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艺术范畴体系

中国古代艺术范畴体系

作者:陈竹

出版社: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2003年12月

ISBN:9787562228158

所属分类:艺术理论

书刊介绍

内容简介

绪论:关于中国古代艺术范畴体系的构想/(1)

一 艺术范畴体系的一般性及中国古代艺术范畴体系的特性/(1)

二 中国古代艺术美之元范畴“道”的由来及其本质属性/(6)

三 由道化艺的逻辑转换及文道论的历史嬗变/(12)

四 文道论之子范畴的分期展开与历史沿革的基本规律/(40)

第一编 先秦的文理论/(45)

第一章 道一艺逻辑转化的第一步历史阶梯/(45)

第二章 文理论的具体范畴及其逻辑层次/(55)

第一节 文理论的意动层范畴/(56)

一 中和/(56)

二 情志/(63)

三 虚静/(70)

第二节 文理论的形态层范畴/(76)

一 文质/(76)

二 言意/(83)

三 比兴/(88)

第三节 文理论的价值层范畴/(96)

一礼乐/(96)

二善美/(111)

第三章 文理论范畴的泛艺性及包容性/(123)

第二编 秦汉的文性论/(134)

第一章 文理论向文性论的转化/(135)

第二章 文性论对前代范畴的继承与制约/(147)

第三章 文性论的具体范畴及其逻辑层次/(177)

第一节 文性论的意动层范畴/(178)

一 情理/(178)

二 应感/(186)

第二节 文性论的形态层范畴/(196)

一 形性/(196)

二 真美/(207)

第三节 文性论的价值层范畴/(212)

一 适和/(212)

第四章 文性论内部否定运动造成的二重性/(219)

第三编 魏晋的文气论/(227)

第一章 文性论向文气论的转化/(230)

第一节 开创期:建安才性说高涨与文气说创立/(232)

第二节 成熟期:正始一竹林玄学“以无为本”与气化自然美论的确立/(235)

第三节 深化期:玄道释之世俗社会化与气化自适美论的盛行/(245)

第四节 归总期:佛学与息玄后复兴之儒学调合,促成美学之理论化系统化总结/(256)

第二章 文气论对前代范畴的改造与规范/(267)

第三章 文气论的具体范畴及其逻辑层次/(282)

第一节 文气论的意动层范畴/(283)

一 感兴/(283)

二 神思/(289)

第二节 文气论的形态层范畴/(301)

一 情采/(301)

二 风骨/(309)

三 气韵/(319)

四 形神/(334)

第三节 文气论的价值层范畴/(354)

一 滋味/(355)

第四章 文气论的混成性及其对“文”诠释的不确定性/(367)

第四编 唐代的文意论/(374)

第一章 文气论向文意论的转化/(374)

第二章 文意论对前代范畴的规范和改造/(387)

第三章 文意论的具体范畴及其逻辑层次/(396)

第一节 文意论的意动层范畴/(396)

一 意象/(397)

二 意境/(402)

第二节 文意论的形态层范畴/(411)

一 兴寄/(411)

二 骨气/(418)

第三节 文意论的价值层范畴/(425)

一 明道(意)/(425)

第四章 体系的回复与特点/(430)

第五编 宋元的文韵论/(436)

第一章 文意论向文韵论的转化/(436)

第二章 文韵论对前代范畴的改造和规范/(452)

第三章 文韵论的具体范畴及其逻辑层次/(458)

第一节 文韵论的意动层范畴/(458)

一 写意/(459)

二 妙悟/(469)

第二节 文韵论的形态层范畴/(479)

一 理趣/(479)

二 清空/(489)

三 虚实/(496)

第三节 文韵论的价值层范畴/(507)

一 乐心/(507)

第四章 体系内的观念对立与分野/(515)

第六编 明清的文情论/(521)

第一章 古典美学形态向近代美学形态的转化/(522)

第一节 明前期:新潮涌出前的理论铺垫/(523)

第二节 明中晚期:新兴人文主义思潮的主旋律/(530)

第三节 清前期:情感理性化与理性情感化的逻辑整合/(542)

第四节 清中期:人文主义思潮的近代端倪/(566)

第五节 近代期:与古典美学体制的剥离及与世界近世美学的初融/(586)

第二章 文情论对古典美学各主干范畴的融纳与革新/(619)

第三章 文情论的具体范畴及其逻辑层次/(641)

第一节 文情论的意动层范畴/(641)

一 童心/(641)

二 性灵/(647)

三 著我/(654)

第二节 文情论的形态层范畴/(667)

一 境界(叙事文学形象系列之最高层次)/(668)

二 真幻/(684)

三 雅俗/(693)

第三节 文情论的价值层范畴/(699)

一 达性/(700)

第四章 体系内的矛盾性及其为审美向现代转化提供的两种潜质/(707)

后记:吹尽狂沙始到金/(724)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