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冬天,我在广州,又去海南,遇见一些年轻朋友,有把《司马迁》这本小书拿来要我签名留念的,这真是意想不到的事。我当然感谢年的这种好意,是觉得过意不去。这本小书初版于一九五五年,到现在已二十几年了。在这么长的时间内,对于司马迁和《史记》的研究,我自己没有什么大展,同时在学术界也没有出现一本新的专门研究著作。原因可能很多。这里只指出一点,即研究司马迁和《史记》——主要是《史记》的难处,在于它含的我国古代文化历史知识的广泛性,需要研究者具有较广泛的现代科学知识,是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我提出这一点来,仅供有志于研究《史记》的年参考。
现在根据一般青年读者阅读的需要和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计划的要求,我重印《司马迁》这本小书。在不改变本来面目的基础上,作一些必要的修改和增补。考虑到文章的重要性和读者参考上的方便,我把司马谈《论六家要旨》和司马迁《报任篇抄录在书中。限于本书体例,对它们没加以文字上的注释,但看了上下文的叙述,一般读者大致还是可以明白其内容意义的。在本书出版后不久,我写过《司马迁是怎样写历史人物传记的》一文,对本书内容有所补充,兹附录于书后。
因为我对于《史记》并没有真正深入的研究,青年读者不能希望从这本小书中得到解决难题的锁钥。如果说,这里还有我多年来读《史记》的一些心得,值得提一提的话,那就是司马迁对战国、秦、汉史即他那个时候代和当代历史的“实录”精神,他重视实践和坚持著述理想的精神,以及他把历史学和文学巧妙地结合起来从而纪传体史学和传记文学的创新精神,这三点是密不可分的。如果只欣赏司马迁的文章,而忘记他写文章的基本精神,是不可能真正懂得司马迁的文章的价值的。当然我的看法不一定对,希望广大读者不吝指正。
《司马迁》的主旨是在于展示司马迁作为伟大的历史家与文学家的风采,作者季镇淮要达到的目标,一是充分利用现有资料,丰富论述,让司马迁这位文化伟人的形象能够更加突出;一是通过那些疏理和说明来反映当时社会情况的某些方面,以便代替那些悬在一边的社会背景的概述,非常值得一读。这本小书并不想把关于《史记》的问题全部解决,因此过去的那些考证、研究,实际需要参考的并不太多。它只是从司马迁出发,初步提出一些对于《史记》的看法。
《司马迁/大家小书》:家世遥远的世代据说历史上有一个时期,人和神住在一起,无法分别谁是人谁是神,人人都在祭祀,家家都为“巫史”,好像个个都能通神似的。大家被祭祀弄得穷困了,结果也不见有什么福气。到了颛顼的时候,他看见这种情形很不对头,就命南正(官名)重专门掌管天上的事情,大会群神,使各就各位,分出一个次序来;又命火正(官名)黎专门掌管地上的事情,大会人民,使各安旧业,不得互相侵犯。这样人和神就分开了,天上的神事和地上的人事就各管各了,这就是所谓“绝地天通”。后来,从唐、虞到夏、商,重黎的后人世世代代掌管天地的事情,使人神各有所主。在周宣王时代,重黎的后人叫程伯休父的,失去重黎氏世代相传的职守,作了司马这个官,从此就成了司马氏。这是公元前五世纪左右,楚国的大夫观射父对楚昭王讲的故事,司马迁认为他的家世就是从重黎氏这样渺茫的远祖传下来的。当公元前十世纪周穆王的时候,重黎在传说中还是上帝之下的两个主管天地的神,③到了观射父的故事中,他们就都成为人。他们结束了“夫人作享,家为巫史”的局面,分司天地,作了职业的巫史,一个是巫,一个是史。观射父讲的这个故事,反映了先后不同的社会情况。但“家为巫史”即人人都是巫史的局面,其实是没有的,因为巫史并不是同时出现,而是先有巫,后有史的。鲁迅先生说:“原始社会里,大约先前只有巫,待到渐次进化,事情繁复了,有些事情,如祭祀,狩猎,战争……之类,渐有记住的必要,巫就只好在他那本职的‘降神’之外,一面也想法子来记事,这就是‘史’的开头。况且‘升中于天’,他在本职上,也得将记载酋长和他的治下的大事的册子,烧给上帝看,因此一样的要做文章——虽然这大约是后起的事。再后来,职掌分得更清楚了,于是就有专门记事的史官。”根据观射父讲的故事,并结合鲁迅先生对史官起源的解释,似乎可以这样设想:在原始社会里,大概*初人人都祭神,人人自以为能通神;后来才有了专职的通神的巫;再后来巫兼史,巫史还是一人;又后来巫史分了家,巫主神事,而史主人事。观射父讲的重黎分司天地的故事是这*后的巫史分家的社会情况的反映。不过作为司马迁的祖先来说,重黎即使是历史人物,也是很渺茫的。司马迁所以称引这样渺茫的远祖,不过要表明他的家世是一个悠久的史官家世罢了。并且司马谈只说他的祖先是“周室之太史”,司马迁也只说“司马氏世典周史”,他们都撇开了巫,而只强调史官的家世。春秋战国以来,司马氏一族作史官的系统中绝,分散在各个地方,做着其他的官职,也有很著名的。这些,我们都不必去说它了。这里单说司马迁出身的这一支。公元前六二〇年他们由晋迁到少梁——秦惠文王十一年(公元前三二七年)改名夏阳,汉代也叫夏阳,属左冯翊,即今陕西省韩城县。战国时代,少梁一支的司马氏,在秦惠文王时,出了一个叫司马错的,与张仪同僚而意见不同,主张伐蜀,有功,因而留守于蜀。司马错的孙子叫司马靳,当秦昭襄王时(公元前三。六~前二五一年),为武安君白起部将,昭襄王四十七年(公元前二六。年),与白起大破赵军四十余万于长平(今山西高平县西北),尽坑杀之。后三年(公元前二五七年),司马靳跟白起一起在咸阳西门外的杜邮(今陕西咸阳市东)被逼自杀。司马靳的孙子叫司马昌,当秦始皇时,为秦主铁官。司马昌的儿子叫司马无泽,在汉初为长安四市的一个市长。司马无泽的儿子叫司马喜,为五大夫。司马喜的儿子就是司马谈,为太史令,就是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迁的家世,即使从春秋时代算起,也够得上说是“源远流长”的了。但直接给司马迁以深刻影响的,只是他的父亲太史令司马谈。因此,关于司马谈,我们还应比较详细地介绍一下。……
《做女人要像希拉里》作者以自然流露的语言,机智、聪慧的笔触,引领内心彷徨、面临困境的女性读者,迈入希拉里的内心世界,让你
《2021—2022年中国安全应急产业发展蓝皮书》内容简介:本书分综合篇、领域篇、区域篇、园区篇、企业篇、政策篇、热点篇和展望篇八
《从疾病到人心》内容简介:古人如何面对瘟疫?瘴气是真实存在抑或只是出自人心的幻想?古时候的医患关系是怎样的,他们也有医患矛
胡适:孤立的人最强大 本书特色 历史回顾是《三联生活周刊》封面专题的一个重要方向,通过采访重新进入历史现场,发现新信息,辩驳已有的结论,回顾之目的是为寻求它新的...
德国著名哲学家自述(上中下) 本书特色 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原创性。本书文章均由不同流派、不同的学派的哲学家自己写成,这使得本书同哪些由别人写成的传记或教科书...
聂荣臻传 本书特色 这些传记的意义远远超过了记述个人生平的范围,它们是新中国开国史、建国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奠基史、创业史的浓缩,是中华民族一份永远值得倍加...
作者简介德龄公主满州汉军正白旗人,1886年生于武昌,在荆州、沙市度过童年及青少年时代。1895年起,先后随父亲裕庚出使日本和法
生命在这里怒放:老艺人的传奇人生 本书特色 抗战期间,梅兰芳有一笔演出的收入,曾带往香港存人银行。可是返回上海不久,日寇统治下的香港将这笔高额存款全部冻结,梅兰...
盗墓秘闻 本书特色 暮霭低垂,一群盗墓贼凿通了历史与现代。神秘的地宫、传说的宝藏、绝命的咒语、不朽的古尸……多少风流人物生前的苦心经营,因他们的盗窃之举毁于一旦...
萧红与鲁迅 本书特色 民国作家萧红,被鲁迅称之为“当今中国*有前途的女作家”,短暂而漂泊的一生留下近百万字经典作品,终成大器未曾有负鲁迅的期许。他们之间有师生之...
蒋介石十三太保的最后结局 节选 bsp; ●在战俘营中,学达摩面壁,面对同窗故友,一言不发。在解放军官训练班读书,被共产党的作风感动,努力转变思想。并写下了《自...
抗日英烈事迹读本-(二) 本书特色艰辛的8年抗战中,抗击侵略,救亡图存是中国各党派、各民族,各阶级,各阶层、各团体以及海外华侨华人的共同意志,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
国学大师丛书-贺麟评传 本书特色 《贺麟评传》编辑推荐:东方黑格尔之父”的哲学家贺麟(1902-1992)先生,是中国当代著名的西方哲学史家、哲学思想家、翻译家...
袁世凯画传 本书特色 袁世凯在朝鲜的死对头是谁 甲午战争时他在干什么 他处理教案为何会赢得西方人赞许 苏杭甬路一案他为何主张向英国借款 洹上养疴时为何与段祺瑞越...
老舍自述 本书特色 我想:一个作家若能够克服知识分子的狂傲的优越感而诚诚恳恳地去向人民学习;丢掉资产阶级的名利思想,而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并且勤恳地学习政治,...
九命七羊-王蒙自传-第三部 本书特色 《王蒙自传第三部:九命七羊》回忆了1989年至今王蒙的一些经历,其中包括推荐诺贝尔文学奖人选和推荐郭敬明加入中国作协等争议...
中外巨人传-托尔斯泰 本书特色 《中外巨人传:列夫.托尔斯泰》编辑推荐:列夫?托尔斯泰著作的出版权早已属于全人类、他的家产也分割给了家人,他曾无私地救助灾民、毫...
铁血治世-明成祖永乐 本书特色 至正二十四年(1364),天下兵戈未止,群雄列峙,这里是朱元璋的地盘,在宁静中显出充裕,正是暮春,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的季节,山明水...
记载这个“圣人”谈话的书也就成了“圣书。”学术界更是将《歌德谈话录》看做研究歌德的秘读书目;有些专家甚至把这《歌德谈话录
《中国新闻从业者职业心态史(1912-1949)》内容简介:本书针对新闻史人物研究中“没有人”、感受不到人的内在心理与精神世界之脉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