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歌、林那北、海男、王祥夫、郑彦英、葛水平、艾伟、关仁山、冯秋子、徐小斌,他们用写小说、诗歌的钢笔圈下大片江山后,用水墨颜料再次打开了创作的大门。或用毛笔渲染收藏史,或用油彩涂抹流逝的光阴,或用漆画给屋角的植物造像……文如其人,画亦如其人。《河边的战争》随想式的心灵独白,是对人生与光阴的静心感悟;匠心的画作,是邂逅另一种生活方式后的倾心表白。他们用文字守护心灵的一方净土,用色彩记录每一处生活的哲学。人生永远隐藏着精彩,请不妨想象另一种可能。
一场画笔与文学的美妙邂逅, 一份从诙谐叙事中窥见处世哲学的心灵独白。艾伟著的《河边的战争》是“自说自画丛书”中的一本。这是一套关于作家的成长故事与生活感悟的原创散文随笔,并配有作家自己创作的绘画作品。追求可读性、趣味性和艺术性。内容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和励志精神。《河边的战争》讲述作者的成长经历与人生感悟。
《河边的战争》:回忆童年往事,我总会想起“战争”这个词。事实上我不可能经历战争,相反整个20世纪70年代在我的印象里似乎显得十分安静,有那么一种神秘的气息,我们沐浴在领袖的光辉与思想之中。同所有乡下孩子一样,我被晒得乌黑发亮、油光可鉴,像非洲丛林里的黑人。那时我们不可能有现在孩子们常玩的变形金刚或奧特曼,对付寂寞的乡村生活的方法之一就是想象或谈论一下逝去的战争或未来的核大战。对军人和英雄的崇拜贯穿我整个童年和少年时代。学校里有时候会请参加过解放战争或抗美援朝战争的退伍军人来为我们做报告。即使台上做报告的人十分矮小、丑陋或伤残,毫无英武之气,但在我们眼里,他们无一例外地变得高大伟岸,我们会毫不吝啬地给予热烈的掌声。那时候,我们迷恋于战争电影。《南征北战》《打击侵略者》《渡江侦察记》等几部战争影片,我们可以说是百看不厌。*让我着迷的是《回故乡之路》。这是一部越南影片,现在我已记不清具体内容了,只记得有个小伙子在回故乡的路上遇到一群美国轰炸机,他就钻进废弃的弹壳里面躲避天上掉下来的像雨一样的炸弹。多么的大无畏啊!多么的乐观!我甚至能想象出弹壳里硝烟的味道了。同时我深深为自己没赶上大时代而悲哀,和平年代总是风平浪静,生活一成不变。尚武的风气改造了我们的审美,那时我们认为世上*美的事物就是武器。我们都喜欢谈论*新式的军事装备,当然这些装备大都是道听途说,加入了我们的想象和创造。*近的一次战争是中苏珍宝岛战役,因此我们都喜欢谈论这次战争中我军的英勇善战。一个比我们年长的高年级的孩子不知从哪里搞来了苏式武器的图片,他内行地告诉我们,苏式武器比如战机和坦克都用“T”这个字母开头,他说这个字读“图”。虽然这些武器都是苏联的,但我们还是认为这是全世界*美的图片。当时,孩子们中间流行自制火药手枪,在黑夜中打一枪,会在天空划出一条火舌。我当然也拥有一把。这把枪是我自己做的。为了找到用来制作手枪的铜管和铁件,我几乎翻遍了离我们村有七公里之远的小城边上的废弃的金属堆。我的手被扎得伤痕累累。军服成了世上*美的服饰。我的邻居就是军入之家,他们的两个儿子都参军去了。他们家的门框上有两块“卫国光荣”的牌子.兄弟俩非常英俊,浓眉大眼,穿上军服,那简直像是电影里出来的。他们家的老二回家探亲来了。他的到来让整个村子的姑娘都丢了魂。老二比过去白净了一些,也更和气一些。我是多么羡慕他。那些日子,我远远地跟着他,像他的一条尾巴。我发现他说话有点怪,带着一点广播里的口音。这也让我喜欢。他们家前面有座小山。晚上,我坐在小山的石头上,看着他家的窗子。他们家的两块匾额在月光中闪着黑色光芒。他们家的窗子一直黑着。后来,楼上的灯亮了,我看到那军人坐在灯下,他的手不停地梳理着头部,另一只手伸得老远。我不知道他在干什么。我以为他在练习我军的某个军事动作。后来,我才发现,这家伙的手上是一面镜子,他纯粹是在臭美。不过,这个动作丝毫没有降低他高大的形象。我觉得他是有资格臭美的,因为他穿着军装。他坐在灯下,看上去光芒四射。我是多么想弄一件军服呀。这个愿望不只是我有,我的同学冯小强也有同样的渴望。有一天,冯小强跑过来对我说,那家伙把军服脱下来洗了,正晾在他家的院子里。我马上明白了他的意思,但我不屑于做这种事,我只同意给他望风。冯小强就爬到他家院子里面,把那件还没千的军服套在自己的身上。他站在那里,那军服把他的脚都遮住了,看上去像电影里穿着长衫的汉奸。我笑起来,说太丑了太丑了。我一边笑一边假装拍照,嘴上发出咔嚓咔嚓的声音,直到他把军服脱下来,重新晾好。我盼望有一件合身的军装。这个愿望要等到新年才可能实现。那时,不是随时可以添置新衣服的。那时,买布要布票,布票是定量供应的,置新衣的机会基本上是在过年之前。我们就等着新年快点到来。新年终于到来了,可那种黄色的布料突然成了紧俏货。衬里的供销社很快就脱销了,县城也没有。……
艾伟,浙江上虞人,有长篇小说《风和日丽》《爱人同志》《爱人有罪》《越野赛跑》《盛夏》《南方》,小说集《乡村电影》《水上的声音》《小姐们》《战俘》《整个宇宙在和我说话》等多种,另有《艾伟作品集》五卷。
叙述者说 本书特色 赵玫作为一直以女性视角进行创作的作家,《叙述者说》中所选散文皆为有关女性的话题。其间有对武则天、高阳公主、上官婉儿这类历史人物的评点,有对张...
阎连科文论 本书特色 本书内容涉及文学理论和创作方方面面的内容,有作家的个人简介,有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作家作品的阐释和解读,有对文学潮流,文学现象的分析和展望。...
《平原纪》内容简介:一个人无论走多远,乡愁都会如影相随,不离不弃。平原,作为地理名词,已遍布世界七大洲;而作为地名,则是作
布莱克诗选:英诗经典名家名译(英汉对照) 本书特色 李肇星作序推荐,传世英诗经典,名家以诗译诗袁可嘉、查良铮经典译本,半个世纪后重新再版推出布莱克的经典诗歌与诗...
从傻瓜到凯撒:张心阳杂文自选集 本书特色 《从傻瓜到恺撒:张心阳杂文自选集》精选了张心阳先生70余篇杂文结集出版。其中有对社会文化和社会现象的批判,揭示人性的丑...
千年繁华-京都的街巷人生 本书特色 处处透露出千年古都的繁华光景,句句洋溢着美好温暖回忆…… 这是京都人的心灵映像,如黑糖和果子般甘甜, 亦如京都御所外东山的悠...
总有一句歌词打湿你心 本书特色 高晓松说,好的歌词如夏夜的一杯清水打湿人心。在诗歌隐退信札消匿的年代,歌词就是隐藏在旋律中的爱意,是可供吟唱的情书。哪句歌词让你...
潘汉年案审判前后 本书特色 《审判员亲笔披露共和国**冤案:潘汉年案审判前后》是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潘汉年案审判前后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起重大案件的审判实录...
徒步墨脱生死路 本书特色 西藏墨脱县背崩乡的希望小学,在近乎与世隔绝的环境中成长着,那里的孩子们,过着我们想象不到的艰苦生活。《徒步墨脱生死路》作者王颖...
倾听词心 内容简介 伴随着隋唐燕乐的促节繁弦,词以合乐歌辞的身份,由胡夷里巷而竞艳艺坛,从歌唱的音乐文学走向律化的新体诗。它兴于唐而于宋,以更富音乐性、更为心灵...
马鸣谦,1970年生于苏州,祖籍浙江绍兴,作家、诗人、译者。著有小说《隐僧》《无门诀》《降魔变》等。小说创作外,也从事文学译介,已出版奥登文集译作三种,分别是《...
地狱之门 本书特色 “我*欣赏阿丹这豪放不羁的个性”——周恩来“赵丹是**个敢讲真话的人。”——巴金“他死在自己的岗位上。生命垂危之际,他在病床上口述的*后一篇...
《英国通史·第五卷》内容简介:详细介绍了自远古至2016年英国公投的历史,是对近两百年来中国英国史研究的总结,也是迄今为止第一
《爱丽丝的失语花》内容简介:海岸与甘蔗园之间,矗立着一座与世隔绝的房屋。屋内,九岁的爱丽丝·哈特坐在书桌旁,盘算着如何用火
《诗经新注》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全部作品的注释本。《诗经》至秦汉之际,有六义四始之说。六义者,据《毛诗序》云:“
文坛如江湖:今日文坛,谁的江湖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包括:大手笔的茅盾小说、老舍之死与口述历史、徐志摩的英文硕士论文、解读几篇朱自清散文等。文坛如江湖:今日文坛,...
虔诚的上帝信徒——欧洲原子核研究组织的杰出科学家列奥纳多·维特勒毕生致力于以科学的手段证明神的存在。他和其养女、神秘妩媚的科学家维特多利亚在实验室里成功地制造出...
哥德巴赫猜想 本书特色 《哥德巴赫猜想》徐迟 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徐迟的报告文学,开建国以来报告文学之风,尤其是在真实人物的记述方面,至今少有人超越。其文辞的华美...
猫咪狂想曲 本书特色 不论你爱不爱猫,千万不要错过这个以诙谐角度一窥猫咪秘密世界的机会!想了解温柔忠诚又神秘难测的猫咪,只要这本《猫咪狂想曲》就够了!它写明了猫...
蒙娜丽莎微笑的嘴角 本书特色 林文月的散文淡而有味,从自我对世情的慧心体察而发,用细致闲适的笔调描述生活的滋味,自成“似质而自有膏腴,似朴而自有华采”之风格。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