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录了冰心 绿的歌、臧克家 炉火、菡子 黄山小记、叶圣陶 《苏州园林》序、方令孺 在山阴道上、林海音 冬阳 童年 骆驼队、艾煊 善卷游、曹靖华 洱海一枝春、李广田 花潮、夏衍 甲子谈鼠、林斤澜 春风等散文作品?
《中国记忆·美文卷》精选自当代散文名家所作之美文计60篇,选家包括冰心、臧克家、叶圣陶、林海音、曹靖华、李广田、李敖、林清玄等。本卷美文集是当代散文名家名作的一个梳理和回顾。
王剑冰,全国鲁迅文学奖二、三、四届评委,河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河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河南省散文学会会长,中外散文诗协会副主席,《散文选刊》主编,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出版著作有诗集《日月贝》、《八月敲门声》等;散文集《苍茫》等;理论集《散文创作谈》、《散文时代》等;长篇小说《卡格博雪峰》等。其散文《绝版的周庄》入选上海高中语文课本,并被碑刻于周庄;《喧嚣中的足迹》被中国现代文学馆收藏;曾获全国首届冰心散文奖、全家第三届冰心散文奖,全国首届郭沫若散文随笔奖,中国文联理论奖,中国散文诗90年重大贡献奖等。曾在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解放军艺术学院等近百所高校及重点中学做过专题演讲。
《决定民族兴衰的那些美文》内容简介:《环球时代美文读本》(Global Times Readers)系列丛书旨在为广大英语中高阶学习者提供一套
《江苏省志(1978~2008)》内容简介:这部地方志分为两个部分。《机构编制志》全面记述了江苏省1978~2008年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配备、
斯蒂芬·茨威格(Stefan Zweig,1881―1942),奥地利著名作家,出身于富裕的犹太家庭。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后游历世界各地,结识...
北欧现代诗选 本书特色 本诗集精选了两百余首诗作,涉及到五十九位诗人,他们来自瑞典、芬兰、挪威、丹麦、冰岛五国;其中既有已经作古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帕尔·拉格克...
经典译林-飞鸟集 内容简介 泰戈尔是印度的一位杰出的诗人、小说家、戏剧家。在他长达60年的文学生涯中,他总共创作了50多部诗集,12部中、长篇小说,100多篇短...
2005中国最佳随笔 本书特色 在社会生活日趋商业化的今天,文学作为一种精神财富,开始越来越多的远离了大多数人的生活,现在的文学领域在商业经济的感染下,鱼龙混杂...
2007散文 内容简介 进入二十一世纪,散文创作仍然欣欣向荣、气象万千,成为文学园地一道亮丽的风景。为了及时总结年度散文创作的实绩,向读者集中推荐优秀的散文作品...
周作人自编文集——药堂杂文 内容简介 本集所收文共廿七篇,计民国廿九年作十五篇,近两年所作十二篇,*初拟名《一蒉轩笔记》,今改定为《药堂杂文》。编好之后重阅一过...
先知·沙与沫 本书特色 “洋经典”系列为读者推荐了一批小巧玲珑的外国文化好书,丛书所选作品来自各国大家,都是人文学科中的精华,不少是作家的代表之作,而且可诵易读...
书之孽-劳伦斯读书随笔 内容简介 本书是英国著名作家d.h.劳伦斯的读书随笔集,收入劳伦斯论美国作家作品的杰作《美国经典文学研究》,以及劳伦斯论其他作家作品和自...
(精)大书库-最美的散文.最美的诗歌(全三册) 本书特色 ★精装16开,获中国原创包装设计大奖的书★为高端消费人群量身定制,从内到外均采用诸多新材质、新工艺、新...
里尔克散文 内容简介 十九世纪以前的奥地利文学在整个德语文学中还不足以引起人们的注意,那么二十世纪以来它就不能不让人乔目相看了!不仅像卡夫卡、穆齐尔在西方现代小...
《树犹如此》内容简介:以血泪与至诚写就的生命之歌! 白先勇先生亲自审定,享誉世界的当代散文经典! 面对人世的诸多悲欢离合、生
智惠子抄(签名本) 本书特色 ★ 日本新诗史上,高村光太郎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名字,而这本他的诗歌代表作——《智惠子抄》更是世界文学史上罕见的“爱的编年史”。★ ...
妈咪爱 本书特色 妈咪爱是一种药的名字,宝宝肠胃不好的时候可做辅助治疗,在药里面算是味道不错的,一般的宝宝都愿意接受。当然,*好的是这个名字,包含了母亲*基本的...
为荷包记 本书特色 荷包的妈妈记下了荷包从小到大有趣的事。这些事情只有妈妈看得到,只有妈妈写得出。诙谐的文字配上充满童趣的插图,送给将来要当妈妈、刚当妈妈、当了...
《重新注册:西川译诗集》为作家出版社推出的“世纪北斗诗丛”的“诗”系列之第四种。西川以诗人著称,但作为翻译家,其成就在当
聆听雨巷-戴望舒精选集-寂 本书特色 “雨巷诗人”戴望舒经典再现新编排,新包装,戴氏文学强势来袭!诗歌、散文、评论、序、跋、日记、译作,一网打尽聆听雨巷,阅读真...
《终极实验》内容简介:为寻找人体死亡的标志,彼得·霍布森医生监测临终病人的脑电波,却无意中发现了“灵魂”,世界因此陷入伦理
《余音:学术史随笔选 1992—2015》内容简介:国家与民族的动荡不安,把所有学者抛进巨浪颠簸之中,把那个时代知识人的心灵撕得四分