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很容易被我们的想法所控制,因为我们认同了这些想法,将这些想法等同于“我”,如果放下这些想法,就好像“我”要消融一样。
其次,去认识自己的幻觉被打破时的恐慌和愤怒。如果知道愤怒从哪里来,就可以少发脾气了。如果意识到自己的恐慌的含义,就可以少去控制别人了。
重要的不是做什么,而是放下。若想看到别人和其他事物的真实存在,你至少要有某个时刻,可以放下你的“小我”。
每个人都在坚持自己的逻辑,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逻辑看对方。结果,越爱时就越孤独,因为越爱时就越坚持自己的逻辑,而这时就看不到对方的存在了。
抗拒痛苦,所以恋念痛苦。
自恋幻觉是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别人,这是在压制对方的存在感,最终导致对方试图远离自己而损害了关系,这是我们陷入孤独感中的根本原因。
这种对人的控制欲望无所不在,一个人在一个环境中越觉得自己有掌控感,他的控制欲望就会越强,而控制感被破坏后,他的反应也会很强烈。
首先,去认识自己围绕着自恋所建立起来的自我实现的预言。
怎样才能打破自恋幻觉呢?一个关键是,彻底明白自己做某事的初衷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了自己。这是自己的选择,所以是自己为这一选择负责,而不是别人为自己负责。
关系就是一切,一切都是为了关系。我们常讲自我价值感,其实我们追求的并不是孤独的价值感,而是关系中的价值感。
但为什么她会看不到恋人的真实存在呢?因为,当和恋人在一起时,或和任何人在一起时,她的心理活动会一直处于活跃状态,她会一直在行动、想象或思考,她的心从来没有留下空隙。然而,只有当我们的心理活动能在某些时刻停顿下来,我们的心才能感应到对方的真实存在。
只有当我们的心理活动能在某些时刻停顿下来,我们的心才能感应到对方的真实存在。
感觉是我的本真与其他存在的本真相遇那一刻的产物。
只有少数人会在遭受打击后,反省自己持有的那一套逻辑,调整它甚至放弃它,而去形成一套更新的、更灵活的、更适合现实状况的生存逻辑。
如果这个社会中普遍的逻辑是谁欺我,我反击谁,那么这个世界要美好很多。但不幸的是,这个世界上更常见的逻辑是,强者欺压弱者,弱者欺压更弱者。
我们所执着的一切看法中都藏着类似的扬扬自得,如果能清晰地捕捉到这种扬扬自得,就可以部分地放下了。
人会恋念曾经的苦难。
两个人都喋喋不休地说话时,看起来是他们彼此理解,但这常常是一种假象,他们其实看到的都是自己:我在你的讲话中索取我“小我”的养料,你在我的讲话中索取你“小我”的养料。因为两个人的“小我”貌似很像,所以两个人都以为遇到知己,但这不过是遇到了自己的投射而已。
并且,一旦我们能做到这一点,我们就会真正尊重自己的生命,尊重自己的选择范围,懂得感激已拥有的一切,从而可以更深沉、更踏实地活在当下,活在真实的世界里。相反,当我们的注意力主要是集中在别人身上时,你的世界就很容易是一个怨气冲天的世界。
投射性认同是一种孤独的游戏。沉浸在这种游戏中的人,会比一般人更加渴望建立亲密关系,但他们在亲密关系中是看不到对方的真实存在的,他们只关注对方是否如自己所愿,按照自己所渴望的方式对待自己。
不做任何抵抗,让心中的念头自然地流动。这时,我们会发现念头一个接一个,但当念头可以停歇时,真相会自然映现。
即使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平常事,像在与别人的争论中,迫切地希望打败对方,以证明自己是对的,仍然是“小我”对死亡的恐惧而引起的。如果你以你的观点自居,把你的观点等同于你的“我”,当你错的时候,你这种以思维为基础的自我感就会严重受到死亡的威胁。所以你的“小我”不能承认错误,错误就等于“小我”的死亡。
在不是非常明显的强迫情形下,不幸总是不幸者自己选择的结果。
这一刻过去后,我想,这就是活在当下的感觉吧。头脑中的幻觉一旦放下,我就可以和当下的事物建立一个单纯的关系,并能全然投入到这个关系中,这时就能体会到当下任一关系中的喜悦和安宁。
对于控制者来说,你的想法不值一提,他们根本不关心你的想法,拒绝真正了解你。
如实地看到恋人的真实存在,爱恋人本来的样子,而不是自己头脑中建构出来的形象,这也是我们活着的每个人应该努力做到的一点。
最核心的自恋是控制感,即我前面提到的,几乎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认为,“我能控制我的人生,我能左右世界”。围绕着这种感觉的,是自己很少能察觉的一些预言,如“我早就知道事情会这样运转的”。
这种对人的控制欲望无所不在,一个人在一个环境中越觉得自己有掌控感,他的控制欲望就会越强,而控制感被破坏后,他的反应也会很强烈。历史上有无数这样的故事,某个人一旦大权在握,就很容易变得小肚鸡肠,任何人违逆他的意志,都会遭到他程度不一的报复。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就是去认识我们为什么会执着于那些想法,为什么它们会成为形成我们自恋的幻觉的养料。
“小我”的核心内容是一对矛盾:对痛苦的认同和对抗拒痛苦的武器的认同。
武器的存在需要以痛苦为食。
每个人的命运中都有一种似乎特定的、频繁出现的痛苦,而它之所以不断轮回,一个关键原因是我们的“小我”所创造的“伟大”武器需要它。
“小我”对幸福和快乐并不感兴趣,“小我”最感兴趣的是“我是正确的,我早知道这个世界是怎样运转的,谁比我更聪明啊”。
因为我们不能改变别人,只能改变自己,所以除非一个人能明白自己在一件事情中的动机和责任,否则事情不可能出现好的转变。
喋喋不休的人只对自己感兴趣
唯一重要的是点亮你自己心中的光。
在那些特别有表现力的影视作品中,两个相爱的人之间常会出现长长的沉默,但这沉默不是令他们更远,而是令他们更近,便是同样的原因。
自恋的核心就是—我渴望将我想象中的世界投射到现实世界。具体而言,就是我希望周围人能够按照我的想象来行动。
当我们的注意力主要是集中在别人身上时,你的世界就很容易是一个怨气冲天的世界。
当理解不存在时,一个关系便成了巴别塔。
真正的善良是一种有包容力的强大,但更常见的善良是绵羊一般的软弱和顺从。假若你具备的是这样的善良,那么,别人很容易将他“内在的小孩”投射到你身上,而他以“内在的父母”自居。
那些只付出不索取的人,他们很少会得到接受他们帮助的人的尊敬,甚至一些人对恩人的仇恨胜于对其他所有人的仇恨。
在你的心没有打开前,最可怕的事情,不是贫穷,不是被虐待、被折磨,而是孤独。
印度哲人克里希那穆提称,唯一重要的是点亮你自己心中的光。
在和苦难抗争的过程中,我们形成了对抗苦难的武器。但是,如果没有苦难了,武器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喜欢使用评价的人喜欢确定感,说起话来斩钉截铁,而富有创造力的人却势必能容忍甚至喜欢模糊状态。
我们爱一个人,多是爱自己在这个人身上的付出。自己在这个人身上的付出越多,我们对这个人就越在乎,最终会达到这样一个境界—“我甘愿为他去死”。
《按摩全书》的主要目的是为读者展示如何分享相互之间的关心,如何享受按摩的保健功效;也可以帮助您找到适合自身情况的按摩类型
养生肾为本 本书特色 一步到位,发现肾虚4大方案。未病先防,穴位、饮食人人可用。对症进补,44种中药随手可得。辨证施治,14种疾病补肾方能除根。1.中国人有着浓...
《躁郁之心:我与躁郁症共处的30年(上)》内容简介:●《躁郁之心:我与躁郁症共处的30年》(上)是全球躁郁症研究领域的大师、畅
体适能教练独门秘笈-101招教你摆脱白领职业病-附赠VCD 内容简介 你是长期在办公室工作的上班族吗?如果你在上班的过程中经常遇到以下列举的一些情况,那么即使你...
为社会服务的心理学探微 本书特色 人啊,应该有良心、有感恩之心,要有为社会服务的意识;社会心理学一直是作者俞国良研究的重点和兴趣所在。他就从社会心理学研究破题,...
杨力讲原生态养生-让你回归最本色的健康 本书特色 《杨力讲原生态养生》:国学大家、中国首席中医养生专家,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院《易经》《黄帝内经》主讲教授,北京...
荣格文集(第三卷)-心理类型 本书特色 本文集以国际上权威的《荣格文集》(21卷本)为蓝本,根据中国读者的需求,精选其中的代表作,拟分9卷出版。既有毋容置疑的专...
前列腺炎患者的家庭养护 本书特色 前列腺炎是青壮年男性多发病之一,绝大部分病变的病原体来自尿路的逆行感染,少数由身体其他感染病灶传播或蔓延而来。《前列腺炎患者的...
墨菲定律 经典收藏版 本书特色 本书是一本揭示人类潜在种种心理效应的心理学通俗读物,其中*有代表性的即“墨菲定律”。与此同时,从自我认知、经济管理等方面入手,作...
食聊餐桌上的营养经 本书特色 每当感到生活压力太大的时候,不妨回到温暖的家中,与家人一起吃一顿饭。足不出户,你却能踏上一段*能放松身心的旅程。有人说家常便饭很简...
常见病鉴别手册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九章,重点提供了内科临床上常见疾病的鉴别诊断。本书主要以新颖的表格形式一一表达,文字简练,内容实用,便于查阅。常见病鉴别手册 ...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们身边的大多数男性都已切实地感到,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今天,困扰男性的不仅仅是心理压力方面的
第六感心理学-隐形的心灵感应力量 本书特色 《第六感心理学(隐形的心灵感应力量)》(作者 容格)通过科学分析与具体事例,生动 地展现了来自心灵深处的神秘力...
《元素简史:从炼金术到元素周期表》内容简介:从古罗马人制造排水管用的铅,到为恒星燃烧提供燃料的氢,宇宙中的一切物质都由元素
医生在您身边-全家人的健康助手 本书特色 投资健康,受益终生,《医生在您身边:全家人的健康助手》让你把著名医生请回家。医生在您身边-全家人的健康助手 目录 **...
《血液清洁书》:血液是人类维持生命的根本,血液中不仅有氧、葡萄糖、胆固醇、脂肪等许许多多维持生命不可或缺的物质,还担负着
对癌症的不同认识造就了患者的不同命运。有的人不开刀不吃药与癌症平安相处一生,而有的人盲目对癌症进行治疗,不但没有延长和挽
求实养虚不生病 本书特色 这是一本谈人体元气保养道理和具体方法的健康红宝书,它里面告诉我们,养生的目的并非是把我们身体上的哪种病治好就完事了,它更主要的功能是让...
百姓就医用药全程指导 本书特色 《百姓就医用药全程指导》:为百姓指路——关注就医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给患者导航——把握用药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百姓就医用药全程指...
當所有人都做錯,你是否有勇氣做對?藉著蘋果,改變了整個地球的男人*暢銷書《這一生,至少當一次傻瓜》主角木村阿公,親筆寫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