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青藏边区考察记

甘青藏边区考察记

作者:马鹤天

出版社:甘肃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2003-8

ISBN:9787226027820

所属分类:行业好书

书刊介绍

内容简介

马鹤天(1887-?)是山西芮城人,早年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历任西北边防督办公署教育科科长、北平民国大学总务长、兰州中山大学校长、甘肃学院院长、甘肃省政府委员、甘肃教育厅厅长、国民政府铨叙部育才司司长和蒙藏委员会委员等职。1923年,他发起并创建了中华西北协会,后与顾颉刚、黄奋生、韩儒林和赵守玨等人创建了中国边疆学会。民国二十四年(1935),马鹤天奉命出任国民政府蒙藏委员会驻藏大员,并被任命为九世班禅大师回藏专使行署参赞。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第二次边疆研究高潮中,马氏是非常有代表性的人物。时人对他的工作业绩给予极高的评价,如黄奋生说:“马鹤天先生,以致力边疆事业,为其平生抱负,一般人热腾腾地在内地通都大邑翻筋斗兜圈子的时候,而他发愤急起,不避艰险,先到西北,继到蒙古,又赴东北,更去康藏,伟大的中国边疆,几乎都留下他的足迹。《内外蒙古考察日记》的...

()

作者简介

马鹤天(1887-?)是山西芮城人,早年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历任西北边防督办公署教育科科长、北平民国大学总务长、兰州中山大学校长、甘肃学院院长、甘肃省政府委员、甘肃教育厅厅长、国民政府铨叙部育才司司长和蒙藏委员会委员等职。1923年,他发起并创建了中华西北协会,后与顾颉刚、黄奋生、韩儒林和赵守玨等人创建了中国边疆学会。民国二十四年(1935),马鹤天奉命出任国民政府蒙藏委员会驻藏大员,并被任命为九世班禅大师回藏专使行署参赞。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第二次边疆研究高潮中,马氏是非常有代表性的人物。时人对他的工作业绩给予极高的评价,如黄奋生说:“马鹤天先生,以致力边疆事业,为其平生抱负,一般人热腾腾地在内地通都大邑翻筋斗兜圈子的时候,而他发愤急起,不避艰险,先到西北,继到蒙古,又赴东北,更去康藏,伟大的中国边疆,几乎都留下他的足迹。《内外蒙古考察日记》的...

(展开全部)

精彩摘录

各家闻声来收羊,或羊自行回家。每羊全年仅出钱四五百文,但供给其饮食。并云,此地羊甚小,每年每羊仅剪毛一斤余,所值无几,故各家养羊均甚少。因此地有水灌田,以农业果品为主要生产,畜牧不过副产耳。果品中杏最有名,实大于桃,味甘如蜜,除卖鲜杏外,多作为杏干,整年可售。惜交通不便,售价甚廉,将来如能制为罐头,其利当可倍蓰。闻此间果品可运至拉卜楞,如余在拉能留两月,尚可一尝异味也。九时就道,即上牛心山,因坡度太陡,架窝另走一路,尚宽坦,但曲折甚多。在山坡中回望唐汪川,河流如带,绿柳成林,田园茂盛,人烟稠密,有长道马路,山腰鸟瞰,较之平原游览,别有风趣。山行二十里,约十二时,至湾头,其地无水,由唐汪川或称钩湾以牲口驮运,均距离二十里,且系山道,(水贵如油。余等少饮,已告绝粮矣。有人家三十余户,皆系回民,但能操蒙古语之土语,其地因水缺雨量少,故土地硗薄,人民贫苦,数元甚至数角,可买地一响,所谓河州东乡回民之好乱多盗者,实因生活困难,铤而走险,其本性然也。但自此前进后,虽仍在山中,渐如平原,人家较密,农田亦多,田在半山坡中,层次相连,远望如鳞。各村杨柳依依,杏花甫落,榆钱正绽,候较唐汪川相差甚远。其山沟之村庄,由上俯视,但见短墙矮人,如在飞中下瞰,可知其山之高度矣。沿途村中妇孺,多在屋顶探望,十里至仓房,十里至称钩湾,再二十里至锁南坝宿。是日共行六十里。牛心山大湾头此地居住的的回民现在称为“东乡族”新中国成立前并不被承认是单一的少数民族,往往称之为“东乡回”或“蒙古回回”这是因为,东乡族在生活习俗和宗教信仰方面,与西北的回十分相似,历史文献上也常把它归诸于“回回”之内,民族语言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没有本民族的文字,语言被当地称为“蕃话”大多数东乡回都兼通汉语,汉文为东乡的通用文字,信仰伊斯兰教逊尼派和伊赫瓦尼派。关于东乡回回的历史来源,缺乏直接的、完整的文献记录,只有零星史料和民...

——引自章节:一 由兰州至拉卜楞002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