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考试专用辅导教材(二级)

2015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考试专用辅导教材(二级)

作者: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考试命题研究中心 主编

出版社:人民邮电

出版年:2015年12月

ISBN:9787115390837

所属分类:科普读物

书刊介绍

《2015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考试专用辅导教材(二级)》内容简介

本书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组织的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考试(二级)的辅导书。本书以最新考试大纲为依据,并充分结合该学科的学习特点,以理论知识体系为基础,将各章节的考点提炼出来,并通过具有逻辑性的大量表格全面展示考试内容,帮助考生从纷繁冗杂的文字叙述中摆脱出来,轻松且条理清晰地把握考试的重点和难点。此外,本书还在各个考点后配以历年考试真题和全真模拟题,并给予详细的解答,使考生的基础知识与应试能力得到同步提升。
本书适合参加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考试的考生及其他心理学专业的人员参考使用,相信通过对本书的学习,考生能够加深对考试内容的理解并牢固掌握有关知识,达到事半功倍的复习效果。

作品目录

前言
考试指南
第一单元
基础心理学知识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
基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
第二节
人的心理的本质
第三节
心理学发展简史
第四节
研究心理现象的原则和方法
第二章: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
第一节
神经系统的构造及功能
第二节
内分泌系统与心理
第三节
高级神经活动的反射学说
第三章:感觉、知觉和记忆
第一节
感觉概述
第二节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第三节
感觉现象
第四节
各种感觉
第五节
知觉概述
第六节
知觉的种类
第七节
记忆及记忆过程
第四章:思维、语言及想象
第一节
思维概述
第二节
思维的种类
第三节
概念形成与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
第四节
语言与言语
第五节
表象和想象
第五章:意识与注意
第一节
意识概述
第二节
注意概述
第三节
注意的特征
第六章:需要与动机
第一节
需要与动机概述
第二节
需要层次理论
第七章:情绪、情感和意志
第一节
情绪和情感概述
第二节
情绪和情感的两极性及变化的维度
第三节
情绪和情感的种类
第四节
意志
第八章:能力和人格
第一节
能力
第二节
人格
第三节
气质
第四节
性格
第五节
人格理论
第二单元
社会心理学知识
第一章:概述
第一节
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
第二节
社会心理学简史
第三节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四节
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流派
第二章:社会化与自我概念
第一节
社会化
第二节
社会角色
第三节
自我、身份与自尊
第三章:社会知觉与归因
第一节
社会知觉
第二节
印象形成与影响管理
第三节
归因
第四章:社会动机与社交情绪
第一节
社会动机概述
第二节
主要的社会动机
第三节
社交情绪
第五章:态度形成与态度转变
第一节
态度概述
第二节
态度转变
第三节
态度测量
第六章:沟通与人际关系
第一节
沟通的结构与功能
第二节
身体语言沟通
第三节
人际关系的原则和理论
第四节
人际吸引
第五节
人际互动
第七章:社会影响
第一节
从众
第二节
社会促进与社会懈怠
第三节
模仿、暗示和社会感染
第八章:爱情、婚姻与家庭
第一节
爱情
第二节
婚姻
第三节
离婚
第四节
家庭
第三单元
发展心理学知识
第一章:概述
第一节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第二节
发展的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三节
心理发展的动因
第四节
心理发展过程
第五节
心理发展的内动力和外动力的关系
第六节
儿童早期心理发展的关键期
第七节
发展心理学简史
第二章:婴儿期的心理发展
第一节
新生儿的发展
第二节
婴儿生理和动作的发展
第三节
婴儿的学习
第四节
婴儿的认知发展
第五节
婴儿的言语发展
第六节
婴儿个性和社会发展
第三章:幼儿期的心理发展
第一节
幼儿的游戏
第二节
幼儿的认知发展
第三节
幼儿言语的发展
第四节
幼儿个性和社会性发展
第四章:童年期的心理发展
第一节
童年期的学习
第二节
童年期的认知发展
第三节
童年期个性和社会发展
第五章:少年期的心理发展
第一节
少年期的生理发育加速
第二节
少年期的认知发展
第三节
少年期的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
第四节
少年期面临的心理社会问题
第六章:青年期的心理发展
第一节
青年期的一般特征
第二节
青年期的思维发展
第三节
青年期的个性和社会性发展
第七章:中年期的心理发展变化
第一节
中年期的更年期
第二节
对中年期心理发展的理解和认识
第三节
中年期的认知发展
第四节
中年期的个性和社会性发展
第八章:老年期的心理发展变化
第一节
老化的原因
第二节
两种不同的老年心理变化观
第三节
老年期的认知变化
第四节
老年期的人格特征
第五节
老年生活的心理适应
第四单元
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
第一章:变态心理学概述
第一节
变态心理学的对象
第二节
学科简史
第二章: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
第一节
正常心理活动的功能
第二节
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区分
第三章:常见心理异常的症状
第一节
认知障碍
第二节
情绪障碍
第三节
意志行为障碍
第四章:常见精神障碍
第一节
精神分裂症及其他妄想性障碍
第二节
心境障碍
第三节
神经症
第四节
应激相关障碍
第五节
人格障碍
第六节
心理生理障碍
第七节
癔症
第五章: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
第一节
关于心理健康的定义
第二节
评估心理健康的标准
第三节
相关概念的区分及内涵
第六章:心理不健康状态的分类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心理不健康的分类
第七章:关于健康心理学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常见的躯体疾病患者的心理问题
第八章:压力与健康
第一节
从心理学角度看压力
第二节
压力的适应
第三节
压力的临床后果和中介系统
第五单元
心理测量学知识
第一章:概述
第一节
测量和测量量表
第二节
心理测量的基本概念
第三节
心理测验的分类
第四节
纠正错误的测验观
第五节
心理测验在心理咨询中的应用
第六节
心理测量的发展史
第二章:测验的常模
第一节
常模团体
第二节
常模的类型
第三节
常模分数的表示方法
第三章:测验的信度
第一节
信度的概念
第二节
信度评估的方法
第三节
信度与测验分数的解释
第四节
影响信度的因素
第四章:测验的效度
第一节
效度的概念
第二节
效度评估的方法
第三节
效度的功能
第四节
影响效度的因素
第五章:项目分析
第一节
项目的难度
第二节
项目的区分度
第六章:测验编制的一般程序
第一节
测验的目标分析
第二节
测题的编写
第三节
测验的编排和组织
第七章:心理测验的使用
第一节
主测者的资格
第二节
测验的选择
第三节
测验前的准备及注意事项
第四节
测验实施的程序及要素
第五节
受测者误差及控制方法
第六节
测验的评分
第七节
测验结果的报告
第六单元
咨询心理学知识
第一章:概述
第一节
咨询心理学的简史与现状
第二节
心理咨询的基本概念
第三节
心理咨询师的基本条件
第四节
我国心理咨询的历史、现状与展望
第二章:历史上的几种理论观点
第一节
精神分析理论观点
第二节
行为主义理论观点
第三节
认知心理学观点
第四节
存在——人本主义心理学在咨询心理学中的理论观点
第五节
人性心理学在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中的理论观点
第三章:心理咨询的对象、任务、分类和一般程序
第一节
心理咨询的对象、任务
第二节
心理咨询的分类和一般程序
第四章: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咨询
第一节
幼儿、儿童、少年期的心理咨询
第二节
青年时期的心理咨询
第三节
中年人的心理咨询
第四节
老年人的心理问题
第五章:婚恋、家庭心理咨询
第一节
恋爱问题的心理咨询
第二节
婚姻问题的心理咨询
第三节
家庭问题的心理咨询
第六章:性心理咨询
第一节
人类性科学概述
第二节
性心理咨询的内容与方法
第三节
性行为问题
第七单元
心理诊断技能
第一章:鉴别诊断
第一节
与神经症相关的鉴别诊断
第二节
识别其他常见精神障碍
第三节
常见人格障碍的特点
第二章:识别病因
第一节
引发心理与行为问题的生物学因素
第二节
引发心理与行为问题的社会性因素
第三节
引发心理与行为问题的心理因素
第八单元
心理咨询技能
第一章:个体心理咨询方案的实施
第一节
系统脱敏法
第二节
冲击疗法
第三节
厌恶疗法
第四节
模仿法
第五节
生物反馈法
第六节
认知行为疗法
第七节
求助者中心疗法
第八节
远期疗效评估
第二章:团体心理咨询技能
第一节
团体心理咨询方案的制订
第二节
团体心理咨询方案的实施
第九单元
心理测验技能
第一章:心理与行为问题评估
第一节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
第二节
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
第三节
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
第四节
倍克—拉范森躁狂量表(BRMS)
第二章:特殊心理评估的实施
第一节
韦氏儿童智力量表(WISC)
第二节
儿童行为量表(CBCL)
第三节
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第二版(MMPI-2)
第三章:测验结果的解释
第一节
中国修订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RC)的解释
第二节
明尼苏打多相人格测试(MMPI及MMPI-2)的解释
第三节
90项症状清单(SCL-90)的解释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