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的邀请

语言学的邀请

作者:[美] 塞缪尔·早川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2015-7

评分:8.9

ISBN:9787301259702

所属分类:行业好书

书刊介绍

内容简介

塞缪尔·早川(Samuel Hayakawa,1906—1992),日裔美籍语言学家、作家、政治家;旧金山州立大学英语教授,1968年任代理校长;1977-1983年任美国参议员。

作品目录

第一编 语言的功用
第一章 语言与生存
第二章 符号
第三章 报告用的语言
第四章 前后文
第五章 有助于社会团结的语言
第六章 语言的双重任务
第七章 控制社会的语言
第八章 传达感情的语言
第九章 艺术和激荡的情绪
第二编 语言和思想
第十章 我们是怎样得到知识的
第十一章 捕风捉影
第十二章 分类
第十三章 二元价值观点与多元价值观点
第十四章 一团糟
第十五章 老鼠和人
第十六章 走向内心和外界的秩序
· · · · · ·

作者简介

塞缪尔·早川(Samuel Hayakawa,1906—1992),日裔美籍语言学家、作家、政治家;旧金山州立大学英语教授,1968年任代理校长;1977-1983年任美国参议员。

精彩摘录

就像人生是错综复杂的,语言也是错综复杂的;就像人生不仅是理智的,语言不可能也不应是完全理智的。伟大的文学不但能使我们吸取了别人的经验,了解我们周围的世界,同情别人,还能帮助我们适应现实,精神健康,因为人类说到底还是一种感情动物,没有发泄和陶冶感情的工具,我们就会像没有安全阀的机器一样,有爆炸的危险。我们会从实际事物给我们留下的印象中逐步形成抽象的概念。语言可以用来叙述语言。同类之间通过语言进行广泛的合作,是人类生存的基本工具。假如谈话的结果是引发或增加了争执和冲突(事实上经常如此),不是说的人有毛病就是听的人有毛病,要不然就是大家都有毛病。人的一切成就都以使用符号为基础。符号与它们所代表的东西不一定有连带关系。在我们大多数人的思想里,或多或少会存在对某些事物随意做出评价这一习惯。这一点往往得怪社会不好。因为在有些问题上,多数社会都是有系统地鼓励人们,养成把符号与它们所代表的事物混为一谈的习惯。在所有的文明社会里,宗教信仰、公民道德、爱国心的象征标记往往都会被看得比宗教信仰、公民道德、爱国心本身更重要。符号并不就是所代表的事物,地图并不就是所代表的地区,言辞并不就是事实。言辞世界—间接知识,言辞世界与外向世界的关系,就像地图与它假定代表的地域之间的关系一样。我们每个人都承袭了许多无用的只是、错误的印象和谬见,因此我们所学到的总有一部分是必须抛弃的。动听的字眼、精致的句子结构和表面上似乎是层层深入的理论,常会使我们感到“言之有物”。可是只要稍微仔细审查一下,我们就会发觉这些话的意识只不过是:凡是我们所恨的,我们就恨到极点,凡是我们所喜爱的,我们就爱到极点。判断下的太早,往往会使我们看不清近在眼前的事物。偏倚(slanting)—两边偏倚。每个人的经验都会先由他按照自己的利益和背景选择节略一番,因此我们大家所得到的经验都是一开始就是“偏倚”的...

——引自章节:1


这种讨论最可笑的例子就是在许多地方的中学和大学里举行的辩论赛。在这种辩论上,“正”“反”两方都以夸张自己的主张和藐视对方的主张为主要工作;因此,双方辩论的结果往往对于增进知识并无多大益处。最终哪一方能在辩论中获胜,只能由说话技巧高不高、辩论员态度好不好等无关紧要的各点来决定。

——引自章节:第十三章二元价值观点与多元价值观点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