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与超越

自卑与超越

作者:[奥地利] 阿弗雷德·阿德勒 著,语娴 译,董美鲜 校

出版社:远方出版社

出版年:2016-01-01

评分:5分

ISBN:9787555505754

所属分类:心理健康

书刊介绍

自卑与超越 内容简介

本书是阿德勒的后期作品,可以一窥阿德勒个体心理学的基本观点。全书共分十二章,分别论述了十二个主题:生活的意义,心灵和肉体,自卑感与优越感,早期的记忆,梦,家庭的影响,学校的影晌,青春期的引导,犯罪及预防,职业问题,个体与社会群体以及爱情与婚姻。每一章的主题论述都力透纸背,清晰地阐述了自卑感的形成及对个人成长的影响,以及人如何借助自卑感的原动力**自身限制,达到对优越感的适度追求,*终获得成功。

自卑与超越 本书特色

本书是阿德勒的后期作品,可以一窥阿德勒个体心理学的基本观点。全书共分十二章,分别论述了十二个主题:生活的意义,心灵和肉体,自卑感与优越感,早期的记忆,梦,家庭的影响,学校的影晌,青春期的引导,犯罪及预防,职业问题,个体与社会群体以及爱情与婚姻。每一章的主题论述都力透纸背,清晰地阐述了自卑感的形成及对个人成长的影响,以及人如何借助自卑感的原动力**自身限制,达到对优越感的适度追求,*终获得成功。

自卑与超越 目录

**章 生活的意义n
赋予生活的意义n
人生无可回避的三大制约n
社会情感n
童年对人生的影响n
梦对早期记忆的影响n
合作的重要性n
n
第二章 心灵和肉体n
心灵和肉体的联系与冲突n
情感的作用n
身心的不同特征n
n
第三章 自卑感与优越感n**章 生活的意义n
赋予生活的意义n
人生无可回避的三大制约n
社会情感n
童年对人生的影响n
梦对早期记忆的影响n
合作的重要性n
n
第二章 心灵和肉体n
心灵和肉体的联系与冲突n
情感的作用n
身心的不同特征n
n
第三章 自卑感与优越感n
自卑情结n
对优越感的追求n
n
第四章 早期的记忆n
人格塑造n
早期记忆和生活方式n
解析早期记忆n
n
第五章 梦n
对梦的传统解析n
强化生活方式n
象征和隐喻n
常见梦境分析n
案例分析n
n
第六章 家庭的影响n
母亲角色的作用n
父亲角色的作用n
对孩子的关注与忽视n
家庭中的手足平等n
家庭中的排行n
n
第七章 学校的影响n
变革中的教育n
教师的角色n
性格教育的重要性n
师生关系n
学习兴趣n
课堂里的合作与竞争n
评估儿童的发展n
天分与培育n
性格类型的发展n
教学工作观察n
n
第八章 青春期的引导n
青春期的特点n
心理特征n
生理特征n
成年挑战n
被宠坏的孩子n
沉溺于童年n
轻微犯罪n
神经质行为n
与预期相悖n
渴望赞赏与认同n
青春期性心理健康n
“男性钦羡”n
成长期n
n
第九章 犯罪及预防n
了解犯罪心理n
人类对优越目标的追求n
环境、遗传与转变n
童年影响与罪犯的生活方式n
犯罪人格的构成n
犯罪、疯狂和怯懦n
犯罪类型n
犯罪案例分析n
合作的重要性n
性格、生活方式和三大问题n
合作的早期影响n
犯罪问题的解决方案n
体罚是无效手段n
培养合作n
可行性措施n
预防措施n
n
第十章 职业问题n
平衡人生难题n
家庭和学校的影响n
纠正潜在的错误n
天才与早期兴趣n
培养才能n
童年宣言n
早期记忆n
角色扮演n
影响择业的因素n
寻求解决之道n
n
第十一章 个体与社会群体n
人类需要团结n
宗教的角色n
政治和社会行动n
利己主义n
精神障碍n
过失犯罪n
社交兴趣与社会平等n
n
第十二章 爱情与婚姻n
爱、合作与社会兴趣的重要性n
平等的伙伴关系n
婚前准备n
友谊与工作的重要性n
性教育n
影响配偶选择的因素n
婚姻的承诺和责任n
常见的逃避方式n
恋爱n
婚姻的生理方面n
一夫一妻制,努力经营和现实主义n
解决婚姻问题n
婚姻与男女平等n
附录 关键词释义n
个体心理学n
自卑情结n
社会兴趣信息

自卑与超越 节选

《自卑与超越 自卑感是个人从平凡走向卓越的原动力》:**章 生活的意义赋予生活的意义“意义”一词是指人们为某种行为所能带来的作用和价值,包括人们对意义的认知和人生的认识。人类生活在意义之中,当人类置身于丰富多彩的世界时,人类体验事物不会游离于体验对象而抽象地进行,自身的角度往往会左右我们的体验,例如“木头”的含义与人类生活有关,或“一个人走进树林”。“石头”亦是如此,也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生活要素。但是,我们会发现一个可悲的事实,有人总是梦想脱离事物的意义,生活在“纯粹的环境”当中。他没有预料到一个后果,当他拆毁了客观存在的事物本义之后,他与周围的人丧失了沟通的条件,成了孤家寡人,一切自我封闭的行为都失去了意义。体验现实必须将现实与生命的存在高度融合,跳出事物本身的桎梏,真正体验生活的意义和价值。但各人对意义的体验千差万别,现实赋予的人生价值充满主观色彩,所以,各人感受的意义总有遗憾,各种缺憾不一而足,因此我们得出结论:体验就像一块有瑕疵的白玉,不能尽善尽美,的确,我们永远找不出一个真正正确的体验,因为充满意义的世界遍布形形色色的谬误的暗礁。如果你去问一个人:“什么是人生的意义?”大多数情况下,对方都会张口结舌,他会一头雾水,不知你想表达的意思。绝大多数人会觉得花不起这个闲工夫去思考这个问题,认为没有必要去探寻这个让人摸不着边际的事儿。但有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从古至今,这个问题与人类如影随形,曾有很多人发出过这样的探究:“人活着是为了什么?”“生活的意义是什么?”无论你是白发老叟,还是正当风华正茂,都可能会遇到这样的提问。但真正让人用心来思考的,只在一些特定的时候,比如遭遇到重大的挫折,遭遇难以逾越的困难或被看不到希望的疾病缠身之时,这个问题便是思考的重中之重:“人活着为什么?”“生活的意义是什么?”企图极力寻求一个答案。相反,那些日子安逸、生活境遇波澜不惊的人,基本上不会有产生探求生命意义的想法,这是个距离他们似乎很遥远的话题。问题是,谁也绕不开我们人生经历中的诸多问题,这是一个必须要直面的事实。人生意义的解读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的各个方面,形成个人独有的气质。我们观察一个人的行为、言语和举止,包括他对事物形成的观点、性格特征以及生活习惯,甚至他的野心或癖好,可以八九不离十地判断出他对生活意义的诠释。他的个人诠释润物无声,世界先在他的评价中形成一番总结,然后在他的行为方面向别人传达出他的个人观点,“我就是这样的,而世界却是那样。”前面有过结论,人生意义的诠释找不出绝对正确的,生活意义因人而异,“花有千样红”,人生意义如同百花园,各有芬芳或萎靡,通常每个人对人生的理解都偏执于他的人生境遇,因此这种带有个性化特征的意义诠释都有不完美之缺憾。无人能拿出有说服力的绝对正确的解读,每一种解读都有某一个论点站得住脚,没有一说是“绝对真理”。不同的生活境遇,赋予人不同的生活意义,有的美妙,有的苦涩。“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这是较好的生活意义的共同特征,“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较差的生活意义却找不到共同的特征。何谓相对“科学”的生活意义?在数不胜数的答案中,我们发现所有的意义都在“绝对正确”和“绝对错误”两极之间像钟摆一样来回摆动,如果我们能从这些有高下之分的解读中,品出带有普遍性的标准和意义,我们就找到了揭示人类问题与现实之谜的钥匙。诚然,所谓“真正的”意义,必须是基于人类生存目的而言的,如果跳出了这个特定的范畴,任何与人类无关的真理,都不会引起我们的关注,更不会去究其根由。……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