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改变人类生活的119个伟大瞬间

科学改变人类生活的119个伟大瞬间

作者:路甬祥 主编

出版社:浙江出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出版年:2015年1月

ISBN:9787534270598

所属分类:政治军事

书刊介绍

《科学改变人类生活的119个伟大瞬间》内容简介

20世纪以来世界范围内科学改变人类生活的119个伟大瞬间。在这里。你会发现:原来科学是如此引人入胜,我们所居住的世界是如此充满惊奇和感叹。《科学改变人类生活的119个伟大瞬间》浓缩了20世纪以来人类科学发展的伟大历程,凝聚了人类文明进步的智慧成果,能帮助我们更深刻地了解自己,了解我们生活的世界。
路甬祥,男,汉族,1942年4月生,浙江慈溪人,1974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4年9月参加工作,浙江大学机械工程系水力机械专业毕业,联邦德国亚琛工业大学机械系液压气动研究所研修,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曾任中共中央委员,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党组成员,中国科学院院长,浙江大学校长。

作品目录

前言
量子理论:
普朗克的丰碑
(1900)
如果说量子理论是20世纪物理学的一场革命,那么第一个提出量子理论的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则当之无愧地成为这场革命的英雄。
《梦的解析》:
一本惊世骇俗的书
(1900)
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把心理学研究带进人的深层精神世界,不但为现代心理学展现出一个全新的领域,而且渗透到20世纪的西方哲学和人文学科各领域,冲击着现代西方社会意识和社会生活的每一个侧面。
血型的发现:
挽救了无数生命
(1900—1901)
1900—1901年,奥地利病理学家兰茨泰纳首先确定人类血液有O、A、B和AB四型。血型的发现,不但通过人与人之间的输血,挽救了无数生命,而且对免疫、遗传、法医、输血以及新生儿溶血症防治等都具有重大意义。
X射线:
让我们永远铭记伦琴
(1901)
1901年的首届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伦琴,是一位留着络腮胡子、目光深邃的绅士。他发现的伦琴射线,又称X射线,揭开了20世纪物理学革命的序幕,而伦琴也成为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
诺贝尔奖:
国际最高荣誉奖
(1901.12.10)
1901年12月10日,在瑞典化学家诺贝尔逝世五周年的纪念日这一天,瑞典国王向五位在物理学、化学、医学、文学和和平事业中“对人类做出巨大贡献”的人士,颁发了诺贝尔奖。此后多少年来,诺贝尔奖一直被世人看作是职业的最高荣誉。
空调:
这里四季如春
(1902)
1902年,美国发明家开利设计并安装了第一台真正的空调。但它不是给人用的,而是给机器“享受”的。今天,当我们坐在家里,享受空调带来的冬暖夏凉时,不要忘了感谢一百多年前号称“制冷之父”的威利斯·开利。
齐奥尔科夫斯基公式:
造就了一位火箭之父
(1903)
1903年,苏联自学成才的科学家齐奥尔科夫斯基发表论文《利用喷气工具研究宇宙空间》,提出一个发射液体燃料火箭必须遵循的公式——齐奥尔科夫斯基公式,震动了科学界。23年后,美国科学家戈达德将第一枚液体燃料火箭送上蓝天。尽管它只在空中飞行了2.5秒,却在人类航天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刻。
“飞行者”l号:
划时代的飞行
(1903.12.17)
像鸟儿一样在天空飞翔,自古以来就是人类的梦想。为实现这个梦想,许多先驱者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1903年12月17日,美国莱特兄弟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重于空气的航空器的动力飞行,飞机留空时间12秒,从而开始了人类的飞行时代。
第一只电子管诞生:
世界进入电子时代
(1904)
1904年,世界上第一只电子管在英国物理学家弗莱明的手下诞生了。弗莱明为此获得了这项发明的专利权,而人类第一只电子管的诞生,也开启了世界进入电子时代之门。
相对论:
科学的新纪元
(1905.6)
1905年6月,年仅26岁的爱因斯坦发表论文,提出狭义相对论,认为宇宙中的唯一恒量是光的速度,其他一切如物质、重量、空间甚至时间本身都在接近光速时压缩。它意味着人们必须放弃相信牛顿的绝对时间理论,而我们理解这个世界的方式,正是从这一刻开始发生变化。
无线电广播:
在远方,我能听到你的声音
(1906)
电学和电磁学的发展,为电磁波的发现创造了条件。而麦克斯韦的伟大预言和赫兹的卓越实验,则揭开了电磁波的神秘面纱。走进马可尼和波波夫打开的无线电应用大门,1906年12月24日,美国物理学家费森登终于实现了人类历史上首次无线电广播。
真空三极管:
看不见的“空中帝国”
(1907)
1907年,美国发明家德福雷斯特对真空二极管加以改进,研制出真空三极管。这看似小小的一步,却为计算机的诞生铺平了道路,因为它和真空二极管以及由它改进制成的真空四极管、真空五极管统称电子管——这可是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最基本的元件!
合成塑料:
今天无处不在的材料
(1907)
1907年7月14日,发明第一种完全合成塑料的美籍比利时人列奥·贝克兰注册了酚醛塑料的专利。1924年的《时代》周刊称酚醛塑料数年后将出现在现代文明的每一种机械设备里,到1940年5月20日,《时代》周刊则将贝克兰称为“塑料之父”。
电动洗衣机:
家务劳动自动化的开端
(1910)
第一台电动洗衣机,1910年由美国人费歇申请专利。之后,电动洗衣机的功能逐步得到加强和完善。可以说,电动洗衣机的发展史是家务劳动自动化的发展史,更是妇女从繁重的家务劳动中被逐步解放的历史。
同位素:
揭示元素新奥秘
(1910)
19世纪末,随着越来越多的放射性“新”元素被发现,由门捷列夫等人制定的元素周期表中似乎已经没有足够的空位容纳它们了!而1910年同位素被发现,无疑使元素周期表的范围扩大了许多,也使人类认识以及可利用的化学元素的实际数量增加了很多倍。
染色体:
果蝇创造的世界
(1910)
为什么你有爸爸妈妈一样的眼睛、鼻子或嘴巴?是什么决定了你的性别?秘密就在细胞染色体内。染色体是细胞核中载有遗传信息——基因的物质,因为它在细胞发生有丝分裂时出现,并容易被碱性染料着色而得名。美国生物与遗传学家摩尔根从小小的果蝇身上发现了染色体的遗传机制,从而成为现代实验生物学的奠基人。
磁悬浮列车:
会“飞”的列车
(1911)
磁悬浮列车虽然是近三四十年才出现的新型交通工具,但早在1911年,就有人制成一个“磁垫列车”模型。之后几十年,德国、日本、加拿大、美国等对磁悬浮列车进行了反复试验。现在,时速高达400多千米的磁悬浮列车已经奔驰在不少国家的铁路新干线上。
超导现象:
突然消失的电阻
(1911)
平时使用电吹风,为什么时间一长,电源线会发热?原来都是电阻在作怪,因为电流在输电线中流动时,克服电阻就要消耗电能。发电厂发出的电通过电缆输送到各地,电能在长长的输电线上的损失会更大,能不能让输电线没有电阻呢?
霓虹灯:
繁华都市的象征
(1912)
每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五颜六色的霓虹灯就会把城市装扮得格外时尚、美丽。也许,人们对此已司空见惯,但很多人也许并不知道,是谁、在何时首次点亮了霓虹灯。现在,霓虹灯塑造出一幅幅绚丽的图画和广告招牌,并成为一个地区经济繁荣与否的象征。
维生素:
让生命之树常青
(1912)
维生素是20世纪的伟大发现之一。1912年,英国生物化学家霍普金斯在使用人工合成饲料喂养动物时发现了它,从而揭开了人类因缺少维生素引起各种疾病之谜,并找到一条正确的治疗途径。20世纪60年代后,吃维生素保健防病成为一种世界性潮流。
人造棉:
大众消费大众爱
(1912)
石油化工的兴起,是20世纪化学工程技术的杰出贡献。随着1903年人造丝的发明,1912年法国的吉拉尔发明了人造棉,并很快成为代替天然棉纱用于纺织业和服装业的原材料。从此,这种价格低廉、色彩鲜艳的布料成为大众化商品。
第一条汽车生产线:
每分钟生产一辆车
(1913)
零件在传送带上缓缓移动,工人们手脚忙个不停……大家看过电影大师卓别林的《摩登时代》吗?里面描述的生产流水线,正是美国福特汽车公司一百多年前首度发明并使用的。1913年,全球第一条汽车生产流水线在美国福特海兰园工厂投产。由于这一生产技术节省时间、降低成本,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使用它,从而为工业生产开辟了新时代。
大陆漂移说:
大陆本是一整块的
(1915)
1915年,德国科学家魏格纳写成《海陆的起源》一书,提出大陆曾经彼此相连,后来因为某些原因而分开。他的“大陆漂移说”不但为后来的海底扩张学说、版块构造学说等开辟了探索的路径,也为人类认识我们生存的地球找到了一把金钥匙。
噬菌体:
细菌的天敌
(1917)
1917年,加拿大细菌学家德艾莱尔在进行痢疾杆菌的液体培养时,发现培养液变混浊了,然后混浊的培养液又变得清澈透明。怎么回事?德艾莱尔认为它们肯定是被另一种比细菌更小的生命体捕食了。这种仅在电子显微镜下看见的生命体叫作“噬菌体”,它能侵入细菌体内增殖,引起菌细胞裂解。它还有一个名字——细菌病毒。
雷达:
决胜千里之外
(1919)
雷达是英文缩略词radar的音译,原意为“无线电探测与定位”。它号称“千里眼”,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为抵御军用飞机,有的科学家开始研制一种远距离搜寻飞机的仪器——这就是后来的雷达。如今随着形形色色遥感技术的出现以及通信技术的发展,人类所观测到的世界也越来越广阔。
卡介苗:
出生第一针
(1921)
卡介苗是预防儿童结核病的预防接种疫苗,接种后可使儿童产生对结核病的特殊抵抗力,因此号称“出生第一针”。自1921年首次进行卡介苗的人体试种以来,目前世界上多数国家都已将卡介苗列为计划免疫必须接种的疫苗之一。
胰岛素:
糖尿病人的福音
(1922)
糖尿病是当代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用胰岛素治疗糖尿病已成为人们熟悉的一个医学常识。可是一直到1922年班廷和人合作首次提取到胰岛素,并成功地应用于临床治疗之前,得了糖尿病简直就是噩耗:因为只能采取饥饿疗法。如果患者是一个彪形大汉,转眼就会变得骨瘦如柴,而且最终难免一死。
电冰箱:
开启一个清凉世界
(1923)
冰箱的发明,使人类拥有了清凉、保鲜的食物。1923年,两位瑞典工程师浦拉腾和孟德斯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冰箱,从此电冰箱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家电伴侣”。
哈勃望远镜:
看到大宇宙
(1924)
20世纪初,天文学家大多认为宇宙不会膨胀出银河系。直到1924年,美国天文学家哈勃通过当时最大的望远镜发现仙女座中的星云不是银河系的气体,而是一个完全独立的星系,就是说银河系之外存在着许多其他星系。哈勃的发现使天文学家不得不改变对宇宙的看法,而哈勃根据星系结构区分星系的方法至今天文学上仍在延用。
环球飞行:
让梦想升空
(1924.4)
1924年4月6日至9月28日,4架美国陆军飞机从西雅图出发,飞越太平洋、大西洋,途经日本、中国、中东、法国等地,最后返回始发地,历时176天,共着陆57次,行程44340千米。此番首次环球飞行的成功,带动了世界科技领域航空技术市场化的进程。
量子力学:
揭开微观世界的奥秘
(1925)
科学界公认,20世纪上半叶的两大发现——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科学技术的面貌。如果说相对论探究的是宏观世界的规律,那么量子力学就是研究像水分子、氢原子这些微观粒子的科学。1925年,年轻的德国物理学家海森伯和其他科学家一起创立了著名的矩阵力学理论,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量子力学第一定律。
电视:
打开世界的新窗口
(1925)
许多人已习惯了有电视的生活,一打开电视机,五彩缤纷的世界便吸引着人的视线,影响着人的思维。1925年,英国发明家贝尔德第一次推出自己的电视系统时,也许很难想象,电视会给今天的人类生活带来如此巨大的影响。
青霉素:
细菌的克星
(1928)
1928年开创了医学新纪元。这一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从霉菌的原液里发现了青霉素。至今,人们在治病时还经常用它,因为它是人类有史以来发现的一种最好的抗生素。
石英钟:
精确把握每分每秒
(1929)
在“时间就是金钱”的年代,石英钟逐渐取代了机械钟表,成为人们广泛应用的计时工具。1929年,世界上第一批石英钟问世。没想到,从它的诞生到后来遍布寻常百姓家,其间只花了70年的时间。
拉链:
天衣无缝
(1931)
20世纪,有一项小发明却成就了大奇迹。看似小巧的它,在发明之初作为“可移动的扣子”,并没有引起人们太大的注意。现在,它却深入到航天、航空、军事、医疗、民用等各个领域。这个发明就是拉链,一个几乎可以在任何服装、箱包、日用品上都可以找得到的小装置,它对人类生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微波通信:
科技进步的“催化剂”
(1931)
1931年,英国多佛与法国加莱之间建起了世界上第一条微波通信线路,使无线电通信技术进入了一个新时代。此后,迅速发展的微波接力通信系统遍及全球,它的应用和发展又促进了诸多领域的科技进步。
电子显微镜:
人类的第三只眼
(1932)
1932年,德国物理学家鲁斯卡和德国电气工程师克诺尔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显微镜。同年,鲁斯卡发表论文“几何电子光学的发展”,第一次使用电子显微镜的名称,因此这一年也被公认为是电子显微镜的发明年。
心脏起搏器:
让人起死回生
(1932)
美国纽约一名叫海曼的胸科医生在做心脏穿刺手术时屡次发现,当针尖刺激右心房时可使心肌收缩。他经过多年探索和研究,于1932年研制出一台由发条驱动的电脉冲发生器,脉冲频率可调节为每分钟30、60、120次。海曼把它称为“人工心脏起搏器”,之后这一发现使很多心脏病人得以起死回生。
高速公路:
要想富,先修路
(1932)
1931年,世界上最早的高速公路在德国的科隆与波恩之间建成,长约30千米。1932年8月6日,由当时的科隆市长、也是后来的西德总理阿登纳宣布这条公路开通。一般来说,公路运输具有门到门直达运输的灵活性,尤其适宜于客运和鲜货、集装箱的零担运输——而这种功能,有了高速公路后更为突出。
彩色胶片:
把你的微笑留下
(1933)
1933年,戈德斯基和曼内斯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张彩色胶片。彩色胶片忠实地记录着人类生活的片段,成为人们永久的纪念。而美国柯达公司推动了彩色胶片的诞生和发展,柯达胶卷因此风靡全球:无论是在专业摄影还是在家庭生活摄影中,人们都广泛使用彩色照片。
图灵机:
计算机之母
(1937)
1937年,当奠定整个现代计算机理论和人工智能基础的论文——《论可计算数及其在判定问题上的应用》发表时,年仅25岁的图灵还只是剑桥大学的一名研究生。目前在世界电脑界,有一项崇高的奖项“图灵奖”,就是以这位天才的名字命名的。
尼龙:
开辟纺织新天地
(1937)
20世纪30年代,“尼龙之父”卡罗瑟斯的发明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引起了全球性的“尼龙骚动”。该发明在1938年形成工业化生产后定名为尼龙,它奠定了合成纤维工业的基础。
射电望远镜:
让我们走进太空
(1937)
如果说扬斯基使射电天文学得以诞生,那么这门科学的幼年靠雷伯独自哺育,并得益于二战后大批退役雷达的“军转民用”,之后英国洛弗尔又使它长大成熟,从而揭开探索宇宙的辉煌时代。
圆珠笔:
书写工具之王
(1938)
1888年,一个叫约翰·劳德的美国人为了在皮革上画线,设计出一种笔尖用滚珠制成的书写工具,但没有储油或储水装置。之后,英国、德国都有类似制作,但因用途狭窄、性能较差没能流行起来。直到1938年匈牙利人比罗发明了能在各种书写材质上留下难抹痕迹的圆珠笔后,才让人类的学习和工作获益匪浅,而且至今离不开它。
无籽西瓜:
满足人类新口味
(1938)
1938年,在美国攻读博士学位的中国人黄昌贤应用生长素,首次成功地培育出无籽西瓜。当时,美国的很多报刊都登载了黄昌贤的事迹和照片,赞颂他为“无籽西瓜之父”、“无籽西瓜大师”,美国科学促进会还将应用植物激素育成无籽西瓜列为当年世界有生命的物质成就之一。
纸尿布:
解决尿尿问题
(1942)
可别瞧不起宝宝用的这个小玩意儿,在美国《时代》周刊评选出的20世纪最伟大的100项发明中,纸尿布就是其中之一。而且,在它诞生后的几十年来,受益的不仅是宝宝和年轻的爸爸妈妈,还有世人瞩目的太空英雄哦!
第一座原子核反应堆:
原子时代的出生证
(1942.12.2)
1492年,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横渡大西洋,发现美洲新大陆;1942年,又有一位意大利“航海家”登上另一块“新大陆”。如今,在美国芝加哥大学一所古老建筑的外墙上留有这样的碑文:1942年12月2日,人类于此首次完成自持链式反应的实验并因而肇始了可控的核能释放——这就是原子时代的出生证。
人工肾脏:
人造的血液清洗厂
(1943)
1943年,荷兰医生科尔夫制成了第一个人工肾脏,这是首次以机器代替人体的重要器官。而人工肾脏的发明,不仅为肾病患者带来了福音,而且大大推进了人造器官的研究。
原子弹爆炸:
“小玩意儿”震惊世界
(1945.7.16)
1945年7月16日5时24分,在美国新墨西哥州阿拉莫戈多空军基地,命名为“小玩意儿”的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爆炸腾起的烟尘好像垂天之云,而且现场半径400米范围内的沙石都被熔化成黄绿色的玻璃状物质,半径1600米范围内的所有动植物则全部死亡。
埃尼阿克:
信息时代的启明星
(1946.2.15)
1946年2月15日,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制成世界上第一台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ENIAC,即电子数字积分电脑,简称“埃尼阿克”。“埃尼阿克”的发明,标志着信息时代的开始。
比基尼:
人性自由和解放的象征
(1946.7.18)
比基尼(Bikini)在1946年前只是一个地名,位于太平洋的马绍尔群岛,是美国杜鲁门总统批准进行核弹试爆的一个无人岛。试爆后第十八天,法国设计师路易斯·里尔德在巴黎推出一款由三块布和四条带子组成的泳装,号称“比世界上最小的泳衣还要小的衣服”。它不仅重新定义了“比基尼”,也使之成为如今女性泳衣的代名词。
核磁共振:
打开“黑箱”的钥匙
(1946)
与1901年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普通X射线或1979年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计算机层析成像(即CT)相比,核磁共振成像的最大优点在于——它是目前少有的对人体没有任何伤害的安全、快速、准确的临床诊断方法。如今,全球每年至少有6000万病例利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进行检查。
碳14测年法:
考古学的时钟
(1947)
1947年,美国芝加哥大学化学家弗兰克·利比首次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碳14,准确测定了曾经有过生命的有机体年代。这种碳14测年法的发明,对于考古学、海洋学和地球科学是一个巨大的贡献。
微波炉:
炊具的革命
(1947)
1945年,美国工程师斯潘瑟在安装雷达磁控管时,意外地发现放在口袋里的巧克力融化了!斯潘瑟因此提出利用微波加热食物的设想,并于1947年研发出世界上第一台家用微波炉。它的问世,从此把大量妇女从厨房里解放出来。
晶体管:
微电子革命的先声
(1947.12.23)
20世纪50年代初,《纽约时报》对晶体管的评论是:“这东西除了做助听器,恐怕没什么别的用途。”今天从电子、集成电路、计算机、自动控制等产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巨大影响中,可以深切感受到晶体管对人类文明起到多么巨大的推动作用。
信息论:
让信息传播更可靠
(1948)
怀念香农,一定要熟悉他的两大贡献:一是信息理论、信息熵的概念;另一是符号逻辑和开关理论。另外,更应该学习他好奇心强、重视实践、追求完美、永不满足的科学精神,这是他获得成功的重要经验。
隐形眼镜:
时尚新宠
(1948)
眼睛是心灵之窗,拥有一双明亮而美丽的眼睛是所有人的梦想。因此,对近视的时尚人士来说,隐形眼镜绝对是20世纪40年代的重大发明之一:不仅可以帮助他们看清楚世界,而且佩戴起来方便、美观。
信用卡:
一卡行天下
(1950)
1950年春,35岁的美国曼哈顿信贷专家麦克纳马拉发明了信用卡,第一批200名就餐者俱乐部会员可以在纽约27家饭店赊账。信用卡不仅免去了人们腰缠万贯走南闯北的麻烦和危险,而且将民间的闲散消费资金集中到银行,增加了银行信贷资金的来源。
录像机:
昔日重来
(1951.11)
“打开电视看电影”,帮助我们实现即想即看愿望的,是录像机的发明。1951年11月,美国克罗斯公司在马林的带动下,研制出第一台实用磁带录像机。尽管这台录像机播出的图像很模糊,声音也沙沙的,但它的问世仍然是20世纪最有影响的技术成就之一。
氢弹爆炸:
推动人类和平利用核能
(1952.11.1)
1952年11月1日,美国在太平洋马绍尔群岛埃尼威托克环礁上试爆成功世界上第一枚氢弹。这枚氢弹为1040万吨TNT当量,相当于投向日本广岛的那颗原子弹杀伤力的数百倍。它在几百米高的钢架上起爆后,整座小岛连同钢架都在巨大的爆炸声中沉入太平洋深处,这个瞬间震惊了全世界。
破译DNA:
揭示生命奥秘的金钥匙
(1953.2.28)
1953年2月28日,美国遗传学家沃森和英国物理学家克里克在剑桥宣布:“我们已经发现生命的秘密。”3月7日,世界上第一个生命遗传的基因物质——DNA的双螺旋模型问世。这一发现对生物学和医学的影响,绝不亚于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表对化学的影响,它让将来在实验室里改造物种甚至创造生命不再是一种梦想。
核潜艇:
航程无限的隐蔽杀手
(1954.1.21)
1954年1月21日,人类第一艘核潜艇“鹦鹉螺”号在上万名观众的欢呼声中下水,宣告了核潜艇时代的到来。它完美地实现了“核潜艇之父”海曼·里科弗的理念:只有“航程无限”的核能与“隐蔽出击”的潜艇相结合,才能导致战略作用极为重大的威慑性武器出现。
避孕药:
阻止精子和卵子面对面
(1954)
据估计,现在全球超过1亿女性使用口服避孕药——不仅仅为了避孕,而且还在利用它的其他好处,如经期止痛、抑制痤疮。毫无疑问,口服避孕药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有助于提高女性的社会地位。有200名著名历史学家甚至认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原子弹乃至电脑和网络对20世纪的影响,都不及这粒小小的药片。
第一座核电站:
恶魔变天使
(1954.6)
1954年6月27日,俄语广播电台播报的一则新闻震惊了全世界:“在科学家和工程师的共同努力下,苏联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5000千瓦发电量的核电站,该核电站已为苏联农业生产项目提供所需电力。”尽管这个号称第一核电站的建设在当时是最高机密,它却是人类和平利用原子能的成功典范。
人造地球卫星:
人类开始了太空时代
(1957.10.4)
1957年10月4日,苏联发射了一颗小金属球绕着地球飞行,这就是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从此以后,人类开始了太空时代。目前,人类已研制和发射了各种人造卫星5000多颗,让太空时代正以许多看得见和看不见的方式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激光:
人类的希望之光
(1958)
1958年,美国科学家肖洛和汤斯发现了激光。它具有亮度极高、单色性好、方向性好三大特点,被称为“最快的刀”、“最准的尺”、“最亮的光”和“奇异的激光”,是20世纪继原子能、计算机、半导体之后,人类的又一重大发明。
第一台工业机器人:
万能生产能手
(1959)
1959年,美国工程师英格伯格和德沃尔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工业机器人。此后,他们成立了尤尼梅逊公司,兴办了世界上第一家机器人制造工厂。两人因此被称为“工业机器人之父”。
第一颗气象卫星:
看云识天气
(1960.4.1)
1960年4月1日,美国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试验性气象卫星“泰罗斯”1号。从此,卫星气象学诞生了。到目前为止,全世界共发射气象卫星100多颗,形成一张天罗地网,使人们真正能够看云识天气,因为云是天气的表情。
深海探测:
开启海底之门
(1960)
数千上万米的深海区域,是地球上最神秘、最宁静的地方。但驱使人类探测深海的不仅仅是好奇心,还因为这里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特别是巨大的石油资源,同时存在着许多极端环境下的生物。1960年美国海军深海探测器“蒂里雅斯特”号惊鸿一瞥,宣告人类叩响了海底之门。
抽水马桶:
花最少的水,办最完整的事
(1960—1970)
400多年前,英国一位叫约翰·哈林顿的教士在流放地设计出世界上第一只抽水马桶。但一直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抽水马桶才开始在欧美流行,后来传到日本、韩国、中国等亚洲国家,让越来越多的人享受到它的好处,大家公认它为“卫生水准的量尺”。
“东方”1号宇宙飞船:
加加林飞离地球
(1961.4.12)
1961年4月12日,苏联宇航员加加林成为人类有史以来第一位“太空人”。加加林的上天,表明人类“飞离地球”的梦想已经实现,也表明美、苏两国在太空领域的激烈争夺开始了!两大国之间不声不响的竞争带来令人震惊的科技进步,让全世界都在关注人类历史上这一最伟大的征服。
断肢再植:
中国医生的创举
(1963.1.2)
1963年1月2日,医学界“爆炸了一颗原子弹”。这一天,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医生陈中伟和他的同事们成功地将一名患者从腕部被完全轧断的右手重新接起来,中国由此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断肢再植手术成功的国家。
IBM
360:
第三代电脑在豪赌中亮相
(1964.4.7)
电脑的历史,就是IBM的历史,因为以电子器件划分的四代电脑,前三代都明白无误地以IBM公司的电脑作为“代际”产品标志。IBM360的研制成功,标志着大量使用集成电路的第三代电脑正式登上历史舞台。它的研制费用共计50亿美元,是美国研制第一颗原子弹的“曼哈顿工程”的2.5倍!
卫星广播:
闭门笑看全世界
(1964)
1964年是人类通信史上另一个重要转折点——这年夏天,北美地区观众首次通过卫星实况转播收看了万里之外的日本东京奥林匹克运动会。从此人们可以闭门笑看全世界,这一切都归功于哈罗德·罗森发明的地球同步卫星。
高速铁路:
改变人们的出行方式
(1964.10)
1964年10月1日,日本东海道新干线正式开通,时速高达271千米,结果从东京至大阪的行驶时间由6小时30分缩短到3小时。这条专门用于客运的电气化、标准轨距的双线铁路,代表了当时世界第一流高速铁路的技术水平,标志着世界高速铁路由试验阶段跨入了商业运营阶段。
人工合成牛胰岛素:
中国人的骄傲
(1965.9.17)
1965年9月17日,中国首次人工合成了结晶牛胰岛素,这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人工合成有生命的蛋白质。实验的成功标志着人类在认识生命、探索生命奥秘的征途中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它是继从无机物中取得第一种有机物尿素之后而出现的第二次飞跃。
心脏移植:
我把真心献给你
(1967.12.3)
1967年12月初,53岁的杂货商沃什康斯基连续心脏病发作,生命危在旦夕。这时南非外科医生巴纳德告诉他有一颗合适的心脏可以利用,问他是否想移植这颗心脏,沃什康斯基花了两分钟才下定决心。后来当移植心脏在他胸腔里又跳起来时,以巴纳德医生为首的五人小组真是欣喜若狂。这——就是人类首次成功移植心脏手术。
智能机器人:
超人总动员
(1968)
如果将来有一个智能机器人国,那么1968年应当是特别值得纪念的建国年。因为在这一年,美国斯坦福研究所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智能机器人——用三只轮子当脚,装有“猫胡须”式触觉传感器,用电视摄像当眼睛,头上装有天线,由大型电脑通过天线进行遥控,人们可以通过电传打字机向它发出指令。
“阿波罗”号宇宙飞船:
从地球到月球
(1969.7.20)
我们是唯一的人类吗?外星球有我们的同类吗?1969年7月20日,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从“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登月舱走出,在月球表面留下人类登月的第一个脚印。人类终于可以在另一个星球上看到自己的家园,这时距凡尔纳的幻想小说《从地球到月球》、《环绕地球》已有一个世纪。
因特网:
将世界连成一家
(1969)
1969年,美国五角大楼首创因特网雏形——“阿帕网”,一开始用于军事领域。它的首次通信,即数据包交换,是1969年在美国南加州两个实验室的计算机之间进行的,只有两个节点。没想到短短40余年,小网变大网,阿帕网变成了国际互联网——将分布于全球近百个国家的数万个电脑网络连接在一起,让天涯若比邻不再是梦想。
电子邮件:
大家的伊妹儿
(1969—1971)
电子邮件虽然是20世纪70年代发明的,却到80年代才得以兴起。当时使用网络的人太少,而且网速受限制。到80年代中期,个人电脑兴起,电子邮件开始在电脑迷以及大学生中广泛传播开来。90年代中期由于互联网浏览器诞生,全球网民人数激增,电子邮件被广泛使用。
“礼炮-1”号空间站:
人类第一个空间站
(1971.4.19)
开展载人航天事业的最终目的,是全面、深入地开发和利用宇宙资源,为此必须一方面发展通向太空的经济高效的常规运输手段,一方面建立永久性航天基地,而“空间站”就是向这种永久性航天基地发展的过渡形式。1971年4月19日人类第一个空间站“礼炮-1”号由“质子”号运载火箭送入地球轨道,让太空飞行进入一个新阶段。
PC机诞生:
微计算机时代到来
(1971.11.15)
1971年11月15日,美国英特尔公司发布4004微处理器。这是首次将一台可编程计算机的关键元件集成在一块芯片上,从而引发一场技术革命,为日后开发系统智能功能以及个人电脑奠定了发展基础。
CT扫描仪:
20世纪的“照妖镜”
(1972)
1972年,CT扫描仪在英国EMI公司问世,这是继伦琴发现X射线以来,在医学诊断领域的又一重大突破。后经过一代代技术革新,CT分辨能力日益提高,现已成为当代医学诊断技术的一个重要标志。
杂交水稻:
让世界远离饥饿
(1973)
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责任制),二靠袁隆平(杂交稻)。国际上甚至把杂交稻当作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认为它是解决下个世纪世界性饥饿的法宝。
移动电话:
现代“顺风耳”
(1973.4)
1973年4月,人类进行无线通话的梦想在美国纽约实现了。当时,这台世界上第一个实用蜂窝式移动电话机是名副其实的“大哥大”。如今,它已由最初重达一二千克发展到更加小巧、轻便,最小的手机仅有戒指大小,售价也从当时的4000多美元降到今天能为大众所接受。特别是——它使人际沟通变得更加便利,进而带给人类更多自由。
光纤通信:
信息高速公路来了
(1973)
1973年,世界上第一个光纤通信实验系统在美国贝尔实验室建成,并成功地研制出能在室温下连续工作的半导体激光器。它虽然只有米粒大,却是利用光波在光导纤维中传输信息的一种理想光源,最终使人类信息传输方式有了质的飞跃。
条形码:
神奇的黑白世界
(1974)
1974年6月25日,美国俄亥俄州的Marsh超市揭开了超市计算机化时代的序幕。自此,条形码由于可以标出物品的产地、名称、生产日期等许多信息,在商品流通、图书管理、邮政管理等许多领域都得到广泛的应用。甚至可以说,没有条形码,整个国家的经济都无法正常运行。
基因工程:
人为干预生物遗传
(1974)
1974年,由美国科学家科恩首次取得成功的基因工程打破了不同物种在亿万年中形成的天然屏障,预示着任何不同种类生物的基因都能通过基因工程技术重组到一起。
电子游戏机:
获利最多的娱乐产业
(1975)
20世纪70年代,电子游戏被引入商业娱乐媒体,很快便成为日本、美国和欧洲一个重要娱乐工业的基础。在1983年美国游戏业萧条事件及劫后重生的两年,电子游戏工业经历了超过两个时代的增长,成长为达100亿美金的工业,并与电影业竞争成为世界上获利最多的娱乐产业。
试管婴儿:
人类的新孩子
(1978.7.25)
1978年7月25日夜11点47分,一个名叫路易丝·布朗的婴儿,在英国兰开夏郡奥尔德姆市总医院呱呱坠地。虽然她和其他金发碧眼的小女孩没什么区别,可她一出生就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和注意力:几乎所有知道这件事的人都从心底里欢呼,祝贺她的出生,因为她有一个新的称呼——试管婴儿。
告别天花:
噩梦结束了
(1979.10.26)
1979年10月26日,是值得人类共同庆祝的日子,因为在这一天,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来自“非洲之角”的索马里牧民阿里·毛·马林,成为人类历史上最后一名天花病人。从此,在整个地球上,再也没有发现天花病人。
“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
人类的登天之梯
(1981.4.12)
1981年4月12日,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成功发射,揭开了人类探索太空领域新的一页。人类让自己飞起来的美梦做了数千年,而人们改造“飞机”把自己送入太空只用了20年。从此航天飞机为人类自由进出太空提供了很好的工具,还大大降低了航天活动的费用,堪称航天史上一座重要的里程碑。
乙肝疫苗:
全球上亿患者的福音
(1982)
人类是乙型肝炎病毒的唯一宿主,而中国是乙肝大国,超1.2亿人是乙肝病毒携带者。1982年中国采用基因工程技术研制出高纯、高效的乙肝疫苗,1988年国家正式批准生产,效果良好。现在,婴儿刚出生时只要注射乙肝疫苗,就不会感染乙型肝炎,这使得乙肝在下一代中国人身上得到有效控制。
转基因食品:
改变生物的遗传信息
(1983)
1983年诞生了世界上最早的转基因作物——转基因烟草,1994年美国孟山都公司研制的延熟保鲜转基因西红柿被批准上市,1999年我国水稻研究所研制的转基因杂交水稻通过专家鉴定……短短30年间,转基因产品的品种及产量都成倍增长。
五笔字型:
让汉字轻松输入电脑
(1983.8.28)
1980年前后,计算机在世界上流行开来,并逐渐被引进中国。当时,中外人士有一个巨大的困惑——英文只用26个字母就可以输入,而成千上万结构复杂的汉字该如何输入呢?直到26键方案的“五笔字型”诞生,汉字才得以轻松输入电脑,计算机才得以在中国普及。
多媒体:
神奇的电脑魔术师
(1984)
在电脑技术革新以前,电脑只被当作处理文字信息和数据的工具,所以又叫“计算机”。1984年,美国苹果公司推出世界上第一台多媒体电脑,它集数值、文本、颜色、图形、动态与静态图像、视频、声音、音乐、语言等多媒体的处理为一体,简直成了丰富人们生活的“魔术师”。
笔记本电脑:
移动办公,移动生活
(1985)
1985年,日本东芝公司开发出一种被称作“移动PC”的产品。它具备当时电脑所拥有的先进性能和良好的便携性,和美国人设计的那种笨重得要扛起来才能移动的“膝上电脑”形成鲜明对比。从此,这种小型、可携带的个人电脑使人们移动办公、移动生活成为可能。
微创手术:
小创口治大病
(1987)
传统开放性手术,一般是医生用手术刀切开病灶,处理好生病的身体器官后再缝合,期间可能伴随着出血。1987年,法国医生Mouret偶然完成全球首例微创手术。这种手术创口小、疼痛轻、恢复快,它的出现标志着一座新的医学里程碑从此诞生。
高清电视:
看到更清晰的世界
(1989)
电视从最早的黑白、彩色到现在的高清,一代一代越来越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画面感。而电视研究者追求的最高标准,则是一个正常视力的观众看到的图像质量,和观看原始景物或表演时所得到的印象几乎一样。
人类基因组计划:
掀开生命的天书
(1990)
现代人都知道,一个人的长相、身高甚至性格都和自身的基因息息相关。而1990年正式启动的人类基因组解密计划,由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和中国科学家共同参与,在20世纪末完成了对人体的第22对染色体基本序列的测定,从而掀开人体“生命之书”的第一页。
万维网:
信息穿梭网中央
(1991)
1990年,英国科学家蒂姆·伯纳斯·李发明了首个网页浏览器——World
Wide
Web,1991年8月6日正式启用,这就是“万维网”。万维网是个资料空间,由于能让人获取又快又廉价的信息,很快便被联合国新闻委员会宣布为继电视、广播、报纸之后的第四媒体。它革新传播方式,塑造新平台,既改变了传播者,也改变着受众,并让大家拥有一个共同的新名字——网民。
生物圈二号:
再现人类生存奇迹
(1993.9.26)
1993年9月26日,在与世隔绝的“生物圈二号”中生活了两年之久的八位科学家走出这一人造小世界。它不仅标志着美国“生物圈二号”计划首次试验结束,而且再现了人类生存史上又一个奇迹。
信息高速公路:
共享海量信息资源
(1993)
1993年9月,美国政府宣布实施一项新的高科技计划——国家信息基础设施,旨在以因特网为雏形,兴建信息时代的“信息高速公路”,使所有的美国人方便地共享海量信息资源。这个计划随后在全球引发大振荡,一个全球化互联网运动开始蓬勃兴起。
GPS:
让你在陌生的地方不迷路
(1994)
GPS是英文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的简称。它是美国陆海空历时20余年联合研制的新一代空间卫星导航定位系统,1994年3月布设完成全球覆盖率高达98%的24颗GPS卫星星座。如今,美国知名IT杂志《PCWorld》(微电脑世界)甚至以美国拯救金融危机中濒临破产的银行为例,称“GPS显然是另一家不能倒闭的银行”。
航天器对接:
科学在太空握手
(1995.6.29)
格林尼治时间1995年6月29日13时,美国“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与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对接成功。这次历史性的空间对接,标志着人类在空间活动中的国际合作正在成为一种趋势。
电子商务平台:
进入全球电子化市场
(1995.7)
电子信息和网络化环境彻底震撼和改变了传统商贸业务及实务操作赖以生存的基础,引发了信息社会中商贸实务和营销策略研究领域中一场深刻而激动人心的革命。具体地说,从美国的亚马逊到中国的阿里巴巴,都是通过电子商务平台精彩地演绎了改变商业和生活方式的实战应用范例。
多利羊:
生物学界的大地震
(1996)
多利羊诞生于1996年7月5日,1997年首次向公众披露。它的出现不亚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带给全世界的震撼,因此被美国《科学》杂志评为1997年世界十大科技进步的第一项。科学家认为,多利的诞生标志着生物技术新时代的来临。
“探路者”号探测器:
首访火星的使者
(1997)
1997年7月4日,在美国东部时间13时零7分,历时7个月航行的“探路者”号探测器在火星上名为“阿瑞斯谷地”的地区成功着陆!随后,一辆被称作“索杰纳”的微型探测车踏上火星,其最快速度可达每秒一厘米。它是人类成功送往火星的第一部火星车,主要用来研究火星表面的岩石。
Google诞生:
搜一代出现
(1998)
1998年,Google(谷歌)创始人佩奇和布林在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学生宿舍内共同开发了全新的在线搜索引擎,然后迅速传播给全球的信息搜索者。随着雅虎、国内百度等搜索引擎的相继出现,现代人已经成为“搜一代”,搜索引擎不仅是我们工作、生活的助手,还成为娱乐工具。
腾讯QQ:
人见人爱的小企鹅
(1999.2)
1999年2月,腾讯自主开发了基于Internet的即时通信网络工具——腾讯即时通信,其合理的设计、良好的易用性、强大的功能和稳定高效的系统运行赢得了用户的青睐。从此,这只小企鹅改变了数亿人的生活方式。
独立人工心脏:
身体第二个发动机
(2001.7)
2001年7月,美国海军退役军人图尔斯体内被植入世界上第一个完整的人工心脏。和20世纪80年代研发的人工心脏不同,这是首个不需要通过管线与外部电源连接的人工心脏。
Facebook:
脸谱网友的奇迹
(2004)
2004年,24岁的美国哈佛大学学生马克·扎克伯格创造了革命性的Facebook社交网站(SNS),也激起了全球SNS热潮,中文译为“脸谱网”。2012年5月18日,这家美国排名第一的照片分享站点,正式在美国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上市。
仿生肢:
弥补残缺的美好
(2005)
2005年,日本研究人员发明了一种机械骨骼装置,帮助老年人或不能走的人行走,甚至可以举起一些像水壶之类的重物,这一装置的大名叫“混合义肢”。人们是否可以猜想:未来随着科技的进步,装上仿生肢会不会比真人腿跑得还快?
人工合成染色体:
人造生命成为可能
(2007.10.6)
2007年10月6日第一个人工染色体的合成,使“人造生命”成为可能。而“人造生命”技术的益处,首先是应对能源危机和解决环境问题,其次可在基因诊断方面更深入了解生命的组成因素,从源头封杀多种疾病等。
皮肤干细胞:
仿制的“万能细胞”
(2007.11)
2007年11月20日,美、日两大科研小组同时证实,皮肤细胞经过“基因直接重组”后可以转化为具有胚胎干细胞特性的细胞。这一发现既解决了利用胚胎进行干细胞研究的道德争议,又使得干细胞研究的来源更不受限,因此美国先进细胞技术公司首席科学家罗伯特·兰扎称它“在生命科学中的意义,堪比莱特兄弟的第一架飞机”。
“凤凰”号探测器:
确认火星有水
(2008.6.20)
火星一直是人类探索宇宙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而这个与地球结构最为类似的星球是否存在液态盐水,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2008年6月20日,美国火星探测器“凤凰”号观测到火星表面存在液态盐水。这个新证据宣告,人类也许不再孤单,从而激起人类继续探索宇宙的动力。
仿生机器人:
大脑也有神经元
(2008.8)
2008年8月13日,英国雷丁大学科学家揭开一个由神经细胞驱动的机器人的神秘面纱。这个叫戈登的机器人,大脑由30万个经培育的老鼠神经细胞缝合而成。此项里程碑式的成功试验,一下子震撼了整个科学界。
微博:
你的心声,世界的回声
(2009)
2006年,美国程序员斯通、威廉姆斯和杰克·多尔西共同创建了Twitter这个社交网络及微博客服务的网站。自此,在这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一个再微小的心声,也能让更多的心一齐共鸣。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