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很容易被我们的想法所控制,因为我们认同了这些想法,将这些想法等同于“我”,如果放下这些想法,就好像“我”要消融一样。
其次,去认识自己的幻觉被打破时的恐慌和愤怒。如果知道愤怒从哪里来,就可以少发脾气了。如果意识到自己的恐慌的含义,就可以少去控制别人了。
重要的不是做什么,而是放下。若想看到别人和其他事物的真实存在,你至少要有某个时刻,可以放下你的“小我”。
每个人都在坚持自己的逻辑,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逻辑看对方。结果,越爱时就越孤独,因为越爱时就越坚持自己的逻辑,而这时就看不到对方的存在了。
抗拒痛苦,所以恋念痛苦。
自恋幻觉是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别人,这是在压制对方的存在感,最终导致对方试图远离自己而损害了关系,这是我们陷入孤独感中的根本原因。
这种对人的控制欲望无所不在,一个人在一个环境中越觉得自己有掌控感,他的控制欲望就会越强,而控制感被破坏后,他的反应也会很强烈。
首先,去认识自己围绕着自恋所建立起来的自我实现的预言。
怎样才能打破自恋幻觉呢?一个关键是,彻底明白自己做某事的初衷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了自己。这是自己的选择,所以是自己为这一选择负责,而不是别人为自己负责。
关系就是一切,一切都是为了关系。我们常讲自我价值感,其实我们追求的并不是孤独的价值感,而是关系中的价值感。
但为什么她会看不到恋人的真实存在呢?因为,当和恋人在一起时,或和任何人在一起时,她的心理活动会一直处于活跃状态,她会一直在行动、想象或思考,她的心从来没有留下空隙。然而,只有当我们的心理活动能在某些时刻停顿下来,我们的心才能感应到对方的真实存在。
只有当我们的心理活动能在某些时刻停顿下来,我们的心才能感应到对方的真实存在。
感觉是我的本真与其他存在的本真相遇那一刻的产物。
只有少数人会在遭受打击后,反省自己持有的那一套逻辑,调整它甚至放弃它,而去形成一套更新的、更灵活的、更适合现实状况的生存逻辑。
如果这个社会中普遍的逻辑是谁欺我,我反击谁,那么这个世界要美好很多。但不幸的是,这个世界上更常见的逻辑是,强者欺压弱者,弱者欺压更弱者。
我们所执着的一切看法中都藏着类似的扬扬自得,如果能清晰地捕捉到这种扬扬自得,就可以部分地放下了。
人会恋念曾经的苦难。
两个人都喋喋不休地说话时,看起来是他们彼此理解,但这常常是一种假象,他们其实看到的都是自己:我在你的讲话中索取我“小我”的养料,你在我的讲话中索取你“小我”的养料。因为两个人的“小我”貌似很像,所以两个人都以为遇到知己,但这不过是遇到了自己的投射而已。
并且,一旦我们能做到这一点,我们就会真正尊重自己的生命,尊重自己的选择范围,懂得感激已拥有的一切,从而可以更深沉、更踏实地活在当下,活在真实的世界里。相反,当我们的注意力主要是集中在别人身上时,你的世界就很容易是一个怨气冲天的世界。
投射性认同是一种孤独的游戏。沉浸在这种游戏中的人,会比一般人更加渴望建立亲密关系,但他们在亲密关系中是看不到对方的真实存在的,他们只关注对方是否如自己所愿,按照自己所渴望的方式对待自己。
不做任何抵抗,让心中的念头自然地流动。这时,我们会发现念头一个接一个,但当念头可以停歇时,真相会自然映现。
即使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平常事,像在与别人的争论中,迫切地希望打败对方,以证明自己是对的,仍然是“小我”对死亡的恐惧而引起的。如果你以你的观点自居,把你的观点等同于你的“我”,当你错的时候,你这种以思维为基础的自我感就会严重受到死亡的威胁。所以你的“小我”不能承认错误,错误就等于“小我”的死亡。
在不是非常明显的强迫情形下,不幸总是不幸者自己选择的结果。
这一刻过去后,我想,这就是活在当下的感觉吧。头脑中的幻觉一旦放下,我就可以和当下的事物建立一个单纯的关系,并能全然投入到这个关系中,这时就能体会到当下任一关系中的喜悦和安宁。
对于控制者来说,你的想法不值一提,他们根本不关心你的想法,拒绝真正了解你。
如实地看到恋人的真实存在,爱恋人本来的样子,而不是自己头脑中建构出来的形象,这也是我们活着的每个人应该努力做到的一点。
最核心的自恋是控制感,即我前面提到的,几乎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认为,“我能控制我的人生,我能左右世界”。围绕着这种感觉的,是自己很少能察觉的一些预言,如“我早就知道事情会这样运转的”。
这种对人的控制欲望无所不在,一个人在一个环境中越觉得自己有掌控感,他的控制欲望就会越强,而控制感被破坏后,他的反应也会很强烈。历史上有无数这样的故事,某个人一旦大权在握,就很容易变得小肚鸡肠,任何人违逆他的意志,都会遭到他程度不一的报复。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就是去认识我们为什么会执着于那些想法,为什么它们会成为形成我们自恋的幻觉的养料。
“小我”的核心内容是一对矛盾:对痛苦的认同和对抗拒痛苦的武器的认同。
武器的存在需要以痛苦为食。
每个人的命运中都有一种似乎特定的、频繁出现的痛苦,而它之所以不断轮回,一个关键原因是我们的“小我”所创造的“伟大”武器需要它。
“小我”对幸福和快乐并不感兴趣,“小我”最感兴趣的是“我是正确的,我早知道这个世界是怎样运转的,谁比我更聪明啊”。
因为我们不能改变别人,只能改变自己,所以除非一个人能明白自己在一件事情中的动机和责任,否则事情不可能出现好的转变。
喋喋不休的人只对自己感兴趣
唯一重要的是点亮你自己心中的光。
在那些特别有表现力的影视作品中,两个相爱的人之间常会出现长长的沉默,但这沉默不是令他们更远,而是令他们更近,便是同样的原因。
自恋的核心就是—我渴望将我想象中的世界投射到现实世界。具体而言,就是我希望周围人能够按照我的想象来行动。
当我们的注意力主要是集中在别人身上时,你的世界就很容易是一个怨气冲天的世界。
当理解不存在时,一个关系便成了巴别塔。
真正的善良是一种有包容力的强大,但更常见的善良是绵羊一般的软弱和顺从。假若你具备的是这样的善良,那么,别人很容易将他“内在的小孩”投射到你身上,而他以“内在的父母”自居。
那些只付出不索取的人,他们很少会得到接受他们帮助的人的尊敬,甚至一些人对恩人的仇恨胜于对其他所有人的仇恨。
在你的心没有打开前,最可怕的事情,不是贫穷,不是被虐待、被折磨,而是孤独。
印度哲人克里希那穆提称,唯一重要的是点亮你自己心中的光。
在和苦难抗争的过程中,我们形成了对抗苦难的武器。但是,如果没有苦难了,武器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喜欢使用评价的人喜欢确定感,说起话来斩钉截铁,而富有创造力的人却势必能容忍甚至喜欢模糊状态。
我们爱一个人,多是爱自己在这个人身上的付出。自己在这个人身上的付出越多,我们对这个人就越在乎,最终会达到这样一个境界—“我甘愿为他去死”。
《大学生幸福心理课》内容简介:刘爱华主编的《大学生幸福心理课》通过大学生身边发生的故事,引出大学生常见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问题
养老三付药:起居、守静和粥 本书特色 迄今为止,中医的精义和灵魂仍然只存在于传统中。中医不只重视养疗之方、调治之法,中医更重视对身体的全息理解,更在乎对“自然”...
失眠自我康复全书 本书特色 睡眠是每人每天都必须的。大多数人一生中的睡眠时间超过生命的1/3。但是近年来,由于现代人生活压力的加大,各种疾病的侵袭等因素,导致现...
咳喘病诊治-国家名老中医用药特辑 本书特色 国家名医:指经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审定的首批、二批、三批、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他们在长期...
失眠中医调治与药膳 本书特色 尹国有主编的《失眠中医调治与药膳》以失眠的中医治疗及饮食药膳调养为重点,采用问答的形式,系统地介绍了失眠的防治知识,认真细致地解答...
健康是什么? 本书特色 l 西方医学界乃至社会学界的权威精华。l 在书中,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l 本书是西方医学院校“健康导论”课程普遍使用的教科书,而该...
《企鹅兰登口袋本·见字如面:爱(中英双语)》内容简介:这本书收录了一系列关于爱的鸿雁往来,柔情而酸楚。其中一封信由父亲写给
《维系婚姻的秘密》内容简介:婚姻对男人女人而言,意味着截然相反的未来 伊丽莎白·弗洛克从小在单亲家庭长大,二十二岁那年她只身
编辑推荐关爱乳房就是关爱美丽与健康,爱自己从爱身体开始。本书从乳腺健康知识到内衣选穿、体型塑造到健康积极的生活方式,均为
10个心梗,9个可以被预测;6个心梗,5个可以被预防。和身体的其他问题一样,血管的健康并不是我们无能为力的,生活中吃穿住行、睡
医学博士漫话骨折与关节损伤(医学博士信箱) 内容简介 本书从人体骨骼与关节的组成、结构讲起,详细介绍了骨折与关节损伤的预防、就诊须知、术后调理等知识,为骨折与关...
《哲学课》内容简介:哲学究竟给我们上了怎样的一课?面对浩如烟海的哲学作品,我们似乎很难找到答案。著名哲学家威尔·杜兰特直面
《追寻记忆的痕迹》内容简介:二十世纪神经科学发展史宏大画卷 诺奖科学家的成长经历和科研历程 令人信服地展示了何为一流科学、如
《企业健康管理创新最佳实践》内容简介:本书采用案例编写的方式,介绍21家知名企业在员工健康管理创新方面的最佳实践项目。这21家
达摩易筋经 本书特色 “达摩易筋经”入选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本书编著者严蔚冰列为该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本书被中华医学会授予“新中国成立60周年优秀中医药科普图...
《肾虚的识别与养护》内容简介:老百姓关于中医肾的认识误区有哪些?性功能障碍用补肾药就会管用吗?眼圈黑就是肾虚吗?什么是肾
老医秘验-米寿名家胡永盛六十载临证录 本书特色 《老医秘验:米寿名家胡永盛六十载临证录》内容简介:胡永盛教授,生于1926年,吉林省吉林市人,为吉林省中医学校(...
《非暴力沟通:说出你想说的话》内容简介:完美解决任何冲突的沟通定理 四大概念、十四要点、上百场景,“非暴力沟通”矩阵革命性的
中南海保健医生谈保健 本书特色 现身说法——对中老年人保健的悉心忠告;开卷有益——让读者享受到中央领导人的保健待遇。几十年保健工作的经验总结,数十载自我保健的切...
心理学与说服技巧 本书特色 现代社会,要想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创造更大的生活和工作空间,*难的无疑是成功说服他人。 《心理学与说服技巧》以心理学知识为基础,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