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十字路口梦见弗洛伊德

午夜十字路口梦见弗洛伊德

作者:杨照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年:2015-9-1

评分:8.1

ISBN:9787508652900

所属分类:行业好书

书刊介绍

内容简介

【内容简介】

人与自身的关系,我们是谁。本书是作者对弗洛伊德《梦的解析》的精要解读。在本书中,为读者提供了明确的线索,帮助读者理解弗洛伊德《梦的解析》,让读者自己去体会弗洛伊德特殊的叙述方式。书中通过43个小节,细致地讲述了《梦的解析》的内容,分析弗洛伊德的歇斯底里、俄狄浦斯情结、原欲、婴儿的性倾向、潜意识、本我与自我等理论,并融入自己的思考,对读者了解《梦的解析》,了解弗洛伊德,都有很大的帮助。

弗洛伊德的经典名著《梦的解析》1900年第一版六年之间只卖了300余本,似乎成了名副其实被人们“读得最少的书”。但是,当人们意识到这本书的价值时,其影响力就如排山倒海般席卷而来。它开启了一扇通向隐秘洞穴的大门,点燃一把火炬扫除洞中的黑暗,并向我们介绍居住其间的那一位“最亲密的陌生人”——我们的潜意识。杨照先生讲谈经典,在颓废、压抑与升华间认识我们是谁。

--------------------------------

【编辑推荐】

1、台湾著名作家、媒体人杨照先生将冗长晦涩的经典著作精炼,再轻松讲出,取精用宏,去伪存真。让经典著作不再枯燥,杨照先生经典精读,把经典著作讲出来。让经典著作不再是我们谈得最多,却读得最少的书。

2、《梦的解析》为人类打开了一个新的领域,但这本书也被公认为最难读懂的经典著作之一,它的价值究竟在哪?杨照先生为您解答。

3、与《小猎犬号上追随达尔文》《资本主义浩劫时聆听马克思》,组成“人学三部曲”,从“人与自然的关系——我们从哪里来”(《小猎犬号上追随达尔文》),“人与自身的关系——我们是谁”(《午夜十字路口梦见弗洛伊德》),“人与社会的关系——我们将去向何方”(《资本主义浩劫时聆听马克思》)三个角度为人定坐标。

作品目录

【目录】
自序
--------------------
第一章 世纪末的佛洛依德
1. 弗洛伊德改变了人与自己的关系
2. 个人性发展到世纪末出现了颓废
3. 中央中心再也把守不住了
4. 维多利亚时代压抑了真实自我
5. 精神医学从研究歇斯底里开始
--------------------
第二章 梦的性质
1. 用“梦”来思考人是什么
2. 人从来没有真正认识自己
3. 梦、自由联想与诙谐
4. 人应该回到经验
--------------------
第三章 压抑
1. 性欲的压抑是文明的开始
2. 人生是一场原欲与压抑相争的戏剧
3. 每个人心里都有个小俄狄浦斯
4. 被关进地牢的蓝色衣服与香烟
--------------------
第四章 黑暗面
1. 人的黑暗面决定他是谁
2. 梦里的信息都化过妆
3. 人需要被揭露,被解析
--------------------
第五章 精神经济学
1. 人的记忆是一间严格而混乱的仓库
2. 儿童的邪恶来自原欲
3. 女性先天就被“阉割”
4. “去性欲化”与“再性欲化”
5. 记忆的实验与意识的流荡
6. 潜意识和前意识之间有个洞
--------------------
第六章 精神病症及其治疗
1. 童年的创伤变形为成年的噩梦
2. 本我与自我的不断辩证
3. 用科学态度趋近复杂多样的个人
4. 每一个人都是潜在的精神病患
--------------------
第七章 崛起
1. 犹太人与反犹主义
2. 催眠挖掘出人的内在
3. 说话本身就是一种治疗
4. 歇斯底里源自性侵害?
--------------------
第八章 流行
1. 弗洛伊德征服巴黎
2. 杯子不再是杯子
3. 爱是欲望的替代品
4. 一种对文明的新理解
5. 人真的一夜无梦吗?
6. 梦的解析有其理性基础
--------------------
第九章 叙事革命
1. 影响了20世纪的叙事手法
2. 19世纪小说的五大原则
3. 打破五大原则的羊皮纸书写
4. 说的过程成为文学的核心
--------------------
第十章 与弗洛伊德为伴
1. 是否存在集体的压抑?
2. 泛性论太简单又太流行
3. 精神分析对象征很敏感
4. 在现象与抽象之间雄辩
· · · · · ·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杨照,作家,1963年生,台湾大学历史系毕业,美国哈佛大学东亚史硕士,曾为哈佛大学史学博士候选人,研究专长为中国古代思想史、社会人类学。曾获各大文学奖项,著有《推理之门由此进:推理的四门必修课》(文联,2015)《马尔克斯与他的百年孤独:活着是为了说故事》(新星,2013)《永远的少年:村上春树与<海边的卡夫卡>》(新星,2013)《寻路青春》(广师大,2014)《我想遇见你的人生》(广师大,2012)《故事赵亮未来》(广师大,2011)等

精彩摘录

弗洛伊德六十八岁时,一本杂志向他约稿,请他回顾自己一生所做的事情。他写了一篇自传式的文章,说他是个什么样的人,做了什么样的事。里面就提到了荣格,说他当年任命荣格去当“弗洛伊德基金会”的主席,是多大的错误!接着罗列了荣格和他之间的诸多差别。要知道荣格和弗洛伊德的差别,这是很重要也很有趣的一份文献,应该读读。那篇文章里也骂了另一位门生阿德勒,骂阿德勒荒谬到否定精神分析学最重要的核心是性欲(sexuality)。阿德勒主张人的所有问题来自权力,弗洛伊德大叫:“权力正是一种被压抑的性欲(repressedsexuality)的表现!”离开他的门生都被他骂了一顿,接下来弗洛伊德说:“我怎么会是一个难相处的人呢?”还有很多学生留着,跟他关系良好。他又一个一个写这些人。离开他的,荣格、阿德勒等人都扬名立万;留下来被他称赞的,今天我们一个都不认识。

——引自章节:3.梦、自由联想与诙谐


在底层出卖自己的劳动,必须依赖众多外在的因素才能活下去,这样的人,这样的阶级身份决定了他不会反对,甚至会热烈赞成推翻既有的秩序。还有,这样的人通常相信世界上没有太多事是人可以自己控制的,他会相信上帝,会相信神鬼,会相所有这些可能会影响和控制个人命运的外在因素,这都是他的阶级身份所决定的。阶级身份因而使得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彼此对待,从个人层次到集体层次,都逃不过经济以及阶级的介入。

——引自第13页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