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志铭不仅记录死者的身份,留下关于他的回忆,有时候也是其性格的真实写照。爱幽默的人写“天哪,一分钟前他还好好的”,好调侃的人告诫“请勿轻易尝试,这是全新的睡眠方式”。墓志铭可以看出他的人缘:“如果一个人一生有很多朋友算是成功的话,那么我想我很成功。”著名的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的墓志铭是“我与世界有过一次情人的争执”,足以表现诗人浪漫的天性和多姿多彩的想象力。
李阳著的《生命的解码(墓志铭)/西方社会文化生活丛书》是研究西方墓志铭的一本专著,作者通过厘清反映西方社会文化生活的一扇窗口——西方墓志铭的历史发展脉络,对墓志铭进行解读和阐释,进而破译西方人对生命理解的密码,体悟西方人对生命的态度,探索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西方文化元素丛书 生命的解码:墓志铭》: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崇拜祖先、祭奠先人的传统,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为先人树碑立传,刻石铭记。散文体的叫“志”,韵文体的叫“铭”。无论是“志”还是“铭”,都被镌刻在墓地中间的一块石碑上。“志”通常包括死者的姓氏、世系、官阶、事迹、生卒年月。“铭”则多为抒发纪念之情的韵文。后来,志和铭合而为一,墓志末尾通常会加上赞颂死者的铭辞(多用四言),因此被称为墓志铭,并成为一种常见文体。我国的墓志铭文化源远流长,对后世的社会风尚产生了深远影响。魏晋时期的墓志铭文十分流行,常常被作为学习碑刻书法的典范。另外,蔡邕的《陈太丘碑文》和《郭有道碑文》、韩愈为柳宗元写的《柳子厚墓志铭》也都是著名的墓志铭文。与中国墓志铭文化相似,西方墓志铭也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根据古希腊神话,底比斯的诗人利诺斯是一位极富才情的诗人,但是他创作的“利诺斯歌”——哀悼的歌——却不幸得罪了高傲自负的太阳神阿波罗,因而被太阳神杀死。为了纪念利诺斯,人们写下了被称为“欧里娜”的诗歌。欧里娜源于希腊语epitaphian,即“刻在墓碑上的文字”的意思。英文的“墓志铭”(epitaph)亦由此而来。与中国墓志铭风格较多拘谨、严肃不同,西万墓志铭呈现人类理解生命与死亡的另一番风景。由于中国人强调“死生事大”,讲究立言、立德、立行,因此在撰写墓志铭这一传统大事上自然不敢“造次”,不仅篇幅长,而且还要有深度。但是西方人的死亡观则表现得更为多元,他们从对死亡的好奇、恐惧,直到崇拜、自豪,再到理性的认识和思考,贯穿了整部西方历史。在不同时期,死亡也展现出了不同的形象。它或是“一次淡定的回归”,或是“一段愉悦的旅程”,或是“一次华丽的蜕变”,或是“一场与上帝的邂逅”l。如此丰富的死亡认识也塑造了西方多姿多彩的墓志铭文化,成就了许许多多值得品读的墓志铭,读来轻松有趣,全无阴沉压抑之感。乔弗里.N.怀特(Geoffrey N.Wright)在《发现墓志铭》(Discovering Epitaphs)一书中写道:“随便挑出几篇墓志铭,都好像是投射在我们祖先生活习惯和态度上的光芒,不仅照亮了他们的性格,也反映了他们所生活的年代。”谭兆秋在《名人墓志铭趣闻》中指出,“墓志铭,作为一种古老至今乃至将来仍具有巨大活力的文体,其本身是有着深层的民俗和文化传统的内涵的。它不仅有着其独特的史料价值、文学价值、教育价值、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而且也是研究名人的生平及其贡献的不可多得的资料。墓碑就像是一本忠实的史书”2。正如我们的后代会在数百年后从我们的墓碑、墓地和墓志铭中体会我们的故事一样,我们也从先辈的墓葬文化中揣摩到很多来自遥远过去的历史。如果说墓地和墓碑是沉默的,那么墓志铭就承担起了与我们交流和沟通的工作。一篇篇鲜活形象的墓志铭就好像一幅幅人生百态的画卷,为我们娓娓道来属于他们的故事。那么,墓志铭真的有历史吗?……
陈晓律,1951年生,四川新都人。师从英国史专家蒋孟引教授,1988年获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为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世界史学科学术带头人,南京大学欧洲中心主任,中国世界近代现代史研究会副会长,江苏省世界史学会会长,中国英国史学会副会长。长期从事世界近现代史、英国史和英国现代化研究,先后主持国家项目近十项,著有《英国文化模式溯源》《英国福利制度的由来与发展》多部,曾获教育部科研成果一等奖,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八十余篇。
陇上学人文存:第六辑:唐祈卷 内容简介 《陇上学人文存》是由甘肃省委宣传部、甘肃省社科院负责编辑出版的省级重大文化建设项目,精选新中国成立以来甘肃省人文社会科学...
金石千秋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讲述中国篆刻史话的专著。中国历目前出现了不少匠心独运的篆刻家,他们的篆刻艺术风格迥异,出神入化,方方印章透射出的除了内心世界的丰富,...
陈从周(1918-2000),原名郁文,晚年别号梓室,自称梓翁。1918年11月27日生。浙江杭州人,闻名中国的古建筑园林艺术专家,大学文化,中共党员,同济大学...
张元济与中国近现代图书馆事业 本书特色 张人凤编著的《张元济与中国近现代图书馆事业》包括两大部分。正文部分编入张元济先生本人撰写的与图书馆事业相关的文章、讲话、...
《中心与边缘:萨满教的社会人类学研究》(Ecstatic Religion: A Study of Shamanism and Spirit session),...
作品目录李季:前言 盛春寿:致辞 新疆地区丝绸之路示意图 12 孟凡人:高昌的地理、历史和文化 14 张玉忠:天山以北草原考古的重
新闻简报中国:百姓:1961~1979 本书特色 《百姓1961-1979》:一个时代的影像纪录,一部共和国的青春史诗。精选部分新闻简报,制成VCD光盘,随书赠...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中国经历了从内战到国际冷战的转变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意识形态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较早开始挑战美国主导下兴建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后...
中国社会历史评论 第1卷:中、英文 内容简介 在中国,历史学是时代的喉舌,是社会的舆论,是人生的裁判。我们的前贤往哲,为时代精神所激励,以“究无人之际,通古今之...
约翰·迪基(John Dickie),作家、历史学家,英国伦敦大学学院艺术与人文学院意大利研究教授,意大利史、黑手党研究权威。出版有多本意大利研究相关著作。
我是农民工-东莞打工生活实录 本书特色 《我是农民工--东莞打工生活实录》是一本关 于制造业农民工打工生活实录的图文书。全书以作者 占有兵16年的打工...
解密国际传媒集团 内容简介 本书包括维亚康姆公司:全球“*受赞美”的传媒娱乐集团、美国在线时代华纳:全球*大的网络传媒集团、维旺迪环球集团:从迅速崛起到濒临崩溃...
人文.民主.思想 本书特色 余英时认为中国人文传统中的儒学一支有许多普世价值与西方民主制度巧妙接合;换言之,儒家传统是民主在华人世界的基石。书名取之“人文与民主...
媒介批评-21世纪的前卫批评(第二辑) 内容简介 《媒介批评》是对各类大众媒介进行研究和批评的学术性出版物,提供了针对当代媒介的评价性言论和交流*新学术资讯的平...
国际传播论文集-第十四辑 本书特色 汇集传播理论和实践的文集国际传播论文集-第十四辑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工作人员的论文集。全书包括传播理论、采编实...
李水金,行政管理博士,首都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美国新墨西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领域:公共管理思想史、国家治理、社会治理、行政改革。在《中国行政...
月读-2011年第12辑(总第24辑) 内容简介 本辑主题是“传承发展”,以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本书选入了晚清至辛亥时期社会各界人士的经典诗文言论,以及...
何兹全卷-师道师说-中国文化书院九秩导师文集 本书特色 《师道师说·何兹全》是由大师的亲属和学生从他们的著作中精选出*具代表性的文章或散文随笔,体现了导师们的大...
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丛书—徐宝璜新闻学论集 内容简介 1918年10月14日,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正式成立,这是中国**个系统讲授、集体研究新闻学的团体,被称为...
王希,男,哲学博士,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曾赴美国石溪大学亚洲研究系做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伊斯兰哲学、苏非主义、教义学及古典伊斯兰思想。王俊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