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遗产六讲》是白寿彝先生从理论上对中国史学遗产进行系统的发掘、爬梳的开创性成果,反映了作者恢宏的视野和渊博的常识。书中对史学遗产之精华所作的分析及其在当今史学事业中之价值的阐释,其真知灼见,在在多有,对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者和广大史学工作者来说,尤其对青年史学工作者和史学爱好者来说,《史学遗产六讲》既是入门之书,又是指导之书,成为人们走进史学遗产这一辽阔繁茂的园地、从而走进宏伟庄严的史学殿堂的一条路径。
新中国成立以来,医药学遗产和戏曲遗产的整理工作,在党的领导下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一个是蓬蓬勃勃,一个是万紫千红。历史遗产的其他方面,如数学、天文历法、农学、化学、建筑、机械、音乐、舞蹈、雕塑、绘画、文学、哲学等等的整理工作,也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绩。祖国史学有长期的历史,有浩瀚的典籍,它给我们留下的遗产是丰富的。但我们史学工作者注意一般的历史遗产比较多,注意史学遗产还很不够。这篇小文想把这个问题提出来,促请同志们多注意一下。
我认为,在努力开拓史学工作的新园地、提高不断耕耘的质量的同时,适当地分出一些力量来研究史学遗产,对于发展我们的新史学是有意义的。我想,这至少可以得到下列的几种好处。
**,研究史学遗产可以更具体更深刻地理解史学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在现实斗争中的战斗作用。
自殷商“有册有典”以后,国史的编修大权主要是掌握在奴隶主国家和封建主国家的手里。在封建时代里,官史没有不咒骂农民起义的,没有不把对农民的镇压写成神圣的“正义”行动的,而又往往把官兵对老百姓的残杀掳掠写在起义农民的账上。改朝换代了,回护本朝的短和夸大前朝的罪恶和错误,这就成了新修史书的一个政治任务。如果在封建割据的时期,不同割据集团的史书就会互相对骂起来。
也有进步的或有进步倾向的史学家写出了触犯统治集团利益的东西,他这个人或他的这部书就要倒霉了。司马迁揭了封建统治者的疮疤,他的《史记》就不如班固的《汉书》在当时易于流传。东晋的孙盛写了一部《晋阳秋》,揭了桓温的底,触怒了这个当权的人物,他不得不另抄一个副本寄存辽东以防书稿的毁灭。清初的庄廷钱案是一个有名的历史书狱。只因触犯了清廷,庄氏的墓被发掘,他的尸骨被烧成灰,他的父亲、兄弟和侄儿,编书、刻书、卖书和其他被牵连的,共有七十多个人被砍了头。
一切历史著作都不能不受作者历史观的支配。不同的历史观,归根到底,总可以从不同的阶级利益上得到解释。但历史观在反映阶级利益的时候,往往是错综曲折,不一定明显确切。再加上史学传统的继承性,就使我们对于史学遗产进行阶级分析的工作更加复杂化了。但也正因为这样,研究史学遗产才更有意义,才更能帮助我们理解史学在现实斗争中的具体特点。
第二,研究史学遗产可以逐步摸索出来中国史学发展的规律。
从中国史学的发展上看,不同时期的历史著作总有它的不同的特点。
先秦的历史著录,如甲骨卜辞、钟鼎文字、《尚书》、《春秋》、《竹书纪年》、《世本》等,表达的形式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只纪王公的活动,不是孤立的单篇,就是连续的片断。魏晋南北朝时期,纪传体的撰述较多,后汉史有十一家,晋史有十二家。而名人传记可考者近二百家,姓氏书有七八十种。唐中叶以后,大部头的通史相继出现。清代是考据多,地理书多,注释辑补改作旧史的书多。为什么在不同时期有这样不同的特点?这一定有它们的规律。
中国史学史上还出现这样一个传统:在中国历史遇到一定显著变化以后,总有带总结性的历史名著出现。春秋战国之际,《春秋》这部书写成了,总结了春秋时期二百四十二年的历史。汉在武帝时完成了史无前例的统一,司马迁写出了一百三十卷的《史记》,总结了自传说中的黄帝以至武帝时的历史。唐代中叶是中国封建社会内部有了较多变动的时期,刘知几写了《史通》,总结了前人编写历史的、经验,而杜佑写了《通典》,总结了唐中叶以前的典章制度。北宋结束了五代的纷争,司马光主编了到五代为止的《资治通鉴》。宋元之际和明清之际都是中国政治史上很大的变局,马端临编撰了《文献通考》,王夫之写了《读通鉴论》、《宋论》,顾炎武编撰了《日知录》和《天下郡国利病书》,黄宗羲写了《明夷待访录》。这样的传统也不能单从形式上来考察,它也必然有跟中国史学发展规律相结合的具体规律。
中国史学的发展也是从低级形态到高级形态,从*简单的关系到比较复杂的关系。不同时期的史学一方面受所处时期历史条件的制约,另一方面也有接受前代传统的相对独立性。同时,中国史学在悠久时期里又是独立状态中发展起来的,它的发展规律也必然有自己的民族特点。研究史学遗产,摸索出中国史学发展的规律,这是具有创造性的工作,有很大的理论意义。P1-4
白寿彝,河南开封人,著名历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致力于史学研究与教学,六十余年,在中国通史、中国史学史、中国民族史等领域,均卓有建树,撰有《中国交通史》、《中国史学史》,《中国通史》、《史学概论》、《中国伊斯兰史存稿》等, 一九三二年秋,自氏毕业于北平燕京大学国学研究院哲学史专业,回到河南,但没能找到工作,于是返回北平,在禹贡学会和北平研究院历史研究会从事编辑工作,开始研究回族史与伊斯兰教史,逐渐把研究重点从哲学转向历史。
旭日东升-建国的那些人与事 本书特色 20世纪上半叶,中国发生了三件对中国和世界影响深远的大事:中国共产党建立、中共领导的人民军队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中国...
《流浪狗奥利奥:非常完美马戏团》内容简介:奥利奥在城郊流浪,邂逅了一只名叫斑子的黑白斑点狗。斑子惨遭车祸,幸得女孩燕子的救
敦煌变文字义通释 内容简介 《敦煌变文字义通释(精)》是蒋礼鸿在学术上*重要的代表作,是一部考释敦煌变文中词语的专著。此书于1959年初版后,36年间,蒋礼鸿锲...
李敖论二二八:你不知道的二二八 另一面的二二八 本书特色 李敖是当代中国*具人格魅力、特立独行的知识分子之一。李敖先生的笔墨生涯历60余载,存世著述甚丰,仅中国...
本书是国外毛泽东研究译丛之一。这是一部出自大家手笔的磅礴之作。作者试图回答的问题是:“一位旷世伟人究竟靠什么思想予以滋养
战国策 本书特色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载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期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时期历史...
台湾往事-口述·历史 本书特色 1.有国仇,也有家恨,国民党政府退守台湾之后如何稳定局势,蒋介石、陈诚、白崇禧等政要又度过了怎样的晚年生活,他们在政治以外,在家...
《高光谱卫星图像协同处理理论与方法》内容简介:本书从一体化数据处理链路的视角出发,结合前沿进展和研究热点,分别介绍了高光谱
《奇货.5》内容简介:《奇货.5》是唐小豪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奇货,一般泛指少有的独特的东西,但在民间却有另外一种说法,指的是
《零基础学编程:树莓派和Python》内容简介:未来是计算机和机器人的世界。软、硬件编程将成为未来世界重要的一项技能。通往山巅的
以蒙古人的觀點,解析蒙古與台灣、俄國的歷史關係,想了解蒙古國取得獨立的真正過程,絕不能錯過本書!●蒙古獨立是蒙古人本身自
先秦篇-女人的私房历史书-4 本书特色 尹剑翔的《女人的私房历史书(先秦篇4)》首部从女性视角诠释的历史通俗读本。从先秦到民国,以历史上的传奇女性为线...
中国古代铜器艺术美 本书特色 代的青铜文化十分发达,并以其制作精良,气魄雄伟、技术高超而著称于世。贵族把青铜器作为宴享和放在宗庙里祭祀祖先的礼器。青铜器不是一般...
《资治通鉴》故事500篇 内容简介 《资治通鉴》千言万语,只是为了总结兴亡成败的历史教训,是一部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故事500篇》是从这部巨着中选择了500个...
全球通史(套装全十册) 本书特色 ★ 16开平装,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出版★ 本系列图书将全球纵贯数千年,横跨五大洲的历史,以生动的语言、明晰的章节串连起来...
科索沃通史 本书特色 本书全面展现了从远古至当前的科索沃历史变迁的主要线索,并依据该地区历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分八章探讨相关重大问题。全书以科索沃古代多民族融合...
日本学 内容简介 《日本学》是中国和日本学者围绕日本问题所做研究的成果,内容涵盖日本的历史、社会、文化、思想、人物、经济、政治、外交等领域,从历史到现实多层次、...
明朝那些事儿1(图文精印版) 内容简介 《明朝那些事儿》**部,主要讲述了朱元璋一生建立及统治明朝七十年间的历史。朱元璋生于元末乱世之中,父母死于饥荒,他从赤贫...
《不可不知的防灾避险常识》内容简介:本书主题明确,实用性强。第一,直接围绕“灾”和“险”;第二,除地震之外,全面涉及生活中
昭通田野考古-之一 本书特色 丁长芬编著的《昭通田野考古(之一)》汇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昭通境内考古发掘的报告(包括已发表的考古报告、未发表的零星调查材料和重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