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志铭不仅记录死者的身份,留下关于他的回忆,有时候也是其性格的真实写照。爱幽默的人写“天哪,一分钟前他还好好的”,好调侃的人告诫“请勿轻易尝试,这是全新的睡眠方式”。墓志铭可以看出他的人缘:“如果一个人一生有很多朋友算是成功的话,那么我想我很成功。”著名的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的墓志铭是“我与世界有过一次情人的争执”,足以表现诗人浪漫的天性和多姿多彩的想象力。
李阳著的《生命的解码(墓志铭)/西方社会文化生活丛书》是研究西方墓志铭的一本专著,作者通过厘清反映西方社会文化生活的一扇窗口——西方墓志铭的历史发展脉络,对墓志铭进行解读和阐释,进而破译西方人对生命理解的密码,体悟西方人对生命的态度,探索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西方文化元素丛书 生命的解码:墓志铭》: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崇拜祖先、祭奠先人的传统,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为先人树碑立传,刻石铭记。散文体的叫“志”,韵文体的叫“铭”。无论是“志”还是“铭”,都被镌刻在墓地中间的一块石碑上。“志”通常包括死者的姓氏、世系、官阶、事迹、生卒年月。“铭”则多为抒发纪念之情的韵文。后来,志和铭合而为一,墓志末尾通常会加上赞颂死者的铭辞(多用四言),因此被称为墓志铭,并成为一种常见文体。我国的墓志铭文化源远流长,对后世的社会风尚产生了深远影响。魏晋时期的墓志铭文十分流行,常常被作为学习碑刻书法的典范。另外,蔡邕的《陈太丘碑文》和《郭有道碑文》、韩愈为柳宗元写的《柳子厚墓志铭》也都是著名的墓志铭文。与中国墓志铭文化相似,西方墓志铭也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根据古希腊神话,底比斯的诗人利诺斯是一位极富才情的诗人,但是他创作的“利诺斯歌”——哀悼的歌——却不幸得罪了高傲自负的太阳神阿波罗,因而被太阳神杀死。为了纪念利诺斯,人们写下了被称为“欧里娜”的诗歌。欧里娜源于希腊语epitaphian,即“刻在墓碑上的文字”的意思。英文的“墓志铭”(epitaph)亦由此而来。与中国墓志铭风格较多拘谨、严肃不同,西万墓志铭呈现人类理解生命与死亡的另一番风景。由于中国人强调“死生事大”,讲究立言、立德、立行,因此在撰写墓志铭这一传统大事上自然不敢“造次”,不仅篇幅长,而且还要有深度。但是西方人的死亡观则表现得更为多元,他们从对死亡的好奇、恐惧,直到崇拜、自豪,再到理性的认识和思考,贯穿了整部西方历史。在不同时期,死亡也展现出了不同的形象。它或是“一次淡定的回归”,或是“一段愉悦的旅程”,或是“一次华丽的蜕变”,或是“一场与上帝的邂逅”l。如此丰富的死亡认识也塑造了西方多姿多彩的墓志铭文化,成就了许许多多值得品读的墓志铭,读来轻松有趣,全无阴沉压抑之感。乔弗里.N.怀特(Geoffrey N.Wright)在《发现墓志铭》(Discovering Epitaphs)一书中写道:“随便挑出几篇墓志铭,都好像是投射在我们祖先生活习惯和态度上的光芒,不仅照亮了他们的性格,也反映了他们所生活的年代。”谭兆秋在《名人墓志铭趣闻》中指出,“墓志铭,作为一种古老至今乃至将来仍具有巨大活力的文体,其本身是有着深层的民俗和文化传统的内涵的。它不仅有着其独特的史料价值、文学价值、教育价值、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而且也是研究名人的生平及其贡献的不可多得的资料。墓碑就像是一本忠实的史书”2。正如我们的后代会在数百年后从我们的墓碑、墓地和墓志铭中体会我们的故事一样,我们也从先辈的墓葬文化中揣摩到很多来自遥远过去的历史。如果说墓地和墓碑是沉默的,那么墓志铭就承担起了与我们交流和沟通的工作。一篇篇鲜活形象的墓志铭就好像一幅幅人生百态的画卷,为我们娓娓道来属于他们的故事。那么,墓志铭真的有历史吗?……
陈晓律,1951年生,四川新都人。师从英国史专家蒋孟引教授,1988年获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为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世界史学科学术带头人,南京大学欧洲中心主任,中国世界近代现代史研究会副会长,江苏省世界史学会会长,中国英国史学会副会长。长期从事世界近现代史、英国史和英国现代化研究,先后主持国家项目近十项,著有《英国文化模式溯源》《英国福利制度的由来与发展》多部,曾获教育部科研成果一等奖,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八十余篇。
云南彝族社会历史调查 本书特色 《云南彝族社会历史调查》为国家民委民族问题五种丛书,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之一。云南彝族社会历史调查 内容简介 简介《...
2011-中国广播收听年鉴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包括以下四部分内容:**部分,综述。主要从收听环境、听众特征、听众收听行为、频率竞争格局等方面对2010年中国广播...
文化经纬-王学泰自选集-读点大师 本书特色 中国传统文化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科学精神,凝结着古圣先贤的智慧结晶,主要体现在注重和谐、兼收并蓄、经世致用三个方面,在历...
孟和文存 本书特色 《孟和文存》收录陶孟和1914至1923十年间发表在《新青年》《新教育》《太平洋》等杂志上的文章,内容涉及社会调查、教育、国内国际政治等诸...
打倒孔家店研究 内容简介 在1949年至今的中国学界、1960年代以来的海外汉学界,“'打倒孔家店'是'五四'时期的口号”,一直被目为“常识”。1980年代以来...
所有的养育工作都是在为放手做准备。然而,养育子女的悖论是,父母对青春期后期和成年初期的风险了解得越多,就越为孩子感到害怕,就越想继续参与他们的生活。在孩子上大学...
情爱论 本书特色 爱情是人类精神的一种*深沉的冲动,其本身总是一种善,是在传宗接代的本能基础上产生于男女之间,使人能获得特别强烈的肉体和精神享受的相互倾慕和交往...
中国古代报刊法制发展史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中国报刊法制的起源、宋朝时期的中国报刊法制、元明时期的中国报刊法制、清初至清中叶的中国报刊法制以及清中叶至清末的中国报...
文教事业卷-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一编 本书特色 《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1编文教事业卷珍贵典藏)》由李文海主编。本书收录了民国时期有关文化教育方面的社会调查篇...
《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内容简介:◎日本女性主义理论第一人、《厌女》作者上野千鹤子,面向普通读者的女性主义普及课 ◎女性为何如
明清以来徽州信仰与民众日常生活研究 本书特色 由陶明选所著的《明清以来徽州信仰与民众日常生活研究》是在前人相关成果基础之上,利用丰富的徽州文书和其他文献资料,多...
面具下的日本人 内容简介 以深入肌理的文化映照,投射一个真实可信的日本。何为真实的日本人?日本人独特的文化表象背后,有着怎样的民族性根源?金两基...
精彩摘录照片上写的是145磅不是145斤,这样应该比七年前瘦了。——引自章节:民国四年(1915)34周岁…………………………95
本書是第一部以提要形式揭示道教內容的大型工具書,吸收了國內和日本學者的研究成果。該書大多篇章是研究考證的結果,每篇幾百字或數十字的提要,都需要翻閱大量的工具書,...
对话中的序列组织组织 本书特色 本书是针对人际互动谈话的的、极具启发性的阐释。虽然“无价之宝”这一表达说起来似乎有点陈词滥调,但对这本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著作来说...
张家口晋语语法研究 本书特色 本书研究对象为张家口晋语语法,主要是张家口晋语中特殊的语法现象;研究任务是对张家口晋语的特殊语法现象做出描写和分析,从语用、认知、...
当代辞书过眼录 本书特色 黄鸿森先生既是中国大百科全书编辑队伍中的耆宿,又是“辞书事业终身成就奖”的获得者。虽已九十二岁高龄,却仍思维清晰,笔耕不辍,实为难得。...
【编辑推荐】《四万万顾客》作者卡尔·克劳跌宕起伏的人生故事。“爱伦·坡”奖得主、《午夜北平》作者保罗·法兰奇追溯前辈生平、还原老上海风貌。这是卡尔·克劳的人生故...
陈从周说园/长江人文馆 本书特色 说园、游园、园景、园趣。 一代园林艺术宗师陈从周,品鉴中国园林经典之作插图珍藏版! 园林理论家刘天华、同济大学建筑与城规学院院...
中国人的焦虑从哪里来 本书特色 作为中国*有影响力的经济学家和民间经济学者的重要代表之一,茅于轼对中国政治、经济、民生等各领域弊病望闻问切,不仅把社会病态的表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