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力

应力

作者:李虎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出版年:2015-9-1

评分:8.2

ISBN:9787112180646

所属分类:行业好书

书刊介绍

内容简介

李虎,OPEN建筑事务所创始合伙人,曾任Studio-X哥伦比亚大学北京建筑中心负责人,美国Steven Holl Architects(斯蒂文·霍尔建筑事务所)合伙人。1996年取得清华大学建筑学学士学位,1998年取得美国莱斯大学建筑学硕士学位。黄文菁,0PEN建筑事务所创始合伙人。美国纽约州注册建筑师,美国建筑师协会会员。1996年取得清华大学建筑学学士学位,1999年取得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建筑学硕士学位。独立实践之前,黄文菁曾任纽约Pei Cobb Freed&Partncrs Architects(原贝聿铭建筑师事务所)资深设计师。

作品目录

目录
丛书序 王明贤
序 古典者的现代信仰:建筑的平凡、人的再定义 阮庆岳
走向开放 李虎+黄文菁
对话 李虎+史建
实践
观念
哥伦比亚大学
北京建筑中心
开放城市
歌华营地体验中心
都市自然
退台方院
社会生活
田园学校/北京四中房山校区
机构重塑
集雨器-灵活可拆装建筑体系
原型体系
海洋中心
想象未来
坪山演艺中心
后记
由曼哈顿回到北京的启蒙建造者 青锋
开放以后 刘东洋
访谈 黄居正
关于未来
团队
· · · · · ·

作者简介

李虎,OPEN建筑事务所创始合伙人,曾任Studio-X哥伦比亚大学北京建筑中心负责人,美国Steven Holl Architects(斯蒂文·霍尔建筑事务所)合伙人。1996年取得清华大学建筑学学士学位,1998年取得美国莱斯大学建筑学硕士学位。黄文菁,0PEN建筑事务所创始合伙人。美国纽约州注册建筑师,美国建筑师协会会员。1996年取得清华大学建筑学学士学位,1999年取得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建筑学硕士学位。独立实践之前,黄文菁曾任纽约Pei Cobb Freed&Partncrs Architects(原贝聿铭建筑师事务所)资深设计师。

精彩摘录

记得1999年在纽约听彼得艾森曼的讲座上谈到了判断建筑的necessary和adequacy的概念,暂且翻译成必要性与充分性。这个哲学层面的问题是我们经常思考的事情。当然关于这两个问题的判断,个人的见解不同,也产生了今日建筑实践的丰富性。在我们看来,necessary是必须的,是那些建筑本体的内容,这些内容是建筑学经过了历史的积累所沉淀下来和不断丰富的一些技能、常识和知识,是我们需要不断汲取、磨练和修行提高的内容,如比例、尺度、构图、技术、节能、气候等。对这些基本问题的成熟把握构成了一个建筑作品成立的必须性,或者前提条件。然而,一个建筑师对于adequacy的理解和判断,才是建筑作品差异性的决定性因素。在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又不得不讨论一下在今天做建筑的价值所在。在当下这个特殊的时代里,一方面价值取向越来越被资本和权利所牵引,另一方面瞬时媒体越来越多地造成思维短路,建筑也脱离它的空间创造而成为一种影像或者更多是一种图像的制造。当建筑的体验被文字与图像所代替的时候,它越来越接近广告,而不再真实。这迅速导致了设计的关注点流于空洞肤浅的图片制作。回想起阿道夫·路斯在《装饰与罪恶》里所批判他所在的那个时代的问题,再看当下,装饰只是已经转变为另类的更为丰富的形式,重新返回并成为一种蔓延的问题。在图像经济影响下,技术、绿色、细节、空间都可以成为装饰的手段,来共同产生一个空洞无物的视觉绚丽。而我们需要的是远离这种炫技和投机,而转入更有挑战性的寻找建筑在当下改变的力量。

——引自第20页


我跟其他的我这个年纪在中国实践的建筑师有一个不同,我在国外工作的时间长一些。比如我在美国工作的那十多年,并没有思考太多关于城市的问题,这两个问题我都得很少,那几年我在做的事情,很多是他们现在正在研究的事情,也就是本体的问题,相对来说是比较单纯的建筑问题。回国以后,我才观察到一系列全新的问题,我想,这是这个时代给我们的机会。比如我在纽约做项目,没有那么多城市的问题,我不会考虑太多公共空间的问题,也没有太多生态的问题、环境的问题、材料的问题,考虑的更多的是比例、空间、光线、细节,所以我那几年都在做非常单纯的事情。回国之后,发现完全是一些新的问题,但这并不是说那些基本问题不在我关心之列,我每天花80%时间埋在那些基本问题里边。可是,我觉得这还是不够的。引用艾森曼讲过的一对词语,是1990年代曾经听过他的一次讲座里提到的,一个是“必要性”(necessary),另外一个是“充分性”(adequacy)。在谈什么是好建筑的问题,达到必要的好和足够的、充分的好是不同的,在我看来,这些建筑的基本问题、本体性问题,是艾森曼说的“必要性”层面的问题,还没有达到“充分性”的层面,也就是说,建筑能否足够的好,足够地有力量。....1960年代的时候,国外很多建筑师不屑于盖房子,那时候最有骨气的建筑师根本不盖房子,这是很有趣的现象。他们不盖房子的一个原因,不是因为那时没有盖房子的机会,只是一般甲方不找这一类的建筑师。这当然很矛盾,的确商业的发展给建筑师盖房子的机会,可是负面效应就是极大地影响了建筑文化,当房地产和政治驱动快速建造的时候,的确影响建筑行业的发展,使之偏于表象化。....我来解释一下这里有什么会触动我这么想,而且只有回到中国才会想这事。第一,快速,的确,快速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东西,设计的快速,建造的快速;第二,大量,又回到建筑实践的模式与方式问题。传统建筑设计,...

——引自第27页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