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誉、地位的最优分配:组织中的非物质激励

荣誉、地位的最优分配:组织中的非物质激励

作者:姚东旻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

出版年:2015年6月

ISBN:9787300212401

所属分类:人生哲学

书刊介绍

《荣誉、地位的最优分配:组织中的非物质激励》内容简介

如果一个外星人看到人类在地球上的社会生活,一定会震惊于数量庞大的各种排名、奖章和荣誉称号。在现实中,很少有哪个组织仅仅依靠物质激励来融合组织成员、实现组织目标,更为普遍的是,荣誉、称号等非物质激励与货币/薪酬相互匹配,混合使用。这样自然引出一个问题:作为一种激励手段,如何寻求荣誉奖励的**配置方案?本书在一个异质性多代理人的委托代理框架下,引入参与人的荣誉比较与认知偏差这两个行为因素,期望对这一问题进行模型化的解答。作为理论模型的案例与旁证,文章大量参考了我国古代勋爵制度的历史学文献,以及当前欧美国家功勋荣誉制度的典型事实,试图借助模型的抽象力对多样化的荣誉授奖程序和规则作出理论解答。
姚东旻:男,1985年出生于陕西汉中。中国人民大学理论经济学博弈论理论与应用方向博士,中央财经大学中国财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讲师。研究成果发表于The B.E.JournalofTheoreticalEconomics(《伯克利理论经济学》)、《经济研究》、《经济学动态》、《世界经济》、《管理世界》、《南开经济研究》等学术期刊上,论文《存款保险制度还是央行直接救市?——一个动态博弈的视角》荣获“第四届中国青年经济学者论坛优秀论文奖(2014)”。曾获2012年教育部博士生学术新人奖、2013年宝钢教育基金会优秀学生特等奖等荣誉。

作品目录

序言
第一章:引言
1.1、选题的现实背景和问题的形成
1.2、在现存文献中的定位与进路
1.3、本书的结构与思路
第2章:锦标赛理论的反思与模型的文献基础
2.1、锦标赛理论的适用性与局限性
2.1.1、锦标赛理论的主要假设、基本模型及重要扩展
2.1.2、锦标赛理论的局限性及相关批评
2.1.3、荣誉与地位研究对锦标赛理论的重要拓展
2.2、本书模型的理论基础——基于多学科的文献分析
2.2.1、模型的生物学理论基础
2.2.2、模型的社会心理学理论基础
2.2.3、模型的实验经济学基础
2.2.4、文献研究的总结
第3章:基准模型
3.1、模型基本假设
3.2、基准模型的情景设定
3.3、均衡状态
3.3.1、求解步骤
3.3.2、参与人的主观概率分布
3.3.3、情形1(全部代理人都努力工作)下的最优合约设计
3.3.4、情形2(代理人1努力工作,代理人2不努力工作)下的最优合约设计
3.3.5、情形3与情形4下的最优合约设计
3.3.6、基准模型中最优合约的比较静态分析
第4章:静态非对称信息下的扩展
4.1、扩展模型的时序和博弈结构
4.2、非对称信息下异质性代理人的信念与支付
4.2.1、代理人对状态空间的主观概率分布
4.2.2、代理人基于状态空间的期望支付
4.3、博弈的纳什均衡
第5章:模型的总结及其现实意义
5.1、对理论模型的回顾
5.2、本书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中文文献
英文文献
致谢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