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前线

产品前线

作者:第八公社

出版社:机械工业

出版年:2015年10月

ISBN:9787111515166

所属分类:经济金融

书刊介绍

《产品前线》内容简介

本书是产品经理领域的“集大家”之作,由来自腾讯、阿里、百度、金山、迅雷、YY、小米、360等一线互联网公司的48位资深产品经理共同完成;本书也是产品经理领域的集大成之作,这48位产品经理分享了他们在工作实践中认为最有价值和作用的思想、方法和技巧,是国内最顶尖产品经理智慧和经验的首次大集结。
本书在内容形式上进行了创新,全书由48个独立的主题构成,内容涵盖产品需求分析、产品设计、用户体验、产品优化、产品推广、数据分析等产品经理全流程的知识。每一个主题包含“核心观点”、“实践案例”、“总结”三个部分:“核心观点”是每个主题的方法论,是作者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认为对产品经理最有价值和作用的思想、方法和技巧;“实践案例”是作者在实践中对这些思想、方法和技巧的具体应用,讲解非常详细;“总结”部分是对观点和案例的补充和升华,目的是帮助读者举一反三。
本书是“产品前线”系列的第一部,后续我们还会根据广大读者的需求策划并出版《产品前线2》、《产品前线3》……欢迎广大奋斗在一线的产品经理们加入第八公社来分享你们的经验和智慧。
第八公社:由兰军(BLUES)和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公司共同发起的一个学习型组织,旨在集结奋斗在各大互联网公司一线的技术专家,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为新进的同行传道、授业、解惑。公社专注于互联网公司的各个细分技术领域,如产品、运营、设计、用户体验、前端、程序设计、测试、运维、云计算、大数据,等等。公社组织的学习活动的形式很多,如读书会、众包写作、线上分享、线下交流、项目开发,等等。公社的首批技术专家来自于产品领域,集结了来自腾讯、阿里、百度、金山、迅雷、YY、小米、360等多家互联网公司的48位资深产品经理;截止到本书出版,已经有超过100位运营专家和50位运维专家通过审核并加入公社。
兰军(BLUES)是国内产品经理领域的领军人物之一,具有广泛的影响力。迅雷产品总监,负责迅雷云加速与小米产品生态系统的产品合作;曾就职于腾讯,担任高级产品经理,历经QQ秀产品中心和SNS产品部;还曾在YY语音工作,负责从数据运营到客户端产品。
运营有公众账号“BLUES”,一直在持续不断地更新,已经有300多篇原创文章,内容涵盖产品策划、产品运营、数据分析、用户研究、职场与生活等多个领域,深受欢迎。

作品目录

贡献者名录
前言
为何写作本书
谁适合读这本书
致谢
这只是一个开始
终于等到你
编辑志愿者的话
01、构建你自己的产品经理金字塔
02、专注是成就产品的第一要务
03、巧借认知关联为产品定位
04、产品进化遵循的9大规律
05、战略是决定产品成败的最关键要素
06、三步轻松做出靠谱需求分析
07、透过用户行为挖掘本质需求的方法
08、如何确保你设计的就是用户需要的
09、结合使用场景打造满足用户需求的产品
10、在产品设计中如何把握用户的情感需求
11、与孩子共同创造——儿童产品的调研分析
12、保持需求文档简短的3个步骤
13、产品原型4步思维法
14、设计贴近用户原始需求的5个用户体验要素
15、打造超预期的体验,“WOW”你的用户
16、在产品设计中如何把握用户的“懒”
17、5招让你的产品做到“别让用户思考”
18、贴近用户生活的产品设计之道
19、用心理学方法设计触动人心的产品
20、产品设计的原则:简单
21、简化产品的3个原则
22、简约设计的两个原则和4个策略
23、产品设计中的复杂性管理
24、优化产品7步走
25、运用三段论式思维解决产品问题
26、产品的反脆弱设计
27、构建优秀产品信息架构的三要素
28、格式塔法则在界面设计中的应用
29、用游戏化思维让产品变得更好玩
30、《孙子兵法》中的产品智慧——如何在红海中脱颖而出
31、小米MIUI:用户参与式的产品研发模式
32、创业公司打造一款产品——至关重要的3个角色和3个大忌
33、侧翼战——创业公司的产品定位及竞争策略
34、打造连接明星和粉丝的平台产品
35、产品经理必备的数据分析能力
36、数据驱动的核心——聚焦唯一关键指标OMTM
37、产品优化的2个前提——有效记录数据和有效解读数据
38、删除——大数据取舍之道
39、数据驱动营销——产品营销中的n个关键指标
40、产品活动运营的6个有效原则
41、产品创意的2个法则和5种方法
42、如何在产品研发中做渐进式创新
43、产品经理应掌握的提问技巧
44、产品经理如何做好时间管理
45、产品经理提升说服力的4个方法
46、优秀产品经理应掌握的4个项目管理要素
47、产品经理的团队合作与跨部门合作
48、3步让项目成员看懂你的产品需求
附录A
如果你想要创新,就要懂得创新者的窘境
附录B
从科技演进寻找产品方向
附录C
科技想要什么

热门书摘

写一封邮件,只需要做3件事,交代清楚背景、表达核心结论、有充分论据支撑核心结论(这也就是前面说的知识网)。邮件的目的是表达,表达的目的是让受众了解自己的想法。

从广义上讲,金字塔原理也可以作为产品经理工作方法论的搭建框架:金字塔原理从一个核心点衍生到无数层、无数个具体内容。产品经理需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作为工作的核心,围绕实现这个核心目标,拆分不同维度完成一个金字塔的构建。产品经理可以围绕构建这个金字塔框架来不断自我提升。

所有的用户行为,都可以追本溯源地找到它们的最终目标或结果。它最终一定是我们不能再追溯下去的目标或者需要,这些需要的满足本身就是目的。

别让用户思考的设计,主要有5招:1)将页面划分成明确定义的区域。2)建立清晰的页面视觉层次。3)尽量利用习惯用法。4)明显标示可以点击的地方。5)最大限度降低干扰。

一个不懂用户心理、不知道用户在想什么的产品经理,又凭什么做出用户内心绝对想要的产品?

这或许就是一个人的不舒适区,走进这个区域,就有获得进步的可能。

一个想法,看起来不是很靠谱,坚持做下来,没想到,就做出来了。做产品,有时候也是这样。产品经理,先敢想,勇于开始,有韧性,先上线第一版,就是一个成功的开始。

互联网是个残酷的行业,它不像传统行业如医疗等,随着时间的推移,从业者会变得更有经验,它更新换代很快,它的可替代性很高,它的可复制性也很高,今日你还在PC端奋发图强,明天就为移动端头破血流,因此,在这一行里,更需要你不断学习。学到老,活到老,共勉。

邮件最重要的,就是选择一个核心的结论,而背景和论据都是为核心结论服务的,背景是为了说明结论的价值,论据则是为了说明结论的正确性。

比如竞品观察邮件,当竞争对手发布了新的版本时,大家想知道的是,竞品新版本做了什么,为什么做,咱们应该怎么做;项目进度邮件,大家最想知道的是项目能否按期保质完成;数据分析邮件,大家最想知道的就是数据产生了什么变化,是因为什么原因导致的,接下来该怎样让数据提升到更好。

将我们要推出的新产品与潜在用户已经熟悉和认可的产品用“正相关”或“负相关”的方式迅速关联起来,一下子就能让他们记住,而记住就是产品成功的第一步。

“恒久不变和无情的变化都无益于创造。成功的创造犹如一曲优美的爵士乐,必须在其平稳的套路与失准的音符间达到平衡。均衡即死亡。然而,一个系统若不能在某一平衡点上保持稳定,就几乎等同于引发爆炸,迅速灭亡”。这就是所谓摇摇欲坠的生命。

1)一定要及时把变更的需求写入需求

1)一定要及时把变更的需求写入需求文档中,不要拖到下次再写。2)用高亮的颜色标出变更的细节,如需要显示的字段内容。3)对于做了删改的需求要标明原因以及时间。

产品思维4步:思考→观察→解析→动手画。

(2)超越预期

(3)悬念&参与感

“别让我思考”是产品设计需要一贯坚持的核心。每一个产品经理和交互设计师都需要时刻记住——“熟悉产品每个细节的高级用户们并不是你的核心人群,那些已经懒到不愿意学习和研究你的产品的用户,才可能带给你真正的价值,是你真正要花时间和精力关心的。

所谓“人性”,其实就是让人在一个完全放松的环境中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和需求,而做出这种行为完全不必考虑外界因素的影响。

一般路边的垃圾桶,分为可回收和不可回收两部分。初衷挺好,但仔细想想,普通人扔垃圾前也怪难受的,还得想半天手中的垃圾到底算不算可回收,可能最终还是将废纸扔进了不可回收的桶里。

功能对于没有机会试用的消费者有吸引力。这也证明了人们在选择产品时的一个惯性习惯,那就是偏向功能多的,而不是关注体验。但是实际试用后,人们还是喜欢功能简单,体验好的产品,因为这样的产品最贴近用户的生活,实实在在并且很方便解决问题。

关于用户调研,我时刻记住福特说过的一句话“如果问消费者需要什么,他们会告诉我‘需要一匹更快的马’”。其实用户需要的并不是马,而是快。

产品的信息架构需要关注三要素:情境、内容、用户。

格式塔(Gestalt)理论主要包含:接近性法则、相似性法则、连续性法则、封闭性法则、对称性法则、主体/背景、共同命运法则。接近性法则:物体之间的相对距离会影响感知,即相互靠近的元素看起来更像属于一组。越接近,组合在一起的可能性就越大;也可对同类内容分组,同时留出间距或分组框、分割线,给我们的视觉以秩序和合理的休息。相似性法则: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情况下,有明显共同特征(形状、大小、颜色等)的物体看起来更趋向于属于一组。例如,颜色的变化能比较清楚区分不同层级的内容,数据分析中的色阶即应用了此概念。

洪锋

很多产品没有让用户感受到版本升级的好处,源于需求来源不明确,脱离用户。

发版时反问一下自己:每个版本的意义何在?发版本与不发版本,用户感知到的又有多少?(必然有些是用户无法感知的,这里不钻牛角尖)发版本与不发版本,产品数据有无变化?

每个版本的意义何在?发版本与不发版本,用户感知到的又有多少?(必然有些是用户无法感知的,这里不钻牛角尖)发版本与不发版本,产品数据有无变化?

创业初期,产品经理、交互设计师和原型开发人3个角色不可少。

应该成立一家在管理和资源分配上独立于母公司的机构,使得机构的规模、成本结构、工作流程、价值观等各方面因素与新兴市场的规模和特性相匹配,同时,在进入新兴市场时,应制定学习型计划而不是执行型计划,逐渐积累经验并根据得到的信息分析市场,最终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在新兴市场中占据有利位置,这样即使不久后破坏性技术产品开始从低端市场进入主流市场挤压大企业的生存空间时,大企业也能通过该独立机构涅槃重生

最终失败的决策

在那个时间点(面对某些类型的新技术和新市场时),真正令它失败的原因就是其完美无缺的管理。这种良好的管理却最终导致失败的尴尬窘境,正是“创新者的窘境”的第一个理解,这里的创新者,其实是特指大企业的创新者,而不包括创业企业的创新者。

不同的价值网对属性的要求是截然不同的。这便是大企业面对破坏性创新时总是失败的第一个原因了:随着企业在某个特定的价值网内逐渐积累了经验,它就会形成符合该价值网独特要求的能力、组织结构、管理文化,以及成本结构

个人认为最好的读书方式是同时阅读同一方向的不同书籍,就像同时与几个该领域的专家聊天,可以通过比较和佐证更好地理解书本内容和加深思考,激发创造。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