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尔贾宫廷:布尔夏德日记选(插图本)》是一本日记选,日记以其鲜明的特点成为研究博尔贾时代的重要史料。布尔夏德在刻画社会和生活时有意回避了个人观点,而仅作为一个旁观者记录着事实和官方仪式的过程。在这里,他显示出作为一个礼仪官的特性。他把规则与秩序,庆典与官方活动放在了记录的中心,对自己职责的各种细枝末节十分关注。正是因为他对细节和精确的关注,我们可以看出,布尔夏德是一位十分可信的记录人。不过他在详略上把握不当,比如他花费了很多笔墨来关注特殊仪式的程序;把梵蒂冈的生活局限于教会事务,如大量描述枢机主教,使节和其他神职人员而不在意世俗贵族,因此无法全方位展现出罗马的各种事务;此外,他对艺术和文化也缺乏兴趣,甚至没有提过平托里乔和博尔贾宅邸的装饰。
★16开布面精装,吉林出版集团出版
★ 本书文本全部来自塞拉尼(E. Celani)编辑的两卷本《从1483至1506年的约翰·布尔夏德日记》(Johanni Burckardi Liber Notarum ab anno 1483 usque ad annum 1506,Citta di Castello,1906),这也是布尔夏德《日记》的quan威版本
★ 日记涵盖了教皇西克斯图斯四世在位末期、英诺森八世时期(1484-1492年)、亚历山大六世时期(1492-1503年)、庇护三世时期(1503年)以及尤利乌斯二世早期等时段
教皇亚历山大六世以其臭名昭著、特立独行而在教皇史中为人所熟知。“博尔贾”也成为了十五世纪教会腐败与罪恶的代名词。据说,博尔贾家族给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多样而辉煌的文化和政治追求中增添了十分令人不齿的特质。他们为了建立一个新王朝不择手段。谋杀、背叛、罪恶充斥着梵蒂冈的教廷内外。尽管亚历山大一直被视作博尔贾家族的绝对头目,但他并非一位独行者。他的两个孩子——切萨雷与卢克雷齐娅的故事同样令人毛骨悚然。对博尔贾家族做这样宽泛的评价和描述是很容易的,特别是当概括化结论取代了更为具体的解释时。但是,如果想使这种结论或评价无可非议,我们必须要有当时的官方或私人记述证实,同时也要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即使亚历山大的统治不断遭到各种谴责,但也只有在尊重同时代原始文献的基础上,以及在文艺复兴意大利和基督教世界的宏观视角下理解其成败时,才能公正地評價这位教皇的统治。
这是一本日记选,日记以其鲜明的特点成为研究博尔贾时代的重要史料。布尔夏德在刻画社会和生活时有意回避了个人观点,仅作为一个旁观者记录着事实和官方仪式的过程。在这里,他显示出作为一个礼仪官的特性。他把规则与秩序,庆典与官方活动放在了记录的中心,对自己职责的各种细枝末节十分关注。正是因为他对细节和精确的关注,我们可以看出,布尔夏德是一位十分可信的记录人。不过他在详略上把握不当,比如他花费了很多笔墨关注特殊仪式的程序;把梵蒂冈的生活局限于教会事务,如大量描述枢机主教,使节和其他神职人员而不在意世俗贵族,因此无法全方位展现出罗马的各种事务;他对艺术和文化也缺乏兴趣,甚至没有提过平托里乔和博尔贾宅邸的装饰。
然而即便如此,布尔夏德的记录方式和对事件的梳理(其中大部分他并未掺杂个人观点)反映出其《日记》的真实性。而这种真实性在同时代的其他作品中则很少见。因此,虽然他对博尔贾家族的描绘鲜有涉及其私人生活,但这本《日记》仍然值得重视。布尔夏德很少关注那些关于博尔贾家族的流言蜚语:瓦诺莎(切萨雷和卢克雷齐娅的母亲)和茱莉娅·法尔内塞都只在文中被提过一两次,且大多是一笔带过;尽管教皇被盛传利用毒药谋害政敌,但布尔夏德也并未记录在案。事实上,在几乎所有人都把亚历山大统治末期的死亡事件归之于投毒时,布尔夏德的记载很可能更有说服力,因为他作为礼仪官直接参与了尸体的善后和葬礼工作,比如他对枢机主教费拉里和教皇病情的细致描述均暗示出其死因皆为自然原因,而非某些非自然原因。 相对于其他饱含感情色彩和鲜明敌对情绪的作品,布尔夏德笔下的亚历山大六世及其家族的形象要正面得多。布尔夏德之所以这么写,在于他作为礼仪官所持有的维护正统秩序的倾向,因为教皇已经在梵蒂冈的统治中由于藐视传统而备受抨击。但毫无疑问,这位礼仪官往往也有着自己的更深感受。他在《日记》中对某些事情的阐述有时暗示出可能实际发生的比他记录的或敢于记录的更多。他在记录1494年(法王)查理八世进军罗马时,背弃了德意志的民族感情,并曾痛斥了佩劳迪枢机主教的背叛行径;他对萨沃纳罗拉的歪曲同样是站在罗马教廷的角度,并重复着对多明我修会充满敌意的传言故事;他同时好像也带有一点意大利神职人员对西班牙教皇及其扈从的排斥情绪。但这决不是日记的全部,我们还可以从《日记》的论调中推测出更多信息。
本书文本全部来自塞拉尼(E.Celani)编辑的两卷本《从1483至1506年的约翰·布尔夏德日记》(Johanni Burckardi Liber Notarum ab anno 1483 usque adannum 1506,citta di Castello,1906),这也是布尔夏德《日记》的权威版本。由于布尔夏德对亚历山大六世统治时期的记述篇幅过大,接近二十五万字,占据整本《日记》的一半以上,因此节选时进行了删减,保留了六万字。尽管大部分原文被舍弃,但它们都是些重复而烦琐的仪式细节以及在梵蒂冈效力的人员名单和头衔清单而已。此外在原始的《日记》里,还保留了不少有价值和意思的插话,散布于那些仅对布尔夏德这个礼仪官有用的日常官方的记述中。
杰弗里·帕克教授是欧洲当代著名的地缘政治学家,英国伯明翰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所荣誉资深研究员,英国皇家地理学会会员。他1933年出生于英国布雷克诺克郡(现在的威尔士),曾经就读于威尔士大学,随后又在法国艾克斯·马赛大学深造,在伯明翰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现为伯明翰大学退休教授,《地缘政治学》杂志编委。他注重实地考察,曾经游历过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包括西欧、东欧和地中海沿岸国家以及苏联、蒙古、印度和中国。他的研究领域包括欧洲政治地理学和西方与亚洲地理地缘政治学思想。对冷战后世界的政治走向尤感兴趣。
蒙元帝国 内容简介 公元十二世纪,蒙古势力逐渐强大,成为蒙古草原上五大部落之一。至铁木真继承汗位,通过长期的兼并争战,*终统一了蒙古各部。公元1206年,铁木真...
20世纪欧洲社会史 本书特色 欧洲一直是一个“分裂的大陆”,没有比本书更能使人了解欧洲的复杂性; 西欧历史学家解析苏联解体、东欧剧变; 一个个历史片段,一种种特...
《R语言经典实例(原书第2版)》内容简介:本书介绍了如何使用R软件的一些方法,其中每一个方法对应解决某个特定的问题。介绍这些方
本书是苏联著名军事家,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苏军著名统帅,两次苏联英雄称号获得者亚力山大.米哈伊洛维奇.华西列夫斯基元帅的战
口述历史(第二辑) 内容简介 本辑列有五个栏目。“逝者留声”中有回忆黄克诚的口述,有吴祖光生前的口述:“名流青史”既有毛主席机要秘书的口述,回忆张治中的口述资料...
鼎革之际(明清交替史文集) 本书特色 本书辑录著名历史学者秦晖关于明清交替之际的一组研究文章,以纵向的时间轴论,集中于明末清初;以横向的领域而言,主要从&ldq...
德国的浩劫 本书特色 弗里德里希·迈内克编著的《德国的浩劫》是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之一,作者从两个世纪的德国历史文化背景着眼,对于导致法西斯专政的原因作出了自己...
英语歌曲欣赏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共分12个单元,包括12个不同的话题,每单元围绕3首歌曲进行编排,其中,1首为主修歌曲,2首为选修歌曲。英语歌曲欣赏 目录 un...
汉匈四千年之战-修订本 本书特色 《汉匈四千年之战(修订本)》总结了汉匈之战之胜的直接原因是国家(指汉朝)的统治集团光明正大、廉洁高效、政通人和和善用人才所发挥...
(精装)全宋笔记第十编(全12册) 本书特色 ★宋人笔记是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宝贵资料,这些宋人笔记中,有些笔记尽管篇幅不多,但其内容涉及当时的社会经济...
传拓与传拓技法问答 本书特色 《传拓与传拓技法问答》是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出版的。传拓与传拓技法问答 内容简介 传拓是我国的一种传统技法,它是将纸覆在碑刻、青铜器...
走向圣坛的乞丐-洪武皇帝十一讲 目录 **讲生逢元末的苦命少年像那个时代一样,元末朱家的苦难生活口有异香、红光烛天走向圣坛的乞丐-洪武皇帝十一讲 节选 《走向圣...
《一战简史》内容简介:《一战简史:帝国幻觉》内容简介::在欧洲大陆,法德之间早已存在对抗的关系。俄国实力渐增,奥斯曼帝国濒临
《中学英语口语教学策略与方法》内容简介:本书分享如何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有效开展口语教学的策略与方法,解决教学实际困惑,突破瓶
中国历史评论:第十三辑 本书特色 《中国历史评论(第十三辑)》是为筹备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而编辑的史学文论集。此前已出版十二辑,社会反响良好。内容偏重学术研...
《海派源流》内容简介:上海是座海,虹口是条河。这条河,源远流长,积淀深厚。据考,虹口沉淀于唐朝时期,是一片沙滩,其后渐渐成
史学理论的世界视野-外国史学研究 内容简介 2000年11月,在20世纪即将结束,21世纪即将到来之际,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被教育部评定为全国...
日本维新史 内容简介 这本书没有按照编年记体裁而是夹叙夹议地一直叙述到了日俄战争时期。《普茨茅斯条约》是日本跻身于大国之列的标志。就本书的主题而言,日本进步的这...
安雅堂稿 本书特色 书摘***处为左右结构左边为“忄”右边为“乔”。第二处为左右结构左边为“堇”第三处为上下结构上边为“沸”下边为“鬲”。书摘第、四、五、六*处...
《重建之战》内容简介:美国内战结束后的1865年至1877年,史称“重建时期”,这段时间重建的不仅是南方经济,更是整个美国的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