为什么愿意穿越回宋朝
这一代的台北
这一代的上海
这一代的杭州
下篇
我一点也不留恋这个时代
商业是一场有节制的游戏
你唯一需要保全的财产
苍狼终将消失
春节的酱鸭
岛上杨梅初长成
去日本买只马桶盖
拒绝转型的瑞士钟表匠
知道鹿晗的请举手
我为什么从来不炒股
被泡沫毁坏的人生
算算你的“屌丝值”
中国工人阶级的忧伤
“原谅我吧,兄弟们”:工人阶级的诗
他们的心里都有一座“哀牢山”
宋林的悲剧
“病人”王石
那把凳子还在吗?
如果乾隆与华盛顿在小吃店会面
从汴梁到比萨有多远?
我们为什么特别仇富?
玉石为何比鹅卵石更值钱?
科斯与儒家
官商是一些怎样的“大怪物”?
日本人为何以“边境人”自居
“历史没有什么可以反对的。”
再也不会有德鲁克了
大佬的黄昏
如果邓小平是企业家
· · · · · ·

作者简介

吴晓波:1968年生人,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蓝狮子出版人,常年从事公司研究。2009年被《南方人物周刊》评为年度“中国青年领袖”。著作两度入选《亚洲周刊》年度十大好书(非小说类),被誉为“中国最好的财经作家”。2014年创办自媒体“吴晓波频道”。

主要出版著作有:《激荡三十年:中国企业1978-2008》(上下卷)、《跌荡一百年:中国企业1870-1977》(上下卷)、《浩荡两千年:中国企业公元前7世纪—1869年》、《吴敬琏传:一个中国经济学家的肖像》、《大败局》、《大败局Ⅱ》、《历代经济变革得失》等。其中《激荡三十年》被评为“2007年度中国最佳商业图书”、“2008年《新周刊》新锐榜之年度图书”,《大败局》被评为“影响中国商业界的二十本书”之一。

精彩摘录

里尔克问他(罗丹):“如何能够寻找到一个要素,足以表达自己的一切?”罗丹沉默片刻,然后极其严肃地说:“应当工作,只要工作。还要有耐心。是什么让某些人变得与众不同?我觉得罗丹说出了真正的秘密,那就是:工作,和足够的耐心。

——引自第54页


在伊藤博文看来,他们本来就是亚洲的边境人,“脱亚入欧”无非是从一种边境人成为另外一种边境人而已,没有什么了不起的。“边境到底”的人民共识,使得日本产生了两大能力:第一,敢于吸取一切强者的智慧,在不断求变中寻求生存的空间;第二,因自卑而自恋,由自恋而自傲,最终构成一种识别性极其强烈的民族禀性。在哲学的意义上,边境人意识与中国道家的“无”,有神近之处。无论是国家竞争还是企业竞争,如果一个族群永远坚定地、“自甘”立足于边境的话,那么,它几乎就是很难被真正征服的——它因为没有被征服的意义,而变得不可征服。

——引自章节:日本人为何以“边境人”自居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