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边的挑战(修订版)

无边的挑战(修订版)

作者:陈晓明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2015-7-19

评分:8.7

ISBN:9787300215082

所属分类:行业好书

书刊介绍

内容简介

陈晓明,1959年2月生,福建人。早年有过知青经历,后上大学(77级),后读研究生,期间从事过教学和研究职业。1987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文学系攻读博士学位,1990年获文学博士学位,并留院工作多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现在北京大学中文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当代先锋派文学和后现代文化理论等。

主要著作有:《无边的挑战——中国先锋文学的后现代性》、《解构的踪迹:历史、话语与主体》、《剩余的想象》、《中国当代文学主潮》、《守望剩余的文学性》(2013)等。曾获“华语传媒文学大奖”2002年度评论家奖,腾讯书院文学奖首届文学批评家奖,2007年度鲁迅文学奖理论评论奖、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优秀奖等。

作品目录

自序
原版自序
导言 历史转型与后现代主义的兴起
上篇 叙事革命:话语与风格
第一章 冒险的迁徙:先锋小说的叙事转换
第二章 临界叙述:先锋小说的语言经验
第三章 多形的话语:先锋小说的叙事变奏
第四章 空缺与重复:先锋小说的叙事策略
第五章 过剩与匮乏:先锋小说的抒情风格
中篇 精神变异:寓言与逃逸
第六章 破裂与见证:新情感的变迁或危机
第七章 超越与认同:后现代主义意识
第八章 暴力与游戏:无主体的话语
第九章 穿过时间的迷津:在历史之外叙述
第十章 幻想与逃亡:永无归期的自我流放
下篇 文化象征:断裂与更新
第十一章 历史的颓败:后悲剧时代的寓言
第十二章 无望的救赎:从形式到历史
第十三章 欲望化叙事:历史修辞学的变形记
第十四章 后当代传奇:仿真的审美能动性
第十五章 命运与性格:晚生代的现代性策略
结语 文化溃败时代的馈赠
附录 中国先锋小说主要代表作年表
· · · · · ·

作者简介

陈晓明,1959年2月生,福建人。早年有过知青经历,后上大学(77级),后读研究生,期间从事过教学和研究职业。1987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文学系攻读博士学位,1990年获文学博士学位,并留院工作多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现在北京大学中文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当代先锋派文学和后现代文化理论等。

主要著作有:《无边的挑战——中国先锋文学的后现代性》、《解构的踪迹:历史、话语与主体》、《剩余的想象》、《中国当代文学主潮》、《守望剩余的文学性》(2013)等。曾获“华语传媒文学大奖”2002年度评论家奖,腾讯书院文学奖首届文学批评家奖,2007年度鲁迅文学奖理论评论奖、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优秀奖等。

精彩摘录

八十年代后期,“精英文化“失落,标志着社会的”卡里斯马“(Charisma)解体,……。“卡里斯马”这个词是早期基督教的语汇。……EclwardAShils提出一个关于社会的“卡里斯马”现象更为综合的看法。他认为,社会上的“卡里斯马”不一定来自有“卡里斯马”的个人的创造,“它是赋予人们的行为、作用、制度、符号以及物质客体的一种品质,因为它们被认为与‘终极的’、‘根本的’、‘主宰一切的‘产生秩序的权力有联系。”因此,“卡里斯马可以把人类经验的不同范畴予以秩序化,亦即社会需要秩序的结果。”卡里斯马赋予社会中心或中心价值体系:社会有一个中心,社会结构中有一个中心带,而这个中心或中心带是价值和信仰领域的一种现象:“‘卡里斯马’是符号秩序的中心,是信仰和价值的中心,它统治着社会。它之所以是中心,因为它是终极的,不能化约的,很多人虽不能明确说出这点,但确感觉到这样一个不能化约的中心。中心带是具有神圣性质的……中心价值体系的存在,根本上取决于人类需要结合能超越平凡的具体个人存在(并使其改观)的某种东西。……”著名汉学家林毓生教授在《中国意识的危机》一书中,以“卡里斯马”的崩溃导致文化脱序、道德混乱与失意来描述中国现代思想史出现的危机。

——引自第22页


八十年代中期,文学几乎忘却了“文革”,当时盛行的二股思潮,其一是“现代派”,其二是“寻根派”。前者不用说是对西方现代主义思潮涌入中国大陆的直接呼应;而后者却试图去寻找现代化压力之下中国民族的精神文化源流。然而“寻根派”却不过生动地证明了文化之根已经断裂。“寻根派”作为知青群体,它们本来就没有沟通传统渊源的“文化记忆”,他们把个人记忆勉强放大为时代的、民族的历史记忆。上山下乡经历过的那些偏远山乡的异域风情,人伦习俗,神怪传说,原本不过是作为回忆个人失意的青春岁月的背景,现在从个人的故事中剥离出来,成为“民族的故事”,成为民族的生存之根。知青群体没有“文化记忆”,只有“文革记忆”,因此,“寻根”能够寻到的依然只能是(也必然是)“文革”那段历史,企图从中发掘民族传统的“文化之根”显然是一次记忆错位。而相反,“反传统”的口号则不胫而走,大多数人看来,传统不过是些固弊陋习,人们渴望远离传统,向往“蔚蓝色”的文明。

——引自第25页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