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象的人性论剖析

抽象的人性论剖析

作者:有林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

出版年:2015年1月

ISBN:9787509765500

所属分类:科普读物

书刊介绍

《抽象的人性论剖析》内容简介

所有的反马克思主义思潮在世界观上都是历史唯心主义。必须看到抽象的人性论的危害。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学说揭示了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反映,因而没有抽象的、全人类共同的人性。毛泽东阐述了在阶级社会里只存在阶级性的道理。邓小平十分重视批判抽象的人道主义思想。改革开放以来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包括“经济人假设”、超阶级的民主、抽象的公平观、“普世价值”、历史虚无主义等等,都是以抽象的人性论为理论基础的。批判抽象的人性论,任重而道远。
有林,男,1929年生,研究员。现任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顾问。历任中央书记处研究室经济组副组长、组长、室务委员,国家体改委委员,国务院经济研究中心常务干事,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机关党组成员,《求是》杂志总编辑,当代中国研究所副所长。中共十二大代表,第七届、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国家社会科学规划小组经济理论学科规划小组(学科评审组)成员,中国人民大学兼职教授。

作品目录

居安思危·世界社会主义小丛书编委会
“居安思危·世界社会主义小丛书”总序(修订稿)

抽象的人性论是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的世界观根源

世界上没有抽象的人性,人性总是具体的

从抽象的人性出发研究社会经济问题是一种历史性的倒退

邓小平十分重视批评抽象的人道主义

所谓人的本性是自私的“经济人假设”,是反社会主义的工具
“经济人”假设是西方经济学研究经济问题的前提
从哲学上讲,“经济人”假设是历史唯心主义的命题,因而是反科学的
从政治上说,“经济人”假设是资产阶级学者反对社会主义的重要工具
从经济上说,在社会主义国家里,“经济人”假设为推行私有化提供了理论根据
从思想上说,“经济人”假设是宣传没落腐朽的剥削阶级思想的一种形式

民主是有阶级性的,不存在抽象的、纯粹的民主
世界上没有抽象的、纯粹的民主
民主总是同专政联系在一起的
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观点和阶级分析方法

公平是由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的,世界上没有抽象的公平
公平是由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的,世界上并没有抽象的、永恒的公平
公平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公平的标准随着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而变化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按劳分配是唯一公平的分配方式

价值始终是具体的,世界上没有普世的价值
世界上并不存在普遍适用的、永恒的价值
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为什么不可能存在“普世”性质的价值?
关于“普世价值”问题需要澄清的几个观点
国内外敌对势力鼓吹“普世价值”的目的,是想改变我国社会发展的方向道路

抽象人性论是历史虚无主义的方法论基础
居安思危·世界社会主义小丛书(已出书目)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