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是一本将传统中华哲学思想与医学结合、融会贯通的奇书。它荟萃了先秦诸子百家养生之道、医疗之术、长寿之诀 ; 完整地体现了中国古人对人体与是四时季候的关系的独特理解, 以及人体各部互为应照的整体概
《黄帝内经》完整地体现了中国古人对人体与四时季候关系的独特理解,以及人体各部互为应照的整体观念;清晰地描述了人体的解剖结构及全身经络的运行情况。正是这本书,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框架,也正是这本书,几千年来,一直有效地指导着中医的临床实践,几乎成为中华民族抗拒死亡、抵御疾病、追求健康长寿的中国医学奠基性经典。它被历代医家奉为圭臬,作为医学理论之准绳,历久而不衰。该书条目清楚,解读通俗易懂,图片精美,是一部适合大众阅读的国学读物。
惜精养肾──房事养生的根本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素问?上古天真论》能知七损八益,则二者可调,不知用此,则早衰之节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房事养生房事也叫房室,又称性生活。房事养生,就是在“阴阳天道观”思想的指导下,根据人体的生理特点和生命规律,通过学习使人掌握必要的知识,采取健康的性行为,促进身体健康,增强体质,防病保健,提高生活质量,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如何使房事生活尽善尽美?应引起人们的高度注意和重视。人类必须通过学习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和方法。《素问?上古天真论》:“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黄帝内经》警醒我们:在房事上要知其可为,知其不可为,这样才能健康长寿。惜精养肾房室养生是以“精”字为核心的。精是生命的基础。“精”分为“阳精”和“阴精”。房事的结果可以使男女双方都从对方身上获得益处,以加强自身的阴精和阳精,也可能两败俱伤。从学术角度分析,古人是根据房事中的表现而确定的,男性在房事后所表现的疲惫感和不应期,认为是精液丧失所致的虚弱。《彭祖经》云:“夫精出则身体怠倦,耳苦嘈嘈,目苦欲眠,喉咽干枯,骨节解堕,虽复暂快,终于不乐也。”故而,珍惜精液对于男性而言是至关重要的。惜精可以抗衰防老,孙思邈指出:“四十以上,常固精养气不耗,可以不老”,“六十者闭精无泄”,“若一度制得,则一度火灭,一度增油。若不能制,纵情施泄,既是膏火将灭,更去其油,可不胜自防。”有关方面的社会调查表明:国内外的长寿老人,大多对性生活都有严格且规律的节制,说明了节欲保精对健康长寿的积极意义。七损八益《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能知七损八益,则二者可调,不知用此,则早衰之节也。”这里说明在房事保健中掌握和理解“七损八益”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医书对房中保健作了详尽的论述,其中对“七损八益”也作了具体介绍。七损是:闭、泄、竭、勿、烦、绝、费。这是七种有害健康的两性交合活动。其主要精神是,精道闭塞,精气早泄,汗出伤津、精气耗散,阳痿强用,交合时心烦躁郁,交合过频、精血耗竭等。七损,是损伤精气的做法,提醒我们不要如此行事。八益是:治气、致沫、智时、蓄气、和沫、窃气、待赢、定顷。这是与导引相结合的两性交接活动。其主要精神是,导引精气,使阴液分泌,掌握适当时机,阴阳协调,蓄积精气,保持精气充满,防止阳痿等。八益,是补养精气之法,可供我们学习,以补益身体,从而促使性生活的和谐。适龄结婚,遵守天道禁欲的危害异常的性生活会导致多种疾病,我国古代典籍中,曾有大量记述了因异常性生活而致病的例子。《千金要方》指出:“男不可无女,女不可无男,无女则意动,意动则神劳,神劳则损寿,若念真正无可思者,则大佳长生也,然而万无一有,强抑闲之,难持易失,使人漏精尿浊以致鬼交之病,损一而当百也。”如果一味地抑制性生活,会引起病理变化。现代医学调查研究发现,终身未嫁及离婚、寡居之女,乳癌发病率比一般人高,死亡率也较高。性科学的研究表明,长期的性压抑,对人的心理发展和工作学习都会产生消极影响,甚至损害身心健康。表现为精神委靡,四肢无力,不思饮食,严重者可有心慌、胸闷、气喘等;还可出现睡眠障碍、神经衰弱等,甚至导致性变态等。正确性生活的重要性正确的房事能促进健康长寿,性是人类的天性,正常的性生活是人体生理之需,它与呼吸、心跳、消化和排泄一样,是人类不可缺少的生理功能。正常的性生活可促进和保持健康的心理,“性与生命同在”,正常的性生活可预防疾病和不良行为。健康的性爱可鼓舞斗志,使人生乐观,积极向上,奋斗有成。科研人员调查结果表明,我国长寿老人都有比较长的和谐稳定的夫妻生活。房事不过,有所节制节制房事房事不节制对健康的危害很大,其表现有多方面,如:不懂节制,纵欲无度;不懂房事宜忌,耗伤精气。节制房事对于优生优育有重要的意义,节欲保精是优生优育的首要保证,是生下一个健康聪明婴儿的保证。孙思邈指出:“胎产之道,始求于子,求子之法,男子贵在清心寡欲以养其精,女子应平心定志以养其血。”《素女经》认为:“人年二十者,四日一泄;年三十者,八日一泄;年四十者,十六日一泄;年五十者,二十一日一泄;年六十者,即当闭精,勿复更泄也。若体力犹壮者,一月一泄。凡人气力,自相有强盛过人者,亦不可抑忍;久而不泄,致生痈疽。若年过六十,而有数旬不得交合,意中平平者,可闭精不泄也。”行房有度的“度”不是一个绝对概念。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而定。一般以次日不感疲劳,觉得身心舒适,精神愉快,工作效率高为原则。择时授孕房事保健与优生房事保健与优生有重要的关系,中医典籍有很多关于优生的论述,其中很多内容是可以借鉴参考的。在配偶、婚龄、布育、胎教、胎产、育儿等方面,按照优孕、优生的原则,环环紧扣,不失其一。正确的生育观念正确的生育观念是晚婚少育,这绝非是近代由于限制人口增长而提出的,古代养生家早已主张“欲不可早”。《寿世保元》指出:“男子破阳太早,则伤其精气;女子破阴太早,则伤其血脉。”《泰定养生主论》指出:“古法以男三十而婚,女二十而嫁。又当观其血色强弱而抑扬之;察其禀性淳漓而权变之,则无旷夫怨女过时之瘵也。”男女*佳生理年龄阶段,《素问·上古天真论》指出:“女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丈夫,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故而,中国古人认为女子二十一岁至二十八岁、男子二十四岁至三十二岁是生理发育*完善的时期,男女分别在这个年龄段结婚、生育是*佳选择。怀孕生子要注意的问题性生活是大自然赋予人的本能,但只有在“天时、地利、人和”协调一致的情况下,才能共同获得性的满足,带来身心健康。如果想怀孕生子,就更应该以科学的态度对待性生活。◆【和悦情志】纵观中国古代房室保健的典籍,都非常重视情志与房事生活的密切关系,夫妻恩爱和睦,性生活和谐,会心情愉快,使人体气血调和,经络通畅,有利于身心健康。要想达到这样的效果就必须讲究科学方法。从医学的角度来讲,性生活是夫妻双方的事,合房有术,健康而又和谐的性生活是夫妻共同幸福、延年益寿的基矗◆【行房禁忌】中国古代房中养生和优生除了前面所讲的基本原则,还非常重视房室禁忌,强调“欲有所忌”,“欲有所避”。若犯禁忌,则有害于自身健康和下一代的健康。行房人忌阴阳合气,要讲究“人和”,选择双方*佳状态,才能提高房事生活质量,有益于健康,为优生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矗醉莫如房。《三元延寿参赞书》指出:“大醉入房,气竭肝伤,丈夫则精液衰少,阳痿不起,女子则月事衰微,恶血淹留。”《素问?上古天真论》:“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故半百而衰也。”醉酒之后入房,男女双方都可能引起一些疾病,临床所见早泄、阳痿、月经不调、消渴等。如果酒后房事受孕,易产生智力和体力低下的后代,即近代医学上所谓的“酒精儿”或“星期天孩子”。七情劳伤禁欲。《千金要方》指出:“人有所怒,气血未定,因以交合,令人发痈疽……远行疲乏来入房,为五劳虚损,少子。”可见七情过极,或劳倦过度,宜应休息调理,不宜房事。否则,不仅引起自身疾病,还会影响优生。切忌强合。《三元延寿参赞书》指出:“强力入房则精耗,精耗则肾伤,肾伤则髓气内枯,腰痛不能俯仰。”“体瘦、惊悸、梦泄、阳痿、便泄、小腹里急、面黑耳聋等。”强力入房,违反道德规范,带来心理障碍,影响夫妻关系,损害身体健康。病期慎欲。《千金要方》指出:“男女热病未差,女子月血,新产者,皆不可合阴阳。”从遗传学的观点来讲,病中行房受孕,其结果是“重重相生,病病相孕”,代代相因,贻害无穷。有些病,如结膜炎未愈时,切忌行房,否则,视神经萎缩会引起失明。有些慢性病,如肺结核、肝并肾病等,房事不可过度,否则,会引起旧病复发。行房天忌中医古代房中术认为行房的*佳时间应选择风和日丽、夜闲人静时。自然界异常气候变化应禁止房事活动。特别对择期布育更为重要。《产经》认为,欲要优生,男女交合的时间一定要避开九种不良时机将带来的灾祸。一是,中午交合得的孩子,生下来就会呕吐;二是,日食时交和得的孩子,会因身体忧悉而受到损伤;三是,半夜交合得的孩子,不聋就哑;四是,雷鸣电闪时交合得的孩子,容易产生癫狂错乱的疾病;五是,月食时交合得的孩子,母子都不吉利;六是,出现虹霓时交合得的孩子,动作不吉;七是,冬至或夏至日交合得的孩子,生下来就妨碍父母;八是,玄望时交合得的孩子,必得昏乱和目盲的病;九是,醉饱时交合得的孩子,可能成为白痴或满身生疮痒。上述观点虽未一一得到临床验证,但可作为参考。从现在临床观察的情况来看,婴幼儿的先天性疾患,皆与孕前的生活环境或孕期的护养有直接关系。行房地忌《千金要方》指出:“日月星辰火光之下,神庙佛寺之中,井灶圊厕之侧,冢墓尸柩之旁”等等,一切环境不佳之处均应列为禁忌。应选择一个安逸、舒适的环境,良好的环境对心理和生理健康都会带来益处。当前社会残疾儿童的数量很高。究其原因:缺乏房事保健知识,缺乏优生优育的知识;缺乏对房事生活与爱情、家庭幸福密切关系的正确认识。……
赵建新,研究生导师,医学博士。从事中医针灸教学、临床及科研16年,在《中国针灸》、《中国病理生理杂志》、《中华中医药杂志》、《中医教育》等发表学术论文44篇,出版学术著作30余部,其中主编14部,负责及主研科研课题13项,科研成果荣获科技进步奖3项,参加学术会议交流20余次。
田元祥,中国中医科学院主任医师,河北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博士,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后。为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届老年医学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诊断学分会委员(理事),中国老年保健协会脑保健专业学术委员会委员,全国第三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教育部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国内访问学者,全国首届百名中医药科普专家,美国评估协会(AEA)会员。
语言课程评估:理论与实践 本书特色 林奇著的《语言课程评估:理论与实践》一书从宏观上探讨了语言课程的评估方法,填补了应用语言学论著在这方面的空白,向教师、语言研...
三字经.百家姓 本书特色 古典名著犹如世代相传的火种,它点亮了人类的智慧和情感。20世纪80年代岳麓书社出版的《传统蒙学丛书》收入有《三字经》《百家姓》等,曾发...
胡同九十九 本书特色 ★ 12开精装,1996年1版1印,北京出版社出版★ 徐勇是以北京胡同和乡土中国系列摄影而闻名的摄影家★ 收录汪曾祺、宗璞、张承、王朔、刘...
输入的强化-从理论和研究到教学实践 本书特色 本书的目的是向读者详细介绍输入强化(input enhancement)这种第二语言教学方法。输入强化是由Mich...
喧闹的骡子-留学与中国现代文化 本书特色 《喧闹的骡子:留学与中国现代文化》:传统的中国好比是驴,近代的西方好比是马,驴马杂交之后,产下现代中国这头骡;现代中国...
外国珍宝风俗传说 内容简介 金银珠宝是永恒之美的体现,又是财富和尊荣的象征。世界各国有关它们的传说故事惊险离奇,风俗礼仪多姿多彩。古印度人相信钻石会生儿育女,科...
团购:民国时期图书馆学著作梳理2册 本书特色 《民国图书馆学文献学著译序跋辑要》将民国时期图书馆学著译的序言都选编在一起,是一部辑录体的“民国图书馆学书目提要”...
木和纸:朱仙镇木版年画(2021农家总署推荐书目) 本书特色 本书是对朱仙镇木版年画进行系统介绍的著作,有利于朱仙镇木版年画这一优秀文化遗产的传承和扩大影响。本...
民俗礼仪-中华传统文化经典 本书特色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五千多年来,中华民族的祖先在漫长的历史时期里,积累了大量珍贵的物质文化资源,*终形...
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全6册 本书特色 《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初版于1901年,即清光绪二十七年。全书五册四卷,共选三千二百九十一个汉字,插图七百六十二幅。*册为...
作品目录自序一 鲁迅与中国文化二 鲁迅小说的叙事艺术附录一 中国现代中短篇小说发展的历史轨迹二 中国文学的悲剧意识与悲剧精神
《信息科学与电子工程专业英语(第2版)》内容简介:本书供高等院校信息科学、通信工程、电子技术、计算机应用等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
民间神话 内容简介 中国结丛书。神话故事是人类童年时期的自发的、幼稚的、幻想的折光,反映了原始人对自然和现实的认识,表现出原始社会的人类*初的思想感情。民间神话...
北京布克布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5月,是一家与出版社合作,协助出版社进行图书策划、设计的企业。公司与江苏少儿出版社,童趣出版有限公司,中国少年儿童出...
翻译与意义生成本体论研究 本书特色 《翻译与意义生成本体论研究》由冯文坤所著,本课题结合翻译实践中双语转换过程中的意义迻译、变异、误读、一文多译、同一与差异等现...
《澄明之境:陶渊明新论》内容简介:陶渊明既没有屈原的宏伟悲壮,又没有李白的豪放飘逸,也没有杜甫的阔大沉雄,以他百来篇诗文,
近代汉语介词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六章,其内容包括:表示处所的介词,表示时间的介词,表示对象的介词,表示方式和原因的介词等等,书中对近代汉语介词作了探讨。本书内容...
我们要我们的自由-胡适思想录-(八) 本书特色 胡适,汉族,安徽绩溪人。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学家、文学家、哲学家。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
栖见 新浪微博:@栖见只想打麻将
《学会改变,和最好的自己不期而遇》内容简介:正如俗语所说,“十年河东,十年河西”,一个人的起点高,但这并不意味着他终能够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