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志铭不仅记录死者的身份,留下关于他的回忆,有时候也是其性格的真实写照。爱幽默的人写“天哪,一分钟前他还好好的”,好调侃的人告诫“请勿轻易尝试,这是全新的睡眠方式”。墓志铭可以看出他的人缘:“如果一个人一生有很多朋友算是成功的话,那么我想我很成功。”著名的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的墓志铭是“我与世界有过一次情人的争执”,足以表现诗人浪漫的天性和多姿多彩的想象力。
李阳著的《生命的解码(墓志铭)/西方社会文化生活丛书》是研究西方墓志铭的一本专著,作者通过厘清反映西方社会文化生活的一扇窗口——西方墓志铭的历史发展脉络,对墓志铭进行解读和阐释,进而破译西方人对生命理解的密码,体悟西方人对生命的态度,探索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西方文化元素丛书 生命的解码:墓志铭》: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崇拜祖先、祭奠先人的传统,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为先人树碑立传,刻石铭记。散文体的叫“志”,韵文体的叫“铭”。无论是“志”还是“铭”,都被镌刻在墓地中间的一块石碑上。“志”通常包括死者的姓氏、世系、官阶、事迹、生卒年月。“铭”则多为抒发纪念之情的韵文。后来,志和铭合而为一,墓志末尾通常会加上赞颂死者的铭辞(多用四言),因此被称为墓志铭,并成为一种常见文体。我国的墓志铭文化源远流长,对后世的社会风尚产生了深远影响。魏晋时期的墓志铭文十分流行,常常被作为学习碑刻书法的典范。另外,蔡邕的《陈太丘碑文》和《郭有道碑文》、韩愈为柳宗元写的《柳子厚墓志铭》也都是著名的墓志铭文。与中国墓志铭文化相似,西方墓志铭也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根据古希腊神话,底比斯的诗人利诺斯是一位极富才情的诗人,但是他创作的“利诺斯歌”——哀悼的歌——却不幸得罪了高傲自负的太阳神阿波罗,因而被太阳神杀死。为了纪念利诺斯,人们写下了被称为“欧里娜”的诗歌。欧里娜源于希腊语epitaphian,即“刻在墓碑上的文字”的意思。英文的“墓志铭”(epitaph)亦由此而来。与中国墓志铭风格较多拘谨、严肃不同,西万墓志铭呈现人类理解生命与死亡的另一番风景。由于中国人强调“死生事大”,讲究立言、立德、立行,因此在撰写墓志铭这一传统大事上自然不敢“造次”,不仅篇幅长,而且还要有深度。但是西方人的死亡观则表现得更为多元,他们从对死亡的好奇、恐惧,直到崇拜、自豪,再到理性的认识和思考,贯穿了整部西方历史。在不同时期,死亡也展现出了不同的形象。它或是“一次淡定的回归”,或是“一段愉悦的旅程”,或是“一次华丽的蜕变”,或是“一场与上帝的邂逅”l。如此丰富的死亡认识也塑造了西方多姿多彩的墓志铭文化,成就了许许多多值得品读的墓志铭,读来轻松有趣,全无阴沉压抑之感。乔弗里.N.怀特(Geoffrey N.Wright)在《发现墓志铭》(Discovering Epitaphs)一书中写道:“随便挑出几篇墓志铭,都好像是投射在我们祖先生活习惯和态度上的光芒,不仅照亮了他们的性格,也反映了他们所生活的年代。”谭兆秋在《名人墓志铭趣闻》中指出,“墓志铭,作为一种古老至今乃至将来仍具有巨大活力的文体,其本身是有着深层的民俗和文化传统的内涵的。它不仅有着其独特的史料价值、文学价值、教育价值、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而且也是研究名人的生平及其贡献的不可多得的资料。墓碑就像是一本忠实的史书”2。正如我们的后代会在数百年后从我们的墓碑、墓地和墓志铭中体会我们的故事一样,我们也从先辈的墓葬文化中揣摩到很多来自遥远过去的历史。如果说墓地和墓碑是沉默的,那么墓志铭就承担起了与我们交流和沟通的工作。一篇篇鲜活形象的墓志铭就好像一幅幅人生百态的画卷,为我们娓娓道来属于他们的故事。那么,墓志铭真的有历史吗?……
陈晓律,1951年生,四川新都人。师从英国史专家蒋孟引教授,1988年获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为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世界史学科学术带头人,南京大学欧洲中心主任,中国世界近代现代史研究会副会长,江苏省世界史学会会长,中国英国史学会副会长。长期从事世界近现代史、英国史和英国现代化研究,先后主持国家项目近十项,著有《英国文化模式溯源》《英国福利制度的由来与发展》多部,曾获教育部科研成果一等奖,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八十余篇。
《知识社会》内容简介:在本书中,有很多非常睿智的观点,令人耳目一新,难以忘怀。比如,彼得·德鲁克先生指出:光有爱国主义精神
中国居民膳食结构与营养状况变迁的追踪研究 内容简介 《中国居民膳食结构与营养状况变迁的追踪研究》是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原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营养...
约公元前21世纪初,中原出现的夏王朝揭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继之而起的是商王朝,夏商承替延续千年之久。中国古代文明由早期形成阶段至夏商时期趋于成熟并走向繁盛,创...
道出真我-黑衣壮的人观与认同表征 内容简介 认同如何建构?“自我/他者”的二元对立如何在生活世界中确立并发生改变?对“他性”的界定如何影响到对自我的寻找?这正是...
女性主体的祭奠Ⅱ:张爱玲女性主义批评 本书特色 作者充分运用西方女性主义理论的同时,旁及心理分析、身体诗学和政治、文化批判以及国族论述。一方面,时时不忘以历史性...
新中国人口六十年 内容简介 六十年是一个甲子轮回,回望和总结是为了在新的起点上更好地整装出发。新时期,人口理论和实践将不断发展。希望此书的出版作为新中国人口领域...
金海,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2000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获博士学位。主要专业方向:美国外交政策与国内政治史。2002年作为福特基金访问学...
转型期中国社会福利研究(社会学文库) 内容简介 《转型期中国社会福利研究》从经济全球化、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的变迁、中国市民社会的发育、第三条道路理论、社会质量理论...
大众传媒与美国政治 本书特色 《大众传媒与美国政治(第7版)》由)道瑞斯·A.戈瑞伯尔所著,采用的依然是跨学科、客观的研究方法,对一些有争议的问题提供不同的视角...
张舜徽集:清人文集别录 内容简介 张舜徽是公认的国学大师,更是华中师范大学代表性学者。本书集录治文集笔记,包括“舜水文集”、“用六集”、“田间文集”、“亭林文集...
央视新闻 内刊外读 本书特色 每周二,在央视新闻中心的办公区域,很多人手里都会拿着一本杂志,再忙也要抽空埋头一读。他们读的是同一本刊物,刚刚刊印出的《央视新闻内...
诤语良言:与青年记者谈新闻写作 本书特色 这本书是专为青年记者、编辑、新闻专业的学生以及有志于新闻写作的年轻人写的,对新闻院校的教师当然也有较大的参考价值。如果...
瞿秋白与书籍报刊-丁景唐藏书研究 本书特色 丁言模编著的《瞿秋白与书籍报刊——丁景唐藏书研究》通过对丁景唐老先生所藏有关瞿秋白的书籍、报纸、刊物的版本进行整理、...
百年中文文学期刊图典-上 本书特色 《百年中文文学期刊图典(上)》: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珍品大系。百年中文文学期刊图典-上 内容简介 简介本书分正文和附录两部分。...
尼古拉 J.福斯(NIcolai J. Foss)现为丹麦哥本哈根商学院战略管理与全球化系主任、教授,校务委员会成员,挪威经济工商管理商学院战略与管理系教授,欧...
香谱 本书特色 洪刍著冼芯羽编著的《香谱/古典新读》是现在保存北宋*早的比较完整的香药谱录类著作,书中分别以香之品、香之异、香之事、香之法等四大类别,记载了香品...
现代性语境中的贫困与反贫困 本书特色 《现代性语境中的贫困与反贫困》是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现代性语境中的贫困与反贫困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项对现代性语境中的贫困,...
业余者说 本书特色 本书以问答录的形式,呈现了王人博教授近年来在从事学术和教学之余的阅读和思考。所谓的业余者,既表明了作者的自谦,也是作者志趣的体现:业余并非专...
维吾尔族社会历史调查 内容简介 《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是国家民委《民族问题五种丛书》之五,内容包括了20世纪50年代中央访问团收集的资料,全国人大...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出身于富裕的犹太家庭。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后去世界各地游历,结识罗曼·曼兰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